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蜀汉后主刘禅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才导致亡国悲剧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17
转发:0
评论:0
蜀汉后主刘禅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才导致亡国悲剧,刘禅的性格应该是单纯,懦弱无能和毫无责任感的乐观。说他的单纯,这一点从宠信黄

  刘禅的性格应该是单纯,懦弱无能和毫无责任感的乐观。说他的单纯,这一点从宠信黄皓就可以看出了。黄皓能被刘禅所喜爱,能取得刘禅的欢心,无非是他善投其所好,他对刘禅的百依百顺,让刘禅有一种做皇帝的满足与快乐。 

1_副本7.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开始,黄皓是对刘禅百依百顺,言听计从的,可是当黄皓的势力愈发强大后,两人原本相处的地位也发生了转变,现在的刘禅随着对黄皓越来越信任后,黄皓说什么,刘禅就信什么。以至于在魏军进攻蜀国时,听了黄皓的话把姜维反映的情况和建议搁置一边,没有告诉别的大臣,自己却仍然在花天酒地,以至于最后终迎来了亡国的命运,由此不得不说刘禅的单纯与无能了。

  在蜀汉灭亡后,刘禅投降于魏国。他被迁到魏国的都城洛阳生活在一次司马昭的宴会上,司马昭问他有没有思念过蜀国,刘禅就因为在洛阳生活的很快乐,不假思索的给了司马昭回答:这里我很快乐,为什么要思念蜀国呢?

  如此没有责任心,毫无责任感,他仅因为贪图自己的享乐就抛弃了自己父亲千辛万苦创下来的、他的相父诸葛孔明为之呕心沥血的基业于不顾,那一句乐不思蜀,是要有怎样冷酷无情的心肠才能说得出口啊,国破家亡,作为一个王国的君主,竟然沉溺于玩乐连复国都忘记了,这是何等懦弱无能的君主,又是何等没有责任感,没有上进之心的君主啊。 

  刘禅是真傻还是假傻

  刘禅其实并不昏庸,也不傻。在面对司马昭提问是否思念蜀国的时候,如果说思念故国,恐怕会惹来杀头的祸害。人又不是草木,怎么可能没有感情,刘禅在蜀地生活了大半辈子,即使他再薄情,对蜀地总归有一些感情,所以在司马昭面前着实演了一场戏。  

2_副本7.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代的中国人,多少都有故乡的情怀,尤其是中国人对于传宗接代是非常重视的,刘禅这样做是想保全刘氏的血脉,使得哪天能够东山再起。所以他选择了忍耐,但是忍让却不代表是无能,如果当时刘禅为了一时之气,就回答说思念故国,那他的下场可想而知,可能他的族人也因此受到牵连。

  至于蜀汉的灭亡也不能把全部的责任都归结在刘禅一人,蜀汉的灭亡诸葛亮还是要负很大的责任的。首先,诸葛亮和之后的姜维为了完成兴复汉室,多次派兵北征,大大地消耗了兵力和财力,使得征讨的地区人心涣散,民怨沸腾。其次,诸葛亮选择采取强硬严格的法制的措施,在压制一些矛盾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矛盾。最后,诸葛亮在处理新旧阶层的方式上也严重侵犯了旧权贵的利益,使得旧权贵对新入主的阶层非常痛恨。刘禅投降魏国并不是没有好处的,至少能让蜀汉的百姓少受一次灾难。当然,那些极力抵抗的君主会受到后人的敬仰,自己获得了一世英名,但是对百姓更多的是灾难。所以,刘禅愿意背负昏君的骂名来保卫百姓的安危,怎能说是昏君的做法呢? 

  如何评价刘禅

  有个典故叫“扶不起的阿斗”,说的就是刘备的儿子刘禅的故事,说他软弱不能,不思进取,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即使有诸葛亮的辅佐也没有用,最后江山也落到了别人的手中。到现在,人们也常常将那些不思进取,没有进取心的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于是,从古到今,刘禅在人们心中昏庸的形象日渐深刻,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3_副本7.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外貌从刘禅的个性特点来进行分析。在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上,刘禅体现出大度和忍让。

  首先,刘禅在继位的时候才十七岁,刘备在临终前叮嘱他要凡是都跟丞相进行商量,都要听从丞相。于是乎,所有的事情刘禅都是按照丞相的意思办,对于掌管大权的诸葛亮,刘禅也做到了谦让。

  其次,刘禅对于诸葛亮的治国策略都予以支持,尽管有所不和谐,但是刘禅还是选择相信诸葛亮的行事方法。诸葛亮发动劳民伤财的北伐战争,刘禅并不是很同意,但是考虑到蜀国的稳定,刘禅还是选择了支持诸葛亮北伐。

  再次,刘禅不仅对诸葛亮百般忍让,对于其他大臣也是如此。比如魏延因为叛乱被杀,刘禅没有对魏延进行否定,而是说既然已经获罪,仍然念及之前的功劳,赐予棺材安葬他。这一点能看出刘禅对臣子的宽容,不会因为叛乱而把之前的功劳全部抹掉。

  最后,刘禅因为生活开始腐化,受到了大臣的劝谏,刘禅也没有因此大怒而杀掉他们。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刘禅采取不轻易用武,而是选择将事情化小的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后主刘禅亡国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阴谋”?
汉末是一个乱世,更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也”。是时代造就了他们,也是时代成全了他们。三国之际,群雄逐鹿,政权迭变,是他们为我们演绎了一个世纪的凌云壮志。那么,在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不可告人的密秘。网络配图后主刘禅是皇叔刘备唯一的骨血,所以他也理所当然的成了蜀汉的唯一继承人。殊不知,这位“唯一的骨血”,竟成了蜀汉的亡国之君。想当年,为了保住幼主,长山大将赵子龙于百万军中斩杀曹操48员大将,险些丧命,这才救出了阿斗。其父刘备,字玄德,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之后刘胜的后代。他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为了活命,与母亲一起以贩卖草席为生。后来与关公、张飞桃园三结义,三人立下了生死盟约,并且决定共谋大业。刘备三顾茅庐是家喻户晓的美谈,三次登门拜访,两次扑了个空,最后一次终于和孔明见面,并且得到了辅佐。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孔明真的是有事出门不在家还是故意想要...
· 谁导致了蜀汉的灭亡?并非昏庸后主刘禅
我们看到,在东汉末年诸侯并起之际,知识分子——或曰士大夫,或曰儒者,或曰文人——比以往江山一统的年代更能拥有发挥自己才华和政治抱负的机会,因为他们有较多的主公可以投奔,可以像春秋战国时代的士那样,此地不合则另走一家。因此,东汉末年事实上是一个人才大流动的时期,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奔走于诸侯之间,以求谋得终生的富贵和死后的英名。网络配图但令人惊讶的是诸葛亮一直在隆中隐居,从来不曾跑到任何一家诸侯那里毛遂自荐;与他相反,他的好友,同样为东汉末人杰的庞统却是自个儿跑到刘备那里去的。诸葛亮沉静地坐在隆中的草堂上,坐在他的书桌前,好像算准了刘备会来一个三顾茅庐的礼贤下士。其实,如果我们想起庞统自己跑去找刘备,却因为外表不佳而备受刘备冷落时,就可以明白诸葛亮为何隐居不出,不主动地寻找主人——他要的是一种机缘和地位,只有当刘备三顾茅庐并聆听其教诲后,诸葛亮才能以一个比刘备年少近二十岁的青年人的身份迅速成为刘...
· 谁导致了蜀汉的灭亡:并非昏庸后主刘禅
核心提示:所以蜀汉之所以败,并不是败在阿斗手上,是败在刘备的一场豪赌,使得诸葛亮总经理无法挽回。诸葛亮也晓得难以成事,之所以仍然六出祁山,九伐中原,是为了在情感上报答刘备,能多做一分是一分。诸葛亮明知后果,所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五十四岁就死了。本文摘自《官场一哥的潜规则:历史的B面》作者:聂作平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我们看到,在东汉末年诸侯并起之际,知识分子——或曰士大夫,或曰儒者,或曰文人——比以往江山一统的年代更能拥有发挥自己才华和政治抱负的机会,因为他们有较多的主公可以投奔,可以像春秋战国时代的士那样,此地不合则另走一家。因此,东汉末年事实上是一个人才大流动的时期,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奔走于诸侯之间,以求谋得终生的富贵和死后的英名。但令人惊讶的是诸葛亮一直在隆中隐居,从来不曾跑到任何一家诸侯那里毛遂自荐;与他相反,他的好友,同样为东汉末人杰的庞统却是自个儿跑到刘备那里去的。诸葛亮沉静...
· 解读三国时蜀汉亡国的责任:后主刘禅昏庸误国
导读:鼎足三分已成梦。蜀国的灭亡,是广大三国迷甚感悲痛的事。有的读《三国演义》甚至读到诸葛亮死就读不下去了。是啊,有如此之险国,有如此之人才,竟然这样前后只有六个月就出乎意料的猝死了,当年刘备可是花了三十八年的功夫和大价钱的啊(凤雏庞统),对此谁该负责?刘禅的首要责任。毫无疑问,刘禅是亡国的首恶。虽然刘禅并不凶残,没有大肆屠戮无辜,但是,把国家治理好才是君王的本职。可是刘禅做到了吗?根本没有,他是一个不以家国为念的无为昏君。他的治国是白纸一张,或者说是黑白夹杂,正事没有一两件,错事倒不少,其中他宠爱、狡诈阴险的宦官黄皓和为人无行的陈祗,导致国家政局混乱,到了连一号顶梁柱姜维都要出外避祸的地步。在他的亲政治理下,把诸葛亮时代留下的官吏清廉爱民、尽心尽责的优良传统糟蹋得一干二净,导致经济滑坡,百姓困苦,大量逃亡。据《汉晋春秋》记载:东吴孙休时,薛珝为五官中郎将,被派到蜀国。回去后,孙休问蜀政得...
· 导致蜀汉的灭亡竟是他?并非是昏庸后主刘禅
我们看到,在东汉末年诸侯并起之际,知识分子——或曰士大夫,或曰儒者,或曰文人——比以往江山一统的年代更能拥有发挥自己才华和政治抱负的机会,因为他们有较多的主公可以投奔,可以像春秋战国时代的士那样,此地不合则另走一家。因此,东汉末年事实上是一个人才大流动的时期,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奔走于诸侯之间,以求谋得终生的富贵和死后的英名。网络配图但令人惊讶的是诸葛亮一直在隆中隐居,从来不曾跑到任何一家诸侯那里毛遂自荐;与他相反,他的好友,同样为东汉末人杰的庞统却是自个儿跑到刘备那里去的。诸葛亮沉静地坐在隆中的草堂上,坐在他的书桌前,好像算准了刘备会来一个三顾茅庐的礼贤下士。其实,如果我们想起庞统自己跑去找刘备,却因为外表不佳而备受刘备冷落时,就可以明白诸葛亮为何隐居不出,不主动地寻找主人——他要的是一种机缘和地位,只有当刘备三顾茅庐并聆听其教诲后,诸葛亮才能以一个比刘备年少近二十岁的青年人的身份迅速成为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