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诸葛亮最失败的四件事 直接导致了蜀汉的灭亡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35
转发:0
评论:0
诸葛亮最失败的四件事直接导致了蜀汉的灭亡,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是妇孺皆知,不管在正史还是演义中,诸葛亮都是一位德才兼备的

  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是妇孺皆知,不管在正史还是演义中,诸葛亮都是一位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他辅佐刘备从零开始,一步步建立鼎立三国的蜀汉,战争中他的神机妙算与运筹帷幄令人折服,木牛流马、诸葛连弩等发明堪称逆天,他是忠臣与智者的代表,是世人眼中完美的代名词。但若仔细分析,其实诸葛亮一生有很多事是失败的。

1.jpg

网络配图

  一、没能及时发掘培养新人才

  以当时蜀国的情况,可以说是三国里最弱的,想要短期内统一天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诸葛亮自己心里对这点应该也清楚,但是为了不辜负先帝遗愿,还有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蜀地贫乏,发展已到瓶颈,不尽快抢占新的沃土很难抗衡逐渐强大的曹魏,因此短期内不断的北伐中原。诸葛亮北伐中原在大的战略上没错,但是问题是诸葛亮在逐渐老去的同时,却没有及时挖掘培养新的可用人才,随着老将和自己的一个个离去,蜀国人才青黄不接,导致三国后期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尴尬局面。

  这一点可谓是诸葛亮一生中犯下的最致命错误,若诸葛亮能够注重人才的培养,在自己死后还能给蜀国留下前期那样的黄金阵容,相信不会是三国中第一个灭亡的。

  二、凤雏之死

  在刘备还没有得到孔明和庞统的时候,水镜先生曾说过:“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可是,三国就是和刘备开了一个大玩笑,即使他同时得到了伏龙、凤雏两位当世顶级人才,却还是没能统一天下。

  庞统外号凤雏,与诸葛亮齐名,才智自不用说。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荆州和益州是两个重要的环节。不进占益州,则不能实现;不巩固荆州,则不能保证后方补给。但诸葛亮分身乏术,只能顾得了一头,而庞统的到来,可以顶替诸葛亮完成另一头的任务,为刘备集团提供了进一步飞跃的契机。

  刚进蜀汉阵营的庞统急于立功,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作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这点岂会不知呢?但是他却没有以一个老大哥的身份协调好庞统与刘备、关羽和自己的关系。若是关羽没有看不起新来的庞统,庞统不急于立功随刘备入川,而是诸葛亮随刘备入川,庞统随关羽守荆州,结局也许会大不一样。庞统的死,可以说直接导致了诸葛亮迫不得已入川,项羽失荆州,张飞惨死,刘备惨败等一系列事件。

3a0700049fced615e7e3.jpg

网络配图

  三、错用马谡,痛失街亭

  刘备在死前托孤时曾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事实证明刘备看人相当准确,马谡此人刚愎自用,狂妄自大,而且虽饱读兵书,却缺乏实战经验。但是诸葛亮事后却忘了刘备临终的嘱咐,对街亭守将的任命太过草率。因为对马谡的宠爱,令马谡为主将,王平为副将,结果马谡军队差不多全军覆没,蜀国失去街亭这一战略要地。街亭的失守使得诸葛亮陷入了被动的局面,为以后北伐的道路增添了许多困难。

  四、事必躬亲,过劳早死

  事必躬亲是管理者最忌讳的一点,而作为西蜀最重要的管理者,诸葛亮却严重犯了这个错误。诸葛亮的不放权,虽然能把事事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也符合诸葛亮一生谨慎的性格。但是不放权,那些武将和阿斗就没有充分的锻炼机会,即使再有才华,也难以成长,最终诸葛亮死后无人能堪大任。演义中曾有一回司马懿问到诸葛亮近况如何,得到的回答是“睡眠稍差,公务缠身日理万机”,司马懿说少睡而事多,不得长久。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诸葛亮事必躬亲,不懂放权,最终把自己早早的累死。诸葛亮若有司马懿那么能活,最终三国归谁就不一定了。诸葛亮生前因为个人能力太强,蜀国的种种弊端没有显现,而他死后,之前留下的种种弊端则开始爆发,军事、政治、经济各种问题出现,最终导致蜀汉在不久后也随他而去。

3a09000147e2679a14ad.jpg

网络配图

  若以成败论英雄,三国好像没有成功者,争了一辈子都是“是非成败转头空”,给别人做了嫁衣。古人把成功者归为立德立功立言,这三点诸葛亮无疑都非常成功,被后世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所以诸葛亮虽然没有完成兴复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但知天易,逆天难,兴邦建国绝非仅凭一人可为。诸葛亮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两汉无双士,三代第一人,受千年香火,享万代美名。他以竭尽全力,无愧于后世对他的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诸葛亮最大的失误,直接导致蜀汉的最先灭亡
诸葛亮作为蜀汉中期的“擎天柱”,事无巨细,,他为了实现“复兴汉室”的夙愿,屡次北伐,虽然皆无功而返,甚至最后病死于军前,但却落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赞誉。历史上的诸葛亮虽然没有小说《三国演义》中神机妙算,但也历来为封建文人尊崇,认为他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确实,历史上的诸葛亮人品道德著于史册,无可辩驳。但是,人无完人,从某种程度上说,蜀汉灭亡的根源恰恰就是因为诸葛亮。笔者这么写估计很多亮粉要口诛笔伐,义愤填膺了。但是且慢,看完文章再骂不迟。我们说诸葛亮“误”蜀汉,并非无中生有,刻意抹黑。诸葛亮治理蜀汉,最大的失误是:没有关怀巴蜀士族,没有人尽其才,没有实现刘氏与巴蜀本土豪强的融合。我们先看诸葛亮的代表作《出师表》,在表中,诸葛亮特意提及四个人推荐给刘禅,他们分别是:郭攸之、费祎、董允和向宠。诸葛亮是这样说的“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 诸葛亮的这个错误间接导致蜀汉的灭亡
三国时代蜀国最有名的人物应就是诸葛亮了,小编觉得他比刘备的名气要更大。他料事如神,天文地理,阴阳八卦,诗词文学无一不通,世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小编觉得诸葛亮还是有一些缺点的,这甚至影响了蜀国的命运。诸葛亮一生最大的失误就是过度重视荆州人士,而有意忽视益州人士。网络配图诸葛亮曾在《出师表》中写到: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诸葛亮在向后主推荐人才,但请看这几个人都是哪里人。郭攸之,南阳人;费祎,江夏鄳县人;董允,南郡枝江。全都是荆州人。而诸葛亮看重的马谡、陈震、杨仪等人也都是荆州人。诸葛亮这种做法是中国古代很多政治家的做法,晚清时期的李鸿章也这样做。为何这么做呢?因为人们一般认为自己老家的人最忠诚可靠,可问题是,过度重视老家人势必引起其他人不满,你看,益州人对诸葛亮就很不满,始终对蜀汉政权排斥。在益州人看来,你们是外来的,把我们当炮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国...
· 孙权的三大作死行为直接导致了东吴的灭亡!
曹操口中的那句“生子当如孙仲谋”,让孙权成为了和枭雄曹操、皇叔刘备平分天下的东吴霸主。可惜的是在对手曹操和刘备相继与世长辞后,孙权不单没有把握住一统三国的时机,还把东吴搞得乌烟瘴气,为东吴的灭亡埋下了伏笔。网络配图正如周瑜独爱小乔一样,孙权对王夫人那是宠爱到了极点,而王夫人和孙权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太子孙和,另一个是鲁王孙霸。可问题是这两兄弟为了争夺继承权,分立为两派,在明争暗斗。而晚年的孙权,竟然放任自己的两个儿子胡闹。这时东吴的主流砥柱陆逊看不下去了,公开拥立太子孙和,并向孙权言明利弊,可惜孙权就是听不下去,还是不去制止兄弟俩的争斗。而陆逊在劝说无果后,受到了鲁王孙霸的针对,只能郁郁而终,这样东吴的主流砥柱先倒下了。网络配图如果说孙权放任,太子和鲁王相争,还算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自己和王夫人亲生的。可接下来孙权的行为就真是昏庸了。孙权的一个小女儿,叫全公主,也在权利战...
· 揭秘:诸葛亮的这个错误间接导致蜀汉的灭亡
三国时代蜀国最有名的人物应就是诸葛亮了,小编觉得他比刘备的名气要更大。他料事如神,天文地理,阴阳八卦,诗词文学无一不通,世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小编觉得诸葛亮还是有一些缺点的,这甚至影响了蜀国的命运。诸葛亮一生最大的失误就是过度重视荆州人士,而有意忽视益州人士。诸葛亮曾在《出师表》中写到: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诸葛亮在向后主推荐人才,但请看这几个人都是哪里人。郭攸之,南阳人;费祎,江夏鄳县人;董允,南郡枝江。全都是荆州人。而诸葛亮看重的马谡、陈震、杨仪等人也都是荆州人。网络配图诸葛亮这种做法是中国古代很多政治家的做法,晚清时期的李鸿章也这样做。为何这么做呢?因为人们一般认为自己老家的人最忠诚可靠,可问题是,过度重视老家人势必引起其他人不满,你看,益州人对诸葛亮就很不满,始终对蜀汉政权排斥。在益州人看来,你们是外来的,把我们当炮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国...
· 谁导致了蜀汉的灭亡?并非昏庸后主刘禅
我们看到,在东汉末年诸侯并起之际,知识分子——或曰士大夫,或曰儒者,或曰文人——比以往江山一统的年代更能拥有发挥自己才华和政治抱负的机会,因为他们有较多的主公可以投奔,可以像春秋战国时代的士那样,此地不合则另走一家。因此,东汉末年事实上是一个人才大流动的时期,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奔走于诸侯之间,以求谋得终生的富贵和死后的英名。网络配图但令人惊讶的是诸葛亮一直在隆中隐居,从来不曾跑到任何一家诸侯那里毛遂自荐;与他相反,他的好友,同样为东汉末人杰的庞统却是自个儿跑到刘备那里去的。诸葛亮沉静地坐在隆中的草堂上,坐在他的书桌前,好像算准了刘备会来一个三顾茅庐的礼贤下士。其实,如果我们想起庞统自己跑去找刘备,却因为外表不佳而备受刘备冷落时,就可以明白诸葛亮为何隐居不出,不主动地寻找主人——他要的是一种机缘和地位,只有当刘备三顾茅庐并聆听其教诲后,诸葛亮才能以一个比刘备年少近二十岁的青年人的身份迅速成为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