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明朝于谦这手漂亮,否则明英宗就回不了明朝了!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52
转发:0
评论:0
明朝于谦这手漂亮,否则明英宗就回不了明朝了!,自正统十四年,明英宗亲征瓦剌被俘起,英宗的母亲孙太后就曾有懿旨,要不惜一切代

  自正统十四年,明英宗亲征瓦剌被俘起,英宗的母亲孙太后就曾有懿旨,要不惜一切代价将自己的宝贝儿子给接回来。对于此事,景泰帝一开始本是拒绝的,毕竟英宗的归来,对自己的帝位多少是带有威胁的。

  从正统十四年下半年到景泰元年上半年,在经历了兵败北京城下和对大明边关屡次发动军事侵犯的失败后,蒙古瓦剌统治集团对大明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眼见大举军事进攻不仅没捞到什么好处,反而损兵折将,脱脱不花大汗和阿剌知院先后主动与明朝进行议和,就连昔日老押着明英宗到处敲诈的瓦剌也先太师也觉得跟大明和好才更加实惠。看到这样的时局,明廷的一些大臣便认为最要紧的事就是“差人往虏中议和,奉迎太上皇帝(回还)”,把英宗接回来。

明朝于谦这手漂亮,否则明英宗就回不了明朝了!

  这简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景泰帝朱祁钰一听到这样的请求,当场就要发火,但理智告诉他:千万不能再大臣面前露底。

  对于议和,也先开出的条件是:送还英宗可以,但明朝得派出高级官员,准备丰厚礼物,来瓦剌迎驾,并保证被俘的朱祁镇回去后重登大位。别的条件景泰帝都可以满足,唯独让英宗继续做皇帝是景泰无法接受的。

  本来英宗率军去远征,留下弟弟朱祁钰在北京监国,这很正常。可没想到英宗有去无回,朱祁钰就被推到了皇帝宝座上,即景泰帝。面对瓦剌的屡次侵犯,景泰帝领导大明军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军事胜利,捍卫了大明江山。由此,景泰帝的人格形象大放光彩,帝位也逐渐稳固。偏偏这个时候,以前由孙太后发出的,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将被俘的英宗给弄回来的懿旨,在这时候有了回声;更巧合的是,瓦剌阵营里的那些权贵们也有了将英宗送回的想法。这该如何处置呢?景泰帝为之头疼不已。

  虽说相比于曾经不可一世的皇兄明英宗朱祁镇,景泰帝显得羸弱,但他却不傻啊。议和与迎回英宗虽然是好,但一旦英宗真回来了,自己算什么?且将如何处置这个仅比自己大一岁、或许还是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呢?

  景泰帝的这等心思让时刻紧随其身边的太监兴安等近侍给看出来了,他们不断给主子出主意,或以明蒙之间是战是和形势不明为由,回避与大臣讨论迎回太上皇这个棘手的话题;或以也先历来狡诈无比,谁能相信此时他的议和有多少诚意为由,对和谈之事拖拖再说。

  但拖延只能应付一时,并不能解决问题。特别是后来,也先为了能在议和后获取大明丰厚的赏赐,不断地降低议和条件,让明廷派人去瓦剌,体体面面地将英宗给接回去,这就给景泰帝出了个大难题。对此,当时局外人朝鲜国王在听到消息后就跟他的大臣这般说道:“也先之意以谓一则正统还入,则与景泰必有猜疑,以成内乱,如此而徐观其势,欲施其策;一则闻中国立正统之弟为皇帝,虽使拘留不还,终为无益耳。意不出此二者。因此而料之,则中国以皇太后之命复立正统,亦或有之矣。”

  连一个外国国王都洞悉了问题的棘手性,景泰帝能看不懂?不过好在有人给他出了“妙招”,即“以也先屡奏,欲送大驾回京”,但“谲诈终无实情”或以“闻也先军马尚在边上,似有挟持之意,恐违天道,难以讲和”为辞,继续拖着不作正面回应。

明朝于谦这手漂亮,否则明英宗就回不了明朝了!

  这样的局面维持到景泰元年六月初一日,六部、都察院等衙门的头面人物太子太保兼吏部尚书王直等大臣纷纷上书,建议景泰从了也先之请,立即遣使北上,奉迎太上皇还京。在奏章中,王直等人指出:陛下您嗣登大位,天下归心,万国欢戴,这是永远不变的。您的兄长、前皇帝已被尊为太上皇,这也是天下万民、甚至地下祖宗都知道的事情。如此名位已为事实,普天之下皆为认可。您的皇兄即太上皇一旦从漠北迎回来,就让他继续当他的太上皇,自然也不会再君临天下。而陛下您只要对他尽崇奉之礼而已。

  王直等人的奏疏直截了当地说出了景泰帝的隐衷。可这样的隐衷要是公开承认的话,那会将自己置身于多被动、多尴尬的境地啊。想到这里,景泰帝回应道:“卿等所言,理当然。此大位非我所欲,盖天地、祖宗及宗室文武群臣之所为也。自大兄蒙尘,朕累遣内外官员五次赍金帛往虏地迎请,虏不肯听从,若今又使人往,恐虏假以送驾为名,羁留我使,仍率众来犯京畿,愈加苍生之患。朕意如此,卿等更加详之,勿遗后患。”

  景泰帝的这番婉拒与拖延使得对于前朝皇帝朱祁镇有着绝对非理性忠诚的王直等老臣颇为无奈与着急,而就在这时有相当多的朝廷大臣已形成了迂腐的共识:无论怎么说,朝廷派遣使臣前去议和与迎回太上皇帝已刻不容缓了。就连在英宗朝看似老糊涂的胡濙也出来上奏朝廷,请求遣使迎还。

  胡濙是历经大明前期屡次风浪的数朝老臣,又是景泰帝登极前后稳定大局的重量级人物。他这么一上奏,景泰帝朱祁钰就不得不要重新考虑考虑原来的主意了。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当初与胡濙等人一起力挽狂澜、稳定大局的另一个关键性人物、景泰朝的“救时宰相”于谦也开始表态了:“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太上皇)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景泰帝见此不得不改变初衷,随即说道:“从汝,从汝。”即说我就依了你们!

  于是乎,经过一段时间的与瓦剌的议和谈判,英宗顺利回到了北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于谦:明朝名将
于谦1398~1457明朝名将。字廷益,号节庵。先世考城(今河南民权东北)人氏,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次年,任山西道御史。二十一年,出巡湖广,犒劳官军,招抚四川、贵州起事者。宣德元年(1426),以御史从宣宗朱瞻基往山东平汉王朱高煦叛乱,还师受重赏。次年,任江西巡按,平冤数百人。五年,升兵部右侍郎兼巡抚河南、山西(各省专设巡抚自此始)。正统二年(1437),奏请专派御史于大同,夺镇将私垦为官屯,以资边用,保边塞安宁。四年,迁兵部左侍郎,巡抚如故。每入朝议事,反对行贿,为权贵所恶。十一年,遭太监王振诬陷,降为大理寺左少卿。不久,因藩王和官吏百姓挽留,回巡抚任。十二年,复任兵部右侍郎,留理部事。十三年,协助兵部尚书邝钢甘诜铰裕叶宗留邓茂七起义。蒙古瓦剌兵屡扰边塞,于谦奏请严守边备。十四年,瓦剌军大举攻明,与邝傅融勺栌⒆谥炱钫蚯渍鳎遭拒绝后受命协助J王朱祁钰留守京师...
· 明朝于谦的成就如何评价明朝大臣于谦
明朝于谦的成就明朝于谦有着“救时宰相”的美称。明朝于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政治、军事、文学和思想四个方面。众所周知,“两袖清风”是明朝于谦的代名词,于谦不仅在生活中主张清廉,同时他在政治舞台上依然秉持清廉的作风。于谦为官期间,他敢于为民请命。只要有作奸犯科者,于谦绝对会毫不留情的惩处。于谦画像当明朝廷贪污的官员比比皆是,于谦的清廉精神如同一剂强心针,及时改良了朝廷贪污腐败的风气。明朝于谦的成就之二,就是于谦在军事领域的建树。到了明朝后期,明朝廷出现了冗官、冗军等现象。于谦看到这一情况之后,他主张“兵贵在精,将贵谋勇”,除此之外,于谦还号召士兵们在遇到紧急特殊情况时,要懂得随机应变。为了将明朝军队培养成为一支精锐军队,于谦创立了团营之制。于谦所创立的团营之制具有积极意义,对后来明朝兵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于谦在文学领域也有不素的建树。众所周知,《石灰吟》是于谦的代表诗作,通过这首诗歌...
· 明朝于谦为什么被杀?
明宣宗去世后,刚满九岁的皇长子朱祁镇即位,史称英宗。英宗宠信太监王振,酿成了土木之变,自己也成了瓦剌的俘虏。兵部侍郎于谦为了断绝瓦刺利用明英宗进行政治讹诈的阴谋,建议皇太后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年号景泰,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景泰帝升于谦为兵部尚书,全权布署保卫北京的各项事宜。当时北京守军不足十万,而且尽是老弱。于谦号召京城男儿捍卫京城,许多青壮年自带武器投军效力,很快使兵额增加到二十万。军仗局和盔甲厂的工匠几天内就赶制出大批盔甲。军器局的工匠生产了大量的军器、火炮和战车。居民几天内就挖成了护城的防御掩体五千一百余丈,并自发地帮助军队将通州粮仓中储存的粮食运进京城,共计百万石,足够守军食用一年。于谦宣布了造成“土木之变”的祸首王振的罪状,请旨查抄了王振的家产。把王振党羽马顺的尸体拖到街头示众,军民视之,无不切齿痛恨,争着拥上前去鞭尸,以解心头之愤。有力地打击了宦官集团的气焰,鼓舞了全体军民的斗...
· 明朝于谦为什么被明英宗杀死了
在了解于谦的故事后,觉得于谦既伟大又悲惨。于谦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于谦是一个两袖清风,不与朝廷恶势力同流合污之人。之所以又说于谦是一位悲惨之人,这是因为于谦死的很凄惨。正所谓,一人之说怎抵得了悠悠之口。当于谦被陷害入狱时,他只能百口莫辩,等待皇帝的最终发落。既然说于谦死的很冤枉,那么明朝于谦为什么被杀。在记载于谦生平经历的书籍中,详细记载了明朝于谦为什么被杀。说起明朝于谦为什么被杀,还得从土木堡之变开始说起。明宣宗去世后,九岁的皇长子朱祁镇登基为帝,是为明英宗。明英宗对宦官王振十分宠信,不久之后宦官专权酿成了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爆发后,瓦剌了明英宗最为要挟明朝的砝码。在此情况之下,于谦一面抵御瓦剌来袭,一面处理朝廷政事。于谦建议皇太后立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只要英宗没有了利用价值,瓦剌便会放英宗回来。公元1457年,景泰帝朱祁钰身染重病,此时太子早已早逝,谁该继承皇位,成为了一个问题。...
· 明朝于谦为什么被杀,于谦是怎么死的?
明朝于谦为什么被杀,于谦是怎么死的?于谦是谁《明史》曾评价于谦说:“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著,卓然负经世之才。”那么,明代于谦是谁。要想全面地了解明代于谦是谁这一问题,需要从于谦简介开始说起。于谦生于公元1398年,卒于1457年,享年59岁。于谦的祖籍虽然在河南商丘,但是于谦自幼在浙江杭州一带长大。于谦少年时期非常仰慕文天祥,他认为文天祥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为了学习文天祥不屈的气节,于谦经常将文天祥的画像挂在座位一旁,每当读书困倦时,于谦都会以文天祥的故事来激励自己。于谦七岁时,有一个和尚在无意中看到了于谦相貌,并且告诉于谦说,小于谦长大后,会是一名拯救朝政的宰相。公元1421年,于谦时年23岁,因为参加考试一举夺得辛丑科进士,进而进入明朝廷为官。不久之后,于谦跟随明宣宗镇压了汉王朱高煦的叛乱。因为于谦在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中立下显赫功绩,因此明宣宗提拔于谦为巡按江西一职。随后几年,于谦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