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连皇帝都做不了的天下第一等事:但他却做成了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59
转发:0
评论:0
连皇帝都做不了的天下第一等事:但他却做成了,明成化八年(1472年),王阳明出生于浙江余姚的一个显赫的官宦人家,向上可以

  明成化八年(1472年),王阳明出生于浙江余姚的一个显赫的官宦人家,向上可以追溯到晋代著名的琅琊王氏,算是东晋时期人称“王与马共天下”的宰相王导的后裔。他的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的状元,官至吏部尚书。

  据说,王阳明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祖母梦见穿着红色衣服的神人踩着云将孩子送到,抱到她的手上。梦醒后,就听见新生幼儿的啼声了。乡里人传说着这个梦,把王阳明出生的楼称为“瑞云楼”。后来,父亲王华喜爱绍兴的山水,才举家移居,离开余姚,来到浙江绍兴府城。

  十一岁那年,王阳明随祖父来到北京。少年时期的王阳明就已表现出一般少年少有的豪迈。他十二岁时的一首诗,是这样写的:“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有眼如天,真是气魄不凡。十五岁时,他开始习练骑射,经常被父亲责骂为“狂妄”。大概是因为心有旁骛,王阳明的科举不算是特别顺利的。尽管天资聪颖,二十一岁就中了举人,但此后两次参加会试都没有成功,直到二十八岁那年,王阳明考中进士,步入仕途。

3.jpg

网络配图

  王阳明曾问老师,何为天下第一等事?老师说:“读书登第。你的父亲是状元,你好好学你的父亲。”结果他说:“也许不是,也许是读书做圣贤。”他父亲王华听了以后,很高兴,也很震撼。王阳明心里的圣贤是什么样的,我们很难说,但他认为做圣贤就是天下第一等事,这是他的志向。

  王阳明的宦途并不十分顺利。他在正德年间因为得罪宦官刘瑾被贬谪,嘉靖年间则因为受到在朝大臣的排挤而郁郁不得志,最后死的时候还不准其爵位世袭。不过,仕途不是王阳明的终极追求,他将自己的心灵寄托到了思想领域。

  王阳明不是一个离群索居、冥思苦想的哲学家,他同时是政治家和军事家。正如他曾经对学生说过,人如果只知道静养,临事便未必能立得住。

  他说:“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宁静存心的状态,在王阳明看来,只是定得住气,而且会滋生喜静厌动的毛病。相反,王阳明注重在事上磨炼,而正是这种在事上磨炼的精神,最终成就了王阳明心学思想的成熟。

  “致良知”三个字,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命题。什么是良知呢?王阳明自己曾说:“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良知即是非之心,是认识的根源、是非的标准。

  王阳明用很浅近的比喻告诉人们,当你见到一个小孩子掉入井中的时候,那种油然而生的恻隐之心,便是良知。在早年,王阳明还认为,因为人经常会遇到有私意的障碍,因此须有“致知格物之功”来战胜私意,来使良知不再受到阻碍,可以充塞流行。正德十六年以后,王阳明便独提“致良知”,认为这三个字不但揭示本体,而且是修行的功夫。

王阳明

网络配图

  “致良知”是王阳明哲学的核心。后人因此也称王阳明哲学为良知之学。据说,有人请王阳明讲学,问他:“除良知之外,还有什么可讲的呢?”问话人的意思,是希望他不要只讲良知,不要守着“致良知”不放。王守仁用了一模一样的话来反驳他,说:“除良知之外,还有什么可讲的呢?”

  “致良知”很难理解。《孟子》里说,良知、良能就是不学而知、不学而能,也就是我们自己的性善所体现的四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原来具有的。王阳明的重大贡献,就在于把一个一般被认为是道德实践、道德哲学范畴的概念,变成了整个认识论和本体论的核心价值观念。

  16 世纪初的王阳明心学,如同一道强烈的闪电,打破了当时死寂的学术风气,打破了朱子学的局面,吸引了大批年轻的士子,但也因此招来了朱子学者的攻击。他们把王阳明的新奇之说视为“异端”。在嘉靖二年(1523 年)由礼部主持的科举会试中,策论的试题影射王阳明学说,批评王阳明的心学“阴诋吾朱子之学”。面对这样的策论试题,正参加会试的王阳明门人徐珊,扔下一句“我岂能昧着良知以媚俗”的话,不答题就出了考场。

  嘉靖七年(1528 年),王阳明病逝。朝廷非但没有表彰这位尽职而死的大臣,反而惩罚性地不给予他恤典,新建伯的爵位也不能由他的后代继承。在给吏部的批复中,嘉靖皇帝说:“守仁放言自肆,诋毁先儒,号召门徒,声附虚和,用诈任情,坏人心术。近年士子传习邪说,皆其倡导。”皇帝的态度无疑是在说,王阳明的学说就是歪理邪说。如此不公正待遇,对王阳明心学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王阳明

网络配图

  然而,阳明学派的活动却并未就此终止,相反还引起了士人阶层的逆反心理。王阳明的死以及相继而来的纪念和祭祀活动,催生了许多的祠堂与书院。阳明的门人,以书院为基地传播王阳明的良知之教。在嘉靖年间,南直隶、江西、浙江等地书院林立,讲学之风盛极一时。

  《明史·儒林传》的序中说:“宗守仁者曰姚江之学,别立宗旨,显与朱子背驰,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其教大行,其弊滋甚。嘉、隆而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

  万历十二年(1584年),在王阳明死后五十四年,王阳明从祀孔庙。终明一朝,能够从祀孔庙的学者只有四人,即薛瑄、胡居仁、陈献章和王阳明。王阳明的从祀,表明王阳明心学最终得到了官方的认可。王阳明心学后来还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连皇帝都做不了的天下第一等事他做成了
明成化八年(1472年),王阳明出生于浙江余姚的一个显赫的官宦人家,向上可以追溯到晋代著名的琅琊王氏,算是东晋时期人称“王与马共天下”的宰相王导的后裔。他的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的状元,官至吏部尚书。据说,王阳明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祖母梦见穿着红色衣服的神人踩着云将孩子送到,抱到她的手上。梦醒后,就听见新生幼儿的啼声了。乡里人传说着这个梦,把王阳明出生的楼称为“瑞云楼”。后来,父亲王华喜爱绍兴的山水,才举家移居,离开余姚,来到浙江绍兴府城。十一岁那年,王阳明随祖父来到北京。少年时期的王阳明就已表现出一般少年少有的豪迈。他十二岁时的一首诗,是这样写的:“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有眼如天,真是气魄不凡。十五岁时,他开始习练骑射,经常被父亲责骂为“狂妄”。大概是因为心有旁骛,王阳明的科举不算是特别顺利的。尽管天资聪颖,二十一岁就中了举人,但...
· 连皇帝都做不了的天下第一等事他做成了
明成化八年(1472年),王阳明出生于浙江余姚的一个显赫的官宦人家,向上可以追溯到晋代著名的琅琊王氏,算是东晋时期人称“王与马共天下”的宰相王导的后裔。他的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的状元,官至吏部尚书。据说,王阳明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祖母梦见穿着红色衣服的神人踩着云将孩子送到,抱到她的手上。梦醒后,就听见新生幼儿的啼声了。乡里人传说着这个梦,把王阳明出生的楼称为“瑞云楼”。后来,父亲王华喜爱绍兴的山水,才举家移居,离开余姚,来到浙江绍兴府城。十一岁那年,王阳明随祖父来到北京。少年时期的王阳明就已表现出一般少年少有的豪迈。他十二岁时的一首诗,是这样写的:“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有眼如天,真是气魄不凡。十五岁时,他开始习练骑射,经常被父亲责骂为“狂妄”。大概是因为心有旁骛,王阳明的科举不算是特别顺利的。尽管天资聪颖,二十一岁就中了举人,但...
· 连皇帝都做不了的天下第一等事他做成了
明成化八年(1472年),王阳明出生于浙江余姚的一个显赫的官宦人家,向上可以追溯到晋代著名的琅琊王氏,算是东晋时期人称“王与马共天下”的宰相王导的后裔。他的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的状元,官至吏部尚书。据说,王阳明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祖母梦见穿着红色衣服的神人踩着云将孩子送到,抱到她的手上。梦醒后,就听见新生幼儿的啼声了。乡里人传说着这个梦,把王阳明出生的楼称为“瑞云楼”。后来,父亲王华喜爱绍兴的山水,才举家移居,离开余姚,来到浙江绍兴府城。十一岁那年,王阳明随祖父来到北京。少年时期的王阳明就已表现出一般少年少有的豪迈。他十二岁时的一首诗,是这样写的:“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有眼如天,真是气魄不凡。十五岁时,他开始习练骑射,经常被父亲责骂为“狂妄”。大概是因为心有旁骛,王阳明的科举不算是特别顺利的。尽管天资聪颖,二十一岁就中了举人,但...
· 明代连皇帝都做不了的天下第一等事他做成了
明成化八年(1472年),王阳明出生于浙江余姚的一个显赫的官宦人家,向上可以追溯到晋代著名的琅琊王氏,算是东晋时期人称“王与马共天下”的宰相王导的后裔。他的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的状元,官至吏部尚书。网络配图据说,王阳明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祖母梦见穿着红色衣服的神人踩着云将孩子送到,抱到她的手上。梦醒后,就听见新生幼儿的啼声了。乡里人传说着这个梦,把王阳明出生的楼称为“瑞云楼”。后来,父亲王华喜爱绍兴的山水,才举家移居,离开余姚,来到浙江绍兴府城。十一岁那年,王阳明随祖父来到北京。少年时期的王阳明就已表现出一般少年少有的豪迈。他十二岁时的一首诗,是这样写的:“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有眼如天,真是气魄不凡。十五岁时,他开始习练骑射,经常被父亲责骂为“狂妄”。大概是因为心有旁骛,王阳明的科举不算是特别顺利的。尽管天资聪颖,二十一岁就中了...
· 清宫油水最多的机构,连皇帝都管不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内务府”这三个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清朝初期,皇太极建立了“内务府”这个机构。顺治时期,内务府被改为十三衙门。康熙继位后,又重新折腾出内务府。从此,内务府在制霸宫廷的路上越走越远,到最后连皇帝都不敢惹这个机构。1.高级保姆为了处理好宫廷内大大小小的事情,内务府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内务府衙门主要包括七司、三院等,还有一些附属机构,如三织造处等等,皇帝家的衣、食、住、行问题通通由内务府解决。再苦不能苦皇室,再累不能累天子。内务府算是清朝规模最大的机关,职官人数多达3000,比户部还要多十倍以上。就拿内务部下面的“御膳茶房”来说,它分为膳房、茶房、干肉房等等。但皇帝又不是永远待在一个地方,所以御膳房又包括“外膳房”、“养心殿御膳房”、“园庭膳房”、“行在御膳房”等等,保证皇帝宅在家、日常工作、外出旅游时都能吃好喝好。此外,各宫各院都自带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