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唐朝为什么宫廷政变那么多?看完这篇文章就明白了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50
转发:0
评论:0
唐朝为什么宫廷政变那么多?看完这篇文章就明白了,公元626年6月2日,在秦王李世民的府邸,正发生一场激烈的争辩。此前,太

  公元626年6月2日,在秦王李世民的府邸,正发生一场激烈的争辩。

  此前,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早已结为,与功高天下、兵多将勇的李世民势同水火。为将李世民置于死地,李建成、李元吉挖墙脚、使阴招、进谗言、下毒药,可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恰在此时,将领郁射率数万骑兵大举入塞,边关告急。

  太子李建成向高祖推荐齐王李元吉代替李世民率军北征。高祖同意其请,李元吉乘机要求秦王府帐下尉迟敬德、程知节(程咬金)、段志玄、秦叔宝等将领随军出征。

唐朝为什么宫廷政变那么多?看完这篇文章就明白了

  ▲ 程咬金

  这看似是他们剪除李世民羽翼的具体步骤。然而真正的图谋却远比这阴险。

  突如其来的惊天阴谋

  ▼

  担任太子府率更丞、实际是李世民埋设的「暗桩」王晊向李世民密报,太子和齐王准备趁为齐王饯行之机将李世民杀死,并将尉迟敬德等秦王党羽尽数坑杀。

  这简直是把即将爆发的玄武门之变完整预演了一遍,只不过,杀人者和被杀者对调了一下位置而已。

  人已为刀俎,我将为鱼肉,但秦王焉能任人宰割。李世民迅速将情况通报给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一干僚属,商议对策。

唐朝为什么宫廷政变那么多?看完这篇文章就明白了

  ▲长孙无忌

  争论:秦王僚属的劝进表演

  ▼

  接下来,便是这场争辩。争辩的一方,是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秦王心腹僚属,作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股肱之臣。

  有「房谋杜断」之称的房玄龄、杜如晦没能加入,这是因为此时二人已经被太子齐王以谗言远调外任。如果他们在场,也会支持长孙、尉迟等人。

  另一方是李世民自己。辩论的焦点,就是面对太子齐王该怎么办。

  据《资治通鉴‧唐纪》记载,与往日英明神武、当机立断截然相反,此时的李世民变成了絮絮叨叨、哭哭啼啼的唐僧,面对属下先发制人的建议,一味感叹「骨肉相残乃古今第一大罪」,非要等祸事发生再举义旗。

  尉迟敬德、长孙无忌反复奏陈,趁太子齐王阴谋未发,以雷霆手段将其诛灭,才是真正安宗庙、定社稷、为百姓之举。

  尉迟敬德的进言更加直接:由于自己拒绝了太子齐王的拉拢,早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如果秦王遇害,自己定然死无葬身之地。如果大王迟迟不定计,自己只能窜身草泽,远离京城是非之地。

  长孙无忌也在一边帮腔:尉迟敬德走了,鄙人也不便久留。麾下人才济济的李世民眼看就要孤家寡人了。

  最后,尉迟敬德当面数落李世民犹豫不决是为不智,临难不决是为不勇。

唐朝为什么宫廷政变那么多?看完这篇文章就明白了

  ▲尉迟敬德

  末了,他还貌不惊人地稍微露了露牙齿:「大王平时畜养的八百多名勇士,都已经进入宫中,他们已经全副武装,等待号令了,现在起事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大王你就看着办吧。」

  时至于此,李世民还是扭扭捏捏,还要征求大家意见。没想到言语之间,一个由齐王李元吉谋划的更大阴谋浮出水面。

  一个僚属,李元吉曾和属下谋划,等除掉了李世民,夺取太子李建成的东宫之位就易如反掌了。

  由此可见,如果毫无作为、束手就擒,只会生出更多不可控的变数,最终让阴谋家得逞,彼时必然天下土崩,大唐刚刚建立不久的统一基业也将毁于一旦。

唐朝为什么宫廷政变那么多?看完这篇文章就明白了

  ▲ 唐朝军队

  从这个角度来看,李世民此时奋起,不但不是杀兄屠弟恶徒,反而是拯救社稷的正义之举了。

  有了这个高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以及秦王府的一干僚属便劝谏李世民不必拘泥礼法,而应以江山社稷为重,从速定计。王府上下,群情汹汹。

  纵使如此,李世民虽然心有所动,却依然要求神问卜、预测吉凶。

  此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 李世唐朝为什么宫廷政变那么多?看完这篇文章就明白了

  就在李世民要用龟壳占卜时,李世民的幕僚、后来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张公谨闯将进来,一把夺过龟壳摔在地上,朗声说道:「占卜是用来决疑的,如今事情并无疑难,还占卜什么呢?如果占卜不吉,难道还能中途停止么?」

  李世民这才下定了决心。

  真相:处心积虑的争位准备

  ▼

  随后的事情,便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6月4日,李世民通过早已收买的玄武门守将常何,将尉迟敬德、长孙无忌等心腹和死士率先埋伏于宫城之内,一举将李建成、李元吉杀死,并逼迫李渊交出权力,夺得了大唐皇位。

唐朝为什么宫廷政变那么多?看完这篇文章就明白了

  ▲ 唐高祖李渊

  不难看出,玄武门之变的关键节点,是事变前两天秦王府发生的那场争论。

  在这场争论中,面对幕僚一再陈请,李世民就是迟迟不能决心鱼死网破。

  一个对最高权力素有野心,却碍于道德礼法的藩王心中想说而不能说、不敢说的话被自己的亲信幕僚全部都说了出来,很难让人相信这是真实发生的过程。

  李世民真的不愿与兄弟刀兵相向么?不是的。

  两唐书杜如晦传有记载,秦王府幕僚多有外迁任职,杜如晦一度被任命为陕州总管府长史。

  房玄龄向李世民进谏,杜如晦是王佐之才,大王如果安守藩王之位,那任由杜如晦外放为官便是。如果大王有经营四方之志,没有杜如晦就无以成功。李世民随即上表将杜如晦留任府中。

  据资治通鉴载,李世民为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利用自己平灭王世充、窦建德两大势力之后,囊括洛阳等大片土地的时机,派遣行台工部尚书温大雅镇守洛阳,同时暗中结纳两河山东豪杰。

  准备一旦京城失败,他便赶赴洛阳,「另立中央」,与长安的唐王朝中央政权对抗。所幸玄武门之变成功,不然,刚刚统一不久的唐王朝必将重新陷入内战泥沼中。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这段层层递进、扣人心弦、高潮迭起的争论情节应该是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后捏造出来的。

唐朝为什么宫廷政变那么多?看完这篇文章就明白了

  ▲ 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前,他就已经在思想、人员、组织和策略上做了充足的准备。尉迟敬德为首,八百人「敢死队武装」,李世民埋在东宫的暗桩王晊、收买的玄武门守将常何,都明白无误的证明了这一点。

  有没有这次争论,玄武门之变都注定要发生。

  甚至可以说,即使李世民自己不愿意,太子齐王集团也会对李世民,齐王李元吉也会对夺权成功的李建成发动一场「玄武门之变」。

  大唐为何政变不断

  ▼

  手足相残的玄武门之变为什么无法避免?

唐朝为什么宫廷政变那么多?看完这篇文章就明白了

  隋唐两朝在结束魏晋以来数百年分裂,再造一统之时,并没有解决权力继承的制度问题,这就为隋朝的短命和终唐一朝政变不断的局面埋下了伏笔。

  隋文帝杨坚篡位北周,根基不深、皇权不固,不得已而倚重子嗣,遂以稍具才略的次子杨广为帅,统领五十万大军南下灭陈。

  这也埋下了杨广居功自傲、窥测神器的隐患,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杨坚废太子杨勇而立杨广,隋朝二世而亡的恶果。

唐朝为什么宫廷政变那么多?看完这篇文章就明白了

  ▲杨广

  唐高祖李渊晋阳起兵之初,也将自己的三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引为股肱。建立唐朝的过程中三人都立下了功勋,这造成了他们围绕皇位继承争夺杀戮的历史动因。

  除了三位虎子,李渊还有一个女儿平阳公主,同样才智出众、胆识过人。

  李渊起兵之初,平阳公主就变卖家财,招兵,只身拉起了一支十多万人的武装,为李渊打下了关中一大片土地。后来她与李世民会攻长安,为唐王朝开国立下了莫大功勋。

  如果平阳公主不是女流之辈,李唐皇位将出现第四位强有力的争夺者。

唐朝为什么宫廷政变那么多?看完这篇文章就明白了

  太宗即位后,深恐儿子们效仿自己,再来一场「玄武门之变」,遂将斗争激烈的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同时废黜,立性格低调、随和的晋王李治为太子,结果大唐江山被武则天夺取。

  武则天死后,天下又重回李唐,但王朝梦魇并没有结束。

  安史之乱爆发,曾担心被父皇废黜的太子李亨于灵武即位为唐肃宗,遥尊入蜀的唐玄宗为太上皇。从此,「灵武故事」成了太子抢班夺权的代名词而为此后历代所忌讳。

  李亨不信任各地武将,遂以两个儿子,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倓为将,主持平定叛乱。

唐朝为什么宫廷政变那么多?看完这篇文章就明白了

  ▲李亨

  李倓作战勇敢,又嫉恶如仇,得罪了权宦李辅国、肃宗皇后张良娣,二人向肃宗诬告李倓意图谋害太子(即之前的广平王李俶)篡位。

  肃宗听信谗言,将李倓赐死,朝臣一片哗然。

  安史之乱平定后,鉴于绵延百多年的皇子争权导致朝政动荡,唐王朝鲜有派皇子出征的事例。但同时,皇室衰微,唐王朝又陷入了朝廷党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泥淖之中,直到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朝历史上最敬业的皇后竟然是他,看完这篇文章就明白了
一国皇后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个生来享福的位置,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皇后虽然享受得待遇高,可人家的硬性条件和应该承担的责任也很大。当皇后出身要好、相貌要美、才学要高,这是历朝历代选择皇后时依循的条件,唐朝当然不例外,由于唐朝统治者有胡人的血统,导致在这个时代社会文明相对开化,女性有一定社会地位,皇后不是一辈子躲在后宫里不出门的“管家婆”,也需要对前朝的政事发表一些意见,这么看起来“唐朝皇后”这份工作可不轻松,那么唐朝最勤奋敬业的皇后又是谁呢?要说唐朝的皇后出名的皇后还真不少,万古流芳的太宗长孙皇后、下场凄凉的高宗王皇后、作威作福的中宗韦皇后都非常有名,但是论勤奋她们比不上大名鼎鼎唐高宗武皇后,唐朝最勤奋的皇后非武则天莫属。武则天在当皇后时可是政绩突出,为了当好这个皇后她花了不少功夫。相夫教子作为一个古代合格的妻子,最重要的必然是相夫教子,不要以为武则天只会在朝堂上玩弄权术,她刚当皇后可是一个慈眉善...
· 为什么诸葛亮总是拿着羽扇呢?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羽扇纶巾,出自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里面指的的是三国大将周瑜喜欢拿着羽扇。除了周瑜外,《太平御览》卷七引晋裴启《语林》:“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对于诸葛亮来说,也喜欢拿着羽扇。并且,提到诸葛亮这个人,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羽扇不离手。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诸葛亮总是拿着羽扇呢?一首先,诸葛亮羽扇的形象主要来自《三国演义》,不过,诸葛亮喜欢拿着羽扇并不是罗贯中的凭空塑造。在陈寿的《三国志》中,也有“葛巾毛扇,指挥三军”等记载。也即在正史中,诸葛亮同样经常拿着羽扇。羽扇用鸟类羽毛作成的扇子。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工艺品。羽扇是扇子家族中最早出现的,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汉末到魏晋南北朝这一历史阶段,羽扇成为士大夫、文人都比较喜欢艺术品。换而言之,羽扇最初的作用可能是纳凉,但是,因为文人喜欢在上面写字绘画,...
· 光武帝刘秀是如何打败赤眉军的?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公元27年,刘秀集团与数十万赤眉军在崤山谷地爆发大战,结果赤眉军战败,全部投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崤底之战。崤底之战意义深远,通过此战,光武帝刘秀彻底收降赤眉军,从而占据了关中大部分地区,为东汉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光武帝刘秀是如何取得崤底之战的全面胜利的呢?说起崤底之战,我们就不得不提冯异。因为冯异是刘秀取得崤底之战胜利的关键人物。冯异是刘秀手下的一员大将,智勇双全,不爱与人炫耀战功而被称为“大树将军”。崤底之战爆发前,刘秀集团负责平定关中的将领实际上邓禹。但由于邓禹过于谨慎,在关中与赤眉军相持了四年,却徒劳无功,刘秀这才于公元26年十一月派冯异去接替邓禹的工作,消灭赤眉,平定关中。此时,恰逢关中闹饥荒,出现“人相食”的状况,加之关中地主豪强采取坚壁清野、断绝粮食供应等手段抵制赤眉军,所以赤眉军准备放弃长安东归。获知赤眉军的动向,刘秀迅速做出判断,准备利用崤山的有利地势,一举歼...
· 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到底指的是哪些?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仅仅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中国人做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华夏民族则把他们敬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那么你知道“三皇五帝”都是哪些人吗?其实,在中国古代“三皇五帝”也是有不同说法的!就像当年的“春秋五霸”,就主要有两种说法。司马迁的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的说法则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而中学历史教科书兼顾两种说法。其他入围的还有“四方是维”的郑庄公、争霸中原的吴王夫差等人。其实在谁是五霸的问题上,只看会盟诸侯和军事实力是不够的。齐桓、晋文之所以成为后世对“霸主”的代称,这其中不仅仅是武功问题,还包含对于文化正统、价值观、文明道义的认可。春秋大义的宋襄公、独霸西戎的秦穆公、迫使中原部分诸侯承认了其霸主地位的楚庄王,也赫然在列。所以,按照正...
· 李自成为什么被成为闯王?看完这个就明白了
一说起闯王就不得不提起高迎祥。【高迎祥】(?~1636)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又名如岳。延安安塞县人。崇祯元年(1628)在安塞聚众起义。初转战延庆府,入据黄龙山,后又与王嘉胤、王自用联合东渡入晋,攻战河曲。崇祯四年(1631)六月王嘉胤遇难,众推王自用为首,联合陕晋各路义军结成36营。高为领袖之一,称闯王。所以说,闯王这个称号,最原先是属于高迎祥的。李自成,字鸿基。万历三十四年八月廿一(1606年9月22日)生于陕西延安府米脂县李继迁寨。童年为地主牧羊。天启六年(1626),充银川驿卒,苦习骑射。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被裁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率众投农民军首领不沾泥,继投高迎祥,号八队闯将.他作战勇敢,很有胆略,深受高迎祥的器重.后来,高迎祥被俘就义气,李自成就继承了闯王的成号,并将这个称号发扬光大。群众中流传的歌谣说:“吃汝娘,着汝娘,吃着不尽有闯王;不当...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