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细想张良的这条奇谋,现在看来是不是也很阴毒?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49
转发:0
评论:0
细想张良的这条奇谋,现在看来是不是也很阴毒?,1.刘邦定鼎天下后,曾摆酒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席间,高举金爵,不无得意地

  1.

  刘邦定鼎天下后,曾摆酒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席间,高举金爵,不无得意地说了“三不如”,而其中有一便是“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子房即是张良。张良“汉初三杰之一”、“谋圣”的地位,就在刘邦这一语之间予以了奠定。

细想张良的这条奇谋,现在看来是不是也很阴毒?

  《史记》中记载,张良是因为得到了圯上老人所传授的《太公兵法》并苦学十余载后,方才深得了兵家之要、谋略之道,而也值得奇怪的是,张良之学、之谋,只有刘邦才认可、才采用,且采用之后,总有大获。于是,在刘邦 一路打天下的过程中,每遇关键时刻,总有张良在左右画计出谋。总又能决胜千里之外,让人由不得拍手称绝。

  然而,话再说回来,在称绝的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张良的一些计策,细想起来也足够阴毒。就比如说在攻取峣关那一战。

  2.

  在项梁死后,楚怀王便与诸侯相约:“先入关中者王之”。当时,项羽北渡黄河而救赵,去为叔父报仇,去挑战秦军的主力;而刘邦则是扶义而西,攻城略地,剑指咸阳。

  在路上,因为张良、郦食其,刘邦事半功倍,下宛城、破武关,很快便打到了蓝田之南、峣关之处。斯时,二世已被赵高所杀,并遣使刘邦营中,欲与其分王关中。刘邦虽说一口回绝,但入咸阳之心也变得更为急切,因此也更加轻率、轻敌……

  张良看出了刘邦的心思,他劝说道:“咸阳虽近、但秦兵尚强,沛公不可轻敌”!而紧接其后,便又提出破峣关之法:“臣听说峣关守将乃一屠夫之子,而既是商人,便必重利。因此眼下可派出两路人马,一路让郦食其带着重宝叩关招降,另一路则是让千余人在峣关周边遍插旗帜,以为疑兵。如此,守将内贪重宝,外怯强敌,如何能不降”?刘邦听后,拍手称绝,即刻派人依计行之。

  再说峣关守将忽发现峣关四周遍是楚旗时,已深为震恐,不知所出,而与此同时,又忽闻有沛公使者带着重宝前来招降时,当即喜出望外,不待听毕,一口应承,表示要与刘邦共攻咸阳。

细想张良的这条奇谋,现在看来是不是也很阴毒?

  刘邦见计已成,当然也大喜,准备让郦食其再次入关订约,即刻。

  3.

  计策到此,绝无毛病,威逼利诱,上战不战。但是,张良的初衷并不仅此而已。

  他当即止住沛公,说道:“眼下只是秦将投诚了,秦兵是何想法,还是个变数,倘这些人一旦在攻咸阳中途生变,那后果不堪设想。故为今之计,不如趁其懈怠,让周勃领兵突然袭击,以绝后患”。

  刘邦再次照策行之。毫无设防的秦军,被忽从峣关后面袭来的周勃军队杀得措手不及,纷纷惊溃,几乎全军覆灭。于是在此基础上,刘邦率军北入霸上,咸阳。

  诸位细想这一过程,虽说兵者诡道,虽说出其不意,但是不是也不够厚道?是不是也与项羽坑秦卒、白起坑赵卒属同种性质呢?而项羽、白起因坑杀而饱受争议,但并未有人因此非议过张良。

  同在刘邦麾下、同与张良智谋并驾齐驱的陈平,曾也六出奇计,并且计计阴毒,以致其临终之时曾感慨自己后世不会有“大出”,因为自己损了自己的阴德。当反观张良,后代不也是无“大出”吗?

  当然,谋,肯定是阳的少。笔者之见,自也是书生之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阳解阴毒
【成语】阳解阴毒【成语】阳解阴毒【拼音】yángjiěyīndú【解释】指表面和解背后下毒手。【出处】明·李贽《答来书》:“盖彼皆君子路上人,决无有匿怨友人,阳解阴毒之事。”
· 中国第一谋圣张良:几次奇谋成就了刘邦的一生!
秦末汉初的军事谋略家张良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所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指的就是张良。张良被誉为“谋圣”,他的名字成了智慧的代名词,与文圣孔丘、武圣关羽、诗圣杜甫等人一起并列为中国古代的14位圣人。有意思的是,历史老人在张良身上涂抹了太多的神秘色彩,张良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个谜团:张良的籍贯众说纷纭;张良“拾履得书”的故事流传了千载,他的智慧真的来自于神助吗?身处英雄辈出的乱世,张良为何不称王……2000多年来,张良的历史谜案吸引着无数人去探究,但时至今日,张良的身上依旧迷雾重重。也许,这就是张良的魅力所在吧!历史上张良似乎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硬汉子,据历史记载,张良容貌不错,司马迁说:“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可见张良不过是一个相貌普通的文生公子。既不像庞统之流长着一张俗不可耐的脸,也不像诸葛亮那...
· 鸟鸡鹅鸽鱼个个都是姓,是不是很奇葩
动植物和姓氏之间的关联:民谚道:“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古时的端午节,人们会将艾条或菖蒲插在门楣上,用来驱逐蚊虫。艾先生推测,艾姓的起源,应该也与艾蒿这种植物有关,“艾姓的得姓始祖是夏朝的汝艾,后人以他的名字为姓。而他的名字,估计就与艾蒿这种植物有关,这跟现在人名中经常带‘芳’、‘菲’等字是一个道理。”他说,“萧”“茅”“薛”“荆”等带草字头的姓氏,估计也与相应的草本植物有关。除此之外,艾先生还对与植物有关的姓氏产生浓厚兴趣,想了解一下它们的来历。对民俗文化颇有研究的艾先生说,在先秦时期,民间广泛祭祀一种司木之神,名叫“句(读gōu)芒”。植物崇拜是自然崇拜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在古代,关于植物崇拜的传说数不胜数。《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苗族人尊奉竹子“竹王”,称其为“白天帝王”。在一些地方,凡是高大茂盛、年龄古老、造型奇特的树,往往都会被人们视为神树来祭祀。其实,植物崇拜到现在仍有迹可循。...
· 历史也困惑:张良无战功却得以善终?
导读:自古以来皇帝杀功臣之事数不胜数,刘邦也不例外,他杀韩信,英布等许多开国功臣,但是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杀张良?为何?因为张良的功劳,并非如此!一切的缘由可能就是张良的特殊作用。“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几乎是一条铁律。汉朝的开国功臣也都被这一潜规则给“潜”过,“悲剧”程度和功劳成正比,功劳越大,结局越惨。张良却是一个例外:自始至终,他深得刘邦的充分信任,在后刘邦时代,张良依然赢得了吕后的足够尊敬。张良究竟有何过人才干,能让刘邦佩服得五体投地?张良又有何过人手段,能让自己得以善终?网络配图让我们重回“汉初三杰”名号出炉的辉煌瞬间。公元前202年的二月,刘邦登基,大汉王朝正式建立。三个月后,志得意满的开国皇帝刘邦在洛阳南宫举办规模空前的庆功宴。酒酣耳热之际,刘邦给大家出了一道思考题:“我,为什么能够完胜项羽?”在一片马屁声中,刘邦公布了标准答案:“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
· 子午谷奇谋是什么?谁提出的子午谷奇谋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诸葛亮一向用兵谨慎,认为此计过于凶险且难以成功,故弃而不用。后世有人认为诸葛亮过于谨慎,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大大地失策,错过了绝好时机;也有人认为,诸葛亮不采用的原因是,诸葛亮根本不打算攻打长安,他的目标应当是先取凉州,然后步步为营、逐步蚕食曹魏。子午谷,南北纵向,长约三百三十公里,北起陕西省长安县西南秦岭山中,南至石泉县;北方出口称“子口”,南方出口称“午口”。子午谷悬崖绝壁,栈道无数,其险要的原因乃在于秦岭。秦岭又称为终南山,山势西高东低,为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子午谷围于其中,其山势之险峻,途径之恶劣,则可想而知。《资治通鉴》记载:“子午:褒中县,属汉中郡,为王莽所通。诸葛亮首次北伐,大将军魏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