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唐朝最惨烈的一战,逼士兵吃人肉的将军,在后世居然还成了神!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39
转发:0
评论:0
唐朝最惨烈的一战,逼士兵吃人肉的将军,在后世居然还成了神!,公元756年,大唐的日子不太好过:喜气洋洋的正月初一,之前以“奉旨讨逆”

  公元756年,大唐的日子不太好过:

  喜气洋洋的正月初一,之前以“奉旨讨逆”之名起兵的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以实际行动为大唐新年献礼;

  七天后,河北重镇常山陷落。一代名臣颜杲[gǎo]卿被俘。在洛阳面见安禄山时,颜杲卿大骂不止,以致被安禄山钩断舌头,肢解而死;

  六月,哥舒翰于灵宝大败。几日后潼关失守,玄宗奔蜀,于马嵬驿遭遇兵变,眼见爱妃“宛转蛾眉马前死”。长安也随即落入叛军之手。

  一年后的春天,被叛军俘虏的爱国大诗人杜甫见到长安城的萧条景象,写下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名句,可以说把大唐的惨状描绘得很到位了。

  而安禄山那边,则随着潼关易手,造反大事再一次步入正轨了。

blob.png

  早在称帝之时,安禄山便派出两路大军,西攻潼关,东取睢[suī]阳。潼关一路直取大唐中枢,而睢阳一路则把控漕运,窥伺江淮。

  如今,潼关、长安一路已实现目标,玄宗、太子皆远遁;若东边再把江淮收入囊中,掐断大唐的财源,安胖子一统江山就指日可待了。

  当时的江淮久未生战,将卒不堪一击,眼下叛军又所向披靡。看起来,打下睢阳对安禄山来说应该不费吹灰之力。

  然而就在叛军高奏凯歌,宋、曹郡县望风而降的时候,一个书生横空出世了。

  2

  对于这个人,小编是很佩服的。

  当时战乱四起,苍天变了颜色,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感慨世事变迁,为了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愤而……写诗!

  但这个人,虽然也学富五车,还是个“有文凭”的进士,却扔了笔,拿起了刀。

  张巡,出生于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史载张巡其人“读书不过三复,终身不忘。为文章不立稿”,又“气志高迈,略细节,所交必大人长者,不与庸俗合”。

  简单说,张巡这人有能力,志气高,不拘小节,喜欢跟长者相交,不愿与庸俗之人为伍。

  33岁时,张巡中进士,后以太子通事舍人之职出任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县令。

blob.png

  治理清河时,史载张巡“有能名,重义尚气节,人以危窘告者,必倾财以恤之”。不仅为政有口碑,看重道义和气节,对困难群众也非常慷慨,倾财相助,毫不悭吝。

  张巡为人正直。当时杨国忠专权朝政,炙手可热。有人劝张巡去拜见他,说不定能飞黄腾达。张巡却说:

  “是方为国怪祥,朝宦不可为也。”

  为求仕途顺畅去拜见权臣?在张巡看来这是国家的怪事,是不可为的。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48岁的张巡正在谯郡真源(今河南省鹿邑县)县令任上。次年伊始,安禄山在洛阳称帝,不久后,东侵的叛军就攻陷宋、曹等州,兵锋直逼谯郡。

  谯郡太守表示投降,并逼张巡为长史,让他去迎接叛军。张巡却趁此机会“率吏哭玄元皇帝祠,遂起兵讨贼”:拉着千把人的队伍,冲着数倍于己的叛军“平叛”去了。

  当队伍走到雍丘(今河南省杞县)时,张巡遇到另一支义军贾贲部。二人于是合兵,加起来两千人。然而此时的雍丘县令令[líng]狐潮已然“举县附贼”。于是张巡、贾贲二人夺雍丘,杀尽令狐潮的妻子儿女。令狐潮怒,引叛军万余人来攻雍丘。贾贲出战身死,众人于是推张巡为首,领军继续与令狐潮作战。

  两千多人对一万多人,结果张巡打赢了!

  这么夸张的兵力比都能打赢?别急,这只是个开始。

  3

  败走的令狐潮自然不会甘心。

  756年三月,令狐潮引叛军四万余人重返雍州城下,城内人心惶惶。张巡对诸将说道:

  “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今出不意,可惊而溃也,乘之,势必折。”

  我们就这点儿人,敌方知道我们的虚实,轻视我们。如果出其不意偷袭,必能折其锐气。

  于是张巡率军出击。叛军还以为城里的人会龟缩防守,遇到突袭阵脚大乱,果然后撤了。

  第二天,叛军围城发起进攻。张巡在城头立木栅栏,又用蒿草束灌上油脂点燃,叛军于是不敢登城。

blob.png

  就这样打了一个半月,张巡一边防守,一边伺机出击。史载“大小数百战,士带甲食,裹疮斗,潮遂败走,追之,几获”。不仅打赢了,还差点抓住令狐潮。

  不久,“潮怒,复率众来”。这次令狐潮长了记性,知道张巡虽然兵少,但却不是好啃的骨头。于是改变策略,以围为主,以攻为辅。

  张巡困围日久,城中物资渐渐不支怎么办?史载张巡“器械、甲仗皆取之于敌,未尝自修”。

  城里粮食不够了,就出奇兵去抢令狐潮的粮船。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烧掉。

  箭不够了,就扎了千余稻草人,套上黑衣服,晚上的时候用绳子吊在城头。“潮兵争射之”,射了老半天才知道那是稻草人。张巡把稻草人拉上来,“得箭数十万”。数百年后的小说家,把这个故事改编进了《三国演义》,成了诸葛亮的神作。

  光是草人借箭还不够。张巡又一次把人用绳子吊着放出城。只不过这次放出去的是真人,而叛军却“笑,不设备”。于是偷袭成功,“追奔十余里”。

  城里柴火用光了,张巡心里一合计,嗯这事儿还得拜托令狐潮。于是就给令狐潮捎信说,我想领军弃城,请你们往后退个几十里,好让我的人撤走。

  令狐潮心想反正也攻不下,你不守了那就放你一马,双方各得所需。

  于是令狐潮撤围后撤了三十里。张巡见令狐潮上当,便令军士四出“撤屋发木而为备”,趁机拆了城外的房子,补充“薪水”。

  令狐潮一看被耍了,回军复围雍丘。张巡却又心生一计,不紧不慢地对令狐潮说:

  “君须此城,归马三十匹,我得马且出奔,请君取城以藉口。”

  送我三十匹马,我跑了,城归你。

  傻憨憨的令狐潮便送了三十匹马进城。张巡得马,悉数分配给骁将,并约:

  “贼至,人取一将。”

  次日,令狐潮见又被骗了,于城下向张巡问罪。张巡答道:

blob.png

  “吾欲去,将士不从,奈何?”

  令狐潮炸了,想干仗,结果没等阵列好,城中“三十骑突出,禽将十四,斩百余级,收器械牛马”。

  此后大半年的时间,令狐潮等叛军将领又数次领兵来攻,但均被张巡打败了,所谓“围凡四月,贼常数万,而巡众才千余,每战辄克”。

  就这样,雍丘之战从正月一直打到腊月,张巡以区区数千兵马,守了雍丘一年。

  4

  虽然张巡在雍丘守得不亦乐乎,但其周边唐军的战况却不容乐观。随着战局的变化,张巡决定放弃雍丘,退入睢阳,与睢阳太守许远合兵,共拒叛军。

  雍丘一战,让张巡成了名,而睢阳一战,却让他成了神。

  757年正月初五,刚当了一年皇帝的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派人刺杀。由于安庆绪在军内的威望远不及安禄山,于是当他杀父上位后,便也急于在战场上取胜树立威名,正如如唐肃宗执意收复两京以的合法性一样。

  柿子自然是挑软的捏。军力疲弱的江淮成了安庆绪的目标。而客观上,打下睢阳,进图江淮、江东,巩固根基,也是当时安庆绪必须采取的战略。

  “庆绪遣其下尹子琦将同罗、、奚劲兵与朝宗合,凡十余万,攻睢阳。”而张巡、许远手下,加起来不过六千兵。

  睢阳大战就此拉开帷幕了。

  史载两军接战,“巡励士固守,日中二十战,气不衰”。张巡就凭着这么点儿家底连战数日,叛军始终无攻下睢阳。

  而且,与镇守雍丘时一样,虽然兵不多,但张巡不仅能守,更是趁着叛军不备,搞搞突袭,赚赚外快。

  擒贼先擒王。张巡想在阵前射杀敌首尹子琦,但却不知城下哪一个才是尹子琦。于是张巡心生一计:他削了一根竹箭用弓射下去。捡到箭的人大喜过望,以为城中箭矢已尽,于是前去报告尹子琦。张巡在城上看见了也大喜,当即便令将挽弓射之,一箭射中尹子琦左眼,叛军暂退。

  不久,尹子琦为报损目之仇,再次骤兵前来围攻睢阳。而这次叛军来,已经是757年七月的事了。

  由于夏麦被叛军抢收,存粮又在战前被上级调走了一半,以致睢阳城的粮食供应出了问题。城中士兵每天只能吃一勺米。吃不饱就只能拿木皮、纸张煮了吃。

  叛军得知城内缺粮、士卒大饥后,架云梯,以钩车、木马攻城。但就是这样,也还是攻不下。

  尹子琦没办法,史载“贼服其机,不复攻,穿壕立栅以守”。打不过你,那就困死你吧。

  围城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张巡的士兵有的渐渐饿死,而活着的人“皆痍伤气乏”。

  有人提出突围东奔。但张巡、许远商议认为睢阳是江、淮保障,如果放弃了睢阳,叛军乘胜进军,则“江淮必亡”。而且现在“帅饥众行,必不达”,就算突围,也不见得有活路。

  不得已,张巡做出了一个惊天的举动。史载张巡将自己的爱妾带出来,对将士们说:

  “诸君经年乏食,而忠义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啖众,宁惜一妾而坐视士饥?”

  杀了自己妾,来充军粮!

  “将士皆泣下,不忍食,巡强令食之。”

  许远也杀死自己的童仆供士卒充饥。

  整个睢阳城,为了应对叛军的围困,“罗雀掘鼠,煮铠弩以食”,“初杀马食,既尽,而及妇人老弱凡食三万口”。

  但即使这样,“人知将死,而莫有畔(叛)者”,“人心终不离变”。

  十月,叛军再次攻城。此时的睢阳城内已无兵可战,外也无兵来援。城遂破,史载“遗民止四百而已”。

  古代战争,打下城池后的并不少见,但像睢阳之战这样,为了守城以城内居民为食的,也鲜有能及。

  战况之惨,可见一斑。

  5

  城陷,张巡、许远等人皆被俘虏。

  尹子琦见到张巡,说道:

  “闻公督战,大呼辄眦裂血面,嚼齿皆碎,何至是?”

  张巡回答说:

  “吾欲气吞逆贼,顾力屈耳。”

blob.png

  尹子琦听了大怒,以刀撬开张巡的嘴,发现里面牙齿果真仅存三四。

  此时的张巡依然对尹子琦骂不绝口。尹子琦心里也是佩服,想放了张巡。而左右人却纷纷劝道:

  “彼守义者,乌肯为我用?且得众心,不可留。”

  于是尹子琦再次逼张巡投降,张巡不屈,终于被杀。与他一同赴死的,还有许远等三十六人,皆不屈而死。

  6

  安史叛军终于攻下睢阳了。

  然而从756年正月,安禄山洛阳称帝,雍丘战事爆发算起,到757年十月,睢阳城陷,近两年的时间过去了。此时攻下睢阳,对叛军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张巡死后第三天,唐军援兵赶到,十日后,尹子琦军败撤还。叛军十个月间的辛劳瞬间付诸东流。而洛阳也在当月被唐军攻下,至此两京收复。

  张巡的苦守,不仅保全了江淮,使“唐全得江、淮财用,以济中兴”,又牵制了叛军大量的兵力。

  相反,若雍丘、睢阳弃守或者过早地丢失,则“贼因江淮之资,兵弥广,财弥绩,根结磐据,西向以拒王师,虽终于歼夷,而旷日持久”,大唐的麻烦可就更大了。

  所以虽然睢阳之战唐军终遭败北,但于全局却为大唐争取了时间。此后若非唐肃宗送大礼,史思明复叛,安史之乱就该改名“安禄山之乱”,早就结束了。

  而对张巡,即使有以人为粮之举,但后世对他也不吝溢美之词。唐人如韩愈、李翰等人多论:

  “巡蔽遮江、淮,沮贼势,天下不亡,其功也。”

  五百年后,文天祥在《正气歌》里写了这样的一句: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将张巡视为榜样,激励自己不屈抗敌。

  明清以降,在官府的推动下,张巡、许远双双封神,世称“双忠公”,受到后人的祭祀和崇拜。

  一场惨烈围城战,一个壮烈的神将,就这样改变了历史,而被历史所铭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朝最显赫的武将世家,后来居然起兵造反
唐朝以武立国,其武功远超北宋,但与北宋相比,唐朝似乎没有多少武将世家。比如说北宋有杨家将、折家将、曹家将、种家将,但唐朝似乎只有一个薛家将。其实历史上薛家将非常显赫,其经历也比北宋的更加传奇,从救唐朝皇帝,到举兵反唐,最后被唐朝封王,家族繁盛二百年之久!“薛家将”的开创者是薛仁贵,本名薛礼,字仁贵,是绛州龙门人。薛仁贵出身贫寒,家里世代以农为业,他为了改变命运,甚至想迁祖坟。此时妻子柳氏劝他,“夫有高世之材,要须遇时乃发。今天子自征辽东,求猛将,此难得之时,君盍图功名以自显?富贵还乡,葬未晚。”于是薛仁贵应募参军,跟随唐太宗东征高句丽。在安市城之战中,薛仁贵身披白袍,手握长戟,“大呼陷陈,所向无敌,贼尽披靡却走”,唐军趁势发起冲锋,高句丽军队大败。此时站在高坡上观战的李世民注意到了白袍将,“遣驰问先锋白衣者为谁”。战后李世民亲自召见薛仁贵,加官进爵,厚加赏赐。班师回朝时,李世民对薛仁贵说道...
· 唐朝以前门神都是神仙,直到这两位将军成了门神
按照传统习俗,每到春节前夕,家家户户便要忙碌起来。买年货、写对联、挑门神年画……在除夕那天,还要贴上对联和门神,祈福来年。现如今,“年味”淡了很多。这也难怪年初的《小门神》电影,受到大家的关注。它的故事情节戳中了人们的笑点和泪点:大名鼎鼎的门神——神荼和郁垒,居然面临“下岗”,不得不来到凡间找工作。电影新鲜的视角,让人们在感觉欢乐有趣之余,也多了几分感伤——这些传统习俗在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是否注定是手下败将呢?事实上,门神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商周时期,门神就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数千年来,它一直伴随着中国人走过每一个春节。只不过在后来,门神出现了一些变化,门神的主角由神仙变成了生活中的人物,有勇猛的大英雄;有忠心耿耿的忠烈之士;有足智多谋的谋士;在老北京的历史上,甚至还有分管诸多生活细节的“家宅六神”……不管是何种门神,人们祭拜它们,都是为了祝愿新的一年更加美好。神仙当门神被刻于桃木上...
· 唐朝最悲壮的一战士兵坚守国土42年,头发花白冲向敌军
历史上有一场最悲壮的战争,数千名将士背井离乡,坚守国土42年,最后头发花白与十万敌军厮杀,以身殉国。战争总是要有伤亡的,这一点而言,没有哪一场战争是能够摆脱的宿命了。而要说到最悲壮的战争的话,大家心中都是有着自己的看法,我们拿古代的战争去看。像南宋灭亡的崖山之战,最后无数的将士都是选择跳海而死。看到陆秀夫背着年幼的皇帝慷慨赴死,这么能够说不是一种悲壮呢?但是相比于这一战,却又显得有些逊色了,下面这群人发动的最后一场战斗才堪称最悲壮了!怎么回事呢?原来有这么一群战士,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坚守着自己的阵地42年。为国家守候着这片领土,但是他们却几乎被国家遗弃,也得不到政府的支援。最后这群战士,仅剩上千白发苍苍的老头们,冲向对方十万大军,为国而死。没有一个人选择投降,就是这样的一个场景,怎么能够不让我们这些后人动容呢?这事儿发生在哪一个时代呢?就在李唐王朝。曾经唐朝和阿拉伯之间发生了一场大战,也...
· 唐朝有个捡破烂的成了土豪巨商还当了高官
俗语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从事什么,只要精明强干,方法得当,总会有出人头地之时。唐朝人裴明礼就是一个典范。据《御史台记》记载:裴明礼,河东(今山西)人氏。山西人自古经商有道,裴明礼虽然也有经商头脑,“善于理生”,但因没有资本干大买卖,只能到京城长安讨生活,干点“收人间所弃物”之类的小买卖。可千万不要小瞧“捡破烂”,这行当看着不起眼,但利润很大,所收之物经过整理分类,卖价成倍翻个,所以没几年裴明礼就发了,“积而鬻之,以此家产巨万”,成了有钱人。网络配图赚得“第一桶金”后,裴明礼底气十足,眼光更加犀利,准备干大买卖,于是很快就瞄上了金光门外的一处不毛之地。当时,长安城有十二座城门,西面正中即金光门(五行之中,西方属金,故有此名)。裴明礼为什么会看中这块荒地?笔者分析认为有几个原因,其一,这里是当时重要的交通和军事节点,流动人口多;其二,附近有皇家祭祀雨神的雨师坛;其三,附近有刑戮犯人...
· 探秘:北宋灭亡前的最惨烈一战
与南宋灭亡时十万军民蹈海自尽的悲壮场面相比,北宋的灭亡却让人愤懑不已。徽、钦二帝连同妃嫔帝姬、王孙亲贵上千人被虏北上,沿途备受欺凌和屈辱,繁华无比的世界级大都市汴梁城彻底的被战火毁灭。摇晃的宫阙,崩裂的山川,滴血的残阳、哭泣的百姓,“靖康之变”中随处可见的便是这等人间炼狱般的惨状。曾经的天潢贵胄,如今跌落尘埃,卑微到了极致。自作孽,不可活,徽、钦二帝也为他们执政时候的愚蠢表现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只是可惜了无数牺牲在北宋灭亡前夕的三军将士和无辜百姓。虽然统治者如此的不争气,但是沐浴华夏文化的先人们总是在国破家亡之时义无反顾的选择用生命来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无疑,抵挡数万金军二百五十五日猛烈攻击的“太原守城之战”便是北宋灭亡前夕最为耀眼和亮丽的一抹亮色。在灭辽之战中,宋军将帅的无能和战斗力的孱弱彻底的暴露在金人的面前。这让来自于黑山白水间苦寒之地的金朝贵族非常不忿,就你们汉人这一个个怂包样,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