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南北朝王僧达生来就是个官三代,却因一句话惹来杀身之祸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5
转发:0
评论:0
南北朝王僧达生来就是个官三代,却因一句话惹来杀身之祸,王僧达,这个人命好,爷爷爸爸都在朝中为官,而且官还不小,所以,他一出生,就是

  王僧达,这个人命好,爷爷爸爸都在朝中为官,而且官还不小,所以,他一出生,就是官三代富三代,一个人虽然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生的好,命运都不会太差,这话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王僧达不但生的好,人也很机灵,从小就喜欢学习,文章写的也不错,这下他老爸可乐坏了,经常带他进宫,宋文帝一看,这小孩真是不错,也就喜欢上了。

  谁喜欢都不要紧,要是被皇帝喜欢上了,你想不好都难。

  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刘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文帝刘义隆做主,王僧达娶了临川王的女儿为妻。你官做的再高,也不如皇亲国戚金贵,王僧达现在就是这个身份,权贵。

  成亲后不久,王僧达被任命为太子舍人,这时的王僧达是人生最得意的时候,真是爱情事业双丰收,人生到这个份上,你不羡慕都不行。

  王僧达这个人性子比较野,他不愿在京城为官,受拘束,一百双眼睛盯着你,做点出格的事终究是不好,而且权力不集中,很多事很难由自己决定,发挥不了自己任意而为的特长,他想到外地为官,当个一把手,自己“嗷”的一嗓子,下面的人哪个敢炸毛,那感觉倍儿爽。

  吏部的官员听说王僧达要到地方为官,就劝阻宋文帝,说他这个人没有能力治理一方,不适合担当此任,宋文帝不这么看,年轻人嘛,给他一次历练的机会,也未尝就是坏事。

  这宋文帝也是犯浑,把一个一点经验没有的毛头小子,放到地方管理万民,这不是儿戏吗?有皇帝的大力支持,王僧达如愿以偿的做了宣城太守。

blob.png

  来到宣城,有如鱼入大海,王僧达变着花样的玩,什么正业,什么民情,都不如我的感情,在宣城那段日子,衙门大门三五天不开那是常态,百姓不但不认识这位太守大人,根本就见不着。由于在宣城口碑不佳,没有政绩,王僧达又被调到义兴任太守。

  在这期间,朝事了,宋文帝的大儿子也想当皇帝,可是他要当皇帝,除非他老爸去死,要不这班怎么接呢。偏偏宋文帝的身体杠杠滴,啥毛病没有,人的耐心是有限的,老大掐指一算,我得等到猴年马月啊,干脆杀了你,这皇位我坐吧。

  在权力和利益面前,有时候亲情脆弱得一文不值,父与子,兄与弟互相杀伐,从古至今不知造成了多少人间悲剧。

  宋文帝的三儿子叫刘骏,他见大哥把老爸杀了当了皇帝,真是又气又恨又不服,回头看一眼自己黑压压一片兵强马壮,举刀起事,把老大打跑了,他当上了皇帝,叫宋孝武帝。

  这时候王僧达正在义兴当太守,他看到刘老三有实力,也出兵支持了一下,刘骏当上皇帝后,也没忘了他滴水之恩,王僧达被封为尚书右仆射。

  王僧达还是老规矩,不愿在朝中做官,不久,他又到吴郡当了太守。

blob.png

  这时候的王僧达不仅好玩,还敛财,在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很多大寺庙都富得流油,在吴郡也有一座寺庙叫西台寺,寺内和尚有很多资产,他便使用敲诈勒索等手段,把寺庙挤干诈净,个人净得财产有百万之多。而此时,天下也不太平,荊州和江州地区先后发生叛乱,朝廷为保地方平安,允许各郡守养兵一千,以防叛军,王僧达借此机会养兵两千四百人,此举他犯了朝廷大忌,被人抓住把柄,遭到弹劾。

  公元456年,王僧达调太常寺任职,管理礼乐郊庙社稷之事,王僧达知道自己不吃香了,皇帝不信任他了,给了这么一个破官,一点实权没有,净干一些伺候人的活,这官还不如不做。他越想越气,便写了一个辞职报告递了上去。

  他在辞职报告上说,皇上啊,我脾气不太好,我这个人有点狂乱任性,趁我现在还能忍住,放我回家吧,咱俩啥关系,你听信别人,我无辜呀,不过你放心,不当官我也饿不死。

  一个人会不会说话,不在于有没有文化。

  宋孝武帝一看,这是什么玩意乱七八遭的,那你就回家吧。

blob.png

  过了一段时间,这皇帝又想起他的好处,让他复出了。

  复出后的王僧达狂的不行,眼里没谁了,一天,路太后的侄孙路琼之去拜访他,他不但不热情招待,还冷言冷语的辱骂人家。他说,你不就是仗着太后撑腰吗?屁本事没有,也配跟我交往,气得路琼之一跺脚转身就走,他随后喊到,把他坐的马扎(胡床)给我烧了。

  这路琼之回去就告了他一状,当然了,添点油加点醋是正常的。气得太后当即就去找孝武帝,孝武帝恨道,这也太不拿太后当回事了,此时,孝武帝有了杀他之意。

  王僧之并不知道,他为此事己经引来了杀身之祸。

  无论你多么狂妄,这个世上,总有你不能得罪的人。无论你多么有钱,这个世上,总不会让你任意而为。

  人要作死啥事都往一块挤,朝中有一个告老还乡的大臣何尚之,被重新启用,老头挺高兴,便摆了几桌请同僚喝酒助兴,席间何尚之对王僧之说,我听说你喜欢狩猎,还养了一些鹰犬,我看你还是“且放鹰犬,勿复游猎”。这何尚之是一番好意,谁知这王僧之却把好心当成了驴肝肺,他把眼皮一翻,反唇相讥道,我昨日倒是放了一条老狗,他没地方去,又夹着尾巴回来了。

  何尚之一听,这不是骂我吗?我告老还乡,然后又回来,这小子也太狠毒了吧,何尚之一口鲜血到了嗓子眼又憋了回去。

  王僧之的一番话惹得众人不满,大家纷纷指责他,他犯了众怒,何尚之也与他结了仇。

  后来因为一件叛乱的案子,孝武帝故意诬陷他,把他牵扯进去,众人心里都明镜似的,却没有一个人为他说情,

  他在牢中被赐自尽,临死孝武帝带话给他,你不是死在叛逆,而是死在嘴上。

  一个人不会说话,丢官事败是小事,很可能还会丢命。

  好好说话,会说话,也是积德,给自己积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历史上谁误把乾隆当哥们惹来杀身之祸?
一切从一个叫李禧的人身上说起。这是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的农历九月十一日,25岁的弘历,即乾隆皇帝,刚登上清帝国最高元首的位置才八天,雍正永远离开了他的大清帝国也才两个多星期,李禧来找这位新皇帝了。李禧是什么人?是个比较大的官,当时驻扎在北京的八旗兵,按照部队所在地区的方位,分为东西两翼,又称为左右两翼,每翼四个旗。李禧居然管着西翼的三个旗,手里有三个番号的部队,人道是“三旗都统”。李都统这天去找新皇帝,时机似乎不太好,朋友们也劝过他,副都统耿韬说:“大哥,十一日是先帝的灵柩从乾清宫南庑移到雍和宫去的日子,你没什么要紧事,别去给万岁爷添堵了。”李禧很有把握地说:“我一定要奏,我是不怕的,你别管(注:这是历史原文,如假包换)”。李禧找到了乾隆。正一身热孝,沉浸在巨大悲痛中的乾隆没有生气,他首先是命令赐座,坐下来了还不够,又热情地说:“李爱卿,坐近些,坐近些”。面对领导主动拉近距离的做法,...
· 王僧达最后是怎么死的?南朝宋王僧达生平简介
王僧达(423—458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朝宋大臣,东晋丞相王导玄孙,太保王弘之子,临川王刘义庆之婿。曾为宣城太守,政事荒怠,惟以游猎为务。宋孝武帝刘骏即位,迁征虏将军、护军将军、吴郡太守,官至中书令,封宁陵县五等侯。自负高门华胄,又在先前讨平刘劭之乱中有功,希图获得更高的官职,但未能如愿。因此,心生怨艾,加上轻视皇太后路氏家族。大明二年,被刘骏借故赐死,时年三十六岁。人物生平聪慧好学王僧达少年时就已好学,长于写文章,宋文帝刘义隆听闻王僧达年纪轻轻就已很聪慧,特地召见他,并问他书籍知识及家事。王僧达应对文雅敏捷,甚得宋文帝欣赏,更将临川王刘义庆的女儿嫁给他。王僧达还未够二十岁就任始兴王刘濬的后军参军,后又迁太子舍人。及后又担任太子洗马及宣城太守。元嘉二十八年(451年),王僧达因北魏大举南侵而求入卫建康,并得允许。北魏退兵后还郡,后又迁义兴太守。支持刘骏元嘉三十年(453年)...
· 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为何会惹来杀身之祸?
向秀是魏晋时期的名士,也是“竹林七贤”之一。早年,向秀隐居于乡里,无心仕途。后来,为时局所迫,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但是官职。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向秀吧。图片来源于网络向秀出生于227年,卒于272年,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同为“七贤”。因他们常常在竹林下喝酒,所以后来就被称为“竹林七贤”。向秀少年时便因才华横溢而远近闻名,后来在偶然中与山涛一见如故,成为了知己好友。通过山涛,向秀又得以与嵇康等人相识,同游于竹林之中。向秀、嵇康和吕安关系最为要好,平时往来也颇多。后来,向秀目睹了嵇康被害的整个过程。当初钟会被嵇康奚落,之后钟会一直对此怀恨在心。而嵇康也因此而惹来了杀身之祸。向秀看到了好友遇难,这件事对他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在嵇康和吕安先后被害后,向秀痛彻心扉,并在这个痛苦的过程中苦苦挣扎,终于悟出了新的道理,使他更加地宁静淡泊。向秀晚年的时候,因时局动荡,为了避免杀身...
· 曹魏将领卫瓘委婉进谏却最终惹来杀身之祸
卫瓘,三国时期曹魏将领,西晋时期重臣,除去在政治方面的作为外,卫瓘还是西晋著名书法家,善隶书及章草,不仅兼工各体,还能学古人之长,是颇有创意的书法家。唐朝张怀瓘《书断》中评其章草为“神品”。图片来源于网络卫瓘的父亲是卫觊,曹魏尚书,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卫瓘年少成才可谓是继承了其父的文学衣钵,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卫瓘所创作的草稿,是在张芝今草的基础上,参照其父卫觊的笔法及汉末以来已流行的行书而创的一种介于草、行之间的书体,发展至今就是我们所说的行草,可见卫瓘此人极富异秉,在书法上造诣可谓融会贯通,另辟。卫瓘所创作的字体,既有别于章草或今草,又不同于一般行书,此行云流水同时又追求章法的字体用于书信往来之间,极为便捷,所以又被称之为“相闻书”。卫瓘是魏晋时期书法世家卫氏的重要代表,在其家族书法成就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卫氏一门四代传承,在魏晋时期,成为了典型的书法世家。图片来...
· 揭秘:清朝史上谁误把乾隆当哥们惹来杀身之祸?
一切从一个叫李禧的人身上说起。这是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的农历九月十一日,25岁的弘历,即乾隆皇帝,刚登上清帝国最高元首的位置才八天,雍正永远离开了他的大清帝国也才两个多星期,李禧来找这位新皇帝了。李禧是什么人?是个比较大的官,当时驻扎在北京的八旗兵,按照部队所在地区的方位,分为东西两翼,又称为左右两翼,每翼四个旗。李禧居然管着西翼的三个旗,手里有三个番号的部队,人道是“三旗都统”。李都统这天去找新皇帝,时机似乎不太好,朋友们也劝过他,副都统耿韬说:“大哥,十一日是先帝的灵柩从乾清宫南庑移到雍和宫去的日子,你没什么要紧事,别去给万岁爷添堵了。”李禧很有把握地说:“我一定要奏,我是不怕的,你别管(注:这是历史原文,如假包换)”。李禧找到了乾隆。正一身热孝,沉浸在巨大悲痛中的乾隆没有生气,他首先是命令赐座,坐下来了还不够,又热情地说:“李爱卿,坐近些,坐近些”。面对领导主动拉近距离的做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