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樊城之战徐晃是用了什么方法打赢关羽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17
转发:0
评论:0
樊城之战徐晃是用了什么方法打赢关羽的?,建安二十四年时,关羽围攻樊城,借着汉水暴涨。关羽水淹七军,让曹魏的兵马几乎全

  建安二十四年时,关羽围攻樊城,借着汉水暴涨。关羽水淹七军,让曹魏的兵马几乎全军覆没。关羽围困樊城,曹仁岌岌可危之际,曹操派了徐晃前去协助曹仁对抗关羽。这一战徐晃在对上关羽时打赢了,那么徐晃是怎么赢了关羽的呢?  

1_副本8.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樊城是曹魏在荆州的重要据点,一旦樊城失守,那么由此以北的广袤平原无险可守,曹魏只得退回宛城一线,所以徐晃的任务可以说是非常艰巨的。

  也正是因为徐晃是前来救援的,所以徐晃的兵力多于关羽,但是晃手下的士兵多为新兵,其实是难以与关羽领导的军队争锋,所以徐晃没有贸然前去送人头,而是选择进阳陵坡去驻扎,等待援军。援军到了,徐晃才开始进攻。

  当时,徐晃的人马有数万,而关羽的兵力则比较分散,用以抵抗的人马大约在五千左右。尽管有益州做后盾,但是荆州和益州相隔太远,想调兵也比较难。所以在兵力对比上,徐晃是有优势的。

  有了兵力优势,徐晃也没有选择硬打,而是使用了声东击西的计谋,不仅造成关羽兵力分散,还给关羽来个措手不及,徐晃扬言攻打围头,却出其不意去袭击四冢。关羽匆忙领兵应战,被徐晃击退。 

  对于关羽来说,他之前已经搞了很大的阵仗了,人疲马乏队伍对上徐晃有备而来的队伍,实在没什么胜算。 

2_副本8.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治军方面来讲,徐晃治军严谨,有勇有谋,关羽在收拢人心的手段上就差了很多。

  所以,基本的局面就是:关羽领糜芳傅士仁等二三流将领对抗魏军的曹仁徐晃于禁等第一级别名将。

  本来将领就不够用,留在后方的俩叛徒 还给反了。关于将帅不和这一点,是不是二爷的性格原因造成的后人只能各自猜测,因为三国志不同于演义并没有给出太过于详细的记载。

  《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第六》: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先是粮草不按时供应,接着二人就出城纳降。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3_副本8.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羽兵败徐晃,同时后方被渣权偷袭成功。一无上将,二无谋士,后方空虚,全靠二爷自己苦苦支撑又偏偏陷入两面作战的局势。每次读到这里心里都会万分感慨,脑海里想象了无数次月黑风高的麦城,他驾着老态龙钟的赤兔马走在路上却没有前方,那个时候的关羽心中又在想些什么呢。

  试想如果兵发樊城的同时哪怕有魏延这样的将领镇守后方,吕蒙还敢不敢白衣渡江呢?再或者上庸刘封和房陵孟达有一两只援军东出支援,与关羽会师樊城城下,事态会不会大有不同呢?

  在首战得利的情况下,徐晃还趁胜追击,冲入关羽的包围圈内,把关羽逼到撤围而走,关羽手下的将士很多投沔水而死。

  关羽的失败可以说是意料之中了,但是他的失败却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三国战局也因此发生了改变,甚至可以说直接影响了蜀汉的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樊城之战徐晃赢关羽的原因是什么樊城之战的影响
樊城之战是指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蜀国刘备手下关羽率兵围攻荆州(今河南新野}和襄阳(今湖北襄樊),史称樊城之战。图片来源于网络那么,樊城之战背景是什么呢?为什么最后孙权倒戈曹操一起对付关羽有了这樊城之战的呢?话说樊城之战发生于东汉末年,当时的中央政治背景是,东汉中央政府政治黑暗,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衰弱,社会危机日渐深重,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再加上刺史制度的变动,群雄割据四起。这些地方豪强们一开始凭借着自己的财力组织武装保卫家园,逐渐后来实力越来越强演变成拥有私人武装的大军阀,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涌现出诸如了曹操、刘备等的大军阀,而中央政府面对这样的景况,更加无能为力,反而依赖他们维持地方的稳定,当时东汉共分为十三个州,每个都有豪强割据。各方势力彼此互相交战,人民生活越来越艰苦。另外,当时割据势力的实力分布背景,是以曹操、袁绍、孙坚父子与刘备等人为最大的几大势力。在这几大势力中,曹操“挟天子以令...
· 樊城之战背景樊城之战徐晃怎么会赢关羽
樊城之战背景樊城之战是指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蜀国刘备手下关羽率兵围攻荆州(今河南新野}和襄阳(今湖北襄樊),史称樊城之战。樊城之战影视剧照那么,樊城之战背景是什么呢?为什么最后孙权倒戈曹操一起对付关羽有了这樊城之战的呢?话说樊城之战发生于东汉末年,当时的中央政治背景是,东汉中央政府政治黑暗,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衰弱,社会危机日渐深重,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再加上刺史制度的变动,群雄割据四起。这些地方豪强们一开始凭借着自己的财力组织武装保卫家园,逐渐后来实力越来越强演变成拥有私人武装的大军阀,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涌现出诸如了曹操、刘备等的大军阀,而中央政府面对这样的景况,更加无能为力,反而依赖他们维持地方的稳定,当时东汉共分为十三个州,每个都有豪强割据。各方势力彼此互相交战,人民生活越来越艰苦。另外,当时割据势力的实力分布背景,是以曹操、袁绍、孙坚父子与刘备等人为最大的几大势力。在这几大势力中,曹...
· 樊城之战中名将徐晃赢关羽的原因是什么?
樊城之战是指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蜀国刘备手下关羽率兵围攻荆州(今河南新野}和襄阳(今湖北襄樊),史称樊城之战。图片来源于网络那么,樊城之战背景是什么呢?为什么最后孙权倒戈曹操一起对付关羽有了这樊城之战的呢?话说樊城之战发生于东汉末年,当时的中央政治背景是,东汉中央政府政治黑暗,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衰弱,社会危机日渐深重,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再加上刺史制度的变动,群雄割据四起。这些地方豪强们一开始凭借着自己的财力组织武装保卫家园,逐渐后来实力越来越强演变成拥有私人武装的大军阀,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涌现出诸如了曹操、刘备等的大军阀,而中央政府面对这样的景况,更加无能为力,反而依赖他们维持地方的稳定,当时东汉共分为十三个州,每个都有豪强割据。各方势力彼此互相交战,人民生活越来越艰苦。另外,当时割据势力的实力分布背景,是以曹操、袁绍、孙坚父子与刘备等人为最大的几大势力。在这几大势力中,曹操“挟天子以令...
· 解析樊城之战徐晃赢关羽的原因是什么?
樊城之战背景樊城之战是指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蜀国刘备手下关羽率兵围攻荆州(今河南新野}和襄阳(今湖北襄樊),史称樊城之战。樊城之战影视剧照那么,樊城之战背景是什么呢?为什么最后孙权倒戈曹操一起对付关羽有了这樊城之战的呢?话说樊城之战发生于东汉末年,当时的中央政治背景是,东汉中央政府政治黑暗,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衰弱,社会危机日渐深重,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再加上刺史制度的变动,群雄割据四起。这些地方豪强们一开始凭借着自己的财力组织武装保卫家园,逐渐后来实力越来越强演变成拥有私人武装的大军阀,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涌现出诸如了曹操、刘备等的大军阀,而中央政府面对这样的景况,更加无能为力,反而依赖他们维持地方的稳定,当时东汉共分为十三个州,每个都有豪强割据。各方势力彼此互相交战,人民生活越来越艰苦。另外,当时割据势力的实力分布背景,是以曹操、袁绍、孙坚父子与刘备等人为最大的几大势力。在这几大势力中,曹...
· 樊城之战曹魏大将徐晃赢关羽的原因是什么?
樊城之战是指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蜀国刘备手下关羽率兵围攻荆州(今河南新野}和襄阳(今湖北襄樊),史称樊城之战。图片来源于网络那么,樊城之战背景是什么呢?为什么最后孙权倒戈曹操一起对付关羽有了这樊城之战的呢?话说樊城之战发生于东汉末年,当时的中央政治背景是,东汉中央政府政治黑暗,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衰弱,社会危机日渐深重,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再加上刺史制度的变动,群雄割据四起。这些地方豪强们一开始凭借着自己的财力组织武装保卫家园,逐渐后来实力越来越强演变成拥有私人武装的大军阀,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涌现出诸如了曹操、刘备等的大军阀,而中央政府面对这样的景况,更加无能为力,反而依赖他们维持地方的稳定,当时东汉共分为十三个州,每个都有豪强割据。各方势力彼此互相交战,人民生活越来越艰苦。另外,当时割据势力的实力分布背景,是以曹操、袁绍、孙坚父子与刘备等人为最大的几大势力。在这几大势力中,曹操“挟天子以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