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诸葛亮真的是刘备“三顾茅庐”才请来的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69
转发:0
评论:0
诸葛亮真的是刘备“三顾茅庐”才请来的吗?,关于刘备初识诸葛亮一事,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流传面颇广的刘备“三顾茅庐

 关于刘备初识诸葛亮一事,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流传面颇广的刘备“三顾茅庐”说。诸葛亮在其《出师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陈寿在《三国志》中即采用了此说;另一种是诸葛亮“北行见备”说。三国时魏人鱼豢所著《魏略》明确地记载了诸葛亮归附刘备,是“亮诣备”而非刘备三顾的结果。同时《九州春秋》亦作了如是记载,可见并非孤证。

  “三顾”说与“晋见”说可谓径渭分明、截然不同。孰是孰非?我们如果抛开主观的成见。揆诸史实,即可发现“晋见”说更符合历史的真实,也就是说刘备初识诸葛,是诸葛亮“北行见备”的结果。

诸葛亮2.jpeg

网络配图

  诸葛亮高卧隆中,自称“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其实乃是“尺嚄之屈,以求伸也”。当时的局势是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有了庞大的智囊团,独据中原;江东的孙权也在承继父兄之业的甚础上独据一方,划江自守着。因而这两方势力对于晚去与外来的诸葛亮来说,其抱负与才能均难以得到全面的施展和实现。而荆州的刘表,拥兵自守,不晓军事,非雄才大略之主,因而抱有“管、乐之志”。积极进取的诸葛亮只有“待时凤翔”。南投荆州的刘备虽正寄人篱下,但在中原奋战数载,早以播下声名,不失为人中之主;且是汉室人物,因而择主刘备正合诸葛的意愿。曹操一统北方、旌挥南指的这种燃眉之势给他们的结识提供了天时、地利的条件,在这种情势之下,诸葛亮于是“北行见备”,为刘备谋划。《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魏略》载:

  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刘表}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全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乎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一客礼之。

  持“三顾”说者一般均否定这段史料的真实性,其实是毫无道理。诸葛亮正是在初次诣备时,提出了“游户自实以益兵众”的建议,并由此诸葛亮得到了刘备的敬重。

download.jpg

网络配图

  刘表荆州时,北方战乱频仍,荆州地区则相对平静,“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荆州平乐,国未有衅”,因而流民游食者极多。而刘表坐保江间,并无四方之志,因而不曾致力于澄清吏治,整顿户籍,扩兵积粮,故刘表在荆州虽“招诱有方”,却“著籍者寡”,刘备在南投刘表后,从新野移屯樊城,所辖兵众仅为数千人,但当曹操南下,刘备撤离樊城时,则仅关羽之水军就有“精甲万人”,可见诸葛亮替刘备出此上策,利用荆州搜刮“游户”之机招募丁壮,扩充了刘备的军队。从诸葛登门见备、刘备“以其年少”而未加重视,到了解、尊重、信任诸葛亮的记述也合情合理。如果再从诸葛归附刘备到刘备南走夏口这一年左右的时间内所发生的史事,即可发现刘备、诸葛此时尚不是“鱼与水”的关系,也就是说诸葛尚不及随刘备南下的关、张等人,史籍记载也均未涉及诸葛亮辅助刘备事,因而刘备特别器重诸葛亮并无具体事实依据。

  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魏略》成书于《三国志》之前,是当代人实录当代史,鱼豢为早陈寿一辈的人,而隆中其地在赤壁之战以后即并入了曹魏的版图,上距刘备三顾隆中求见的时间较为短暂,因而鱼豢如要收集这方面的史料是不难做到的。那么是不是鱼豢故意置刘备“三顾”而不顾,凭空捏造出亮“北行见备”呢?当然不是!《魏略》“有纪、志、传,目是正史之体”,是史料丰富、态度严谨的史著。在裴松之所引诸书注《三国志》时,此书则是被引用最多者。之后,西晋的史学家司马彪在审慎详察的情况下,也持此说。可见其真实性的程度是可以靠得住的。那么陈寿又为何一反前代及同代史家之论而独持“三顾”说呢?这一则是取之于诸葛亮的《出师表》,再则用“三顾”说更符合于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更能显出刘备的德行及诸葛的清名,从而也就使之达到了封建意识的理想化高峰。

诸葛亮2.jpg

网络配图

  我们回过头来看诸葛亮的《出师表》。《出师表》是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临出发时所写。这篇表与其说它带有自传的性质,倒不如说是出师的宣言、北伐的誓词。《出师表》其意正在于统一军心、统一民心以激励斗志,完成北伐大业。这里我们试作一揣测,《出师表》作于227年,此时刘、关、张群雄俱亡,无从对证,因而诸葛亮为了政治上的需要而提出了“三顾”之说。当然这可能性颇小,更大的可能则是刘备在樊城结识了诸葛亮后,“知亮有英略”,因思其成性而曾经二往隆中与之作过倾心交谈。

  千百年来,刘备“三顾茅庐”说之所以压过诸葛亮“北行见备”说而广为流传。一方面是因它有声有色,有着浓郁的传奇色彩;另一方面则是刘备求贤若渴及谦逊精神更合乎读者的心理,因而更易于接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诸葛亮真的是刘备三顾茅庐才请来的吗?
关于刘备初识诸葛亮一事,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流传面颇广的刘备“三顾茅庐”说。诸葛亮在其《出师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陈寿在《三国志》中即采用了此说;另一种是诸葛亮“北行见备”说。三国时魏人鱼豢所著《魏略》明确地记载了诸葛亮归附刘备,是“亮诣备”而非刘备三顾的结果。同时《九州春秋》亦作了如是记载,可见并非孤证。“三顾”说与“晋见”说可谓径渭分明、截然不同。孰是孰非?我们如果抛开主观的成见。揆诸史实,即可发现“晋见”说更符合历史的真实,也就是说刘备初识诸葛,是诸葛亮“北行见备”的结果。网络配图诸葛亮高卧隆中,自称“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其实乃是“尺嚄之屈,以求伸也”。当时的局势是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有了庞大的智囊团,独据中原;江东的孙权也在承继父兄之业的甚础上独据一方,划江自守着。因而这两方势力对于晚去与外来的诸葛亮...
· 传说中诸葛亮真的是刘备“三顾茅庐”才请来的吗?
关于刘备初识诸葛亮一事,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流传面颇广的刘备“三顾茅庐”说。诸葛亮在其《出师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陈寿在《三国志》中即采用了此说;另一种是诸葛亮“北行见备”说。三国时魏人鱼豢所著《魏略》明确地记载了诸葛亮归附刘备是“亮诣备”而非刘备三顾的结果。同时《九州春秋》亦作了如是记载,可见并非孤证。“三顾”说与“晋见”说可谓径渭分明、截然不同。孰是孰非?我们如果抛开主观的成见。揆诸史实,即可发现“晋见”说更符合历史的真实,也就是说刘备初识诸葛,是诸葛亮“北行见备”的结果。网络配图诸葛亮高卧隆中,自称“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其实乃是“尺嚄之屈,以求伸也”。当时的局势是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有了庞大的智囊团,独据中原;江东的孙权也在承继父兄之业的甚础上独据一方,划江自守着。因而这两方势力对于晚去与外来的诸葛亮来...
· 真实的三顾茅庐是什么样的诸葛亮是真的在考验刘备吗
《三国演义》四大名著之一,是我们从小就要学习的课外书,之所以是著作就还因为里面包含了太多的哲理,其中‘三顾茅庐’堪称教科书,可以经常来教育小朋友,而且其中的情节非常经典,礼贤下士的刘备,仙界般的诸葛亮,让我们深深被其中的奥秘所吸引,像‘三顾茅庐’这样典故有很多很多,但是给小编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三顾茅庐’,这是为什么呢?让小编带大家来寻找一下其中的魅力所在吧。小说为什么叫三顾茅庐呢?很明显刘备这是去拜访了诸葛亮三次才得以相见,第一次没有见到诸葛亮见到了诸葛亮的朋友崔州平;第二次去没见到诸葛亮,见到是诸葛均、石广元和孟公威;第三次,终于见到了诸葛亮本人,这三次下来刘备都非常的有礼貌,这就是礼贤下士中的“礼”。第三次的拜访其实也不容易,三次询问才得以相见,其中刘备丝毫不急不躁,耐心听童子的回复。其实三顾茅庐的由来不是诸葛亮为考验刘备的真心和诚信故意不见,而是真的没见到,都知道第二次拜访的时候...
· 三顾茅庐的故事,三顾茅庐的历史故事是真的吗
不管你有没有看过三国演义,都一定会对三顾茅庐这个故事非常熟悉,当然现在我们说三顾茅庐也不仅仅是三国当中的一个典故,同样也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成语。那这次小编就带大家回顾下三顾茅庐这个经典的历史故事到底是怎样的,而且三顾茅庐里面也存在不少一点,也是大家相互之间讨论的热点,也会一并带大家解答出来。其实蜀国真正有才华和眼界的人还是刘备,但是诸葛亮的加入多多少少都淹没了一些刘备的光芒。那在真正的历史当中,刘备和诸葛亮两人是怎么相处的呢?207年的冬天,刘备逃离袁绍大本营又投靠了刘表,当时曹操已经掌握了朝廷权利,而天下诸侯又各自为政,刘备想要增强竞争力的话就必须找到一位能为他制定长远战略的军师。刚好徐庶和司马徽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诸葛亮的学识渊博,而且为人忠诚,如果能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天下大事都不用愁了。但是诸葛亮性格孤僻,一直住在山上的草房里不闻天下事,能不能把诸葛亮请出山就看刘备有多大的能耐了。刘备...
· 刘备为何三顾茅庐诸葛亮真的如此重要吗?
珍惜人才?刘备“三顾茅庐”究竟是何原因?大家都知道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而三顾茅庐,大家都感叹刘备的诚心与毅力而且能够慧眼识人找到自己的好帮手,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就因为自己一位谋士的引荐就坚信不移?三国时期人才辈出,诸葛亮在其中虽算佼佼者,但也不是最厉害的一个。可是刘备偏偏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帮忙夺取天气。这其中不免让人疑惑,刘备为什么一定要选诸葛亮作为辅佐人呢?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可以有两种解释。网络配图第一种:延揽人才,诸葛亮未出山之前,刘备手中的人均属中等人才,想要定国安邦,必须要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当时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再加上徐庶的推荐,刘备找诸葛亮是必然的,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当然要找诸葛亮这样的人才。而且,拥有更多的人才才能够更好地复兴汉,作为刘邦的子孙后代,想重振刘家,这是必须的。这也是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第二种:利用诸葛亮在荆襄地区的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