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他的计谋让汉朝一百多年安稳,不料却落到如此下场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03
转发:0
评论:0
他的计谋让汉朝一百多年安稳,不料却落到如此下场,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历史上还真的是有

  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说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历史上还真的是有一些人在国家大事上能谋善断,雷厉风行,但是对于个人安慰却缺少考虑,比如汉朝主持削藩的晁错。他的削藩策维护了汉朝一百多年的稳定,自己却落了个腰斩的结局。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晁错之死,是晁错自找,同时也是汉景帝人生中的一大败笔。

  晁错上书

他的计谋让汉朝一百多年安稳,不料却落到如此下场  

  晁错

  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晁错上《削藩策》,他写道:“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意思是大汉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诸侯王权力太大,并且越来越不愿意服从中央的领导,造反是迟早的事,现在的情况是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消藩一事刻不容缓。

  景帝消藩

他的计谋让汉朝一百多年安稳,不料却落到如此下场

  汉景帝画像

  晁错并不是第一个认识到削藩问题严峻性的,他之前的贾谊早就多次对汉文帝上书,预见了诸侯王必反的情况,但是汉文帝隐忍未发。“屈贾谊于长沙”之后,汉文帝却把的晁错提拔起来,留给了汉景帝。在晁错上《削藩策》不久之后,汉景帝决定立即采取措施,削夺了赵王的常山郡、胶西王的六个县、楚王的东海郡和薛郡、吴王的豫章郡和会稽郡。

  晁错之死

他的计谋让汉朝一百多年安稳,不料却落到如此下场

  七国之乱形势图

  正如晁错断言:“削之,其反亟”,在汉景帝颁布削藩令十几天之后,吴楚等七国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联兵反叛,叛兵群星闪烁,阵容非常强大,汉景帝一时不知所措,晁错此时主张汉景帝御驾亲征,自己则负责留守京城,这让汉景帝非常失望及气愤。随后,汉景帝暗中接见了早就与晁错有仇的袁盎。袁盎认为,七国本来就没有反叛的意图,现在这种情形完全是晁错逼出来的,如果此时答应诸侯国诛杀晁错,并且归还他们原有的封地,就天下太平了,汉景帝默许。

  随后,使者们以邀请晁错商议朝政为由,将他骗出家门。晁错穿着朝衣火速上路,在车马经过长安东市时,中尉停车,向晁错宣读诏书,随后将他腰斩。

  明代思想家李贽

  后来,有校尉邓公前来汇报军情,并说七国就是想夺权,跟晁错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此时晁错已死,汉景帝也表示非常后悔。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如此评价:“错但可谓之不善谋身,不可谓之不善谋国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太监冯保是怎么死的?为何落到如此下场
冯保在明朝历史上的评价虽然很受争议,但是正面评价也相当高,他与明朝一代贤臣着名政治家张居正是政治上的好搭档,此外冯保的文学造诣也相当高,他曾任职明朝的司礼监,亲自刻画整编了《启蒙集》、《四书》、《帝鉴图说》等古时典籍,一直流传到崇祯年代!网络配图冯保对书法也十分擅长,还曾经在《清明上河图》上题跋,精通乐理和擅于琴艺,据说他当时还十分喜欢研究造琴的技术,当时很多权贵都求而不得!后来在万历四年间,冯保还参与当时明朝设立的三司法对全国的冤案和假案进行重审,但是许多冤情都得以平反!那么为何这样一位没有因权势祸乱朝纲的太监贤臣会遭到明神宗的嫉恨,被流放南京,最后落到个病死异香家财充公的悲惨下场呢?这一切都要从明神宗朱翊钧年幼登基的历史事件说起。当时10岁的明神宗朱翊钧登基为帝,冯保、张居正和高拱等人受穆宗遗命辅佐幼主。冯保也随即被任命为掌印太监,全力协助明神宗的生母李太后对其进行教育。从此明神宗称冯...
· 他号称清朝的“活吕布”最后为何落到凌迟的下场
王辅臣为何会被凌迟,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清军入关后,不少名将眼见明朝必亡,在稍加抵抗后投降清军,说他们是识时务也好,骂他们卖国贼也罢,但是他们的一些事我们还也是聊一聊的。今天小编就来说一位猛将,他曾担任陕西提督,替清朝镇守平凉,康熙还曾封他太子太保,他就是王辅臣。王辅臣本为李姓,后来被一个叫做王进朝的将领认作干儿子,所以该姓王,因长得眉清目秀,酷似吕布画像,得了个“活吕布”的名号,他后面做的事,比吕布做的都绝!年轻时,他跟随姜瓖,在大同守卫战中抗击清军,多尔衮两次亲征都没能攻下大同,王辅臣一战成名,不久上级投降,王辅臣就这样归顺了清军。顺治七年,多尔衮病逝,顺治皇帝仍记得这位善战的汉族将领,并对他格外提拔。当时平西王吴三桂也在为自己的叛乱打基础,他也格外欣赏王辅臣,吴三桂在请示顺治后,将王辅臣带到自己账下听用,并用亲子侄态度对他。王辅...
· 将云贵高原纳入中国版图的将军,为何下场最后落到如此下场?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即位,建立明朝。建国之后,为了统一天下,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常遇春率师北伐,明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洪武元年八月,大军攻破元大都,元顺帝仓惶北窜,元朝灭亡。明军随即挥师,攻取山西,略定甘陕。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正月,明朝兵分两路,水陆并进,分别从陕西和湖北两个方向攻打割据四川的明夏政权。同年七月,进围成都,夏后主明升势穷力尽,出城投降。至此,明朝基本统一了全国。巴匝刺瓦尔密但在西南边陲,镇守云南的元梁王巴匝剌瓦尔密雄踞一方,桀骜不驯。他仍奉北元为正朔,与之遥相呼应,意图恢复蒙元统治。朱元璋数次遣使劝降,均遭拒绝,派往的人也惨遭杀害。巴匝剌瓦尔密以云南山川险阻,道路艰远,大明虽有勇师百万,亦难鞭及,因此拒绝和解,更莫说投降了。太祖平滇为了消灭蒙元残余势力,夺取云贵地区控制权,朱元璋决计用兵,发动了平滇战争。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八月,朱元璋...
· 彭越为什么会落到如此下场揭秘其中背后的原因
还不知道:彭越为什么会落到如此下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起彭越,应该有很多的小伙伴都不知道,他是山东人,因此骨子里就有山东人的性格特点,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也很有勇气,在战场上杀敌,从不畏惧,因此当时,他手底下的人都非常的敬服他,那时候,很多人都推举他为起义的领袖,他也欣然的答应了,但是唯一的条件就是他要求所有的人都必须听从自己的命令,但凡违背的人,肯定是要杀的。但是当时起义的人自由惯了,因此也不会特别上心他说的话,自然也把这个要求没当回事。在第二天的时候,大家集合,有的迟到,有的晚来,但是彭越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说什么,在人齐了之后,他说,大家都选举我当领袖,但是我说的话,大家也并没有上心,我说过,但凡不遵从我的命令的人,自然要杀的,但是今天迟到的人真的是太多了,我也不能一个一个的都杀了,于是就杀了最后一个迟到的人,这些人看见了他的力度之后,就再也不敢违...
· 唐玄奘的下场如何为何会落到如此凄惨的结局呢
还不知道:唐玄奘的下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起唐僧,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小说《西游记》中的人物。但其实历史上真的有唐僧这个人,他名为玄奘,不远万里不辞辛苦的从印度带回真经,并从事着翻译的工作,与其弟子们共同翻译佛典上千卷,对佛学的研究有了巨大的帮助。今天我们要说的历史就和玄奘有关。玄奘历经多年终于从印度回归,得到他归来的消失,皇帝也非常高兴,亲自前去接他,玄奘求来的真经在当时对于唐朝来说意义重大。所以玄奘归来之后,马上就开始了对经文的翻译工作,并开始讲课,传授佛法,得知这一消息,不仅仅是唐朝无比重视,就连整个东亚都被这个消息震动了,一时间大唐的对外文化交流达到了一个鼎盛的时期。唐高宗时,玄奘圆寂,不管是大唐还是东亚的各个国家都陷入了悲痛的情绪中,那是特别注重出家人的头骨,所以玄奘的头骨被命名为佛骨,被大唐的皇帝藏于一座佛塔之中,视若珍宝。后来由于晚唐时的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