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开国功臣因说错一句话 朱元璋枉杀15000多人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06
转发:0
评论:0
开国功臣因说错一句话朱元璋枉杀15000多人,人们常说伴君如伴虎,皇上让你死,你不得不死。所以不管你曾经立下多大的汗马功劳

  人们常说伴君如伴虎,皇上让你死,你不得不死。所以不管你曾经立下多大的汗马功劳,权位有多重,皇帝曾经是多么的器重你,但你在皇上面前说话仍然要小心,如果你的话让皇上不开心或者起疑心了,那你离死已经不远了,明朝时候的蓝玉就是典型的例子!

  蓝玉为明朝的统治立下汗马功劳,他平定云南,他的女儿被册封为朱椿妃,北上破元,俘虏元朝王公贵族8万多人,被朱元璋晋升为凉国公,后来接着平定了西南。朱元璋对他非常器重,但是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他的骄傲自大的气焰。史书上关于蓝玉之死,多数说是因为他想造反被杀,但真正的原因源自于他不该说的一句话。他用自己加上15000人性命的代价,印证了祸从口出的道理。

1.jpg

网络配图

  据《明通鉴》记载,蓝玉征讨纳哈出回京后,对太子朱标曾报说:“我观燕王(朱棣)在北平,阴有不臣之心,殿下应该有所防备。”这话意思是:告诉太子朱标,朱棣不是什么好人,他窥探皇位好久,让朱标多加小心,防止朱棣下黑手。

  蓝玉之所以亲近太子,是因皇太子妃是常遇春女儿,蓝玉本人是常遇春小舅子,有这层关系,他自然倾向于太子一系。皇太子朱标天性孝友,自然不信,想着朱棣自家兄弟从小跟自己长大,不会有此之心,便把此事告诉给朱棣,朱棣听后大怒,与蓝玉当面对质,从此两人结下恩怨。所以,没过几年,朱标病死后,朱棣入朝,就再找人大肆宣扬说,蓝玉位高权重早已想造反,更加意味深长地劝父皇“注意”蓝玉等人“尾大不掉”,“上(朱元璋)由是益疑忌功臣,不数月而祸作。”

朱元璋

网络配图

  朱元璋生性比较敏感多疑,再加上蓝玉造反传言已经持续好几年,心中早已生排斥之情,只是碍于蓝玉是开国元勋,有功之臣,没有足够的证据不能动,自此之后朱元璋开始疏远蓝玉。

  蓝玉上朝奏事,没有一件能够获准,但蓝玉不仅不知收敛,还更肆无忌惮,即使陪皇上吃饭,也出言不逊。一次,他见朱元璋乘舆远远经过,便指着说:“那个乘舆的人已经怀疑我了!”此语一出口,大祸即来,便有锦衣卫蒋,密告蓝玉谋逆,说蓝玉试图与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垣、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及吏都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准备在皇上举行出耕藉田仪式时,乘机劫驾,以图谋反。

  再加上蓝玉自持有功,逐渐变得骄横。他纵容军中将士奸女,他个人也强征良田,蓄庄奴、假子数千人,横行霸道,胡作非为。更严重的是还派人在云南私自贩盐,以牟取暴利。学过历史的都知道,食盐这类的东西都是官府严管的,连皇子都不得私自贩卖食盐,更遑论蓝玉了。

1.jpg

网络配图

  另外,他领兵在外,大权在握,军中的将校升迁,竟然全凭他个人喜好,有的时候还对皇帝的诏令有所不从。相传,蓝玉北元后,朱元璋视其功绩,本来是准备封他为“梁国公”的,但是因为蓝玉的骄纵,最后将“梁”字改为“凉”字以示警告。不过这些似乎对蓝玉并没有什么影响,他依旧自我。甚至在宴会上给皇上俸酒时,还口出狂言。御史上奏弹劾他,蓝玉便将御史打了出去,视皇权为无物。

  其实即使没有这些“过错”,以蓝玉的功劳和能力,他也逃不出一个“死”字。再加这一听说他要造反,朱元璋怎么能忍受!也算也找到证据了!立即命令锦衣卫发兵逮捕,将疑犯一齐捉拿到朝廷。稍作审问,便由刑部锻炼成狱,以假作真,全部杀死。并且罪犯的家人亲属也全牵连进案,甚至捕风捉影,凡与蓝玉偶通讯问的朝臣,也不使漏网,四面构陷,八方株连,因此列侯通籍,坐党夷灭,共一万五千人,朝廷中的勋旧,几乎一扫而空。

  谋逆之罪一般都是碎剐凌迟处死,念及蓝玉与自己是儿女亲家,老朱心一软,宽大处理:碎剐改成剥皮。这样,刽子手把 蓝大将军全须全尾整张人皮剥下来,算是留了全尸,并把人皮送往他女儿蜀王妃处“留念”。明末农民军攻破蜀王府,在王府祭堂发现了这件“文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功臣因说错一句话朱元璋剥他皮送给其女留念
人们常说伴君如伴虎,皇上让你死,你不得不死。所以不管你曾经立下多大的汗马功劳,权位有多重,皇帝曾经是多么的器重你,但你在皇上面前说话仍然要小心,如果你的话让皇上不开心或者起疑心了,那你离死已经不远了,明朝时候的蓝玉就是典型的例子!蓝玉为明朝的统治立下汗马功劳,他平定云南,他的女儿被册封为朱椿妃,北上破元,俘虏元朝王公贵族8万多人,被朱元璋晋升为凉国公,后来接着平定了西南。朱元璋对他非常器重,但是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他的骄傲自大的气焰。史书上关于蓝玉之死,多数说是因为他想造反被杀,但真正的原因源自于他不该说的一句话。他用自己加上15000人性命的代价,印证了祸从口出的道理。网络配图据《明通鉴》记载,蓝玉征讨纳哈出回京后,对太子朱标曾报说:“我观燕王(朱棣)在北平,阴有不臣之心,殿下应该有所防备。”这话意思是:告诉太子朱标,朱棣不是什么好人,他窥探皇位好久,让朱标多加小心,防止朱棣下黑手。蓝...
· 蓝玉因一句话被“朱元璋”剥皮诛九族
蓝玉(?―1393年),定远(今属安徽定远县)人,常遇春妻弟,明朝开国将领。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官拜大将军,封凉国公。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1387年)拜征虏大将军。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拜大将军、凉国公。他恃功骄纵,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传示各地。究其党羽,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蓝玉在明朝时期是一代名将,跟随开平王征南讨北,所向披靡,是开平王最重视的将士,也时常在朱元璋面前夸奖他,朱元璋也愈来愈信任他,封他为太傅。但是蓝玉却愈发变得嚣张,三番几次在大会上说出大逆不道的话,而且还在朱元璋没有应允的情况下擅自非法占有百姓的田地,蓄养家奴和干儿子。朱元璋看在眼里,觉得不治蓝玉,蓝玉都要骑到自己的头上了,况且在那个敏感的年代,太子刚死,皇太孙又还只是个孩童,皇...
· 深圳最牛祠堂,因一句话火了!
在深圳市中心,有一座700年的祠堂,隐藏在高楼大厦下,因为村民的一句话,成了深圳“最牛祠堂”!深圳最牛祠堂“谁敢拆我就把他买下来!”深圳最牛祠堂-郑氏宗祠,位于南山区大冲村大冲一路9号。门口的石碑上记录着祠堂的开建以及重修历史,从上面可以看到,郑氏祠堂始建于明代,为郑胜举乃宋熙宁三年(1070年)定居南头的郑柏峰的八代孙,于宋末元初立村,至今已有700年历史。后来经过历年重修,祠堂的整体建筑都有清代的风格。祠堂坐北朝南,三开间三进深布置。五颜六色的脊饰,人物栩栩如生,每一副画面都像是在诉说一个故事。宗祠两边的墙柱上,各一副砖雕,刻画上了不同的人物,细节入微,让整个画面看起来热闹非凡。门口飘扬着的“郑氏”旗,与背景里的高楼,显然很不协调。在寸金寸土的高新园腹地,马路对面就是腾讯、TCL、康佳、创维等一线大公司,早就有听闻各大地产商想要把祠堂收购,将其改造成商业大楼。但这种“很不协调”的存在,...
· 因一句话朱棣就放下皇位直奔朱元璋陵墓!
朱元璋白手起家建立明朝后,政权需要巩固。一是元朝残余势力还留在蒙古,此为其一心腹大患。其二是在朱元璋开疆拓土时,有不少大臣付出了汗马功劳,他们在朝廷中有一定的地位,朱元璋害怕他们篡位。朱元璋就把他的几个儿子封为蕃王,这几个皇子就常年在外帮助朱元璋守疆土。,这几个蕃王中,势力最强大的要属驻守在北京一带的燕王朱棣了,朱棣拥有非凡的军事才能,是一个很有实力和野心的人。网络配图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孙朱允炆登上,也就是著名的建文帝。由于朱元璋时期的蕃王拥有一定势力,于是建文帝刚上任就有些坐立不安,决心削藩。与此同时,燕王朱棣也开始了自己的拓张。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在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带兵南下,企图攻下京城,把皇位从侄儿朱允炆手下夺走。也就是明朝历史上的“靖南之役”。网络配图本来靖难之役的初期朱棣是没有优势的。明朝中央的政权势力很强很强,朱棣连连落败,势头急转直下。但是...
· 溥仪忆大婚之日的意外:说错一句话后果极为严重
“末代皇帝溥仪的人生脉络众所周知,但诸多细节却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溥仪生前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哪些故事更接近历史真相?晚清研究专家贾英华历时三十年采访三百多位溥仪身边人,挖掘溥仪一生人所罕知的背后故事,揭示晚清宫廷闻所未闻的历史细节,于本书首次诸多珍贵照片及文物,让你换个角度看溥仪。”他没在坤宁宫睡觉,而是“在养心殿和太监一直玩到天亮……”传言大婚之后,溥仪并未与皇后婉容“同房”,而是半夜奔了养心殿——究竟去干什么?传言大多是不算数的。最可信的是当事人的记载。洞悉宫闱的三朝老太监信修明,当年曾写道:“钦天监之选择最不相当吉日,近世纪有三错误。穆宗、德宗、宣统三大婚礼,合卺之夜,皆当皇后月事来临,致而皆不圆满,终身不得相近。其为命乎?……花烛之夜,值皇后月事,皇上从此不到中宫。皇后固聪明伶俐,百法逢迎,希帝之喜悦,帝终不住中宫。”若溯“合卺”一词,源于古代婚礼仪式。将葫芦一剖为二盛酒...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