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明太祖朱元璋杀害功臣 汤和为何能得以幸存?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49
转发:0
评论:0
明太祖朱元璋杀害功臣汤和为何能得以幸存?,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猜忌刻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

  朱元璋猜忌刻薄,登上皇位后,便把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几乎杀了。因而徐达、李善长、刘基、胡惟庸、蓝玉、叶升、冯胜、宋濂、傅友德等人无一能幸免,但却有一个人得以幸存,活了下来。这个人便是汤和。

  汤和和朱元璋不仅是同乡,而且在一条小街上长大。童年的汤和有壮志,在嬉戏玩耍时,喜欢统率群童,练习骑马射箭。成年之后的汤和身高七尺,举止洒脱,沉稳敏捷,善于谋略。

朱元璋

网络配图

  1353年,汤和跟着朱元璋进攻大洪山,后来他又跟着朱元璋去打和州。当时很多将领与朱元璋都是同辈,不肯听从朱元璋指挥,独汤和虽然比朱元璋还大三岁,但还是恭敬地听从朱元璋指挥,朱元璋对此非常高兴。这种相处模式一直到朱元璋登位。

朱标

网络配图

  后来分封功臣,朱元璋并没有像对其他人一样封汤和为公,而故意降他一等为侯。但汤和不贪公,也不发牢骚。继续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事。这一切都被朱元璋看在眼里,几年之后,被提升为公。汤和很善于捕捉朱元璋的心思。

  1388年(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年事已高,心中不愿诸将长期统领军队,只是还没有公开采取措施。汤和洞察出了朱元璋的本意,因此寻找机会对朱元璋说道:"臣年事已高,不能再指挥军队驰骋战场了,希望能返回故乡,为将来死去找一片容身之处。"朱元璋听后大为高兴,解除了汤和的兵权,开始在中都凤阳给汤和修建府第。

64856275_2.jpg

网络配图

  汤和辞官回乡以后,朱元璋并没有就此放过他,朱元璋安排了不少耳目去监视他,他的一举一动每天都有人上报到朱元璋那里。汤和每天游山玩水,喝酒下棋,从来不和地方乡绅结交,也不谈论国家大事。他还严格要求子女,遵守法纪。渐渐地朱元璋对他放心了。

  汤和懂得急流勇退。在功臣名就、位极人臣时,他选择了归隐,实在不能不说汤和非常聪明。他懂得揣摩皇帝心思,懂得自保,这大概是他能得以幸存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朱元璋屠刀下唯一幸存的功臣信国公汤和
伴君如伴虎,这话真不假。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如此,明代尤甚。猜忌刻薄的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就大杀功臣,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几乎被他斩尽杀绝,徐达、李善长、刘基、胡惟庸、蓝玉、叶升、冯胜、宋濂、傅友德……惟独信国公汤和能幸免于难,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朱元璋大杀功臣的理由很简单,无论是先立的太子朱标,还是后来立的太孙朱允炆,都为人仁厚,性格偏软,朱元璋当然不放心自己死后,还留下一帮战功赫赫的老臣,因此在自己交班之前,想方设法把那些旧臣杀掉,以为子孙后代的江山永固铺平道路,防止再出来个陈桥兵变的赵匡胤。网络配图有一次,太子朱标进谏说:“陛下您杀大臣杀得太多,恐怕会伤了君臣间的和气。”朱元璋听了以后不说话,沉默很久。第二天,朱元璋把太子叫来,将一根荆棘扔在地上,命令太子去捡起来,面对长满刺的棘杖,太子觉得很为难。朱元璋说:“这根荆棘你拿不起来,我替你将刺磨干净了,难道不好吗?现在我所杀的人,...
· 明太祖朱元璋屠戮功臣为何汤和成为异数
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大杀功臣,功臣几乎被他杀绝,惟独有个信国公汤和活了下来,其原因何在?伴君如伴虎,这话真不假。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如此,明代尤甚。猜忌刻薄的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就大杀功臣,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几乎被他斩尽杀绝,徐达、李善长、刘基、胡惟庸、蓝玉、叶升、冯胜、宋濂、傅友德……惟独信国公汤和能幸免于难,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吗?图片来源于网络朱元璋大杀功臣的理由很简单,无论是先立的太子朱标,还是后来立的太孙朱允炆,都为人仁厚,性格偏软,朱元璋当然不放心自己死后,还留下一帮战功赫赫的老臣,因此在自己交班之前,想方设法把那些旧臣杀掉,以为子孙后代的江山永固铺平道路,防止再出来个陈桥兵变的赵匡胤。有一次,太子朱标进谏说:“陛下您杀大臣杀得太多,恐怕会伤了君臣间的和气。”朱元璋听了以后不说话,沉默很久。第二天,朱元璋把太子叫来,将一根荆棘扔在地上,命令太子去捡起来,面对长满刺的棘杖,太子觉...
· 汤和为何能在好杀功臣的朱元璋手下安然无恙?
明朝洪武年间,做官可能是“高危行业”。历经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明朝被杀官员多达三万余人。洪武开国功臣,几乎被一网打尽了。徐达、常遇春等人,若非早死,恐怕也难逃灭门之灾。然而,也有一个名人,位至信国公,一生富贵,亦一生谨慎,最后得以“功名终”。这个人叫汤和。汤和(1326-1395年),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明史》《汤和传》说;“与太祖同里闬”。这个“闬”(读HAN)字的意思是“门”,这里则指里巷之门。也就是说,汤和同朱元璋不仅是同乡,而且在一条小街上长大。汤和“幼有奇志,嬉戏尝习骑射,部勒群儿,及长,身长七尺,倜傥多计略”。这段话,至少说明几层意思:一是汤和从小有抱负;二是善骑射、会武功;三是有领袖欲,是个“孩子王”;四是高大英俊且有智有谋。显然,这是一个不同凡响之人。网络配图据说,汤和还是明太祖朱元璋先生参加农民革命的引路人。郭子兴起事之时,胸有大志的汤和已“帅壮士十余人归之”,...
· 朱元璋登基后大杀功臣,汤和为何能幸免于难?
伴君如伴虎,这话真不假。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如此,明代尤甚。猜忌刻薄的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就大杀功臣,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几乎被他斩尽杀绝,徐达、李善长、刘基、胡惟庸、蓝玉、叶升、冯胜、宋濂、傅友德……惟独信国公汤和能幸免于难,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吗?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汤和朱元璋大杀功臣的理由很简单,无论是先立的太子朱标,还是后来立的太孙朱允炆,都为人仁厚,性格偏软,朱元璋当然不放心自己死后,还留下一帮战功赫赫的老臣,因此在自己交班之前,想方设法把那些旧臣杀掉,以为子孙后代的江山永固铺平道路,防止再出来个陈桥兵变的赵匡胤。有一次,太子朱标进谏说:“陛下您杀大臣杀得太多,恐怕会伤了君臣间的和气。”朱元璋听了以后不说话,沉默很久。第二天,朱元璋把太子叫来,将一根荆棘扔在地上,命令太子去捡起来,面对长满刺的棘杖,太子觉得很为难。朱元璋说:“这根荆棘你拿不起来,我替你将刺磨干净...
· 明朝功臣汤和为何能够逃脱朱元璋的诛杀?
伴君如伴虎,这句话在朱元璋身上很好的体现了,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几乎被他斩尽杀绝,徐达、李善长、刘基、胡惟庸等,为何汤和安然无事。汤和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朱元璋与他是发小,性格沉稳,善于谋略。1352年,汤和参加红巾军,封了千户之职。随后,汤和写信邀请他参加义军。朱元璋入伍后,因功升职,封为镇抚,职位在汤和之上。网络配图1353年,汤和跟着朱元璋进攻大洪山,当时很多将领与朱元璋都是同辈,不肯听从朱元璋指挥,独汤还恭敬地听从朱元璋指挥,朱元璋对此非常高兴。1368年朱元璋登位,朱元璋并没有像对其他人一样封汤和为公,而故意降他一等为侯。但汤和不贪公,继续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事。几年之后,被提升为公。网络配图1388年,朱元璋年纪越来越大,心中不愿诸将长期统领军队,而此时汤和意识到朱元璋要对这批老臣下手时,为保全自己,他开始采取措施。在众多高级将领中汤和第一个自请解除军权。朱元璋同意解除了他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