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蜀汉国有谁会幻想着自己去替代诸葛亮而谋取丞相之位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63
转发:0
评论:0
蜀汉国有谁会幻想着自己去替代诸葛亮而谋取丞相之位呢?,历史原本是不可以假设的,但读史者会有偏好,往往会对一个人或者一件事发出不同的

  历史原本是不可以假设的,但读史者会有偏好,往往会对一个人或者一件事发出不同的感叹,而这种感叹的未尽之意,则往往是诸多的“假如”。比如说庞统,当刘备正处在用人之际,他却意外地死于战场。在刘备为之痛哭之余,读者也不免会有一番感慨:假如庞统不是早死……不过,当这种想象如同天马行空,“假如”也就没有了边际,比如有人就说,假如庞统不是早死,那么他必定代替诸葛亮担任丞相。也有人为了否定诸葛亮的需要,还说法正也有这种可能。后来李严作为托孤大臣出现,也有人说这是刘备已经不信任诸葛亮,有计划地分诸葛亮的权力。

  那么,蜀汉国会有人替代诸葛亮任丞相吗?我们不妨看看最有可能出任丞相的三个人选,他们分别都是什么情况。

  庞统原本是周瑜的功曹,周瑜去世后归属刘备,刘备任命他以从事的身份担任耒阳县令。因为治理的不好,刘备将他免官,鲁肃给刘备写信,诸葛亮给他解释,刘备这才找他谈了谈,发现庞统真是个大才,这才任命他为治中从事。

  不过,庞统这个人虽然有才,但却不会处理和君主之间的关系。刘备和刘璋反目,进攻成都一路高歌猛进,战事颇为顺利。到了涪城,刘备摆酒奏乐,对庞统说:“今日的聚会,可以说是享受快乐啊。”庞统说:“征伐他人的国家却认为是件赏心乐事,这可算不上仁义之师了。”刘备已经喝醉,非常生气,将庞统赶出了宴会厅。过一会儿刘备觉得后悔,又派人请庞统回席。庞统回到原位,既不理睬刘备也不道歉,只管像原来那样吃喝。刘备问他说:“刚才的讨论,究竟是谁的错呢?”庞统回答道:“君臣全都有错。”刘备听了放声大笑,席上的欢快热闹气氛仍像刚开始时那样。

蜀汉国有谁会幻想着自己去替代诸葛亮而谋取丞相之位呢?

  刘备虽然有点儿得意忘形,但在长时间的征战之余庆贺一下也不算大过,庞统劝其收敛事后有的是机会,何必要这样当面就给刘备下不来台?当两人对话过后,宴席气氛仍然欢快热闹,这说明庞统的话才是不合时宜,而不是刘备以及其他人。还有,庞统的话自身就有问题,所有的征伐都是战争行为,难道打了胜仗就不应该庆贺吗?夺取益州是刘备诸葛亮早就规划好了的,具体的军事计划也是他帮助刘备制定的,难道刘备喝酒高兴后才改变了兴师的性质了吗?刘备一贯标榜自己的仁义道德,庞统专门挑刘备的忌讳说事,并不见得明智。也亏的是刘备正在用人之际,假如成都到手后发生这样的事情,结果会怎样?

  还有,庞统曾经是周瑜的功曹,是周瑜死后转投到刘备这儿来的,而诸葛亮是一出仕就为刘备效劳,这是庞统永远都比不上诸葛亮的地方。刘备到京口向孙权借荆州,周瑜劝孙权将刘备扣留,孙权虽然没有采纳,但刘备想想仍然觉得后怕。后来刘备问起庞统,担心他有顾虑,先说了一句“在君为君”,庞统回答说:“有这回事。”官渡之战,袁绍和曹操都派了使者拉拢张绣,张绣认为袁绍势力大,想结盟袁绍。贾诩直接对袁绍的使者说:“回去谢谢袁本初,亲兄弟都不相容,还能容得下天下的国士吗?”直接就将袁绍的使者赶了出去。随后,贾诩找了一大堆理由,劝告张绣投奔曹操,张绣听从了他的建议。到了曹操这儿,曹操给他一个都亭侯,还给了他一个冀州牧的官衔。试想,要是贾诩到了袁绍哪儿,会得到这样的高官厚禄吗?周瑜要孙权囚禁刘备,并没有看到庞统谏阻,所以这“在君为君”,只能是嘴上说说,刘备心里如何想,却很难说。

  很多人认为,刘备让庞统跟随入川,是说明刘备非常看重庞统。实际上,刘备看重庞统不假,但在两人的使用上,是诸葛亮更为重要。刘备入川,是一个未知结果,而已经得到的荆州,是刘备的立足之地,必须确保这个根本万无一失。两相比较,究竟是谁重要呢?那么,刘备后来为什么要调诸葛亮入川呢?夺取成都,刘备已经到了毕其功于一役的关键时刻,所以,刘备也该动用诸葛亮这类关键人物了。除了诸葛亮,刘备还调来了张飞以及他率领的军队,充分证明,刘备已经看到了成都将为他所有。一旦成都到手,这儿将成为刘备的政治中心和战略后方,对于刘备这个统军之主来说,后方最需要的是诸葛亮这种丞相人才。

蜀汉国有谁会幻想着自己去替代诸葛亮而谋取丞相之位呢?

  法正 法正原是刘璋属下,因为不得重用,常常和张松在一起发牢骚。张松出使曹操,不受曹操待见,就顺便去见了刘备。回来后,张松劝刘璋断绝和曹操的来往,结纳刘备。派谁去出使刘备呢?张松举荐了法正。曹操想讨伐张鲁夺取汉中,进而夺取益州,张松就劝刘璋将刘备迎接入川,让他来帮助抵抗张鲁。派去迎接刘备人还是法正。法正劝刘备趁机夺取西川,得到了刘备的认可。刘备进攻成都,法正跟随着刘备。到了成都城下,法正写了一封信,劝刘璋投降。曹操讨伐张鲁获取汉中,没有趁势进攻益州。法正认为,这不是曹操看不到这一步,而是国内肯定有事情让他顾不过来,所以建议刘备趁势夺取汉中,为刘备所采纳。汉中之战,法正跟随刘备出战,为刘备用兵献了很多良策。刘备成为汉中王后,以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

  法正有可能代替诸葛亮理由缘于两件事。占领益州后,刘备让法正担任蜀郡太守,法正开始用权报复,杀了一些过去对他有小小怨恨的人。有人劝诸葛亮告诉刘备,让他限制一下法正。诸葛亮不但没有向刘备进言,还给法正找了一些理由,因此说是“诸葛亮知道刘备非常喜爱信任法正,所以才这样说。”有人据此认为,这是诸葛亮不敢得罪法正。第二件事就是刘备东征失利,诸葛亮说过一句话:“若法正在,一定能够劝阻主上东征;即便是仍然东征,也不至于败得这般惨重。”

  其实前一件事可以有另外的理解,诸葛亮认为这算不了大事,没必要大惊小怪。法正虽然杀了好几个人,但并没有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所以不会引起诸葛亮的重视。这件事虽然被人们认为诸葛亮“失政”,但那个时代的人把人分等级看待也是普遍现象。至于后一件事,人已经不在了,说句好话也算不了什么!

蜀汉国有谁会幻想着自己去替代诸葛亮而谋取丞相之位呢?

  至于两人的官职地位,也许只是看到了法正一个方面,而没有看看诸葛亮在同一时期的官职地位。夺取成都后,刘备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理左将军府事。刘备外出,诸葛亮常例镇守成都,满足前方的粮食兵员供给。也就是说,这时候的刘备就已经确立了两人之间的未来关系,只需要看刘备是个什么名号而已。这和萧何与刘邦的关系如出一辙,不管日后谁人夺了多少城池,受封多少户的侯爵,丞相之位非萧何莫属,谁人也争不去这个位置。

  李严 李严原来也是刘璋的属下,刘备进攻成都,刘璋让李严前去绵竹督促军队抵抗刘备,李严却反而投降了刘备。刘备获取成都后,李严被任命为犍(音:qian)为太守,兴业将军。在任职期间平定叛乱有功,李严被加封为辅汉将军。刘备当皇帝的第二年,李严被调到刘备的身边,任尚书令。刘备临终,李严和诸葛亮一起被刘备作为托孤大臣,遗诏辅佐刘禅,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有人认为,李严这个尚书令权力很大,诸葛亮从成都送来的文书都要先经过李严之手,而李严任职的这个中都护也是刘备保护刘禅的措施之一,尤其是让李严统内外军事,更是分诸葛亮之权。如果能够再给刘备的时间长一点,李严也有可能替代诸葛亮。

  实际上,李严的出人头地有一个大背景,那就是夷陵之战以后,刘备的文臣武将极大的损失,蜀汉国几乎出现了人才荒,这才让李严冒了出来。刘备的遗嘱是让李严和诸葛亮分权不假,但无论是刘备生前还是这份遗嘱,李严都不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刘备生前,李严的这个尚书令,不过就是个秘书长而已,和诸葛亮这个丞相根本就没法相比。虽然诸葛亮的文书往来需要经过李严之手,但在君主明、君臣信任的情况下,李严根本就不可能在当中做点儿什么。至于受信任程度,刘备把后边的家都交给了诸葛亮,这份信任和重托,根本就不是一个李严能够比得了的。有两个例子:曹操因为荀彧不支持他当魏王,他不再信任荀彧,于是把荀彧调到前线自己身边,后边的这个家不再交给他了;诸葛亮让杨仪当随军长史,而死后却建议让后方的蒋琬接替自己。所以说,在外的皇帝和住在皇宫中的皇帝,身边的那个人是有所区别的。

蜀汉国有谁会幻想着自己去替代诸葛亮而谋取丞相之位呢?

  再来看看刘备的遗嘱。大凡皇帝托孤,都是指定两个甚至更多的几个大臣,不可能交代给一个人,刘备也是如此。刘备指定李严和诸葛亮同为托孤大臣,虽是分权,但两人的地位是不一样的。诸葛亮不但受托,还让刘禅“事之如父”,可以说李严根本就没法相比。再看看李严,虽然为托孤大臣,但却让他“留镇永安”。其实,刘备让李严留在永安,目的非常明确,完全是军事上的需要,也就是在刘备看来,蜀汉国无论是攻还是守,用兵重点都在东,而不是在北,这和他夷陵失败后留在永安是一致的。总之,李严的存在是对诸葛亮的分权,这个道理是说得通的,但说到刘备不信任诸葛亮则实在是言过其实。

  刘备自己曾经说过,他得到诸葛,好比是鱼儿有了水,一种如鱼得水的君臣关系,不是一般人可以替代的。在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当中,这种鱼水关系是始终牢不可破的,两人从来没有公开的意见对立和矛盾公开,也没有人在他们当中搬弄是非,刘备又怎可能舍熟用生呢?在这样的一种关系之下,蜀汉国谁又会幻想着自己去替代诸葛亮而谋取丞相之位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身后可比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人
温伐蜀之时,曾遇见一个历经诸葛亮时期年过百岁的小吏。不可一世的他厉声问小吏:“今天谁可与诸葛丞相相比?”小吏答曰:“诸葛在时,不觉得有异。自他死后,无人可以与他相比。”桓温感慨:“夷少城,犹存孔明庙。”桓温(312—373),字元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县)人,东晋宣城太守桓彝之子。桓彝为北方世族,西晋永嘉之乱后随晋元帝南渡,很得元帝的信任,先后任中书郎、尚书吏部郎等职,名显朝廷。明帝时,桓彝拜散骑常侍,曾与明帝密谋平定王敦之乱,以功封万宁县男,后为宣城太守。《晋书·桓温传》记载,桓温出生未满周岁时,桓彝的好友温峤(后为中书令)见到他说:“此儿有奇骨,可试使啼。”及闻其声,又称赞说:“真英物也。”因为得到温峤的赏识,桓彝便给他取名为桓温。温峤笑道:“果尔,后将易吾姓也。”桓温“豪爽有风概,姿貌甚伟”,脸上长有七颗黑痣。年轻时与沛国刘惔为友,刘惔常说:“温眼如紫石棱,须作猥毛磔,孙仲谋、晋宣...
· 蜀国的丞相不是只有诸葛亮吗为什么有蜀汉四相的说法呢
蜀汉四相是怎么回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蜀汉丞相,其只有诸葛亮一个,因为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就废除了丞相之位。一般说的“蜀汉四相”指的是诸葛亮、蒋琬、董允、费祎。蒋琬、董允、费祎在诸葛亮之后,虽然不是丞相,但都事治国能臣、都有丞相之才,事实上也都起了丞相的作用。最后一位费祎去世的时候,诸葛亮已经去世19年,从那时起,姜维才开始北伐。诸葛亮大家都很熟,我们简单说下其他三位。蒋琬,是刘备从荆州带去的,为政安民为本,为蜀汉长史,深得诸葛亮赏识。诸葛亮去世说:“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蒋琬执政,也是朝野众望所归。他为尚书令、大司马,为人谦恭、品德高尚。再战略上,蒋琬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休养生意,蜀汉国力大为增强。他以大将军身份驻汉中,对诸葛亮的北伐战略进行了认真研究,他认为越过秦岭道路险阻,不如顺汉水东下,袭击魏国的上庸等地区,提出“东西并力、...
· 宰相、丞相和相国有何区别谁的权力更大呢
宰相:《韩非子·显学》:“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起於卒伍。”《史记·陈丞相世家》:“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填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宰相最通俗易懂的含义就是: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需要注意的是“通称”,不管任何朝代,只要是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都可以称为宰相。宰相是通称,更是一种制度。随着时代的变迁,宰相的正式官名也在不断的更替,先后出现过:相国、丞相、大司徒、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多达几十种官名。据记载,商周时代已有太宰、尹、太师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相的名称正式出现。如管仲为齐国相,蔺相如为赵国相等等。秦朝,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汉朝仿秦制,丞相为正职,御史大夫为副职。汉成帝时,丞相一人难以处理繁多...
· 解密:为何说蜀汉丞相诸葛亮是活活累死的?
小时候看三国,认为最潇洒的就是诸葛亮,所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所谓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所谓锦囊妙计,山人自有妙计。后来才知道诸葛亮其实并不潇洒,这是一个擅长阴谋阳谋的人,玩策略的人从来都不轻松,诸葛亮也是如此,很累,很少有一天放松过心情。诸葛亮曾经很轻松,那是在隆中高卧读书的时候,当时或者邀上崔州平、石广元、徐庶等人谈天说地,讲书论道,指点江山,这个时候心情是愉悦的,就像三国里所说的: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童出问。玄德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童子曰:“我记不得许多名字。”玄德曰:“你只说刘备来访。”童子曰:“先生今早少出。”玄德曰:“何处去了?”童子曰:“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玄德曰:“几时归?”童子曰:“归期亦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或者如下一段诸葛均所说:玄德曰:“卧龙今在家否?”均曰:“昨为崔州平相约,出外闲游去矣。”玄德曰:“何处闲...
· 解密:为何说蜀汉丞相诸葛亮是活活累死的?
小时候看三国,认为最潇洒的就是诸葛亮,所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所谓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所谓锦囊妙计,山人自有妙计。后来才知道诸葛亮其实并不潇洒,这是一个擅长阴谋阳谋的人,玩策略的人从来都不轻松,诸葛亮也是如此,很累,很少有一天放松过心情。诸葛亮曾经很轻松,那是在隆中高卧读书的时候,当时或者邀上崔州平、石广元、徐庶等人谈天说地,讲书论道,指点江山,这个时候心情是愉悦的,就像三国里所说的: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童出问。玄德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童子曰:“我记不得许多名字。”玄德曰:“你只说刘备来访。”童子曰:“先生今早少出。”玄德曰:“何处去了?”童子曰:“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玄德曰:“几时归?”童子曰:“归期亦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或者如下一段诸葛均所说:玄德曰:“卧龙今在家否?”均曰:“昨为崔州平相约,出外闲游去矣。”玄德曰:“何处闲...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