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东吴末代丞相张悌:曾试图力挽狂澜血战到底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44
转发:0
评论:0
东吴末代丞相张悌:曾试图力挽狂澜血战到底,三国时代魏蜀吴,其中东吴是三国中国祚最久的王朝。吴国之所以存在时间最久,除了

  三国时代魏蜀吴,其中东吴是三国中国祚最久的王朝。吴国之所以存在时间最久,除了长江天险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吴国历来出良相。东吴历代丞相包括顾雍、陆逊在内,都是一时英杰,正是这群人的存在,使得东吴帝国开疆拓土,鼎足三分,屹立不倒。而实际上,即使在东吴灭亡前夕,大厦将倾的时候,还是有一位东吴丞相试图力挽狂澜,一直血战到底。他就是东吴的末代丞相:张悌。

1.jpg

网络配图

  张悌,字巨先,襄阳人。他少有才名,吴主孙休在位时开始崭露头角,孙皓称帝后,他被任命为丞相,掌管国事。公元263年,魏灭蜀,东吴西部盟友丧失,形势被孤立。早在钟会、邓艾大军进攻益州的时候,吴国人对蜀汉还是有信心的,唯有张悌认为,蜀汉必亡,结果真如其所料。公元280年,晋大军从巴蜀、荆州、扬州三个方向猛攻东吴。东吴末代皇帝孙皓派遣张悌都督沈莹、孙震、诸葛靓率领三万精锐逆江而上迎敌。东吴精锐指挥官沈莹忧心忡忡的说:“晋朝在蜀训练水军,占据上游,我军名将尽数去世,无人可用,倘若我们渡江作战,战胜了则东吴得以保全,一旦战败,则国家必亡。”张悌则说:“东吴的灭亡是众人皆知的事情,我们这次出战,唯有全力以赴,死了也没什么遗憾的。现在我们如果不敢出战,坐以待毙,岂不是奇耻大辱吗?”于是,张悌抱着必死的决心,渡江迎敌。

  大战开始,吴军先击败晋军张乔部,随后与晋淮南军主力决战。沈莹是东吴丹杨太守,统帅吴军部队中最精锐的丹杨兵。史书称:沈莹有“刀楯五千,号曰青巾兵,前后屡陷坚陈。”可以说,沈莹的这五千“青巾兵”是东吴最后的支柱,也是最后的希望。在沈莹的指挥下,“青巾兵”开始猛攻晋淮南军的军阵,结果,吴军连续攻击三次,晋军竟岿然不动。在剧烈的战斗后,“青巾兵”筋疲力尽,开始溃散,晋军发现破绽,立刻纵兵出击,吴军瞬间崩溃,无可抑制。混战中,沈莹、孙震战死,吴军被斩首达八千人,东吴最后的精锐土崩瓦解,几乎全军覆没。

2.jpg

网络配图

  诸葛靓带着五六百残兵败将逃跑时遇到张悌,诸葛靓拉着张悌逃走,却被张悌拒绝。张悌流着泪对诸葛靓说:“仲思(诸葛靓字),今日是我死日也。且我作兒童时,便为卿家丞相所拔,常恐不得其死,负名贤佑顾。今以身徇社稷,复何遁邪?莫牵曳之如是。”这句话的意思是:今天就是我张悌的忌日,我还是孩子的时候,你们诸葛家族的诸葛恪便提拔过我,我很害怕辜负了他的期许。现在我以身殉国,死得其所,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你不要为悲伤。后张悌被晋军杀死,他也是三国时代乃至中国历史上都为数不多的战死疆场的丞相。

3.jpg

网络配图

  张悌才能虽然远不及顾雍、陆逊,但他的忠肝义胆却丝毫不逊那些三国时代的著名人物。人皆称关羽义薄云天,诸葛亮鞠躬尽瘁,姜维宁死不屈,但实际上,张悌的道德操守不输这些被人广为流传的人物。所不同的是,关羽、诸葛亮、姜维被后世人大书特书,千古传诵,享受至高荣耀,而战斗到最后一刻的东吴末代丞相张悌却几乎被世人遗忘。明代的学者周礼就曾称赞张悌说:“颠危国祚势难支,江左全收大将旗。张悌死忠怀食禄,为臣到此是男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东吴末代丞相张悌:试图力挽狂澜血战到底
三国时代魏蜀吴,其中东吴是三国中国祚最久的王朝。吴国之所以存在时间最久,除了长江天险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吴国历来出良相。东吴历代丞相包括顾雍、陆逊在内,都是一时英杰,正是这群人的存在,使得东吴帝国开疆拓土,鼎足三分,屹立不倒。而实际上,即使在东吴灭亡前夕,大厦将倾的时候,还是有一位东吴丞相试图力挽狂澜,一直血战到底。他就是东吴的末代丞相:张悌。网络配图张悌,字巨先,襄阳人。他少有才名,吴主孙休在位时开始崭露头角,孙皓称帝后,他被任命为丞相,掌管国事。公元263年,魏灭蜀,东吴西部盟友丧失,形势被孤立。早在钟会、邓艾大军进攻益州的时候,吴国人对蜀汉还是有信心的,唯有张悌认为,蜀汉必亡,结果真如其所料。公元280年,晋大军从巴蜀、荆州、扬州三个方向猛攻东吴。东吴末代皇帝孙皓派遣张悌都督沈莹、孙震、诸葛靓率领三万精锐逆江而上迎敌。东吴精锐指挥官沈莹忧心忡忡的说:“晋朝在蜀训练水军,占据上...
· 张悌
生平知名大任张悌年轻时就很有名气,曾受到过诸葛恪的提拔,在孙休时期曾出任屯骑校尉。永安六年(263年,魏景元四年,蜀炎兴元年),魏国大举伐蜀,当时许多吴国人都认为曹魏被司马氏掌权以来叛乱不断,已经气数将尽,这次伐蜀必会失败。张悌却认为,司马氏接连三代掌握魏国大权,已经成功地收服了人心,如今的魏国比以前更加强大,反而是蜀国已经走到了末路。魏国即使是这次伐蜀失利,回去重整军备再来征讨即可。吴国许多人都嘲笑他的想法,不久后,蜀国果然向魏国投降。以身殉义元兴元年(264年,魏咸熙元年)七月,吴主孙休病逝,由孙皓继位。翌年十二月,司马炎取代魏国,建立西晋,成为东吴的心腹大患。建衡元年(269年,晋泰始五年),吴国重臣左丞相陆凯身患重病,临死前向孙皓推荐张悌、陆喜、陆抗等人,希望孙皓予以重用。几年后,张悌被升为军师。张悌身担重任之后,迎合当时的风气,扶持包庇手下,被当时的舆论所讽刺。天纪三年(279年
· 张悌是谁?三国名臣张悌的生平简介
张悌(236-280年),字巨先。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孙吴大臣。吴景帝时为屯骑校尉。孙皓时累官至丞相。天纪四年(280年),西晋伐吴。张悌明知必败,仍与沈莹、诸葛靓率军三万渡江接战,与晋军交战,大败于板桥。诸葛靓率众来迎张悌,张悌不肯逃命,不久遇害。少有名理张悌字巨先,是襄阳人。少年时便可以辨析事物的是非同异,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任屯骑校尉。辩论蜀亡公元263年(永安六年),曹魏伐蜀汉,吴国有人问张悌道:"司马氏自从掌权以来,屡有祸变,虽然有足够的才智和勇力,但百姓没有服从他。现在又倾其财力,远征蜀汉,士兵和人民疲惫不堪,又不知体恤,败日不远,怎么能成功?当年夫差伐齐,不是因为交战失败,之所以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他不考虑自己的根本,何况他要争夺土地呢!"张悌说:"不是这样的。曹操尽管功盖华夏,威震四海,崇尚权术,征伐无度,百姓害怕他的严厉,但不感怀他的德行。曹丕、曹睿继承,想要依靠残忍暴...
· 血战到底
血战到底【成语意思】: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用法分析】:血战到底作谓语、定语;指拼死战斗。【成语来源】:唐杜甫《送灵州李判官》诗:“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补充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当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xuèzhàndàodǐ【成语声母】:XZDD【成语接龙】:血战到底→底死谩生→生生死死→死要面子→子子孙孙→孙庞斗智→智尽能索
· 揭秘:东吴历史上张昭为何一直当不上东吴丞相?
张昭加入孙吴集团的初衷应该是,以江东为汉室藩屏、保土护民,而非助孙权称霸。所以投降曹操,孙氏消亡,但有助于国家统一,对天下有大功。在一定程度上,张昭的士人心态和曹操首席谋臣荀彧一样,都打算曲线救国。但是,荀彧是真正地忠于汉室正统,张昭就不那么光明正大了,明知曹操是汉贼,在关键时刻一再妥协投降,更像是畏惧强权。周瑜和鲁肃出身江北地方豪强,武人气质较重,不受士大夫名节观念束缚,欲助孙权成就霸业。赤壁大战后,张昭已经边缘化了,退出孙权的核心决策层。二十多年后孙权登基时,依然对张昭当年的投降主张耿耿于怀,对后者说“如果听从你的主张,我早就乞食于曹氏了”。曹魏和蜀汉都曾有丞相之职,但出现于特殊时期。比如曹操罢废三公、自任丞相,以丞相霸府架空天子和朝廷百官,为改朝换代做准备。诸葛亮以顾命大臣担任丞相,实际上代替孱弱的刘禅处理朝政。孙吴的丞相是常设官职,基本上继承自西汉,丞相为百官之首、掌握大权,但职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