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袁崇焕到底该不该杀?他养清自重 断送了大明江山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07
转发:0
评论:0
袁崇焕到底该不该杀?他养清自重断送了大明江山,袁崇焕的死被看做大明王朝顶梁柱的坍塌,尤其是现在人们提起晚明悍将往往就会想到

  袁崇焕的死被看做大明王朝顶梁柱的坍塌,尤其是现在人们提起晚明悍将往往就会想到那个用大炮轰死努尔哈赤的文将袁崇焕,而忽略毛文龙这种踏踏实实打仗出身的武将,历史上关于袁崇焕的死颇具争议,有人说他是通敌的汉奸,还有人说他是被反间计杀害的良将。

  袁崇焕.jpg

网络配图

   虎哥认为袁崇焕若是投降满清还好,若不是,后期作为实乃无能之将。总结八字:卖国未必,庸才坐实。为什么被封上神坛?因为明史是清编的,南明时间虽短但是对袁崇焕的态度就将其比作秦桧,后来清人强行粉饰一波,就是为了突出明朝皇帝的荒唐。

  崇祯皇帝杀袁崇焕的理由和袁崇焕杀毛文龙何其相似,但是还多加了一条“潜携,坚请入城”袁崇焕在战事吃紧情况下居然邀请皇太极派出使者,设宴款待好几天。

  关键是他做这一切崇祯居然不知情,加上“己巳之变”袁崇焕面对皇太极追而不击,说他通敌一点也不为过,那么这位清人嘴中的忠臣究竟有没有通敌?

  其实说袁崇焕通敌的确有点不贴实际,毕竟手握兵权受到皇帝重视的他犯不上这样做,南明的徐石麟奏疏中就说袁崇焕是“阳主战”、“阴主款”,并且以杀边帅毛文龙为向敌人示好之信,而崇祯不同意议和,所以袁崇焕便邀后金军进攻,以胁迫崇祯议和。

  袁崇焕1.jpg

网络配图

   袁崇焕在蓟门先款待敌人,后来后金军半夜潜越入关,袁崇焕并不堵截,而是尾随殿后,边将与敌国元首谋款议和,使者往来如梭,辅臣与边将协商斩帅,信件传递不绝,皇帝竟一无所知,所以崇祯才杀了袁崇焕。这个说法还出现在张岱《石匮书后集》说袁崇焕极力避战,想用利益和后金议和,为了表示诚意就杀了毛文龙。

  类似记载还出现在《崇祯实录》中。明末历史学家谈迁评价袁崇焕“才非周公,使骄且吝,并无大才,更无大智。”认为袁崇焕目光短浅爱吹牛逼。

  早在八旗进攻属国朝鲜的时候就可以看出,《三朝辽事实录》记载“朝鲜不支,折而入奴,奴势益张,亦非吾利。”于是下旨令袁崇焕自西策应,援救朝鲜。

  而袁崇焕对满人一直抱有迷一样的情节,认为满人似真有输款厌战之意,于是内心绥靖避战占据主流,眼看朝鲜危在旦夕,朝廷严令袁崇焕出击,趁满兵精锐东调,“且令以关宁之师直捣虎穴”袁崇焕这么回答“闻奴兵十万掠鲜,十万居守,何所见而妄揣夷穴之虚乎?”说白了就是打不过没胜算。

  袁崇焕2.jpg

网络配图

   其实袁崇焕心里清楚满人全部正规军加起来也就八万余人,皇太极可以说是倾巢出动,此时进攻时机的确是最好,袁崇焕消极避战求和之意非常明显。以至于后来谈迁甚至怀疑袁崇焕对皇太极议和条款其中一条就是放清军入关抢劫,所以秘而不报。

  结果没想到皇太极抢着抢着居然直奔北京而去,这才一路尾随但为了和谈又不敢出击,这种可能也不是没有。从这些点滴至少可以看出来,袁崇焕或许没有通敌,但是他的消极畏战以及庸才属性坐实无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袁崇焕斩了毛文龙却断送了自己和大明江山
在崇祯时代担任政府高级官员,尤其是那种独当一面的高级官员,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崇祯朝的高级官员,远远多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时代,如熊廷弼、王化贞、杨镐,他们要么死于当权者制造的冤狱,要么死于崇祯的一纸诏书,要么死于事败后的畏罪自杀。但是,与一代名将袁崇焕之死—凌迟而死相比,他们的死已经算得上非常体面、非常人性化了。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另一说广西藤县,可能因为生得黑瘦矮小,崇祯曾亲切地称他“袁蛮子”。像明朝的大多数官员一样,袁崇焕也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他是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同年被授福建邵武知县。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发表七大恨宣布与明朝誓不两立,它像一座城市的地标,乃晚明的标志件:对袁崇焕来讲,意味着这位固执自负的南方人,即便身处远离辽东数千公里外的福建做地方官,却依然在处理钱粮与诉讼之余对辽东边事无限关注。《明史》称袁崇焕“为人慷慨富胆略,好谈兵……以边才自许”。后由于御史侯恂的举荐...
· 明末袁崇焕被杀的几点历史疑问该不该杀?
袁崇焕之于明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明史》中评价袁死后“边事益无人,明亡徵决矣”。袁也因其波澜壮阔的一生引起后世的贬褒不一,这些争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袁推崇的宁远—锦州防线是否有效,与清议和是否投敌,擅杀毛文龙是否合理。对于这些争论,我将依靠《明史》进行分析,提出个人浅薄的看法。《明史》定稿虽然经过康熙的修改,许多地方出现了变动,但其成书时间离明朝较近,又由官方指认定版,享有丰富的第一手资源,因此将作为我行文的首选材料。袁崇焕,字元素,生于广东东莞石碣,祖籍广西梧州,明朝末年蓟辽督师。袁微时就乐于与边塞老兵交谈,了解边境要塞的情形,常自称有处理边防事务的才能,自诩给足钱粮,其一人可守关。后来单骑出关巡视考察山海关内外地形,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从文官佥事一步步提拔到蓟辽督师。袁崇焕初任监军时,就敢于蔑视上司经略王在晋。这种蔑视既然记录在案,那就不是平常发发牢骚,必然是时常在人前提起...
· 如何评价毛文龙此人?袁崇焕到底该不该杀毛文龙?
毛文龙是明朝后期著名将领,在与后金作战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是一位在军事方面和勇谋方面,值得后世称赞的将领。但同时他为人骄横跋扈,因而为袁崇焕所不喜。万历四年,毛文龙在浙江杭州府钱塘县忠孝巷身,父亲是监生毛伟,母亲是杭州望族沈家之女,祖父是山西商人毛玉山。毛家的祖籍在山西,后来毛文龙的祖父因为生意需要,举家迁往杭州。毛文龙的父亲毛伟到了杭州之后,逐渐弃商转儒,还捐银子纳了个监生。毛文龙的母亲沈氏出自“杭州甲族,以沈为最”的望族沈家,因而毛文龙小的时候还受母家的影响,研读经书,接受正统儒家教育。不过可惜的是,毛文龙“为人落拓不治生产,好谈兵”。毛文龙对四书五经并不感兴趣,反而对军事兵法一面表现出了强烈的喜好,所以一直都没有取得什么好的成绩。后来他过继给辽东鞍山的伯父毛得春为嗣子,只身北上。他先是拜访了自己的舅舅沈光祚,经由沈光祚推荐,拜在了辽东军官下,“辽帅收之幕下,授海州军官”。此后一代大...
· 他随手一指竟然断送了百年的西汉江山!
王朝兴衰江山更迭,总是有各种各样原因的,可西汉被终结的却是有点冤,因为这一切的起因竟然是汉元帝刘奭无意间的一指。那一年,刘奭还是太子,他最宠爱的妃子司马良娣病逝了。你说病逝就病逝吧,可司马良娣临死前还在刘奭心中打下一个死结,她告诉太子,我本不该死,是其他妃子嫉妒你对我的宠爱,用巫术把我咒死的。从那以后,刘奭对其他妃子就没有了兴趣,那时候刘奭还没有儿子,他老爹汉宣帝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就让皇后解决这个问题。网络配图皇后也没什么好办法,既然儿子对身边的女人没兴趣,那给他变变花样说不定会有效,就从后宫挑了几个女子,让儿子挑选。刘奭也不好违背母亲的好意,也没怎么看,就随手一指,那个还不错,这个被选中的女子叫王政君。皇后看儿子有救了,就赶紧安排王政君和太子同房,结果这王政君还真争气,一夜之后就怀上了龙种,而后生下了皇孙刘骛,就是日后的汉成帝。几年之后,汉宣帝归天,刘奭继位就是汉元帝。王政君母以子贵当...
· 马谡到底该不该死?读懂这三个事实不难判断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马谡痛失街亭,究竟该不该杀?读懂这三个事实不难判断。三国时期,群雄争霸,相互征伐。与此同时,三国之间就不可避免的有许多战争。而在魏蜀吴三国之中,魏国实力最盛,吴国次之,蜀汉最弱。但即使蜀国最弱,在刘备麾下也还是有许多谋臣虎将存在的。就比如诸葛亮,关羽赵云张飞等人。尤其是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与刘备的《隆中对》一番话语,更让人了解到他的野心与大局眼光。但是人无完人,诸葛亮在为蜀汉绸缪时,也有几次战略失误。而派马谡守街亭,最后导致痛失街亭,便是这几个错误之一。那么马谡丢了街亭,是否罪大恶极应当斩杀呢?第一,马谡丢了街亭,导致蜀汉失去进取机会,处境更加严峻尴尬。诸葛亮之所以派马谡守街亭,一是因为信任,二则是因为街亭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可缺失。街亭不仅仅是曹魏与蜀汉征伐的必争之地,更是蜀军借此顺利通过八百里秦川的要道。若街亭未失,蜀汉便可通过街亭,进取陕西,进而实现诸...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