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刘备和赵光义都做过这样一件事,却留下了完全不同的评价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07
转发:0
评论:0
刘备和赵光义都做过这样一件事,却留下了完全不同的评价,提到三国时期的刘备和宋朝时期的赵光义,大家都会认为这两人风马牛不相及根本不会

  提到三国时期的刘备和宋朝时期的赵光义,大家都会认为这两人风马牛不相及根本不会有任何交集,实际上这二人曾经都做了一件事,但最后两人却留下了完全不同的评价。

  三国时期的刘备建立起来的蜀汉政权一直是三国之中实力最弱的一个政权,尤其是在刘备起兵之初,和曹操的实力还是十分悬殊的。

  在建安13年时曹操平定北方,这位乱世枭雄开始率大军南下,一路势不可挡,当时荆州刺史刘表之子刘琮就因畏惧曹操的实力而率先投降曹操。

刘备和赵光义都做过这样一件事,却留下了完全不同的评价

  刘琮这一投降最尴尬的莫过于此时驻守新野的刘备,面对此情此景众人都劝说刘备退守,于是便有了历史上著名的一幕新野逃亡。

  逃亡之前刘备要求诸葛亮在退守时勿必要带上新野的百姓,最终一路逃亡下来百姓死伤过半,真正拣回一条命的百姓寥寥无几。

  而赵光义也同样有过一次逃亡迁回百姓,雍熙北伐时期,赵光义派二十万大军征辽,试图收复在五代十六国时期丢失的幽云十六州。

刘备和赵光义都做过这样一件事,却留下了完全不同的评价

  当时形势已经非常紧张,但赵光义却在大军深入辽境时下达一条带回百姓的命令,以至于深入辽境的大军不得不因此撤退。

  但是这次迁回却使得宋太宗损失惨重,即使百姓顺利被迁回但却连累了殿后的大将杨业,最终因为这个原因命丧黄泉。

  而赵光义坚持在收复四州后迁回百姓不过就是为了让自己雍熙北伐变得不那么丢人,但他此举操之过急让他最终落得了个不懂军事瞎指挥的骂名。

  反观刘备此举迫于形势却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最终使刘备的仁义之名遍布了全天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宋太宗赵光义生平简介和历史评价
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位皇帝,史称宋太宗。本名赵匡义,后因避讳其兄名而改名赵炅。赵光义登基后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也改变了自李唐以来重武轻文的的陋习。下面来介绍一下关于赵光义的生平和后人对赵光义的评价。帝王档案姓名:赵光义,又名为赵匡义、赵灵民族:汉族出生日期:公元939年逝世曰期:公元997年配偶:尹氏、符氏、李皇后子女:9子7女在位年数:21年(公元976年~公元997年)继位人:赵恒庙号:太宗谥号:神功圣德文武皇帝☆享年:58岁☆陵墓:永熙陵生平简历公元939年11月20曰,出生于开封府浚仪县崇德北坊护圣营官舍。公元955年,随父亲赵弘殷一起南征,屯驻于扬、泰等州。公元957年,跟随周世宗与赵匡胤,攻打下瓦桥关和瀛州、莫州。公元961年,被太祖任命为开封尹,同平章事。公元976年,登基皇位。公元979年,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收复易州、琢州等地。公元986年,攻辽失败,险成...
· 同是北宋六贼,为什么高俅和蔡京结局却完全不同?
蔡京是北宋“六贼”之一。“六贼”出自于太学生陈东给宋孝宗的上书,当金人兵临城下,包围汴京,眼看亡国,陈东将国家的危难归结于宋徽宗手下的六个大臣,说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开启兵衅),朱勔结怨于东南(兴花石纲役),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说他们是、让国家遭受苦难的罪魁祸首。蔡京是北宋末年有名的权臣,高俅之所以被众人所熟知,还是要从《水浒传》中得来。所以相对来说,还是蔡京权力更大,应该算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金兵南下,宋徽宗禅位给宋钦宗之后,蔡京带着家人南下扰乱。侍御史趁机弹劾蔡京,蔡京惨遭流放。然而逃跑的时候带着大量钱财,但是他低估了北宋人对他的痛恶。蔡京出逃过程中,旅社不给他开房,饭店不给他开餐。而蔡京也是横了心,也不掩盖自己名字,非得光明正大的买。别人一听是蔡京,出再高的价都不愿意出售。蔡京一路南逃的过程中,从开封到长沙将近三千里路,几乎没有买上几口热乎的饭菜。...
· 赵光义
宋太宗(939年—997年)赵炅,汉族,本名赵匡义[1],后因避其兄宋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jiǒnɡ)。在其兄弟中,除去早夭者,太宗排行居中,比太祖小12岁,比秦王太宗像赵廷美大8岁。22岁时,参与陈桥兵变,拥立其兄赵匡胤为帝,曾参与太祖统一四方的大业。太祖驾崩,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是为太宗,在位共21年(976~997),59岁去世,是宋朝的第二个皇帝。太宗即位后,继续进行始于后周周世宗时的统一事业,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科举取士规模,编纂大型类书,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进一步限制节度使权力,力图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确立文官政治。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因为急功好利,几次北伐攻辽都受挫,太宗转而执行守内虚外的政策。晚年政治大计循规蹈矩,使宋朝渐渐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给宋代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要想全面...
· 赵匡胤执意要迁都,赵光义为什么要反对?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赵匡胤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大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即宋太祖赵匡胤在位的最后一年,正月某日,宋太祖下诏,决定在当年四月去洛阳,祭拜自己的父亲赵弘殷。春四月,宋太祖率文武百官来到洛阳,参观了城中修葺一新的宫殿。宋太祖出生在洛阳,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忽然觉得这里比都城开封老旧的宫殿好多了,于是向百官提出了迁都的想法。宋太祖的理由是:开封城无险可守,需要数十万禁军防御,不仅劳民伤财,还会出现冗官冗兵现象,造成国家财政支出巨大,而洛阳据成皋之险,易守难攻。《续资治通鉴》记载:宋太祖迁都的理由充分,决定也合情合理,可是以晋王、开封府尹赵光义为首的大臣们却出奇地一致表示反对。皇帝的决定,弟弟带头反对,这是什么原因呢?反对迁都的大臣之中,起居郎李符的态度极为坚决,他向皇帝提出八个困难理由:“京邑凋敝,一也;宫阙不备,二也……”洛阳城早已破烂不堪,恢复困难;宫殿缺乏,需要时...
· 赵光义是篡位吗赵光义为什么要干掉赵匡胤
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中,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的位置一般是由上一位皇帝传给自己的子嗣的,而且这个子嗣一般的要求的是嫡长子,这就是著名的“嫡长子继承制“。千百年这个规矩几乎很少被打破过。不过凡事总会有例外,比如说北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就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其实说是赵匡胤把皇位传给了赵光义并不准确,因为赵匡胤在死前并没有立下过什么遗诏要把皇位传给他,而赵匡胤的死本身就是历史上一个千古之谜。赵匡胤的死亡要追溯到个公元976年10月19日,这天夜里,赵匡胤把赵光义叫到了皇宫中一起喝酒。或许两人喝得太过尽兴了,当晚赵光义就留在了宫中。于是蹊跷的事情发生了,隔日的清晨,赵匡胤毫无预兆地暴死,终年五十岁。在古代,能够活到五十岁已经算是比较长寿了,但是按照赵匡胤强健的身体来说,五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而且此前他也没有生过什么大病,突然之间就猝死了实在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