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历史揭秘:唐太宗李世民为何离不开奸臣魏徵?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65
转发:0
评论:0
历史揭秘:唐太宗李世民为何离不开奸臣魏徵?,唐太宗贞观一朝的政治生态,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光明的时期之一,没有那么多见不

  唐太宗贞观一朝的政治生态,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光明的时期之一,没有那么多见不得光的事。

  即使是有玄武门之变的,也只是首恶必办,魏徵、王珪等人没有因为和前太子李建成有过工作上的深度交集而被一网打尽,反而是委以重任,步步高升。

  太宗君臣之间都能掏心掏肺,坦诚相对,不用非要到民主生活会的时候才能红红脸、出出汗。

  但政治就是政治,阳光下也会有阴影。

761eb27253684f55b9425c3bdc4137b3_副本.jpg

网络配图

  一代明君李世民身边,也需要豢养几个小人奸臣,来做一些仁君不方便做的事。

  权万纪就是这样一个打手。

  二

  权万纪属于御史台监察系统的官儿,贞观时期做到治书侍御史的位置,相当于现在的副书记或监察部副部长。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和侍中王珪两位宰相负责对全国干部进行考核评优,权万纪也参与其中。

  考核文件发布后,权万纪突然上书,“奏其不平”,举报房玄龄和王珪在考核工作中不能公开公正,有拿公家权力私相授受的嫌疑。

  李世民怒了,房玄龄、王珪,亏得朕对你们如此信任,你们却干出如此之事,就让侯君集去调查情况。

  房王二人,在唐太宗心里是什么地位,权万纪是知道的。

  尤其是房玄龄,那可是从南湖红船到井冈山一路跟过来的。但他就敢去咬,明显是嗅到了什么气味。

  君臣之间,皇帝不管明面上做得如何,内心深处还是对大臣有所猜忌的,不放心手下人。

  或许,这就是权万纪敢张开嘴露出獠牙的真实原因。

  三

  唐太宗发怒的时候,魏徵一般都会及时出现,这次也不例外。

  魏徵对李世民说,房玄龄和王珪是什么样的人,皇上您还不清楚吗?

《隋炀帝》杨广剧照

网络配图

  考核评优这种事,本来就只能尽量照顾好方方面面,难免不会出现一两个错误瑕疵。

  你查出来,于全局无关大碍。查不出来,反而意味着你对房玄龄、王珪不再信任,君臣之间出现嫌隙。得小失大,您还是慎重考虑吧。

  而且权万纪这小子,考核的事他也有份,当时不说,现在乱放炮,是何居心?

  魏徵点到了权万纪的居心,实际上就指向了李世民的活思想,只是没有明说。

  知趣的唐太宗只好就此打住,“乃释不问”,不再去追查。

  权万纪没咬中房玄龄、王珪这两棵大树,就转向其他大臣,“以告讦有宠于上,由是诸大臣数被谴怒”,整天在唐太宗那打小报告,揭发隐私,在皇帝心里越来越吃得开,大臣们却越来越混不开,隔天差五的就被领袖核心叫过去一顿训斥。

  四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魏徵不能不把话挑明了。

  魏徵再次劝谏李世民,权万纪整天咬这个咬那个,根本就是“以讦为直,以谗为忠”,把告密当正直,把陷害当忠诚。

  陛下您不是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的货色,恐怕就是想借权万纪乱咬一气的嘴,去震慑群臣的心吧,“陛下非不知其无堪,盖取其无所避忌,欲以警策群臣耳”。

  您看看权万纪咬的哪些人,哪一个是真有罪的?陛下你这样用一条疯狗,不是自毁形象吗,“奈何昵奸以自损乎”。

  的确,正如魏徵所言,李世民对权万纪私下干的勾当一清二楚,只是要借着他的小报告,去掌握朝臣的动态;借着权万纪的嘴,去咬那些自己想整的人。

  而这些事情,自己因为戴着仁君的面具,不方便去做,只有让权万纪去咬。

隋炀帝剧照

网络配图

  魏徵这话等于是撕下了皇帝的面具,李世民的反应是什么呢?

  五

  李世民“默然”,沉默了一会,然后喝令左右:

  来人呐,给我拉出去砍了。

  如果是这样,那他就不是唐太宗了。

  李世民吩咐左右:

  来人呐,给我从大内拉出五百匹绸缎,赏给魏徵这老小子。

  李世民明白,事情到了这个份上,他必须在佞臣权万纪和以魏徵为代表的直臣之间做出选择了。

  如果再纵容权万纪这样咬下去,他圣明的形象真要被魏徵在天下人面前给戳破了,这老小子可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的。

  不久,“万纪等奸状自露,皆得罪”,被赶出中央。

  唐太宗李世民的明君形象,确实是靠自己死磕自律打拼出来的,但也离不开魏徵这种“耻君不及尧舜”的拼死力谏。

  每个皇帝核心手下都有权万纪这样离不开的小人。

  所幸,那是在贞观时代,还有魏徵的直言不讳,还有李世民的察纳雅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为何离不开奸臣魏徵
唐太宗贞观一朝的政治生态,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光明的时期之一,没有那么多见不得光的事。即使是有玄武门之变的,也只是首恶必办,魏徵、王珪等人没有因为和前太子李建成有过工作上的深度交集而被一网打尽,反而是委以重任,步步高升。太宗君臣之间都能掏心掏肺,坦诚相对,不用非要到民主生活会的时候才能红红脸、出出汗。但政治就是政治,阳光下也会有阴影。网络配图一代明君李世民身边,也需要豢养几个小人奸臣,来做一些仁君不方便做的事。权万纪就是这样一个打手。二权万纪属于御史台监察系统的官儿,贞观时期做到治书侍御史的位置,相当于现在的副书记或监察部副部长。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和侍中王珪两位宰相负责对全国干部进行考核评优,权万纪也参与其中。考核文件发布后,权万纪突然上书,“奏其不平”,举报房玄龄和王珪在考核工作中不能公开公正,有拿公家权力私相授受的嫌疑。李世民怒了,房玄龄、王珪,亏得朕对你们如此信...
· 皇帝为什么离不开奸臣魏徵一语道破玄机
唐太宗贞观一朝的政治生态,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光明的时期之一,没有那么多见不得光的事。即使是有玄武门之变的,也只是首恶必办,魏徵、王珪等人没有因为和前太子李建成有过工作上的深度交集而被一网打尽,反而是委以重任,步步高升。太宗君臣之间都能掏心掏肺,坦诚相对,不用非要到民主生活会的时候才能红红脸、出出汗。但政治就是政治,阳光下也会有阴影。网络配图一代明君李世民身边,也需要豢养几个小人奸臣,来做一些仁君不方便做的事。权万纪就是这样一个打手。二权万纪属于御史台监察系统的官儿,贞观时期做到治书侍御史的位置,相当于现在的副书记或监察部副部长。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和侍中王珪两位宰相负责对全国干部进行考核评优,权万纪也参与其中。考核文件发布后,权万纪突然上书,“奏其不平”,举报房玄龄和王珪在考核工作中不能公开公正,有拿公家权力私相授受的嫌疑。李世民怒了,房玄龄、王珪,亏得朕对你们如此信...
· 李世民为何要重用昔日仇人魏徵
魏徵在太子李建成手下时,多次劝告李建成先下手为强,干掉李世民;在李世民手下时,更表现得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成为群臣的楷模。这很有点现代职场精英风范,在哪个公司效力,就尽心尽力为那个公司努力工作。魏徵六次跳槽的另类忠臣人生说到魏徵,一般人都知道他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臣,也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一般人知道他,是因为他敢于说真话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故。可一般人却很少知道,魏徵其实也是一个一生中有六次跳槽经历的另类忠臣。网络配图魏徵字玄成,河北钜鹿曲城人。父名长贤,北齐屯留县令。因改朝换代及父亲早逝,魏家由北齐时的大家变成了隋时的寒门。魏徵虽落拓,却有大志,见天下渐乱,便出家做了道士。魏徵好读书,涉猎广泛,特别中意纵横之说。所谓纵横之说,就是从纵向、横向不同角度,用正面、反面不同观点,去说服对方的一种方法和策略。这对今后魏徵的立足和发展是大有用处的。隋末天下大乱,武阳郡丞元宝藏...
·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为何改哥哥李建成的历史形象
导读:历史掩盖不住李世民篡改国史的丑恶,更掩盖不住建成太子的真善。第一件事是玄武门兵变时,东宫翊卫车骑将军冯翊与冯立痛哭不已,与众将士言:太子生前对我等不薄,此刻正是报恩之时。遂奔赴玄武门,为建成报仇。古来士为知己者死,二冯所为正是此注脚。第二件事是破刘黑闼之战。作为唐朝统一中的最后一场战争,它的胜利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在建成太子破刘之前,已有元吉与李世民征讨过,但由于二人没有对他们实行安抚政策,反而还施行“悬民处死”的高压政策,再加上这些人对李家的疑惧心理,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刘黑闼再次造**,抵抗大唐。李建成只好亲自征讨之。他接受了魏征“今宜悉解其囚俘,慰谕遣之,则可以坐视离散”的建议,改变过去“妻子系虏,欲降无繇”的高压政策,实行宽大安抚政策以争取人心。史载:“建成至,获俘皆抚遣之,百姓欣悦。”为了扩大影响,李建成让被释者互相转告:“若妻子获者,既已释矣。”这一措施起到了争取...
· 历史书里探讨唐太宗、長孫皇后與魏徵
唐太宗,是講述中國歷史時,無法繞過,必須談到的大人物。講到大人物,應該先給他一個「定位」。怎麼做呢?我們是歷史教師,似乎不宜用「我認為唐太宗是……」之類的口吻開場,而是用「我覺得(某位)史家對唐太宗的評論很高明……」這樣的話語帶入為妥。如果您問:那麼,你會採用哪位史家的高見呢?我想,錢穆在《國史大綱》中的一段論述非常精彩,可以向學生介紹。當時北朝雖以吏治、武力勝過南方,若論文學風流,終以南朝為勝。文帝只知有吏治,並無開國理想與規模。煬帝則染到了南方文學風尚,看不起前人簡陋。狂放的情思,驟然為大一統政府之富厚盛大所激動,而不可控勒。於是高情遠意,肆展無已,走上了秦始皇的覆轍。能把南方的文學與北方的吏治、武力綰合,造成更高、更合理的政權,則是唐太宗。這段文字甚為簡要,但氣魄雄渾,高屋建瓴,從大處著眼,把唐太宗推向綰合南北,建立合理政權的崇高地位,就國史而言,少有帝王可與倫比。然而,讀者的眼光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