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宗泽报效国家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45
转发:0
评论:0
宗泽报效国家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宗泽简介上提到宗泽出生于1060年1月20日,字汝霖,汉族人,浙东乌伤人,即

  宗泽简介上提到宗泽出生于1060年1月20日,字汝霖,汉族人,浙东乌伤人,即当今的浙江义乌,是宋朝著名的将士。宗泽家境虽然贫困,但他们家有"耕读传家"的传统,他的父亲宗舜卿就是一个乡村知识分子。宗泽从小就跟随他的哥哥宗沃参加劳动,农田里不需要忙的时候,就在他的父亲、祖父的教导下,读书认字。天资聪颖的宗泽,勤奋刻苦,从小就打下了良好的知识文化基础。  

1_副本2.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宗泽十几岁的时候,宗家一家乔迁到交通比较便利,经济、文化都更为发达的二十三里镇。也是在那里,宗泽的眼界扩大了,亲眼见到了宋朝吏治腐败和外敌颇多等众多问题,于是便萌发了解救国家的想法。不到20岁的时候,宗泽就毅然决然的离开家,外出求学,经过十多年的时间,求学的地方达到了十多处。他不仅认真求学,而且还钻研“古人典要”,并且能够学以致用,考察社会情况,了解人民生活情况,不停的追求治国之道,逐步摸清了想要解决政治上的腐败,必须整顿吏治。不仅如此,他还目睹了辽国、西夏频繁入侵,也因此产生了为国效力的想法。于是他认真钻研兵书,专心练习武艺。就这样,宗泽迅速成长成了一个博学多识、文武兼备、具有理想抱负的好青年。

  他性格直率豪爽。是进士出身,多次担任县、州的文官,政绩颇多。宗泽在担任东京留守的时期里,曾经20多次拟写奏折上报高宗——赵构,主张回到都城东京,还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方法,但是都没有被采纳。

  1128年7月29日,想要北伐的他,与世长辞了。

  宗泽的故事

  宗泽出生于西元1060年的浙东乌伤,宋朝名将;字号汝霖;谥号忠简。死后追赠观文殿、通议大夫。一生致力于国家的安危,心念百姓,空有一身爱国热情,壮志未酬,愤恨成疾,最后临终三呼过河后卒于西元1128年。 

2_副本2.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宗泽的故事用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来形容最为贴切了。国乱未平,自己又无能为力是他最大的遗憾了。

  宗泽天性聪明、好学。随着阅历的增长,宗泽亲眼目睹宋王朝的腐败和无能,从而萌发了要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在1091年,宗泽在考试时因文字犀利、直指当局利弊受到主考官的的重视,降为末科。宗泽从此踏入仕途,为保卫国家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宗泽的一心热血,为国为民的举措收到当朝官员的不拥戴从而屡次改任。面对金军来犯,朝廷一心议和,宗泽多次表态,态度坚决,不可议和;金军阴险狡诈,怎可诚心议和?当朝人员不听劝阻,金军一面与宋朝议和,一面包围了宋朝首都开封,在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劫徽、钦二帝;随后,宋高宗赵构即位,宰相李刚十分其中宗泽,69岁的宗泽任命为开封知府,负责东京的防务,并重整家园。在坚守开封的同时,宗泽上书二十余次,要求收复失地,均被阻挠,因为宋高宗没有收复失地的欲望。眼看收复国土无望,宗泽抑郁成疾,虽在病中,他还是激励将士一定要消灭敌人,收复国土,这样我也就死而无憾了。即便是在弥留之际,宗泽心心念念的还是自己的国家,没谈一句家务事。

  宗泽的成就

  出生于北宋嘉佑年间的宗泽,自幼勤奋好学,聪明伶俐,还常常随长兄宗沃一起干农活。在元祐六年,已经33岁的宗泽,不顾路途辛苦千里迢迢来到京城开封参加省试,很庆幸他通过了省试进入下一关,殿试。在殿试的时候,宗泽毫不忌讳的写了一些批评朝廷亲信吴处厚等人的诬陷而驱逐蔡确的事情。从这件事便可以看出宗泽是一位正直敢于直谏的人,而在也让后人看到宗泽的成就主要是体现在政治上的。

3_副本2.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绍圣二年,地方知府吕惠卿命宗泽去巡视并且监督御河修建这个工程,很不巧,人有旦夕祸福。宗泽丧失长子不久,又要被调用去巡视御河修建。然而他强忍着刚刚丧长子的悲痛,立刻前去巡视御河修建这个工程。当时是冬天,刺骨的寒风扑面而来,有些民工忍受不了这天寒地冻的天气,冻僵了身体躺在路旁。宗泽巡视时看到这一情况,立刻上书司,向他们建议推迟工期,等到明年穿暖花开在动工修建。后来朝廷批准了他的建议。

  此后他率领军民抗击金军侵略,保卫了首都开封,名震敌国。这又是其主要成就之一。他还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岳飞曾经因为犯法要被处死,宗泽见到他以后,称赞这是一位将才。碰巧金人正在攻打汜水关,泽宗决定将五百军士交与岳飞,让他立功赎罪,后来岳飞打败金人凯旋,宗泽于是加升岳飞为统制,留用为国效力,于是岳飞因此而知名远扬。

  宗泽是宋朝名将,忧国忧民,然而却生不逢时,曾经上书20多次劝谏赵构皇帝,力主还都东京,并且还献上自己制定的收复失地的策略,均未被采用。而后他因壮志难酬,忧劳成疾。在七月份,高呼三声“过河”而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名将宗泽:报效国家的精神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宗泽出生于西元1060年的浙东乌伤,宋朝名将;字号汝霖;谥号忠简。死后追赠观文殿、通议大夫。一生致力于国家的安危,心念百姓,空有一身爱国热情,壮志未酬,愤恨成疾,最后临终三呼过河后卒于西元1128年。图片来源于网络宗泽的故事用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来形容最为贴切了。国乱未平,自己又无能为力是他最大的遗憾了。宗泽天性聪明、好学。随着阅历的增长,宗泽亲眼目睹宋王朝的腐败和无能,从而萌发了要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在1091年,宗泽在考试时因文字犀利、直指当局利弊受到主考官的的重视,降为末科。宗泽从此踏入仕途,为保卫国家献出了自己的一生。宗泽的一心热血,为国为民的举措收到当朝官员的不拥戴从而屡次改任。面对金军来犯,朝廷一心议和,宗泽多次表态,态度坚决,不可议和;金军阴险狡诈,怎可诚心议和?当朝人员不听劝阻,金军一面与宋朝议和,一面包围了宋朝首都开封,在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劫徽、...
· 古代人的爱国精神   
爱国是华夏传统美德,在古代,无数人用生命和言行来践行了这一理念,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1、忧国忧民,心系天下许多古人以笔为剑,通过诗词歌赋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如明末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古人诗以言志,来鼓励人们,为了国家而奉献一切。屈原在楚国被灭后投江,文天祥志不降元,都是这样的表率。2、精忠报国古人“文死谏,武死战”,例如岳飞面对金人的铁蹄,组建岳家军,数次击败金兀术的进攻,为保卫南宋构建了钢铁长城。郭子仪,史可法等人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英勇抗争,展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3、以身殉国在古代,很多的英雄豪杰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惧牺牲。例如,袁崇焕临危受命,在后金军队锐气正盛,积极抵抗,用大炮击伤击毙努尔哈赤。同样,邓世昌在甲午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在炮弹用光的情况下,以舰船为炮弹,冲向日...
· 不惜献出生命报效国家的北宋名妓花想容
在古代,末代王朝气数将尽的时候,出现的爱国英雄有很多,不惜献出生命报效国家。龙的血性不容泯灭,妓女也同样爱国。可作为普通妓女又是如何报效国家呢,或是捐钱,或是捐物?中国古代色艺双绝的名妓数以万计,有谁能横刀取得敌将的性命呢,她就是北宋时的名妓花想容。花想容,听着名字就感觉美,其实人更美。人们之所以借用李白形容杨贵妃的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来形容她,自然有其深刻的内涵。花想容姿色姣好,面容清润,莺语婉转,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歌声如出谷黄莺,绕梁三日不绝,所唱的宋词长词慢调,意蕴深刻令社会名流为之倾倒。动朱唇以徐言,自是入木三分,深得姐妹们喜欢,威望很高,堪称是花魁。在汴梁众多的妓女中,唯独她被冠以花想容的名号。关于花想容的家庭背景,并无资料可考证。古时很多的妓女,都是被卖入或骗入妓院的,极少部分是家境落败自愿的。花想容气质不凡,天资聪颖,虽然不知道真实姓名,但想必是出自名门之...
· 宗泽的儿子是谁宗泽的儿子宗颖简介
宗泽的儿子是谁宗泽的儿子宗颖简介宗泽(1060年1月20日—1128年7月29日),字汝霖,汉族,浙东乌伤(今浙江义乌)人,宋朝名将。刚直豪爽,沉毅知兵。进士出身,历任县、州文官,颇有政绩。宗泽在任东京留守期间,曾20多次上书高宗赵构,力主还都东京,并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方略,均未被采纳。他因壮志难酬,忧愤成疾,七月,临终三呼“过河”而卒。死后追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著有《宗忠简公集》传世。宗颖,宋朝将领,宗泽之子,居戎幕,素得士心。泽薨数日,将士去者十五,都人请以颖继父任。会朝廷已命杜充留守,乃以颖为判官。充反泽所为,颇失人心,颖屡争之,不从,乃请持服归。自是豪杰不为用,群聚城下者复去为盗,而中原不守矣。颖官终兵部郎中。宗欣战于胙城,不敌夏金乌,中数刀而亡,老帅性命甚忧,飞发兵救之,澶州血战后誓言过河.直捣黄龙,了宗帅未了之愿。
· 百年家族致富一代又一代的秘诀是什么?
我觉得讲钱氏家族或者说讲江南的大族,绝对不应该把目光放在所谓的"道德传家,十代以上"。我甚至长期认为这种就是不负责任的浪漫主义,认为好人注定长命。人家富过十代就是因为道德标准高。这显然不符合社会竞争的历史。我听一位老师讲科举制度的时候很受启发,他观察到的事实因为和大众的认知不符合,所以不适合在媒体上讲。因为在他的发现中,科举制度特别适合"家族竞争"。大家如果去翻看明清两朝的科举一直到现代的两院院士,会发现里面大量人都出自江南地区的望族。但是他们的父母并不一定很有钱,他们读书往往都是来自家族的赞助。然后你再去翻阅富过三十代,给我国近代史上贡献过无数名人的钱家的《钱氏家训》,会发现里面有这样的一段具体做法:"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这里面的"义塾"更准确的说法是"族塾"。对钱家人来讲,就是自己兴旺发达了,就要出钱建立学校,给同姓的小孩读书。你有钱,这就是你的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