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武则天是入寺为尼:还是被金屋藏娇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26
转发:0
评论:0
武则天是入寺为尼:还是被金屋藏娇的?,幸亏当时的王皇后嫉愤萧淑妃有宠,听到高宗和武氏在感业寺互泣之事后认为有机可乘

  幸亏当时的王皇后嫉愤萧淑妃有宠,听到高宗和武氏在感业寺互泣之事后认为有机可乘,暗中令武氏将头发留起来,并劝高宗纳武氏入后宫以夺萧淑妃之宠,武氏这才再度入宫。可是遍查唐史,我们发觉一件奇怪的事,就是找不到感业寺的其他记载和具体位置,按理说感业寺既然是尽度太宗嫔妃为尼,规模必定不小,这么神秘难寻着实有点奇怪,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后来改了名字。那么为何会改名?感业寺究竟在哪里?武则天是否真的出过家?问号一个接着一个。武则天陵墓

  好做翻案文章的台湾学者李树桐先生即认为,武氏必不曾入寺削发为尼,而是移居宫外别纳,被高宗金屋藏娇,蓄发如旧,等到贞观二十三年八月,将太宗葬于昭陵,丧事告一段落以后,高宗和武氏认为外人的耳目已可避过,最晚在这年的年底,高宗便令武氏重入后宫,立为昭仪。武氏入寺削发为尼的故事,不过是许敬宗为讨好高宗和武后而编造出来的谎言而已。

  他提出了几点理由,一是感业寺地址不明,武则天登基时未见感业寺尼众支持造势,也从未有过对寺内僧尼恩怨赏罚的记载,可见武则天事实上与感业寺无关。二是太宗时宫中流行高髻,由削发长到梳高髻需要一两年时间,“阴令长发”实难置信。三是据载高宗时放出宫人均为年老色衰者,武则天当时只有26岁,当不在放出之列,且高宗为太子时既已“见而悦之”,自不舍得让她削发为尼了。

武则天

网络配图

  李树桐向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一观点也流传甚广,剑桥隋唐史都记了一笔,但他显然把高宗放宫人和出先帝嫔妃给弄混了。唐代妇女素好假髻,头发的长短不会成为武氏入宫的障碍。而武氏再度入宫之后,十分忌讳曾为太宗嫔御之事,立后诏书里也自称先帝宫人,因此丝毫不提曾经入寺为尼,不愿再与感业寺有任何联系,那也是可以理解的。武氏曾入感业寺为尼一事载于两唐书、通鉴、《唐会要》等诸多史籍之中,自唐至今少有人怀疑,要凭借几条并不充分甚至理解错误的证据,推翻自古以来的定论,未免过于轻率了。

  李治性格优柔寡断,做事拖泥带水,且他本以仁孝出名,很难想象他刚一登位便有胆量收容父妾难免遭人物议,一面让武氏随例入寺以全己令誉,一面私下见面暗中关照,等风头过去再召入宫,这样不清不楚首鼠两端的折衷做法,倒是最符合李治的一向作风。不是没有真情,但也不乏自私的盘算和顾虑,这便是我理解的李武之情了。若干年后,他的孙子李隆基跟儿媳杨玉环遭遇激情,也采用了这个办法,让杨氏出家为道士再曲线入宫,也是有样学样,不让爷爷专美于前了

  武媚虽不甘心,但当时的她也只能任人摆布,怀着一个渺茫的希望在感业寺住下,名为拜佛修行,实为大唐天子之别宅妇,身份既属尴尬,前途也暧昧不清,唯一能指望的,便是一个男子脆弱易断的爱情了。

武则天

网络配图

  然而新君嗣位,要处理要学习的事情太多太多,李治自己也表现得颇为热心,太宗晚年三日一视朝,李治却是日日上朝,称“朕幼登大位,日夕孜孜,犹恐拥滞众务”,每日引刺史十人入内,问百姓疾苦,及其政治,可以想见新君初即位踌躇满志的意态,做事也算有板有眼,并非如旧史所言那般无能,对政事毫无兴趣,一心只想塞给别人处理。对于新角色的新鲜感和责任感,冲淡了与情人分离的相思,复召武氏入宫之事一拖再拖,反正他是皇帝,身边从来不会缺女人,这段时间里又纳了徐婕妤等美人,闲时到感业寺感受一下别样风情,日子过得倒是滋润得很。

  但对于武媚来说,情况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红颜易老春易逝,她已经二十七八岁了,按照古人的看法,已经算是大龄了。没有任何名分,没有任何保障,不尴不尬不僧不俗地住在尼寺里,而对方是拥有三千后宫佳丽的皇帝,传入她耳中的是他昨日纳了谁,今日又纳了谁的消息,都是比她更年轻也许更美貌的女子。无头石像

  而她不能过问,更不敢有任何抱怨,如果他不来了怎么办?她将何以自处,别人又会怎样看她?那悠长而寂寞的下半生,她将怎样度过?“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此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这首哀婉缠绵的《如意娘》,多少可以反映她当时的心境。年华已经老去,前途仍不明朗,那渺茫无期的承诺什么时候能够到来?在李治未去感业寺的日子里,那个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倚门而望的缁衣女子,一定有无数次,为这样莫测的未来而颤栗。

武则天

网络配图

  探究武媚当时的心情,说她不着急是绝不可能,然而患得患失之下毕竟不敢催逼太紧,怕引起对方反感,得不偿失,因此只能采取这样委婉曲折的方式反映自己的心事。《如意娘》是相思也是情挑,诗中那个为情爱颠倒迷失的女子形象(我想你想到患色盲,把红灯都看成绿灯^_^),是那么楚楚动人,我见犹怜。可见当时出现在李治面前的武媚,并不是强悍刚烈的强势女子,展现出的更多的是“腕伸郎膝前,何处不可怜”的温柔意态。

  对于这样一个才华出众、深情柔婉,而又不会给他带来任何压力的女子,李治无疑是非常满意的,比之少女的青春和美色另具一种吸引。当时太宗去世已经很久,李治也完全适应了自己的新角色,按估计应该反映不会太大,他开始认真考虑把她引入宫中的事情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武则天是入寺为尼还是被金屋藏娇?
按照旧史的说法,李治对情人没有丝毫爱怜和实质性的帮助,任其像垃圾一样被送到感业寺做比丘尼,直到后来太宗忌日行香,泪眼婆娑的武媚终于再次打动了他的心,于是重拾旧日欢好,但仍然无意带她入宫。幸亏当时的王皇后嫉愤萧淑妃有宠,听到高宗和武氏在感业寺互泣之事后认为有机可乘,暗中令武氏将头发留起来,并劝高宗纳武氏入后宫以夺萧淑妃之宠,武氏这才再度入宫。可是遍查唐史,我们发觉一件奇怪的事,就是找不到感业寺的其他记载和具体位置,按理说感业寺既然是尽度太宗嫔妃为尼,规模必定不小,这么神秘难寻着实有点奇怪,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后来改了名字。那么为何会改名?感业寺究竟在哪里?武则天是否真的出过家?问号一个接着一个。网络配图好做翻案文章的台湾学者李树桐先生即认为,武氏必不曾入寺削发为尼,而是移居宫外别纳,被高宗金屋藏娇,蓄发如旧,等到贞观二十三年八月,将太宗葬于昭陵,丧事告一段落以后,高宗和武氏认为外人的耳目已...
· 揭秘武则天秘密入寺为尼还是被金屋藏娇?
按照旧史的说法,李治对情人没有丝毫爱怜和实质性的帮助,任其像垃圾一样被送到感业寺做比丘尼,直到后来太宗忌日行香,泪眼婆娑的武媚终于再次打动了他的心,于是重拾旧日欢好,但仍然无意带她入宫。幸亏当时的王皇后嫉愤萧淑妃有宠,听到高宗和武氏在感业寺互泣之事后认为有机可乘,暗中令武氏将头发留起来,并劝高宗纳武氏入后宫以夺萧淑妃之宠,武氏这才再度入宫。可是遍查唐史,我们发觉一件奇怪的事,就是找不到感业寺的其他记载和具体位置,按理说感业寺既然是尽度太宗嫔妃为尼,规模必定不小,这么神秘难寻着实有点奇怪,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后来改了名字。那么为何会改名?感业寺究竟在哪里?武则天是否真的出过家?问号一个接着一个。网络配图台湾学者李树桐先生即认为,武氏必不曾入寺削发为尼,而是移居宫外别纳,被高宗金屋藏娇,蓄发如旧,等到贞观二十三年八月,将太宗葬于昭陵,丧事告一段落以后,高宗和武氏认为外人的耳目已可避过,最晚在...
· 揭秘:武则天入寺为尼之后如何为自己怀上孩子?
导读:唐代推崇佛学,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股佛学热潮,特别是玄奘法师西行印度取经归国后,佛学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武则天入寺时,玄奘法师已是闻名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佛学泰斗。在这样一位大人物的影响下,在李世民的大力推崇下,武则天也热衷佛学。其实,她的母亲也是一个佛学迷,她自幼受过母亲的熏陶。入寺后,她发现这里的学习氛围更浓厚,学习方法更专业,儿时的兴趣爱好一下子被点燃了。寂寥而落漠的日子需要打发,武则天决定利用这样的日子潜心学佛。这样既可以改善当前的精神状态,也可以提高佛学造诣,真可谓一举两得。在人生最黑暗的时刻,竟能作出这样的决定,说明武则天是一个非常勇敢、非常坚强的女人。这样的女人超级强大,特别是她的精神和意志,打不倒,摧不垮!武则天有着深厚的佛学功底,入寺之前,她的佛学文化程度相当于大学本科,进入感业寺这所专业院校后,她决定先进修研究生,再冲刺一下博士学位。在她看来,事业和前程无法争取,但学...
· 武则天到寺庙剃度为尼,说了八个字
说起武则天,我们都有了解过她的波澜壮阔的一生。这个女人出家最后又回到了皇宫,走上了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其实武则天在到感业寺出家的时候,在剃度前说了八个字,表现出自己的欲望。在古代女子都是出于弱势的地位,依附于男人生活。在以前就有皇帝死后,没有生育的妃嫔殉葬一说。到了唐太宗时期,没有安排这些女子殉葬,而是让他们出家为尼,一生陪伴青灯古佛。武则天自然不甘心自己有这样的命运,当初她进宫的时候就对哭泣的母亲说:“谁知道进宫到底是福是祸呢?”进了宫的武则天被唐太宗封为才人,并不受宠。后来她为李世民驯服西域进供来的狮子骢。这种强悍霸道的铁血手段,让李世民不喜。后来,民间突然流传出一句话:唐三世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句话让李世民内心很不安,所以就派人四处暗查,准备将这个人找出来杀掉。在一次宴会上,李世民让群臣讲出自己的小名。这时李君羡出来说自己的小名叫做“五娘子”,李君羡一个男子,却起了一个女性化的...
· 樊哙为刘邦出生入死,最后还是被刘邦杀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樊哙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樊哙和刘邦是老乡,同属沛县人,是西汉的开国元勋。樊哙早年和刘邦关系那不是一般的亲,随着刘邦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深得刘邦的信任,两人的亲密关系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刘邦坐了江山后,仅仅因为一个人打了樊哙个小报告,他就发出诏令要诛杀樊哙,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刘邦忘记了曾经的兄弟之情?其实还是因为,下面我就详细说明下。樊哙出身不是特别好,是比较寒微的家庭,而刘邦家庭也很贫穷,打小就跟这些社会底层厮混在一起,认识了樊哙这么一群“狐朋狗友”。樊哙以杀狗、卖狗肉为业,技术超群,无论是刀工还是烹饪方法都有祖传法宝,所以樊家的狗肉非常出名。刘邦那时候穷困潦倒得很,属于人见人嫌、花见花败的浪荡子,天天嗜酒好色,游手好闲,经常赊欠酒肉,樊家狗肉铺就是他经常流连忘返的胜地。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农民领袖陈涉揭竿起义,一呼百应、从者如云。刘邦想着终于等到这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