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这三位唐朝名将 为何都被演义成白虎星临凡?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08
转发:0
评论:0
这三位唐朝名将为何都被演义成白虎星临凡?,评书演义小说中,主人公都往往被演义成是天下的星宿临凡,这主要是受“君权神授”

  评书演义小说中,主人公都往往被演义成是天下的星宿临凡,这主要是受“君权神授”的影响。既然帝王乃系真龙天子之身,那么辅佐真龙天子成就帝王之业、护佑其江山稳固的人物,也定然不能是平凡的人物。而在关於唐朝的评书演义小说中,较为盛行的有三位名将被演义成白虎星临凡。

588_356118_fbf88493c88623f.jpg

网络配图

  罗成。罗成系虚构的人物,其原型乃是隋末唐初的猛将罗士信。罗士信初阵时,年方十四岁。其时,长白山起义军王簿等率部攻打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兵迎击。罗士信固请出战,张须陀谓其年少单薄,连衣甲之重都承受不住,又何能出阵?罗士信闻言气恼,衣着两层甲,左右两手各持鞬(盛弓箭的器具)而上马,张须陀壮而从之。

1.jpg

网络配图

  官军击起义军於潍水,刚列好阵。罗士信便单枪匹马冲进敌阵,连刺数人,斩一人首,将敌首抛向空中,又以其枪戳住。起义军见之胆寒,没有敢靠近罗士信的。张须陀趁势率军进击,起义军大败。罗士信追击起义军,每杀一人,辄割其鼻而纳入怀中,及回营时,即以鼻数计斩敌多少。罗士信的年少悍勇,在历史上都是极为罕遇的。故而,虽在众多评书演义小说中,并不以罗成(罗士信)的武艺为第一,但罗士信却是这些好汉中最为耀目夺彩的(前几名好汉,很大程度上都是虚写)。

郭子仪

网络配图

  薛仁贵与郭子仪。薛仁贵与郭子仪也是在众多评书演义之中,被演义成白虎星临凡的两位唐朝名将。但与罗成所表现出的悍勇不同,薛仁贵与郭子仪更显大将之才。薛仁贵是唐初继李靖、李勣之后的名将,为唐初开疆拓边、威振夷荒立下了不朽功绩。而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再安唐室。

  在评书演义中,也有名将被演义成其他星临凡的,如单雄信就被演义成青龙星下凡。但是,为何罗成、薛仁贵与郭子仪,这三位唐朝名将都被演义成白虎星临凡呢?这是因为白虎为四象神兽之一,为西方的守护神。而按五行学说的观点,西方色白,属金,主兵戈(战争)。所以,这白虎也是四象神兽中最为凶恶的杀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初名将都被盗墓为何唯有他的安然无恙?
陕西省礼泉县城西北的九嵕山,这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所在,在昭陵附近陪葬的王公贵族、文武大臣有180余位,文臣有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武将有徐懋功、程咬金、尉迟恭等。昭陵及其陪葬墓,仿佛向世人昭示着那个文治武功的恢弘时代!但常言道“十墓九空”,昭陵、极其陪葬墓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首先说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合葬墓昭陵。在秦汉时期,帝王陵墓一般都采用封土堆积的方式,比如秦始皇陵、汉武帝的茂陵等,但这样不安全,极容易被盗掘。李世民为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采纳大臣虞世南的建议,采用“因山为陵”的方式,最终将陵墓选在风水极佳的九嵕山。网络配图但李世民万万没有想到,他的陵墓还是遭到盗掘。唐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后梁时期,担任静胜军节度使的军阀温韬,利用镇守关中的七年时间,将辖区内的唐朝诸陵全部盗掘,最为坚固的昭陵也未能幸免。据史书记载:“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
· 唐朝十大名将之一:中唐名将临淮王李光弼
李光弼(708年-764年),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人。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年(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历史上郭子仪名气比李光弼大,但是,论战功、论军事才能,李光弼要胜过郭子仪。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之一,《新唐书》评论,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论战功,李光弼则是唐朝“中兴第一”,“再造唐朝”的第一功臣。而李光弼还是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军事家。宝应元年(762年)出镇徐州,进封临淮王。广德二年七月,李光弼在徐州病逝,终年五十七岁。唐代宗遣使吊恤其母,追赠太保,谥曰武穆,诏百官送葬至延平门外。李光弼是中唐出色的统帅、军事家,与郭子仪先后出任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是平息安史之乱的主帅,被加宰相,位至三公,封为临淮王,“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八列传六十一)名气没有郭子仪大,但军...
· 唐朝十大名将之一:初唐名将临洮郡公王忠嗣
王忠嗣(706年—750年),初名训,祖籍山西太原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父王海宾以骁勇闻名,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王忠嗣九岁时,王海宾战死于吐蕃松州保卫战中,追赠为左金伍大将军。忠嗣接入宫中抚养,玄宗收为假子,赐名忠嗣,常与忠王李亨一起游玩。有一次玄宗和他论兵法,他“应对纵横,皆出意表”。开元十八年(730年),出任兵马使,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开元十八年在玉川战役中以三百轻骑偷袭吐蕃,斩敌数千,吐蕃赞普仓皇逃走。后接替王侄担任陇右节度使。开元二十六年北伐契丹,率十万骑兵,北出雁门,于桑干河三战三捷,奚、契丹联军全军覆没。天宝初年,大败叶护部落,取乌苏米施可汗首级至长安。此后,王忠嗣担任陇右、河西节度史,身处抗击吐蕃的最前线。他首先考虑到吐蕃等国骑兵强盛,对唐军威胁极大。于是在朔方、河东之时,便在边境地区高抬马价,各地胡人争着把马卖给唐朝,王忠嗣将马尽数买下。王忠嗣到了陇...
· 能文能武的唐朝名将郭知运不平凡的一生?
郭知运是唐朝名将,他作战勇猛果敢,但在生活中却喜欢诗词歌赋,那么世人对郭知运评价如何呢?图片来源于网络世人对郭知运评价是较高的。史料文献中关于郭知运评价是这样记载的:开元九年(公元721年),郭知运因病在军中离开人世,终年五十五岁。朝廷追封他为凉州都督,赏赐米粟五百斛、绢帛五百段,令中书令张说为他撰写碑文,与王侯地位比肩。到了上元年间,配飨太公庙。到了永泰初年,赐谥号威。自从开元二年到九年,担任陇右节度使的职位,不辱使命,先后居镇八年,为蕃夷所忌惮,使敌人闻风丧胆,与他的继任河西、陇右节度使王君毚功绩辉煌相当,被当时世人合称为“王、郭”。郭知运在任期间,曾经搜集过很多的西域曲谱,进贡唐玄宗,其中就有后世流传很广的《凉州曲》。唐玄宗把这些曲谱交给教坊翻译为中式的曲谱,并且配和新的歌词演唱,依照曲谱所流传的地名为曲名。后世的很多诗人都很喜欢这个曲调,很多人为它们重新填新词,尤其以王之涣所配的词...
· 唐朝名将封常清
封常清(690年―756年1月24日),蒲州猗氏(今山西省猗氏县)人,唐朝名将。自幼家中清贫但受祖父影响喜爱读书。曾两次入朝为官。父母早亡,外祖父犯罪,随外祖父流放安西。初在高仙芝部任判官,天宝六年(747年)随高仙芝击败小勃律国(在今克什米尔西北部)。天宝十一年(752年)唐玄宗任命封常清为安西副都护,第二年,封常清率军攻破大勃律国(今克什米尔巴勒提斯坦)。天宝十三年(754年),封常清入朝,封御史大夫。安史之乱时,受边令诚的诬告,被唐玄宗因出师不利被处斩。本名封常清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时间690年去世时间756年1月24日主要成就攻破大勃律国,抗击安禄山。籍贯蒲州猗氏(今山西省猗氏县)职业将领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封常清是蒲州猗氏县人,他的外祖父因犯罪被流放到安西(治龟兹,今新疆库车)充军,担任胡城(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东)南门的守军。封常清少年时便跟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颇读诗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