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汉初三杰为什么韩信惨死:而萧何张良却得善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82
转发:0
评论:0
汉初三杰为什么韩信惨死:而萧何张良却得善终,刘邦即位后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原因:“夫

  刘邦即位后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原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方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萧何、韩信、张良是“汉初三杰”,刘邦战胜项羽逐鹿中原,这三个人的功劳最大。但为什么这三个人中,只有韩信惨死,其余两个人都得到了善终?其中道理不能不让人深思。

2.jpg

网络配图

  众所周知,韩信用兵如神,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是汉初军事上的“一哥”。也正是因为他功高震主,刘邦才对他有很大的猜忌之心。但是话又说回来,刘邦对张良和萧何的猜忌,一点都不必对韩信的猜忌小。但二人之所以得以善终,是因为都懂得急流勇退。

  应该说张良是三人当中最聪明的一个,也是刘邦最放心的一个人。张良精通黄老之学,深知“不伐其功,不矜其能”,功成身退的道理,所以刘邦论功行赏时,张良拒绝了刘邦对自己“自择其三万户”的封赏,只要了“留”这个地方。因为张良没有根基且淡泊名利,所以刘邦对张良最为放心,张良也因此得以善终。

  相比于张良,萧何在关中似乎“根深蒂固”,这一点也引来了刘邦的猜忌。据说刘邦曾三次试探萧何,看他有没有贰心。但萧何三次都将刘邦的疑心和顾虑打消了,从而化险为夷、幸免于难。

  萧何是怎么做的呢?前两次萧何通过派族中青壮年奔赴前线和捐献家产打消了刘邦的顾虑。第三次遭到刘邦怀疑时,萧何在关中已深得民心,成了刘邦猜忌的重要对象。此时,萧何听从他人建议,做了些“强购民田民宅、放高利贷”之类的事情,通过“自污”的方式败坏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好名声,从而让刘邦安心,最后得以善终。

  韩信却不同,他不但不懂得功成身退,反而犯了主动邀功的致命错误,最终被萧何和吕后设计杀害。区别于萧何和张良两位文臣,韩信作为武将本就容易招致怀疑,但他最终被杀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2.jpg

网络配图

  韩信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太高调。韩信是千古难得的帅才和将才,能够把弱小的军事力量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最后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彻底击败,让项羽自刎乌江,奠定了建立汉王朝的基础。但他太高调了,不知谦虚为何物。

  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所谓“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便来自于此。韩信对刘邦说的这番话自然容易遭到刘邦的猜忌。

  韩信在打下齐鲁之地后,手握重兵。可以说成了刘邦和项羽争霸的砝码。这时候他居然向刘邦伸手要官,以功要封,要求刘邦封他为齐王。殊不知,他的做法犯了帝王大忌。帝王们对手握重兵的将帅一向最为忌惮,韩信作为一个手握兵权、用兵如神的军事统帅不知避嫌也就算了,竟然还主动邀功,这就是作死的节奏。

  想想刘邦最然暂时忍下这口气,但是当他当上皇帝后,就不会想起这事吗?这就是韩信,做事没有长远眼光。而且,当不当齐王,这不过是个虚名,为何要为了虚名而得罪自己所效力的主公呢?

484000694c50ae730a6.jpg@100q.jpg

网络配图

  韩信攻下齐国的时候,手握重兵。他的谋士蒯通一而再再而三的向韩信表明,刘、项的命运就决定在韩信手里,向着项羽,项羽胜利;向着刘邦,刘邦胜利。不过在谁手下,都不如自己自立山头来得实在。

  不过韩信还是没有采用蒯通的话,大概是觉得不靠谱,或者人为刘邦能拜自己为大将不容易,因此死心塌地辅佐刘邦,从此蒯通只好另辟,走自己的路去了。

  可以说,这个时候,韩信如果自立为王,楚汉之争的结果尚未可知。但是韩信没有这么做。后来天下大定,刘邦因为猜忌夺了韩信的兵权,降为淮阴侯,这时候韩信觉得难以忍受,起兵造反。可以说,这时候形势和当时已然不同,没有合适的时机和有利条件。这时候韩信最应该做的是接受现实,守愚保身,他反而骑兵谋反,只会有兵败身死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汉初三杰为什么韩信惨死萧何张良却得善终
刘邦即位后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原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方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萧何、韩信、张良是“汉初三杰”,刘邦战胜项羽逐鹿中原,这三个人的功劳最大。但为什么这三个人中,只有韩信惨死,其余两个人都得到了善终?其中道理不能不让人深思。网络配图众所周知,韩信用兵如神,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是汉初军事上的“一哥”。也正是因为他功高震主,刘邦才对他有很大的猜忌之心。但是话又说回来,刘邦对张良和萧何的猜忌,一点都不必对韩信的猜忌小。但二人之所以得以善终,是因为都懂得急流勇退。应该说张良是三人当中最聪明的一个,也是刘邦最放心的一个人。张良精通黄老之学,深知“不伐其功,不矜其能”,功成身退的道...
· 从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看千古兴亡英雄事
英雄,无论任何时代都总有点崇敬乃至憧憬的意味。然而当我们细细走进历史,去探究英雄的结局的时候,又未免不会发出阵阵的叹息。西汉初创之际,汉初三杰身上则把这种故事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汉初三杰者,张良、萧何、韩信是也。刘邦这位虽无赖但却也有自知之明的皇帝有一天就进行了一番自我剖解:“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物所以取天下也。”其中有对这三位人臣的赞赏,但也不免充满了自我夸耀的成分。先来说说张良,本习黄老之术传说中有桥下纳履的谦谦君子,本人生于韩国,一心做着贵族世袭的梦想,却被秦国的彻底击碎了。带着无比仇恨,得知始皇出游的张良就有了一次冲动,古博浪沙一次锤击将彻底改变他的人生。他四处躲藏,后转身想要凭借自己的“太公兵法”投靠景驹,然而走到下邳的时候遇到了正发展义军...
· 汉初三杰的张良、萧何、韩信,最后结局分别如何?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韩信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人被合称为汉初三杰,这是汉高祖刘邦说的,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刘邦对于这三个人的评价很中肯,这三人在刘邦争夺天下的过程中都立下了不世之功,成为西汉的开国元勋,也成了后世的榜样,张良、萧何、韩信实际上代表了三种顶尖人才:智库、吏才、将才。只不过三个人虽然都是智慧超群之人,却还是因为处世之道不同,结局也各自不同。一、张良的结局张良(公元前250年—公元前186年),字子房,张良是韩国的贵族出身,韩国被秦始皇灭掉之后,张良弟死不葬、舍财求刺客,张良此时已是一介布衣,谋刺的对象是已经称帝的秦始皇,这格局说起来要大过燕太子丹了,在刺杀失败后,张良全身而退,秦始皇大搞通缉,张良能逃得性命,还顺便救...
· 张良:唯一得到善终的汉初三杰
“圯上敬履”是一个精心编造的故事,也是张良的天才创意,就凭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张良的智商和情商明显高于韩信和萧何等人。圯上老人来无影去无踪、神出鬼没,除了张良之外没有第二个目击证人。可是到最后,神话却来了个现实的结尾,张良假戏真做地弄来一块黄石作为物证,以此来证明自己从前所言句句为实。张良是刘邦钦定的“汉初三杰”之一,刘邦曾经心悦诚服地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子房”就是张良的字。刘邦的金口玉言,更加奠定了张良作为大汉王朝开国元勋的政治地位。“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几乎是一条铁律。汉朝的开国功臣也都被这一潜规则给“潜”过,“悲剧”程度和功劳成正比,功劳越大,结局越惨。张良却是一个例外:自始至终,他深得刘邦的充分信任,在后刘邦时代,张良依然赢得了吕后的足够尊敬。张良究竟有何过人才干,能让刘邦佩服得五体投地?张良又有何过人手段,能让自己得以善终?让我们重...
· “汉初三杰”为何仅韩信惨死?是韩信居功自傲吗
刘邦即位后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原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方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萧何、韩信、张良是“汉初三杰”,刘邦战胜项羽逐鹿中原,这三个人的功劳最大。但为什么这三个人中,只有韩信惨死,其余两个人都得到了善终?其中道理不能不让人深思。众所周知,韩信用兵如神,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是汉初军事上的“一哥”。也正是因为他功高震主,刘邦才对他有很大的猜忌之心。但是话又说回来,刘邦对张良和萧何的猜忌,一点都不必对韩信的猜忌小。但二人之所以得以善终,是因为都懂得急流勇退。应该说张良是三人当中最聪明的一个,也是刘邦最放心的一个人。张良精通黄老之学,深知“不伐其功,不矜其能”,功成身退的道理,所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