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晋文公的礼、义、信,他的治国治民之法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62
转发:0
评论:0
晋文公的礼、义、信,他的治国治民之法,晋文公回国后,雄心勃勃,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开始训练他的百姓。两年以后,晋文

  晋文公回国后,雄心勃勃,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开始训练他的百姓。两年以后,晋文公认为差不多了,便准备用他的百姓称霸诸侯。子犯曾经跟他在外流浪,是一个十分有见识的人,他劝阻说:“百姓虽经过训练,但还不懂得什么是义,还没能各安其位,不能用。”晋文公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他便想办法让百姓懂得义。

blob.png

  正在这时,周朝发生了“昭叔之难”。昭叔是周惠王的儿子,他的母亲是惠后,昭叔还有个哥哥,是太子,即后来的周襄王。惠王想立昭叔为太子,但还没来得及便死亡,昭叔便逃到齐国。襄王即位后,将昭叔接回来。然而昭叔回国后,又与襄王的王后乱搞。襄王知道后,便将王后废掉。这下触怒了王后的娘家,他们派兵讨伐周朝,周襄王便逃到了郑国。周朝在当时名义上还是各诸侯国的宗主国,虽然有名无实,但各诸侯国毕竟还得尊重它。

blob.png

  于是晋文公决定帮助周襄王返回周朝,其主要的目的是用此事教育晋国的百姓,让他们懂得什么是义。他派出左右两军,右军攻杀昭叔,左军往郑国迎接周襄王返国。周襄王为表彰晋文公的功劳,待之以殊礼。晋文公推辞说:“这是臣下分内之事。”晋文公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他的百姓,对上尽忠就是义。他的这一举动对他自己的声誉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使得百姓愿意向他尽忠。

blob.png

  他在帮助襄王返国后,又回国致力于造福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他认为这回可以役用百姓了。不料,子犯又出来阻拦,他说:“百姓虽然懂得了义,但还不知道信是怎么回事,还不能使用。”于是,晋文公又想方设法让百姓懂得信。他率领军队攻打原国,命令士兵们携带3天口粮。军队围困原国整整3天,士兵们携带3天的粮食全部吃完了,而原国还未投降。晋文公就下令退兵。正当晋国刚退兵时,派出的间谍从城里出来报告说:“原国已经支持不住,准备投降。”晋文公说:“初带3天军粮,就是准备攻打3天,如今已下令退兵,就应该说话算数。如果不退兵,即使攻下了原国,也不能取信于人,如果没有了信用,百姓也就失去庇护。得失相比哪个多呢?”晋文公故意利用打原国来教育百姓,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信,以此来树立自己的威。结果,国内民风大变,凡事以信为本,做买卖不求暴利,不贪不骗,民皆信实。

blob.png

  做到了这些后,晋文公又问子犯:“这回行了吧?”子犯回答:“还不行。百姓虽知信、义,还不知道什么是礼,还没有养成恭敬的习惯。”于是,晋文公又让百姓在知礼方面做出了努力。他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每个环节都依照军礼执行,使百姓看到了什么是礼仪。又设立专门执行社会秩序的官员来规定百官的等级职责,使百姓知道对什么官行什么礼。不仅如此,人们还知道了根据礼来判断一件事的是非曲直。这一次,晋文公没有去问子犯,子犯却主动地找到晋文公,说:“民力可用矣!民心可用矣!”于是,晋文公开始伐曹国,攻卫国,取得齐国之地,解救宋国之围,大败楚军于城濮,遂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blob.png

  孔子在《论语》中讲过,“去兵、去食、不去礼”,足以见礼仪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对一个国家政治的重要性。晋文公称王春秋五霸之一,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以义、信、礼治民治国。义是治民治国的基本原则;信则是保证政令畅通的根本原则;而礼则是建立社会秩序的必不可少的行为方式。三者结合为一体,就会无往而不胜。晋文公治国治民的经验,不仅对于现在,即使是对于将来,也必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他信·西那瓦
中文译名本名丘达新,客家话发音KhiuTha̍t-sîn。汉语圈多数使用对其本名“达新”的客家话/泰语音译,而不使用本名。在确知泰国官方正式发布之前,其中文译名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圈内均有不同。新加坡(联合早报):达信·钦那瓦马来西亚(主流华媒):塔辛·西那瓦泰国(东盟经济时报):塔信·秦那越家族根据各大媒体的追踪报导,他信出生于泰国清迈府的一个华人家庭,其父亲来自中国广东梅州丰顺(原潮州府丰顺县),而其母亲则来自同省的梅州市梅县区,祖居地为现今丰顺县的埔寨镇塔下村。为潮州人第四代后裔,这是从留居泰国的曾祖父丘春盛计起的。2005年初,他信携家人访问中国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展开寻根之旅。同年7月,他信以泰国总理的身份,正式访问了广东梅州市和潮州市。2007年10月24日,他信的三位堂兄猜也实、巴威和乌泰,受他信的委托回到塔下村认祖归宗,祭拜祖祠、祖墓,圆了他信家族多年的寻根梦。他信母亲叫黄金里...
· 礼义廉耻
【成语】礼义廉耻【成语】礼义廉耻【拼音】lǐyìliánchǐ【解释】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出处】《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典故】春秋时代齐国的管仲把礼义廉耻称为国之“四维”。他认为“礼”就是不能越出应有的节度,即思想行为不能超出道德规范;“义”,就是自己不推荐自己,即使自己的思想行为符合道德标准;“廉”,就是不隐瞒自己的缺点错误,即廉洁不贪;“耻”就是不与不正派的人在一起,即要知羞耻。他认为“礼、义、廉、耻”与法相比,比法更为重要,把它们认作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
· 晋文公怎么死的?晋文公的死因
前628年,功成名就的晋文公病重,年迈的身躯已经无法支撑他的生命。不久,一代霸主晋文公与世长辞,晋国大丧。众臣拥立公子欢即位,史称晋襄公。晋襄公一面为父亲主持丧礼,一面派遣使臣至各国,将文公死讯告知天下。中原诸侯对晋文公敬畏非常,皆星夜赶到绛都,参加文公葬礼。晋襄公在诸侯面前盟誓,要继承文公之业,为晋国的霸业、中原的和平再接再厉。数数各个诸侯,唯独秦伯没来。身为晋襄公外公兼舅舅的秦穆公并没有到场为先君发丧。秦晋之好第一次被人看穿其虚伪性。襄公对此隐忍。秦穆公听闻女婿病逝,没有多少伤感,颇为乐观:秦国称霸的机会来了!这时,前些年守郑的秦将们告知穆公郑国有机可图。秦穆公信心满满的调兵遣将,以孟明视为主将,率领大军跨越晋地,远征郑国。郑穆公早有准备,秦军无功而返,撤军途中过晋国边疆,顺带将晋国的附属滑国攻灭。晋国朝野震惊。晋襄公问计于众臣,先轸力主伐秦。栾枝要维持秦晋之好。最终栾枝拗不过先轸,襄...
· 勃鞮曾刺杀晋文公,为什么晋文公还要重用他?
勃鞮曾刺杀晋文公,为什么晋文公还要重用他?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穿过岁月长河,璀璨的生命镌刻着历史的痕迹。(晋文公剧照)公元前656年,因骊姬之乱,晋献公派人谋杀重耳,重耳被此人割断了袖子后,侥幸逃走。公元前644年,晋惠公也派此人第二次追杀重耳,重耳也侥幸逃跑了。当重耳回国成为晋文公后,却不仅没有将此人杀死,反而还重用了他,是为什么?而此人到底是谁?他便是勃鞮。晋文公开始是不能原谅勃鞮的,是勃鞮以齐桓公和管仲之事说服了晋文公。后来,他告诉了晋文公吕省、郤芮谋反之事,使得晋文公一举解决了心腹大患。此事还得从吕省、郤芮火烧公宫说起。(历史剧照)晋惠公病死后,太子圉即位为晋怀公,他怕重耳在外面会威胁到自己,便颁发命令让追随重耳逃亡的那些的亲人把他们召回来。可是,狐突不肯给他的两个两个儿子狐毛和狐偃写信,晋怀公一气之下便把狐突杀了。多行不义必自毙,当狐毛和狐偃得知这个消息后,号啕大哭,重耳...
· 揭秘谁才是汉末时期最有治民之才的绝代名臣
汉末天下大乱,现实宦官当道,黄巾四起,之后各路诸侯带着各自的目的,参与到平定天下的征途中。有的人等不及的想要篡夺皇权,比如奸贼董卓、袁术之流,有人挟天子令诸侯,比如曹操之流,有人打着另立朝廷,拥立新帝,以抬高身价,比如袁绍、韩馥之流,也有人割据一方,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比如益州的刘璋,荆州的刘表,交州的士变之流。但是,也有人一腔忠义,心怀天下,顾念百姓,比如幽州牧刘虞。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刘虞是一个英雄吗?是,也不是。网络配图刘虞治理地方,很有一番手段。幽州地处边关,和鲜卑、乌桓接壤。这两大少数民族,常年骚扰汉朝边境,劫掠百姓牲口。一旦汉朝出击,则远走大漠躲避锋芒。等到汉朝疲惫,又再次回军。牛皮糖一样,让人不舒服,又没办法。可是,刘虞却化钢为柔,摒弃之前官员的剿灭政策,改为安抚。刘虞以德行信义善待幽州百姓,善待周边的少数民族,让鲜卑、乌桓等部落酋长们意识到,一旦和汉朝交好,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