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小小锦衣卫何德何能,竟让皇帝为他拼上性命!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27
转发:0
评论:0
小小锦衣卫何德何能,竟让皇帝为他拼上性命!,明朝的锦衣卫给大家的印象都不太好。不过今天咱们来聊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一个小

  明朝的锦衣卫给大家的印象都不太好。不过今天咱们来聊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一个小小的锦衣卫,皇帝都愿意替他去死。他究竟做了什么事,让皇帝这么感动呢?

  这个小小的锦衣卫名叫袁彬。

小小锦衣卫何德何能,竟让皇帝为他拼上性命!

  袁彬,字文质,江西新昌人,自幼聪慧,能读会写,再加上他有个武功了得的父亲袁忠,自小得其真传,倒也能文能武。

  袁彬的父亲袁忠正是因为武功了得,被朝廷相中,做了锦衣卫的校尉,主要职责就是负责皇帝的保安工作,也就是史书上记载的“近侍”。

  袁忠的保安工作一干就是四十年,直到年老多病才被允许退休。当时锦衣卫有两种方法进入:一种是的确要人要得紧,在社会上招聘;还有一种就是继承式,也就是老的退休,小的顶上。

  于是在袁彬38岁的时候,他顶了他爹袁忠的职,成了锦衣卫中的校尉。

  校尉不过是地位卑微的卫兵。因此,做了校尉的袁彬在宫里当然没有机会刷存在感。也许不出意外,他跟他爹一样,兢兢业业干个几十年,平平安安退个休,反正儿子的饭碗还是有的。

  不过,命运给了袁彬一个刷存在感的机会。

小小锦衣卫何德何能,竟让皇帝为他拼上性命!

  正统十四年(1449年)夏天,北方蒙古瓦剌势力渐强,不断南侵大明。明英宗因此头痛不已,他最信任的宦官王振觉得这是个拍马溜须的好机会,于是鼓动明英宗御驾亲征。没有战斗经验的明英宗,经不起怂恿,带了五十万大军准备和瓦剌决一死战。

  锦衣卫校尉自然也跟着明英宗去打蒙古瓦剌喽。

  然而事实是,越往前线走,明英宗越没有勇气继续前行。就在他打退堂鼓退回到土木堡的时候,瓦剌军却追赶而来。明军面对豺狼般的瓦剌军,方寸大乱。

  此战,五十万大军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明英宗被俘,王振因罪被杀。袁彬身为近侍,不离明英宗左右。

  自明英宗成为瓦剌俘虏后,袁彬便自觉担当起了护卫和与瓦剌交涉的全部工作。

  当时,养尊处优的明英宗身在瓦剌关押俘虏的破蒙古包中,北风呼啸着,从蒙古包的缝隙中钻进来,夜里冻得人难以入睡。这种时候,袁彬便将明英宗的脚放在自己怀中。每次随军转移,遇到车马不能行的路,他都会背着明英宗前行。明英宗感慨命运,长吁短叹的时候,也是他不断地给明英宗树立信心。

  明英宗身边还有个小太监叫喜宁,他被俘后,很快成了叛徒,成天帮着瓦剌首领也先出谋划策,对付大明王朝。当时他献上了一个“不战而降”的计谋,就是让也先将妹妹许配给明英宗,只要明英宗做了瓦剌女婿,女婿当然得听老丈人的喽。

小小锦衣卫何德何能,竟让皇帝为他拼上性命!

  明英宗觉得不错,在异国他乡当俘虏还有美人抱,正想同意,袁彬赶紧对明英宗说:“您是大国天子,瓦剌是外族,如果您此时答应了这门婚事,成了外族女婿,这会让大明颜面尽失。另外,您以后就会因此受制于也先。希望您一定拒绝这门婚事。”

  明英宗恍然大悟,借口推脱。这样,也先的阴谋就泡汤了。不过,喜宁又给也先出了个主意,让他挑六名美女送给明英宗,然后使用美人计逼他投降。六个美人,多美啊!明英宗又想同意。幸亏袁彬又及时提心他。明英宗有些舍不得,说,不好拒绝啊!袁彬说:“咋不好拒绝?您就对也先说,美女甚好,先帮我存着,等我回国娶令妹的时候,再把这六个美女做为滕侍随同,不是更好吗?这样就推了嘛!”

  明英宗想,也对,就这么给也先说了。也先也无话可说。

  喜宁深知有袁彬在明英宗身边出谋划策,自己就不能在也先这里立功,于是在他的唆使下,也先将袁彬五花大绑,准备杀死在野外。

  就在刀起头落的紧要关头,听闻消息的明英宗赶到现场,顾不得自己身为万人之上的尊严和生命安全,伏在袁彬的身上,只是啼哭。

  喜宁见此,要求尽快行刑。

  明英宗大骂喜宁,又百般哀求也先,最后又威胁也先:如果袁彬死了,自己也不苟活。

小小锦衣卫何德何能,竟让皇帝为他拼上性命!

  明英宗可是也先跟明朝谈判的人质,也先可不想因小失大,所以不得已,只能放了袁彬。

  袁彬饱受折磨,回去后就发起了高烧,眼见袁彬烧得不省人事,军中又没有医生。明英宗束手无策,紧紧搂住袁彬大哭。说也奇怪,正是明英宗这么一搂一抱,袁彬出了一身汗,渐渐烧退下去了。

  袁彬身体恢复了以后,便和明英宗商量,他认为喜宁不除,难回大明。于是,在袁彬的建议下,明英宗对也先说,让喜宁做为瓦剌使臣,出使大明,谈赎金的问题。也先答应了。

  明英宗给喜宁配了个随从,让他们一并前往。待见到于谦以后,那个随从立刻将一封密信呈给于谦,于谦按信中所言,立刻处死了喜宁。

  也先失去了给他出谋划策的喜宁,明军抵抗得又十分顽强,眼见着自己手上虽有个明英宗,偏他又不肯归降,如此耗了一年时间,也先见实在是占不到大明王朝的便宜,于是决定放了明英宗。

  景泰元年(1450年)夏天,在袁彬的护卫下,明英宗终于踏上了归国之路。

  袁彬忠心效主的精神受到了史学家们的赞赏,他的家乡江西新昌更是以他为荣,并为他建了座“保驾楼”,以此来纪念他护驾北征的大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苏小小
传奇一生苏小小的故事,最早出现于《玉台新咏》,而《乐府广题》也有相关记载。相传其人为南齐名妓,貌美艳丽,且聪慧多才。历史上一些地方史志和传奇、戏曲将苏小小进一步演绎成个性丰满的形象。其中《西湖拾遗》中的小说描写得尤为精彩。在该故事中,苏小小为了追求自由,宁愿做一个青楼女子,尽情欣赏湖光山色。途经钱塘的观察使孟浪对她非常痴迷,但却遭到了苏小小的拒绝。而后苏小小又慧眼识才,资助穷书生鲍仁进京赶考。苏小小的结局颇为哀艳凄绝。她因偶得风寒,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死后,鲍仁将其隆重下葬,埋于杭州西湖西泠桥侧。西湖苏小小墓苏小小墓苏小小死后葬于西湖西泠桥畔。南宋吴自牧著《梦梁录》中提到:“苏小小,在西湖上,有‘湖堤步游客’之句,此即题苏氏之墓也”。明代书画家徐渭(1521年-1593年)来此凭吊时,墓还完好。到清雍正十年1746年,“扬州八怪”之一的画家郑板桥到西湖西泠桥畔遍寻苏小小埋玉处不果,曾写信向...
· 这个小小的锦衣卫,才是明英宗夺门之变的最大功臣!
公元1449年,也就是明正统十四年。已经多年没有战事的北部边境,突然向京城送来了加急的奏报:瓦剌部也先,率四路大军南下,兵峰直指大同。消息传到京城,朝廷震动,英宗朱祁镇十分慌乱,准备在第二天的朝堂之上问计于诸位大臣。但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振,认为瓦剌人不值一提,劝英宗亲征漠北,建立不世之功,不需要同大臣们商议。好大喜功的朱祁镇羡慕先太祖和成祖横扫蒙古的英明神武,听王振这么一说,也想立几件“举世奇功”,直接下旨亲征,大臣们接到消息进宫苦劝,却被英宗斥责,没办法只能奉旨跟随。不日,明英宗朱祁镇率明军三大营全部主力和几乎全部的文武百官出征,朱祁镇乘坐马车,不配铠甲,不挽烈弓,与其说是征讨入侵者,不如说更像出去狩猎的架势。这出征的壮观场面,让第一次奔赴战场的明英宗激动万分,他发现所谓兵戈相交、血肉横飞的残酷战争也不过如此,大明强盛,何须担忧区区瓦剌?但是仗还是要打的,不然出来这趟可就没有意义了。但奇...
· 明朝锦衣卫都是为皇帝做事的和东厂一样都是太监吗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锦衣卫的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看过描述明朝故事的电影电视的小伙伴们肯定不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跟小编一样对锦衣卫和东厂非常好奇呢?这两个机构可都是出特务的哦!之所以总是被写进影视剧,是因为这两个机构在历史上确实权力巨大!先说锦衣卫,锦衣卫刚开始设立时,只是负责保护朱元璋的安全,有点像御林军!不过朱元璋这个皇帝当得不安稳,他本身就是比较多疑,他非常担心他的臣子将来让他下台。他成大事以后封了几十个开国功臣,不乏很多武将,比如徐达这类,这些大臣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实在太强!皇帝实在担心他们一起搞事情!于是就命令锦衣卫去监视这些人的所有举动,随时方便皇帝知悉他们的动向,长此以往,锦衣卫便慢慢成了一个特务机构,随时洞悉百官,有不老实的还要去缉拿!其实做了皇帝的都这样,睡不安稳啊!这些功高震主的人,对于一个已经生疑心的皇帝来说,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永远开不了口!最终,这些开锅大臣们没...
· 小小不言
小小不言【成语意思】:指细微的,不值得一提的。【用法分析】:小小不言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成语来源】: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4回:“彼此顾交情,留个脸,小小不言的事情,我也不追究了。”【褒贬解析】:贬义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近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xiǎoxiǎobùyán【英语翻译】:trifling【成语声母】:XXBY【小小不言的近义词】:微不足道【近似成语】:言简意赅:简:简洁;简练;赅:完备。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而透彻。也作“意简言赅”。言行相符:说的和做的相符合。言归正传:归:回到;正传:本题或正题。原为旧时小说常用的套语;把话回到正题上来。言传身教:言传:语言上传授、讲解;身教:亲身以行动教导。一面在言语上传授;讲解;一面在行动…言不由衷:由:从;衷:内心。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实意...
· 哪个皇帝设立了锦衣卫?锦衣卫主要做什么
1382年5月29日(明讲武十五年四月十六日),朱元璋设置锦衣卫。它原是护卫皇宫的亲军,掌管皇帝出人仪仗。明太祖加强专制统治,使锦衣卫的权力扩大,兼管刑狱、侦察、缉捕盗贼奸党、监视文武百官。最高长官为指挥使,常由功臣、外戚充任,设同知、企事等官职,其下有官校,专司侦察。锦衣卫所属之锁抚司分南北两部,北镇抚司专及诏狱,直接取旨行事,用刑尤为酷烈。锦衣卫,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锦衣卫文武大臣,各地人民,罗织大狱,捕人甚众。到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锦衣卫的特务性质进一步加强。1420年又设东厂。1477年明宪宗更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