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揭秘侯方域究竟遭谁陷害?被陷害的原因是什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55
转发:0
评论:0
揭秘侯方域究竟遭谁陷害?被陷害的原因是什么,侯方域,字朝宗,是明末“四公子”之一,是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他生于万历四

  侯方域,字朝宗,是明末“四公子”之一,是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他生于万历四十六年,是东林后裔,逝世于顺治十一年,人生在三十七岁那年画上了句号,但是侯方域在明清之际依旧产生过广泛的社会影响。 

1_副本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时势造英雄,乱世出人才。侯方域所经历的年代正式明末清初黑暗、的年代。朝政动摇,百姓民不聊生。生在官宦世家的侯方域,自小眼睁睁目睹父辈宦海沉浮,深谙当朝典故、洞察时事。“官二代”的侯方域有着世家公子生性豪放不羁的性格,交游甚广,饱览诗书,才华横溢。侯方域与冒襄、方以智、陈贞慧志趣相投,以诗会友,合称“明末四公子”。

  在二十八岁那年,血气方刚的侯方域为清朝农民军献计献策,积极参与到农民起义当中去。

  侯方域作为散文家,自然少不了给后世留下的文学作品。35岁那年,侯方域过了而立之年,感慨自己过去庸庸碌碌,一事无成,在自己提名为“壮悔堂”的书房里,写下了《壮悔堂文集》和《四忆堂诗集》两部文集。

  侯方域更为我们所知,是因为清朝戏曲家孔尚任的《桃花扇》,描写的就是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从侯方域和李香君两个历史人物身上,反映了清朝建立,南明灭亡的兴衰历程。

  人生虽短暂,但是侯方域依旧在历史长河里留下了无法抹去的一笔。 

  侯方域遭谁陷害

  侯方域出生在官宦家庭,祖父、父亲、叔父都在朝为官,侯氏家族在朝堂之上,有着些许权力。深处宦海,为官者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为君为民,还是为己,都难免结下梁子。  

2_副本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侯氏家族与阮大铖原早有交谊。侯方域的父亲与叔父在1616年,与阮大铖同授行人,共入宫室。

  朝堂之上,魏党擅权,凡与自己相左者,视为东林。而侯方域的父亲由于“红丸”、“移宫”之案,遭到了魏党的排挤。他的叔父又因政事得罪魏党。兄弟二人双双被罢黜官职。而阮大铖因为不得志,对东林党人怀恨在心,勾结魏党,加害魏氏等人。官场就是如此势力与冷酷,他们曾经同期为官的友谊从此断绝。

  崇祯十二年,侯方域赴金陵应试,此时其父身陷囹圄,已与阮大铖交恶。侯方域参与了复社诸子讨阮活动,开始踏上仕途。

  侯方域被金陵社集推为主盟者,针对开展讨伐阮大铖的活动。从此,加之上一代与阮大铖的恩恩怨怨,侯方域诚然已经成为了阮大铖的“眼中钉,肉中刺”。

  当伪明皇朝弘光皇帝登基后,侯方域强烈反对这一皇帝,却于事无补。弘光皇帝怀恨在心,抓住了两家人的恩怨,利用阮大铖,趁机陷害侯方域,并将阮大铖的挚爱李香君许配给他人。

  侯方域究竟遭谁陷害?总之,他的败落,是满足了弘光皇帝、阮大铖以及众多反东林党人的心愿。在朝当值,侯方域触碰到了当政者的逆鳞,不幸遭到了弘光皇帝和阮大铖的陷害。 

  侯方域性格

  我们从孔尚任的戏曲作品《桃花扇》中了解了侯方域。但是侯方域并不只是停留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在我明末清初的历史真真正正地出现过这样一位人物。侯方域是明末清初的散文家。生于官宦之家,这给侯方域的性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_副本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侯方域父亲累官至户部尚书,叔父累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祖父官太常卿。侯方域就是在这样一个掌握着朝政权力的家庭,自小养尊处优,过早耳濡目染了官僚的习气,侯方域少年之时就已经初具豪侠之气。侯方域从小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家学氛围浓厚,诗学文化在侯方域身上渐渐积淀,聪颖过人。

  侯方域虽年少,却忧国忧民,发出“天下且乱,所见卿大夫,殊无足以佐中兴者,其殆不救乎!”侯方域不得不说是一位青年才俊,气盛志高,虽有儒雅之气,但是恃才傲物,豪侠任性。

  在与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中,侯方域敢爱敢恨,性格直率,与李香君情投意合,敢于冲破世俗,结为连理。但是在明朝式微,国家危在旦夕的环境中,侯方域性格中尖利的硬刺,在历史沉浮中,渐渐被抹去棱角。

  侯方域在仕途遭遇挫折,与阮大铖之间恩怨纠葛,生活逐渐落魄,南明式微,侯方域报国无门。在三十多岁时,为碌碌无为的自己感到愤恨与苦闷,感慨自己“平生可悔者多矣”。在37岁时,侯方域因对李香君思念成疾,为国家兴亡悲愤不已,后来便离开了人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侯方域究竟遭谁陷害?被陷害的原因是什么
侯方域,字朝宗,是明末“四公子”之一,是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他生于万历四十六年,是东林后裔,逝世于顺治十一年,人生在三十七岁那年画上了句号,但是侯方域在明清之际依旧产生过广泛的社会影响。图片来源于网络时势造英雄,乱世出人才。侯方域所经历的年代正式明末清初黑暗、的年代。朝政动摇,百姓民不聊生。生在官宦世家的侯方域,自小眼睁睁目睹父辈宦海沉浮,深谙当朝典故、洞察时事。“官二代”的侯方域有着世家公子生性豪放不羁的性格,交游甚广,饱览诗书,才华横溢。侯方域与冒襄、方以智、陈贞慧志趣相投,以诗会友,合称“明末四公子”。在二十八岁那年,血气方刚的侯方域为清朝农民军献计献策,积极参与到农民起义当中去。侯方域作为散文家,自然少不了给后世留下的文学作品。35岁那年,侯方域过了而立之年,感慨自己过去庸庸碌碌,一事无成,在自己提名为“壮悔堂”的书房里,写下了《壮悔堂文集》和《四忆堂诗集》两部文集。侯方域更为...
· 边令诚为什么要陷害高仙芝陷害他的原因是什么
高仙芝,高句丽人,唐著名的军事将领。公元747年,高仙芝以副节度使的身份率军征讨和吐蕃争夺的重点区域:葱岭以南,现在的帕米尔高原。葱岭的小勃律国,原是唐的附属国,是吐蕃通往安西四镇的交通要道。后来吐蕃和小勃律结为姻亲,继而控制了小勃律和西北各国,中断了对唐的朝贡。大唐曾派出数次大军讨伐,由于该地地势险要都无功而返。直到高仙芝的到来,他仅以万人就擒住小勃律王和吐蕃公主。西域各国“皆震恐,威归附”。在葱岭取得胜利后,高仙芝曾一度陷入险境。他是以副节度使的身份来到前线,在葱岭使吐蕃的野心遭到挫败,并且由该地送出战报给朝廷。而他的上司,一个羌人夫蒙灵誉将军,时任安西都护兼节度使的身份,驻军在龟兹,却对高仙芝的做法极为愤怒。因为他认为派高仙芝作战的是自己,那么这个胜利的战报应该由自己发出才合理。唐代的军队里除了司令官外,还有与之等级的监军。监军并不指挥将士,却负责监视司令官,并且向朝廷汇报军队的实际...
· 封常清为什么遭人陷害?真相是什么
封常清的一生战功赫赫,却因一次轻敌失手,被奸人诬陷谋害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封常清,唐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生年不详,卒于天宝十四年(755年),他是唐玄宗时著名边将,先后任伊西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封常清少孤贫,与外祖父相依为命,后来外祖父犯罪流放安西(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县东郊皮朗旧城),他亦随同前往。外祖父酷爱读书,在安西服役期间,常教封常清读书。他30岁时,唐名将高仙芝为安西都知兵马使,平时出入有衣甲鲜明的亲军30人为侍从,颇为人所注目。封常清想从军充入高仙芝的亲兵之列,但其身材细瘦,高仙芝陋其貌而不纳。于是,封常清每天去找高仙芝,晨夕不离其门,时间长了,高仙芝勉强将他收留下来,补入亲兵之列。开元末年,依附唐朝的达奚部背叛,自黑山发兵西击安西所辖的碎叶镇(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高仙芝奉命迎击,全歼达奚叛部。战后,封常清自作捷表,将战争经过、取胜谋略,详尽地呈献给高仙芝。高...
· 揭秘名将吕布遭刘备陷害被杀的始末
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三国志》卷七《吕布传》注引《曹瞒传》。这是人们对三国时期吕布盖世武功的称颂。然而吕布的操行所为却为后人所不齿。《三国志·吕布传》(以下引文皆省略《三国志》)中陈寿评曰:“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王夫之在其《读通鉴论》卷九中对吕布也大加鞭挞,认为“吕布不死,天下无可定乱之机,吕布殪,而天下之乱始有乍息之时”。我认为,陈寿、王夫之所论较为偏颇,有失公允。首先,吕布并非导致汉末大乱的罪魁,吕布死,天下之乱也并没有终止。其次,吕布的“轻狡反复”也是事出有因,有时责任还不一定由吕布来承担,汉魏之际各种政治势力的分合聚散是当时社会运作的常态。为此,笔者试作如下分析。网络配图吕布杀丁原投靠董卓,被认为是其一生中最大的污点,历来评论者在这一点上紧抓住吕布的小辫子不放,认为吕布忘恩负义。吕布杀丁原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当时...
· 宰相韩瑗遭陷害原因:言辞直接不怕得罪皇帝
在韩瑗简介中提到,韩瑗606年出生于南朝,是南朝刑部尚书韩仲良的儿子。他年轻的时候德行非常出众,博览群书,并且对政治历史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贞观年间,他被调派为兵部侍郎。图片来源于网络652年,他因出色的表现被升为黄门侍郎。第二年,他得到了唐高宗的赏识,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的三品官员,并让他监督修改国史。他在自己的职位上表现出色,又被追加为银青光禄大夫。永微六年,韩瑗被提升为侍中,并兼任太子的宾客。后来,唐高宗要废黜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他曾两次上书进谏,都没有成功。显庆元年,韩瑗为潭洲都督进谏讼冤,因为言词太过直接,高宗没有理会,韩瑗对此感到忧愤难忍,便上书请求辞官归隐。高宗念在他早年对朝廷的贡献,没有批准。显庆二年,武则天暗中指示许敬宗、李义府上奏诬陷韩瑗勾结诸遂良,企图祸害朝廷。唐高宗听信了他们的话,将韩瑗贬为振州刺史,并命令他终身不能回京城。显庆四年,韩瑗在振州生病死了,年仅五十四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