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清李鸿章清洋人吃饭,菜不够吃把东西放一起煮,竟成一道名菜!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02
转发:0
评论:0
清李鸿章清洋人吃饭,菜不够吃把东西放一起煮,竟成一道名菜!,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5月,李鸿章率领使团以“钦差头等出使大臣”身份,赴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5月,李鸿章率领使团以“钦差头等出使大臣”身份,赴俄国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离开俄国后李鸿章一行又前往英、法、德、美等国进行访问。此行与其说是访问,还不如说是休闲旅游,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国事。

  在这次出国访问中,李鸿章在美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一年的8月底,李鸿章的使团在美国受到了热情的接待,《》还刊登一则消息说:“美国民众都想一睹清国总理大臣的风采,因为此人统治的人口比全欧洲君主所统治的人口总和还要多”。

  来而不往非礼也是中国由来已久的传统。因此,为了答谢美国官方和民众的热情款待,李鸿章决定在纽约举办中式宴席来款待和答谢美国各界人士,并派人到华人聚居的唐人街置办酒席。而就在这次宴会中,李鸿章无意间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blob.png

  举行宴会的那一天,美国各界人士云集唐人街,这引起了好奇心极强的美国公众的关注。过去,美国人是很少去唐人街的,更难得在那儿就餐。唐人街的酒食店主要是为旅居美国的华人服务的,使他们在异国他乡也能品尝到中国的饮食,一次寄托一份思乡之情。

  宴会上,色香味俱全、造型独特的中式菜点一道又一道地端了上来,洋人们看的目瞪口呆,吃起来更觉得别有风味,一连吃了几个小时都不肯下席。这可愁怀了在一旁的总管,急忙凑近李鸿章的耳边问道:“中堂大人,菜都吃完了,怎么办?”李鸿章不动声色地略一思索,马上说道:“把已经撤下去的残菜加热,用大盆端上来。”

  不一会,一大盆热气腾腾的残汤剩菜大杂烩端了上来,洋人们争先恐后地品尝起来,并交口称赞,其中有一位洋人还问李鸿章:“中国菜为什么总把最好吃的放在后面?这道菜叫什么?”李鸿章被弄得哭笑不得,一时还真答不上来,便顺口说:“好吃多吃!好吃多吃!”。在场的洋人以为这道菜名就叫“好吃多吃”。谁想到,正是李鸿章的这无心之语,结果歪打正着,因为“好吃多吃”与英语的“杂烩”(hotch-potch)发音正好相近。

  此后,许多洋人慕名而来唐人街品尝中式餐点,每餐必点李鸿章宴请时用的“名菜”——大杂烩。唐人街酒食店的老板们,也趁机将错就错,用各种上等好材料组合精制而成“李鸿章大杂烩”。中国菜品原本讲究唯美、色鲜、益身,偶然间被李鸿章的名气渲染得众所周知,吸引了许多洋人到唐人街一饱口福,掀起一阵“李鸿章大杂烩”旋风,一时间使唐人街的饮食业日趋兴旺发达,每年有数百万美元的收入,确实令人惊叹!

blob.png

  这样,仅纽约一地,杂烩馆先后达三四百家,而且还蔓延到波士顿、华盛顿、芝加哥、匹兹堡等地,成了旅居美国华人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后来,所有旅美华人酒食店莫不大书“李鸿章大杂烩”、“李鸿章面”、“李鸿章饭”等食单,以招揽崇拜名人和充满好奇心的西洋人光顾。李鸿章的大名竟然成了众多旅美华人的衣食。

  当然,也有许多所谓的“李鸿章大杂烩”,徒有其名而无其实,烹饪技术十分低劣,原料也面目全非,华人们根本不屑一顾,而西洋人却还以为“李鸿章大杂烩”就是这个味道,品尝者反而络绎不绝,这无非是为了满足一下强烈的好奇心而已。

blob.png

  李鸿章还喜欢吃烧羊肉,通过此次访问,他的这一爱好也得到了宣扬,美国首都华盛顿还为此开设了一个烧羊肉街。虽说李鸿章访问美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国事,但仅凭这“李鸿章大杂烩”一道菜便流行全美国,这也是李鸿章的“胜利”和“辉煌成果”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宋高宗吃饭用公筷:不希望宫人吃沾口水的饭菜
我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关于这方面的典故、逸闻和趣事可谓汗牛充栋,“饮食钩沉”旨在发掘遗落在老北京历史深处的有关吃的知识、趣味和习俗等的方方面面,以此开阔读者眼界。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每逢吃饭必定让手下的太监、宫女们准备两副碗筷。一顿饭端上几十样的菜肴,宋高宗就把自己要吃的菜用一副筷子挑拣出来,自己喝的汤用一个汤勺盛出来,再用另一副碗筷食用。每次挑入自己碗中的菜肴、舀入自己碗中的汤羹,他也必定要吃的干干净净、一滴不剩。扬州曾有人献给他奢华的器具,他竟命人在闹市中尽数焚毁,以表明自己不事奢华的决心。此刻宫女、太监们又看见皇帝吃饭竟也如此的简单,便纷纷在私下笑话高宗小气。一日,宋高宗的皇后吴后终于忍不住问起他为何如此这般吃饭,高宗这才道出:“吾不欲以残食与宫人食也。”原来古时,皇帝一顿所吃的饭菜都是多种多样,一个人一顿怎么也吃不完,宋高宗又不喜欢吃肉,常常只吃些蔬菜、豆腐之类的素食,剩下的饭菜就...
· 西汉女尸眉清目秀千年不腐仍成谜团
考古界总是有惊人的事件曝出,除了出土价值连城的文物之外,最让人震惊的莫过于那些个不腐的尸体了。考古人员经过勘察发现,该墓葬时代为西汉晚期,除了出土文物80余件外,最让人震惊的就是古墓的一具不腐女尸了,尸体身长1.58米,年龄在50岁左右。汉代女尸出土其棺内的文物中,有一枚边长为1.3厘米的青铜印章,印钮是一只栩栩如生的龟钮,印章上清晰地刻着“凌惠平”,女尸的姓名确定无疑。我们也听说过木乃伊,不腐之尸等案例,但是像这具女尸继没腐烂还发出呻吟声的案例就简直难以置信。汉代女尸出土至今也没有任何组织或者专家能够解释这一诡异的现象,只能说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连云港墓葬非常简陋,椁板上只有一层白膏泥,并无木炭,不可避免地对土质有一定的影响,但棺内女尸为什么能更好地保存至今?再者,同一个墓葬中,同样的环境和密闭条件,为什么其他3口棺内仅存零星遗骨,唯独“凌惠平”能有“驻颜有术”?在汉代,只有年俸禄在...
· 大清皇帝姓氏成谜竟可能不姓爱新觉罗!
提到大清王朝皇帝姓氏,大家会脱口而出,肯定是姓爱新觉罗啊。其实不然,因为满洲初期没有文字,没能留下文字资料。因此,大清皇帝一族可能不姓爱新觉罗,有专家学者认为,可能是姓佟,或者姓崔!网络配图第一种猜测:爱新觉罗清太祖努尔哈赤姓什么?一般人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说出姓爱新觉罗。其实关于努尔哈赤的姓氏,文献记载,稗官野史,杂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一团历史之谜。据文献记载就有六种说法:认为努尔哈赤姓佟、童、崔、雀、觉罗、爱新觉罗。清朝皇室祖先以神话为名,认为其姓氏“爱新觉罗”原系天赐。努尔哈赤的姓氏之所以谜团重重,原因在于,满洲初期没有文字,没能留下原始的满洲文献记载;据《清太祖实录》记载,清朝皇帝都认为自己姓爱新觉罗,其中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有三个仙女在池中沐浴,一只神鹊衔来一枚果子,落在三仙女的衣服上,仙女爱不释手,把果子放入口中,吞进腹中,从而有了身孕,生下一个男孩,男孩相貌奇异,而且刚出生...
· 清遵义卢成钦元帅
清遵义卢成钦元帅卢成钦(1523―1586),字丙安,吉水县杨柳街高廊铺人,祖籍江西吉安府。唐状元卢肇后裔,卢氏贵州遵义祖。明世宗朝(1522-1566)任钦差总理监军道,四川提刑按察司,时因黔北土司杨氏谋反,授播州(今遵义)平定元帅。成钦率兵入黔时,将领多为卢氏宗人,其中有族侄卢白玉,对杨氏之乱平定后,卢氏族人随军定守黔北,成钦殁于明神宗十四年丙戌(1586)正月十八,享年64岁。近读《遵义府志》觉得此书不愧为地方志中的一部好书.各种史实可靠可取.编排上也很考究。但笔者却发现.该书在言及安攘碑和钦差总理监军道、四川提刑按察司兼播州平定元帅朱燮元的前任同职官员卢成钦的事迹上未见其详、笔者认为或许此章节遗落,现就其所知细节以飨读者。大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公元一五四一)年辛丑岁,钦差总理监军道、四川提刑按察司兼播州平定元帅卢成钦,字丙安,奉钦命差调入四川省遵义府所属绥阳县赵家里。官地堡、卢家院子...
· 清十二帝:顺治帝的洋人爷爷是怎么回事
顺治帝信仰复杂,他信奉两种宗教。亲政开始的前七年,他信奉天主教,而后四年,他信奉佛教。这在清朝的皇帝中是独一无二的。网络配图顺治帝宠信天主教,主要受他母亲孝庄的影响。还在顺治帝亲政之始,他的母后孝庄患病,是德国的一位名叫汤若望的传教士给治好了。不仅如此,汤若望还神奇地治好了顺治帝的未婚妻博尔济吉特氏的病,所以,汤若望被破例邀请参加顺治帝的大婚典礼。更为重要的是,皇太后尊称汤若望为义父,顺治帝则尊称他为“玛法”。汤若望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以什么功德而成为一名受人青睐的皇室成员?汤若望(1591—1666),字道未,原名亚当·沙尔,德国科隆的日尔曼人,天主教神父,耶稣会修士、学者、传教士,中国明清两朝官员。汤若望于1618年前往中国传教,1620年到达澳门,在那里学习中文。1623年来到北京,开始他漫长的北京生涯。期间,明朝政府为阻止清军入关,他曾受明朝廷命令制造火炮。清军入关后,投归清朝,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