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三国曹操为何偏偏要跟这个帐下谋士较劲?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12
转发:0
评论:0
三国曹操为何偏偏要跟这个帐下谋士较劲?,三国是拼人才的时代,在争人才方面一般认为刘备最用心而曹操做得最好,曹操三次颁

  三国是拼人才的时代,在争人才方面一般认为刘备最用心而曹操做得最好,曹操三次颁布《求才令》,提出“唯才是举”,所以迎来了人才的大丰收,这是他事业成功的关键。

  但这个说法也有值得推敲之处,曹操第一次颁布《求才令》,也已是建安十五年(210年)的事了,赤壁之战都已经结束2年了,按一般看法,曹操开始走下坡路了,曹操前期事业辉煌、人才鼎盛,看来与这道法令的颁布无关。

  那么,曹操颁布《求才令》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说起来,这与一个人和一件事直接相关。

  早在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打算封田畴为亭侯,但被田畴拒绝了。在曹操北征乌桓过程中田畴曾立下大功,他率部投奔曹操并给曹军指路,曹军才取得北征乌桓的胜利,论北征之功田畴当属前列,所以北征归来曹操就上表为田畴请功,准备封他为亭侯,食邑500户。

  但田畴表示拒绝,他的理由是,当初为了避难才率众人逃入山中隐居,已经立下志愿,从此“志义不立”,现在因此得利实在不是他的本意,所以反复推让。对田畴的想法曹操开始表示理解,同时很钦佩田畴的品格,所以也不勉强。

  这件事本来已经过去了,但3年之后,也就是赤壁之战后,曹操又想起了田畴,“恨前听畴之让”,曹操认为这虽然成就了个人的志向,但“亏王法大制也”。

曹操

网络配图

  曹操旧事重提,再次给田畴封爵,为防止田畴又谦让,曹操直接以汉献帝的名义发布了诏令,强调“宜从表封,无久留吾过”,但田畴够倔的,仍然不肯接受,继续上疏陈述心志,甚至以死自誓。

  曹操也任起性来,不许田畴辞让,甚至想强迫田畴来接受封赏,但是田畴“至于数四,终不受”。

  封侯对臣子而言是无尚荣耀的事,和平年代很难有机会为朝廷建立特殊功勋,封侯往往可望而不可及,即使位至三公,手握重权,也未必能捞上封侯的机会。

  同时,拥有爵位不仅是一项荣誉,还享有实际的权力,被封为侯爵的通常都有食邑,也称封地,可以享受那里一定数量农户的赋税,这项权力可以世袭,对一个家族来说,既光荣又实惠。

  面对这么大的田畴居然不为所动,这当然是一种美德。但当正式诏令已经颁布还要坚持拒绝,情况就发生了变化,美德就变成了固执和抗命。这件事也容易引起议论,有人会以为田畴因为对曹操不满而坚决不从,这就成了一桩政治事件。

  所以有关部门认为田畴的做法有问题,是“狷介违道,苟立小节”,也就是以自己的小名节来对抗公理,建议免除田畴的一切职务,并追究他的刑事责任。

  曹操其实也有些不高兴了,从对田畴的欣赏变成了不理解,面对有关部门上报的请示,曹操却有些犹豫,对田畴这样的名士他一向很尊重,即使政治观点有所不同,他也尽量给予理解和宽容,要治田畴的罪,曹操一时下不了决心。

  曹操把这件事交给儿子曹丕去办,让他与大臣们讨论,拿出处理意见,这么做是对曹丕的一次锻炼,看看他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有没有足够的政治智慧。

  曹丕就这件事与一些大臣进行了讨论,最后将意见呈报给了曹操。曹丕认为田畴的举动跟当初子文辞禄、申胥逃赏相同,应该予以鼓励,不能强夺他的志愿,这个观点事先已得到尚书令荀彧、司隶校尉钟繇等重臣的支持。

  子文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他曾担任令尹,为了减轻民众负担坚持不接受俸禄;申胥即申包胥,他也是楚国的大臣,曾经立下大功,楚王要奖赏他,他就逃跑不接受。按照曹丕的意见,田畴不仅不能治罪,而且应该予以褒奖。

  曹操对这个意见显然有所不满,虽然他没有直接表示同意还是不同意,但随后又下令继续给田畴封侯。这不是曹操的固执,而是这件事不断发酵后已经产生了不良影响,已不仅仅是个面子问题了,处理不好可能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

2.jpg

网络配图

  按照曹操的意思田畴最好能改变初衷,这样对大家都好。曹操听说夏侯惇跟田畴的关系最要好,于是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夏侯惇,让他去做田畴的工作。

  夏侯惇是个武人,田畴是个文人,他们是如何建立私人友谊的不太清楚,但既然接受了这项任务,就得把它办好。夏侯惇知道这件事不好办,索性拿出了破釜沉舟的架式,找个借口直接住到了田畴家里,不达目的决不收兵。

  没想到田畴决心死扛到底,任凭怎么说,他都不答应同,后来干脆来个一言不发。夏侯惇不知道费了多少口舌,仍然没有把田畴说动,最后只得认输。

  临走时,夏侯惇拍着田畴的背说:“主意殷勤,曾不能顾乎。”意思是:老兄,主公真的情谊殷切,能不能给兄弟我一点面子呢?

  但田畴仍不松口,向夏侯惇表露了自己的心曲:“为何说得这么过份呢,我田畴只是个负义逃窜的人罢了,幸蒙主公恩典才得以活下来,已经很幸运了,难道是通过出卖卢龙塞来交换赏禄吗?即使国家照顾我,我也于心中有愧。将军你是一向了解我的,居然也这样说。实在不行的话,我就求自刎于将军面前吧!”

  一边说着田畴一边涕泣横流,夏侯惇深为感动。曹操听了夏侯惇的报告,慨叹无语,此事只好作罢。

  有人认为田畴的做法不好理解,或许他真的对曹操有些看法。其实没那么复杂,田畴就是一个不慕功名利禄的人,他一再让封并不是心怀不满,他多次恳切表示自己对现状已经很满足,对曹操充满了感激之情,如果不是这样,他也不会主动把族人迁到邺县来。

  但是这件事的确产生了不良的政治后果,这恐怕就是田畴不能左右的了,田畴是个名士,大家都效仿他的行为,固然一定程序上能保全自己的名节,但却有失于大义。

  尤其在当时,曹操南征荆州失利,孙权、刘备势力不断壮大,加上刘璋、公孙度这些人,外部局势仍未明朗。从内部看,一些人心存汉室,对于曹操长期以来不还政给献帝的做法心有不满,田畴让封事件如果被人加以利用,就会成为攻击曹操的武器。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人才一向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如果有人才却不肯出来做事,那也相当不利。为消除田畴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曹操于建安十五年(210年)春天专门发布了一道命令,这就是著名的《求才令》。

  命令比较简简单,大意是:自古以来受命于天之王或者中兴之君,何尝不想得到贤才君子来一块治理天下呢?那时他们得到这些贤才都不用走出闾巷,这难道是有幸相遇吗?这是上面的人不去主动征求他们呀。如今天下尚未平定,正是求贤若渴之时。古人说“孟公绰作赵氏和魏氏的家臣适合,但当不了滕国、薛国的大夫”,如果一定是高洁之士才能用,那么齐桓公如何能成霸业呢?现在天下真的没有穿着粗布衣服、怀有大才在渭水之滨垂钓的人吗?或者没有像陈平那样私通嫂子、接受贿赂而无人推荐的人?你们要替我发现那些出身卑微的贤才,只要有才能就加以引荐,“唯才是举”。

3.jpg

网络配图

  这道《求才令》是曹操人才观的集中体现,什么是“唯才是举”?曹操通过4个古人的例子进行了阐释,这4个古人分别是孟公绰、管仲、吕尚和陈平。

  孟公绰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令文中关于孟公绰的那两句话是孔子说的,原意是以孟公绰的才能当个家臣可以,当大夫则能力就不够了。曹操引这两句话是反着说的,意思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求全。

  管仲是帮助齐桓公称霸的著名改革家,但他有缺点,早年与朋友合伙经商时经常欺骗对方,不诚实。曹操的意思是,如果只有高洁之士才能被重用,那么齐桓公将得不到管仲,也就成就不了霸业。

  吕尚即姜尚,也就是民意享有盛名的姜子牙,他以平民之身在渭水垂钓,终于被周文王发现,受到重用,辅佐周文王一举灭掉了商王朝,建立了周朝。如果排斥布衣百姓,那么吕尚也就不会被发现。

  陈平是刘邦手下的能人,西汉开国功臣,他屡立奇功,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后来又智擒韩信、解白登之围,后出任丞相,但史书却记载他品行较差,接受他人的贿赂,还与嫂子私通。

  举了这么多例子,曹操想说的是人不能求全,不能求其出身,也不能苛求其道德品质如何完美,只要有才能就要加以任用,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不凡的功业。他要求有关部门要善于发现孟公绰、管仲、吕尚和陈平这样的人才,不要让人才埋没和流失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他本来可以靠才华吃饭但却偏偏要做这个!
杨广确实有才华,无论诗歌、音乐、外交、心理以及语言,都精通。他曾写过一首十分著名的诗《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可别小看这首诗,它奠定了杨广在中国隋唐诗坛上不朽的地位。后来的张若虚,李商隐等都争相模仿,写出了传世名篇。网络配图可惜的是,杨广并没有将这些爱好当成自己毕生的追求,而是向往那张代表权力的椅子。仁寿四年(604年)7月,当了二十四年皇帝的杨坚在大宝殿病逝,享年六十四岁。太子杨广登基,改年号“大业”,立妃萧氏为皇后,儿子晋王杨昭为太子。“装”了这么多年后,杨广终于当上了隋帝国的第二任皇帝,也现出来本来的面目。首先要干的一件事就是巩固皇权,而对皇权威胁最大的就是众皇子。同年,伪造文帝遗诏,杨广赐死皇兄杨勇及其十个儿子。杨广的妹妹兰陵公主杨阿五,也在这年死去。其实,杨广的本性早在两年前就露出来了。在母亲独孤皇后逝世时,杨广将自己的悲伤表现得淋漓尽致,暗...
· 他本来可以靠才华吃饭却偏偏要做这个!
杨广确实有才华,无论诗歌、音乐、外交、心理以及语言,都精通。他曾写过一首十分著名的诗《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可别小看这首诗,它奠定了杨广在中国隋唐诗坛上不朽的地位。后来的张若虚,李商隐等都争相模仿,写出了传世名篇。网络配图可惜的是,杨广并没有将这些爱好当成自己毕生的追求,而是向往那张代表权力的椅子。仁寿四年(604年)7月,当了二十四年皇帝的杨坚在大宝殿病逝,享年六十四岁。太子杨广登基,改年号“大业”,立妃萧氏为皇后,儿子晋王杨昭为太子。“装”了这么多年后,杨广终于当上了隋帝国的第二任皇帝,也现出来本来的面目。首先要干的一件事就是巩固皇权,而对皇权威胁最大的就是众皇子。同年,伪造文帝遗诏,杨广赐死皇兄杨勇及其十个儿子。杨广的妹妹兰陵公主杨阿五,也在这年死去。其实,杨广的本性早在两年前就露出来了。在母亲独孤皇后逝世时,杨广将自己的悲伤表现得淋漓尽致,暗...
· 三国之中谁才是曹操帐下得第一谋士?
导读:熟读三国的人都知道,曹操手下一共有五大谋士: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这五位谋士都为曹操立下过大功,而至于谁是第一谋士,各有争议。让我们通过《三国志》一起来分析一下谁是曹操帐下第一谋士吧。荀彧荀彧属于丞相之才,他眼光长远,智谋偏于战略。荀彧思维精深,看问题很透彻。比如他认为颍川是“四战之地,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他“度绍终不能成大事”,认为“卓暴虐已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网络配图曹操要征徐州,回来平定吕布。荀彧却认为曹操应该先收河、济战略要地,效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故事。如果攻打不下徐州,兖州又被吕布乘虚而入,将会陷入死地。建安元年,汉献帝自河东还洛阳,荀彧认为曹操应该立即奉迎天子,像晋文纳周襄王、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那样以从民望,收天下之心。官渡之战,荀彧认为: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
· 探秘三国:谁是曹操帐下第一谋士?
导读:熟读三国的人都知道,曹操手下一共有五大谋士: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这五位谋士都为曹操立下过大功,而至于谁是第一谋士,各有争议。让我们通过《三国志》一起来分析一下谁是曹操帐下第一谋士吧。网络配图荀彧荀彧属于丞相之才,他眼光长远,智谋偏于战略。荀彧思维精深,看问题很透彻。比如他认为颍川是“四战之地,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他“度绍终不能成大事”,认为“卓暴虐已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曹操要征徐州,回来平定吕布。荀彧却认为曹操应该先收河、济战略要地,效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故事。如果攻打不下徐州,兖州又被吕布乘虚而入,将会陷入死地。建安元年,汉献帝自河东还洛阳,荀彧认为曹操应该立即奉迎天子,像晋文纳周襄王、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那样以从民望,收天下之心。官渡之战,荀彧认为: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
· 诸葛亮其实不想北伐为何还偏偏要北伐
此千古名词隆中对相信大多数人都能倒背入流,而其中“待天下有变”之谋,更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策,令后世无数兵家对诸葛亮敬为天人,举为谋略家之祖。卧龙初现,三分天下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称卧龙,东汉末年琅琊郡人(今山东临沂),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是当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诸葛亮少年时便聪慧过人,后师从名士,因其高超的军事才能和鬼神莫测的谋略,以至当时有“卧龙、凤雏得一而安天下”的说法。当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的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的奇谋让刘备茅塞顿开。在追随刘皇叔之后,诸葛亮是得遇明主,而刘备更是对他言听计从。此后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等奇谋连出,助刘皇叔取荆州、定川蜀、平汉中,实现了隆中对时的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标,匡复大汉之是时间的问题了。网络配图夷陵之战,刘备输光了蜀国北伐的本钱公元234年诸葛亮第六次北伐中原,因病去世于五丈原。不禁令人扼腕叹息,天妒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