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明朝锦衣卫到底有多厉害?不是亡于流寇,而是亡于厂卫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8
转发:0
评论:0
明朝锦衣卫到底有多厉害?不是亡于流寇,而是亡于厂卫,一、锦衣卫的来历“锦衣卫办案,闲杂人等速速闪开!”身着飞鱼服,腰佩绣

一、锦衣卫的来历

“锦衣卫办案,闲杂人等速速闪开!”

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

锦衣卫,明朝著名的特务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

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也就是说锦衣卫的命令下达者,只有皇帝一人。

二、锦衣卫的职能

锦衣卫原先是军事建制。

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很少由太监担任。

明朝锦衣卫到底有多厉害?不是亡于流寇,而是亡于厂卫

其职能是:“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即一部分是负责执掌侍卫、展列仪仗和随同皇帝出巡的锦衣卫,基本上与传统的禁卫军没什么两样。

这些人虽名为“将军”,其实只负责在殿中侍立,权利并不是很大,只是名称叫得响,负责传递皇帝的命令,兼做保卫工作。

这些人都不是等闲之辈,一个个长得牛高马大,虎背熊腰,而且中气十足,声音洪亮,从外表上看颇有威严,对人有一定震慑作用。

锦衣卫中负责“巡查缉捕”,则是锦衣卫区别于其他各朝禁卫军的特殊之处。

朱元璋建立锦衣卫的初衷是用来做仪仗礼仪,后来由于他大肆屠戮功臣,生怕自己的天下坐不稳,认为司法机构如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都不好用,为了培植自己的杀手锏,于是将锦衣卫的保卫功能提升起来,使其成为皇帝的私人保票。

三、锦衣卫的权利

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是南北镇抚司,其中北镇抚司专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诏狱,或是“锦衣狱”,由北镇抚司署理,可直接拷掠刑讯,取旨行事。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三法司均无权过问。

狱中“水火不入,疫疠之气充斥囹圄”。

诏狱的刑法极其残酷,刑具有拶指、上夹棍、剥皮、舌、断脊、堕指、刺心、琵琶等十八种,史称:“刑法有创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

嘉靖时刑科都给事中刘济有谓:“三法司,专理刑狱,或主质成,或主平反。权臣不得以恩怨为出入,天子不得以喜怒为重轻。自锦衣镇抚之官专理诏狱,而法司几成虚设。”

明朝锦衣卫到底有多厉害?不是亡于流寇,而是亡于厂卫

由此可见,锦衣卫权利之大无人能及。完全可以越过司法机构来办案。

四、锦衣卫的眼线

明朝的前两代皇帝朱元璋是贫寒子弟出身,朱元璋起兵夺取天下,朱棣是靠武力夺取了侄儿的江山,由于这种出身的特殊性,明朝对皇权的维护有其他朝代所没有的强烈欲望。

这就使得锦衣卫“巡查缉捕”的职能,无限度地扩大了。

锦衣卫的指挥使利用职务之便,不遗余力地制造事端,既打击异己,又作为自己升迁的资本。

如明成祖时的纪纲、明武宗时的钱宁等,在他们掌权时,上至宰相藩王,下至平民百姓,都处于他们的监视之下,对他们的命令只要稍有拂逆,就会家破人亡,上下笼罩在一片恐怖气氛中。

臭名昭著的北镇抚司大牢中,更是关满了各种各样无辜的人们,死于锦衣卫酷刑之下的正直人士更是不计其数。

五、锦衣卫的势力

传说有一次明朝的开国重臣宋濂,秉性老实忠厚,年纪虽老,办事却还算得力,让皇帝满意。

明朝锦衣卫到底有多厉害?不是亡于流寇,而是亡于厂卫

有一天下朝回家,大概因为总是早起上朝,加上年纪大了,体力有些不支,过于劳累,就顺口赋诗一首:“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遂得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第二天上朝,朱元璋一见宋濂便说:昨天做得好诗!可是我并没有嫌你迟呀,还是改成“忧”吧。吓得宋濂赶忙拜倒谢罪。

当朝宰相只不过在自己家中偶尔感叹一下,没想到第二天就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可见锦衣卫势力之大。

锦衣卫的出现从明朝建立到其灭亡,始终在暗影中做着种种勾当,几乎是绵绵不绝,对朝中官员大臣们的滥捕极大地影响了皇帝与官僚机构之间的关系,使百官、民众、军队与皇帝离心离德。

甚至有人说,明朝不是亡于流寇,而是亡于厂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非亡于万历也非亡于崇祯?而是亡于李成梁
明朝到底亡于谁之手,一直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有人说明亡于万历,有人明亡于崇祯,还有人说明亡于东林党等等很多观点,我们把亡于万历和崇祯的两个观点拿出来看看。明亡于万历万历后期朝政运作的效率。神宗萎靡委于上,百官党争于下,这就是万历朝后期的官场大势。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门户之争日盛一日,互相倾轧。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名目众多。大明王朝几乎瘫痪,已是到了崩溃的边缘。因此《明史》在明神宗的盖棺定论时说:“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明亡于崇祯万历年是明全盛期,内外安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军事强大。天启年,基本稳定。崇祯年,天下大乱。原因:万历年,国家君主内阁制,万历实行的是圣人之道,垂拱而治,天下大治。天启年,国家倚重阉党,控制住国家财富主体人群,主要代表是东林党。国家基本稳定。崇祯年,国家废弃阉党,东林党全面上台后:占有全国主体财富的少数人不纳税,不给国家作贡献,反而逼着占...
· 明朝非亡于万历也非亡于崇祯?是亡于李成梁
明朝到底亡于谁之手,一直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有人说明亡于万历,有人明亡于崇祯,还有人说明亡于东林党等等很多观点,我们把亡于万历和崇祯的两个观点拿出来看看。明亡于万历万历后期朝政运作的效率。神宗萎靡委于上,百官党争于下,这就是万历朝后期的官场大势。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门户之争日盛一日,互相倾轧。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名目众多。大明王朝几乎瘫痪,已是到了崩溃的边缘。因此《明史》在明神宗的盖棺定论时说:“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图片来源于网络明亡于崇祯万历年是明全盛期,内外安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军事强大。天启年,基本稳定。崇祯年,天下大乱。原因:万历年,国家君主内阁制,万历实行的是圣人之道,垂拱而治,天下大治。天启年,国家倚重阉党,控制住国家财富主体人群,主要代表是东林党。国家基本稳定。崇祯年,国家废弃阉党,东林党全面上台后:占有全国主体财富的少数人不纳税,不给国家作贡...
· 明朝灭亡后,锦衣卫真的还存在吗?
公元1368年,朱元璋历经艰辛终于建立大明王朝。但是朱元璋本人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草根,所以登上皇位之后,朱元璋的心理一直不安。于是朱元璋着手建立了“拱卫司”,后更名为锦衣卫。锦衣卫除了是皇帝的侍卫之外,同时也担负着皇帝出行的仪仗工作以及情报收集工作。其由皇上直接领导,向皇帝负责。锦衣卫的权利很大,包括文武大臣以及平民百姓,锦衣卫都可以随意逮捕。因为具有特权,而且没有束缚,所以锦衣卫做出了很多出格的事情,他们贪污受贿,而且制造了很多冤假错案,所以当时的人们都对锦衣卫敬而远之。而且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大明王朝的灭亡也和锦衣卫有着脱不开的关系。明朝灭亡之后,锦衣卫也没了消息。因此很多人认为,锦衣卫这个机构是被裁撤了,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并不是。其实在清朝甚至是民国时期,锦衣卫一直存在,只不过是换了个名字,大家不知道而已。清朝建立之后,清朝统治者依旧效仿明朝制度,保留着锦衣卫。第二年,顺治皇帝大概是想和...
· 明朝最厉害的特务机构内行厂,专管东厂、西厂和锦衣卫
说起明代的特务组织,锦衣卫一直是众人的热议话题。再加上各种影视作品对锦衣卫那些神乎其神的描写,大家便逐渐对这个略显神秘的机构产生了种种误解。锦衣卫是明朝特有的机构,担负着护驾、侍卫、巡察、搜捕查案等任务。虽然曾一度被朱元璋撤销,但很快又被永乐皇帝朱棣重新恢复,并在此后与明朝共始共终。锦衣卫虽然很牛,但篡夺了侄子皇位的朱棣上台后,觉得心里不踏实。为此,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始设东厂,命中官剌事”。东厂是“东缉事厂”的简称,其首领由朱棣信得过的太监担任,不少精干的锦衣卫也被选入东厂担任下属官员和业务骨干。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起初,东厂只负责侦缉、抓人,并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了明末,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主和厂督,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除此以外,东厂中设千户一...
· 大明不是亡于李自成也不是满清,而是不为人知的他们
于大明王朝的灭亡,人们普遍认为是明朝无法应对起义的农民军,以及后金的铁骑。但是当时明朝的国力其实并不弱,指挥得当的话,还是有后路的。而人我们也忽略了明朝末年持续时间长达20余年的西南土司叛乱。这场战争对明朝最后的命运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明朝云贵川三省的少数民族地区一直采取世袭土官制度,由当地少数民族的首领担任地方长官管理所辖区域,朝廷一般不干预其人事变动,只负责收税边防等事宜。不少地方还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这种特殊的地方自治模式就是著名的土司制度。有许多土司首领自恃天高皇帝远在本地横征暴敛作威作福,甚至对抗中央。万历年间发生的杨应龙叛乱,也就是“万历三大征”中的播州之役,明军用兵十万激战一年才平定了这场叛乱。此后明朝廷在当地推行改土归流,但由于阻力太大,为日后的叛乱埋下了伏笔。万历后期官场腐败,此时后金势力已经崛起朝廷为筹措军饷大增赋税,土司官员也对当地百姓横征暴敛,各族百姓苦不堪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