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这个女人不简单 曾掌控朝政后被流放
公元241年,33岁的太子孙登去世,此时的孙权已经60岁了,老年丧子,悲痛不已。但是生活还要继续啊,于是不久后他又立三子孙和为太子,但是有人不服气。于是一场围绕着太子之争的宫廷政治斗争拉开了大幕,史称“二宫之争”。
网络配图
那么孙和当了太子,究竟何人不爽呢?第一个就是他的弟弟鲁王孙霸。其实这当中孙权有很大的责任,由于他一直没有册立皇后,因此众多的儿子只有长幼之分,没有嫡庶之分。再加上孙时对孙霸也比较喜爱,无论干啥事儿都喜欢把他带在身边,各种赏赐物品也不少,久而久之孙霸便有了非分之想,大哥不在,太子位是不是该我坐了。可谁料最后事与愿违,三哥孙和当上了太子(二哥孙虑此时已经去世了)。他自然不敢对孙权有什么怨言,于是便将气撒到了孙和身上,纠集了一帮朝臣,打算把太子位夺过来。
至于第二个不爽的人,则是我们今天的故事主人公,孙权的长女,孙鲁班。她的母亲是步练师,在世时很受孙权的宠爱。孙权原本是打算立她为皇后的,但当时的朝臣为了维护孙登的太子位,建议册封孙登的养母徐夫人为后,就这样双方僵持不下,从而导致了皇后的位置一直空缺。那么后来孙和被重新立为太子,她为何又不爽呢?主要也还是出在这个立皇后的问题上。步练师去世后,大臣们曾提议册立孙和的母亲王夫人为皇后,但遭到了孙鲁班等人的阻止,最后也是不了了之。孙鲁班之所以这么做,原因也很简单:我母亲拼了一辈子也没能当上皇后,凭啥让你王夫人来捡这个漏,必须阻止。后来她寻思着,将来这孙和要是当了皇帝,肯定会为此事报复自己的,倒不如趁现在先下手为强,将孙和从太子位上拉下来。就这样,她暗中加入了孙霸的阵营中,开始找机会陷害孙和。
网络配图
话说有一次孙权卧病在床,于是便命孙和到宗庙去替其祭祀祈福。巧的是孙和太子妃的叔叔张休的住所就在那附近,这个巴结太子的机会自然不能放过,于是张休便邀请孙和到家中赴宴。张休的父亲便是吴国的重臣张昭,张氏一门在江东士族中的影响力非同一般,再加上又是亲戚,于是孙和没多想便欣然前往了。这一幕恰好被孙鲁班派来监视的人看在眼里,于是立马回去向其报告。孙鲁班觉得这是个可以大做文章的好机会,于是很快便向孙权告了状,说孙和根本就没去宗庙祭祀,而是跑到了张休的府上喝酒去了,而且他们还在暗谋大事,接着又说孙权生病时王夫人(孙和的母亲)还有说有笑的,完全就没把他的病放心上。自己宠爱的女儿都这么说了,那肯定错不了,于是孙权雷霆大怒,把王夫人招来一顿训斥。王夫人莫名受这无妄之灾,不久后就忧虑郁闷去世了。此后父子二人便产生了隔阂,孙和受到的信任和器重也越来越少。孙霸一看,有戏,于是更加马不停蹄地策划接下来的行动。
孙和与孙霸之间的一次又一次争斗让孙权心烦不已,最后觉得这两个家伙都不是理想的接班人,于是废了孙和的太子位,将其流放;至于孙霸则更悲惨,最后被孙权赐死,一干党羽也尽数被诛。而在其背后兴风作浪、推波助澜的孙鲁班却啥事没有,孙权对其宠爱更是有增无减。后来孙权经过一番考量之后,决定立幼子孙亮为太子。此时的孙鲁班为了以后的权势,于是想把自己老公全琮侄子全尚的女儿嫁给孙亮。孙权架不住她的软磨硬泡,再加上孙权对这个小姑娘也比较满意,于是就同意了。就这样孙鲁班在朝堂之上的影响力又进一步得到了扩大和增强。公元252年,71岁的孙权病逝,东吴开始进入了多事之秋。
网络配图
孙亮即位后的第二年,全妃便被立为了皇后,全氏家族作为外戚和拥立有功者,一门五人封侯,其中孙亮的老丈人全尚更是被任命为城门校尉,封都亭侯,任太常卫将军,加封永平侯,总领朝政。是东吴自建国以来外戚中最为兴旺的。而孙鲁班的地位则更加显赫,她的一言一行完全可以左右整个朝堂的动向。一介女流之身,能够达到如此权势,纵观整个三国时期,都是极为罕见的。后来,托孤大臣诸葛恪被杀,吴国先后由宗亲孙峻、孙綝执掌朝政。这些权臣逐渐和皇帝孙亮产生了矛盾,他们的专权也使得东吴众多的豪门世族不爽。
公元258年,孙亮和孙鲁班、全尚等人密谋除掉权臣孙綝(孙峻已过世),可惜事与愿违,消息被人泄露,孙綝先下手为强,率军控制了整个京城,皇帝孙亮被废,孙鲁班及全氏一门被流放,后不知所终。至此,这位权倾一时的孙鲁班正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