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司马懿陷蜀埋伏险被烧死 老天突降暴雨救其命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92
转发:0
评论:0
司马懿陷蜀埋伏险被烧死老天突降暴雨救其命,气候对于战争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除了谋略、武器、士气、得道、失道这些关键因素

  气候对于战争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除了谋略、武器、士气、得道、失道这些关键因素,气候有时也会出来搅局。现代战争都会受此影响,更不用说在科学比较落后的古代,其受气候制约的程度就更深了。例如《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火烧葫芦谷,本来已经将老对手司马懿父子引入埋伏圈,蜀军堵死峡谷前后的出口,再点燃早已准备好的干柴,无处可逃的司马懿父子眼看着就要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结果来了一阵暴雨,浇灭了火焰,司马懿父子得以狼狈逃窜。虽然火烧葫芦谷之战是虚构的,但是也可看出突变的气候对于战争胜负局面的影响。

2.jpg

网络配图

  最近翻阅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的《天道与人文》,发现竺可桢对史上关于气候与战争的关系很有研究。

  竺可桢首先举例楚汉争霸。项羽乌江自刎时,埋怨老天不帮忙,“天之亡我”。司马迁揪着这句话,在《史记》里狠狠地批评了霸王一番。竺可桢则认为,从气候角度出发,项羽的埋怨有一定的道理,并且从《史记》和《汉书》中都找到了替项羽辩护的证据。项羽当年以数万大军打得刘邦几十万联军满地找牙,被赶到睢水河边,如果不出意外,刘邦基本上就被收拾掉了。结果呢?忽然没理由地刮起一阵狂风 ,连屋顶都被掀翻,连大树都被拔起,敌我双方根本分不清彼此,刘邦带着几十名亲信从楚军的视野里消失,捡得一条性命逃出重围。突变的气候虽然没有改变战争的结局,却改变了刘邦的结局。所以说,项羽的遗憾也不是没有缘由的。

  竺可桢又举例明朝的李景隆,他是朱元璋外甥李文忠的儿子,一个军事发烧友,喜欢带兵。朱棣和侄儿朱允炆争夺帝位,李景隆代表建文帝朱允炆北伐,攻打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的根据地——北平。本来打得蛮顺利的,他只要坚持一下,基本就能活捉朱棣父子。

320f0000405f6a46ca3d.jpg

网络配图

  结果李景隆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忽然停止攻势。这么一停,老天就变脸了,忽然降温,大地结冰,整个北平城变成一座冰城,根本无法攀援进攻。李景隆手下的士兵不要说发动攻势,就连站在那里不动都有生命危险,因为他们都是南方人,“植戟立雪中,苦不得休息”。气候的逆转,导致军事形势的逆转,朱棣的军队出击还在寒风中哆嗦的李景隆军队,李景隆大败亏输,狼狈逃遁,从此南北军事形势也逆转。朱棣在总结这次战役时,除了嘲笑李景隆的无能,也提到了气候的因素:“南卒柔脆,不能犯霜冒雪。”

  当然,如果对恶劣的气候过于依赖,也会导致疏忽大意,从而被敌人击破。竺可桢举例唐朝的“李愬雪夜破蔡州”。当时的军阀吴元济在堡垒里呼呼大睡,他认为天降大雪,气候严寒,唐军根本不可能在雪夜发起军事行动。结果李愬出其不意,在雪花纷飞之夜,带着小分队冒险出击,一直打到吴元济的院子里,活捉吴元济。

3e5a0003801f19f5cb5a.jpg

网络配图

  再如著名的赤壁之战,《三国志》的注释者裴松之(南朝)认为全靠东风给予孙刘联军方便,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假设,也不是没有道理。别以为杜牧只是诗人,他也是懂军事的,他给《孙子兵法》做的注解,在学术界很有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司马懿陷蜀埋伏险被烧死突降暴雨救其命
气候对于战争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除了谋略、武器、士气、得道、失道这些关键因素,气候有时也会出来搅局。现代战争都会受此影响,更不用说在科学比较落后的古代,其受气候制约的程度就更深了。例如《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火烧葫芦谷,本来已经将老对手司马懿父子引入埋伏圈,蜀军堵死峡谷前后的出口,再点燃早已准备好的干柴,无处可逃的司马懿父子眼看着就要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结果来了一阵暴雨,浇灭了火焰,司马懿父子得以狼狈逃窜。虽然火烧葫芦谷之战是虚构的,但是也可看出突变的气候对于战争胜负局面的影响。网络配图最近翻阅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的《天道与人文》,发现竺可桢对史上关于气候与战争的关系很有研究。竺可桢首先举例楚汉争霸。项羽乌江自刎时,埋怨老天不帮忙,“天之亡我”。司马迁揪着这句话,在《史记》里狠狠地批评了霸王一番。竺可桢则认为,从气候角度出发,项羽的埋怨有一定的道理,并且从《史记》和《汉书》中都找到了替项羽辩...
· 战争与气候:司马懿陷蜀埋伏险被烧死突降雨
《三国志·蜀志·周群传》:“羣少受学于舒,专心候业……常令奴更直于楼上视天灾,才见一气,即白羣,羣自上楼观之,不避晨夜。故凡有气候,无不见之者,是以所言多中,”《晋书·艺术传·戴洋》:“侃薨,征西将军庾亮代镇武昌,复引洋问气候。”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阴沟水》:“[文穆]郡户曹史,征试博士太常丞,以明气候,擢拜侍中右中郎将。”唐刘禹锡《边风行》:“将军占气候,出号夜飜营。”网络配图气候对于战争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除了谋略、武器、士气、得道、失道这些关键因素,气候有时也会出来搅局。现代战争都会受此影响,更不用说在科学比较落后的古代,其受气候制约的程度就更深了。例如《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火烧葫芦谷,本来已经将老对手司马懿父子引入埋伏圈,蜀军堵死峡谷前后的出口,再点燃早已准备好的干柴,无处可逃的司马懿父子眼看着就要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结果来了一阵暴雨,浇灭了火焰,司马懿父子得以狼狈逃窜。虽然火烧...
· 司马懿进蜀国埋伏圈险被烧死突降暴雨得以逃脱
气候对于战争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除了谋略、武器、士气、得道、失道这些关键因素,气候有时也会出来搅局。现代战争都会受此影响,更不用说在科学比较落后的古代,其受气候制约的程度就更深了。例如《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火烧葫芦谷,本来已经将老对手司马懿父子引入埋伏圈,蜀军堵死峡谷前后的出口,再点燃早已准备好的干柴,无处可逃的司马懿父子眼看着就要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结果来了一阵暴雨,浇灭了火焰,司马懿父子得以狼狈逃窜。虽然火烧葫芦谷之战是虚构的,但是也可看出突变的气候对于战争胜负局面的影响。最近翻阅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的《天道与人文》,发现竺可桢对史上关于气候与战争的关系很有研究。竺可桢首先举例楚汉争霸。项羽乌江自刎时,埋怨老天不帮忙,“天之亡我”。司马迁揪着这句话,在《史记》里狠狠地批评了霸王一番。竺可桢则认为,从气候角度出发,项羽的埋怨有一定的道理,并且从《史记》和《汉书》中都找到了替项羽辩护的证据...
· 蜀汉被忽视的绝世名将:两次救关羽险擒司马懿
此时的廖化已官居参军,和诸葛亮的爱将马谡平起平坐。以此看来,廖化还是有谋略,有能力的。不然,也不会受到诸葛亮的重用。一提及“千里走单骑”的佳话,世人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刘备的拜把兄弟关羽,而往往忽略了另外一个人廖化。对于文官出身的廖化,一生功过盖棺论定的,似乎只是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语“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网络配图二事实上,廖化文武双全、韬略过人,只不过他走的是一条“复制”路线,注定要遭受后人的误读与曲解。廖化,襄阳人(湖北),字元俭,早年投靠刘备时晚了一步,没赶上“桃园结义”,只好屈身在关羽的手下。后来,关羽被杀,荆州落入东吴之手。不得已之下,廖化只好忍辱负重,假降东吴,为复制“千里走单骑”埋下了伏笔。三廖化忠心不二,不像徐庶,母亲一被曹操“请”走,他便急颠颠地跟去,名为重孝,实则变节。而廖化“身在吴营心在蜀”,日日夜夜都在想着如何重回刘备身边。经再三斟酌,廖化想出了诈死的计策,于危机四...
· 被忽视的蜀汉名将廖化:两次救关羽险擒司马懿
此时的廖化已官居参军,和诸葛亮的爱将马谡平起平坐。以此看来,廖化还是有谋略,有能力的。不然,也不会受到诸葛亮的重用。网络配图一提及“千里走单骑”的佳话,世人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刘备的拜把兄弟关羽,而往往忽略了另外一个人廖化。对于文官出身的廖化,一生功过盖棺论定的,似乎只是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语“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二事实上,廖化文武双全、韬略过人,只不过他走的是一条“复制”路线,注定要遭受后人的误读与曲解。廖化,襄阳人(湖北),字元俭,早年投靠刘备时晚了一步,没赶上“桃园结义”,只好屈身在关羽的手下。后来,关羽被杀,荆州落入东吴之手。不得已之下,廖化只好忍辱负重,假降东吴,为复制“千里走单骑”埋下了伏笔。三廖化忠心不二,不像徐庶,母亲一被曹操“请”走,他便急颠颠地跟去,名为重孝,实则变节。而廖化“身在吴营心在蜀”,日日夜夜都在想着如何重回刘备身边。经再三斟酌,廖化想出了诈死的计策,于危机四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