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乾隆指定一文盲当科举考试主考官,他根据试卷上的圈圈数来定状元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91
转发:0
评论:0
乾隆指定一文盲当科举考试主考官,他根据试卷上的圈圈数来定状元,皇上为了表示对臣子的喜爱和嘉奖,一向有很多方式,例如赏赐官位,赏赐钱财,赏赐

  皇上为了表示对臣子的喜爱和嘉奖,一向有很多方式,例如赏赐官位,赏赐钱财,赏赐爵位,但是有些赏赐,也有些令人啼笑皆非,比如说,让一位武将主考科举科考,并且这位武将还是一个大字不识的人。这件事情就发生在乾隆时期。

乾隆指定一文盲当科举考试主考官,他根据试卷上的圈圈数来定状元

  当时,大将兆惠西征新疆刚刚胜利而归,乾隆对兆惠做出的功绩十分喜悦,授予他一等公及户部尚书。但是,乾隆认为这样的奖励还显得不够有人情味,不够亲近。于是,这一年的科举,乾隆任命兆惠做了主考官,也就是首席阅卷官,但是兆惠不是个读书人,让他主持科考不是笑话吗?连考生卷子上的字都不认识,怎么评分?

  历朝历代的科举都是十分重要的,主考官员必须在众多的试卷中选出优秀的卷子,然后评分,最后再将最好的几份卷子呈上去给皇上过目,但是人工评分本就是主观性的,都会偏向某一种风格,例如有些偏向儒学,有些偏向法学,有些喜欢激进,有些喜欢保守,这本来就是不可控,一念之差,就是分数之差,也决定了考生的未来,一般主考官都是极有地位,才华横溢的人才能担任的。

  但是,乾隆为了彰显自己对兆惠功劳的欣喜,选择了他,那就十分难办,才华高的主考官都不能避免偏向,何况是一个没文化的武将呢?总不能让他随便打分把,这些考生中,以后可是有进入朝堂的有学之士啊,不能随便选啊。

乾隆指定一文盲当科举考试主考官,他根据试卷上的圈圈数来定状元

  不过,乾隆思虑周全,想出了一个绝好的办法,就是在兆惠之下,安排了九个人,他们都是学富五车的官员,其中还有大学士,让这几个人做真正的阅卷官,一一审阅卷子,将卷子收上来之后,先给这九个人看过,并且在卷子上都夹上一张字条,字条上画上圈圈,圆圈越多,表示这张卷子的成绩越高。

乾隆指定一文盲当科举考试主考官,他根据试卷上的圈圈数来定状元

  这些圈上圈圈的试卷最后都汇总归到兆惠那里,兆惠再看这些卷子,不用看字,只要看哪个卷子上的圈圈最多就好,也就是状元的候选人,兆惠就根据这些来打上分数就行,大字不识的武官就能好好打分了,这样的办法,既能选出合适的人才,又能保障了皇帝对臣子的嘉奖。

  实际上,武官参与文官的事务,也体现了乾隆对于朝堂官员的平衡,既不偏爱武官,也不偏爱文官,两者互相参与,使得两者也互相制约。

乾隆指定一文盲当科举考试主考官,他根据试卷上的圈圈数来定状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解密:明代的科举考试到底是如何评定试卷的?
今天的“高考”与古代的科举考试相比,难度其实是非常低的。如果把科举考试称作“独木桥”,高考简直就是“高速公路”。明代的官办学校,中央学校叫“国子监”,地方学校叫“儒学”。国子监的学生叫“监生”,即“太学生”。地方儒学按照行政级别,分为府学、州学、县学,学生叫“生员”,俗称“秀才”。明代府、州、县学的生员名额有定数,明初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小县则四五人),考取的难度可见一斑。“秀才”算是有了“功名”,属于士大夫阶层,有相应的政治、经济待遇,可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若是打官司输了,百姓可以打屁股,但对秀才只能打手心。明代秀才着装也与众不同,戴“头巾”,着“蓝衫”,样式也是朝廷统一制定的,是身份的标志,不是任何人都能随便穿的。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禀生”,其次称“增生”,三等为“附生”,其中“禀生”公家还按月发给廪米六斗。现在的本科大学虽然没有考秀才难,但至少是全国或全省组织...
· 解密:明代的科举考试到底是如何评定试卷的?
今天的“高考”与古代的科举考试相比,难度其实是非常低的。如果把科举考试称作“独木桥”,高考简直就是“高速公路”。明代的官办学校,中央学校叫“国子监”,地方学校叫“儒学”。国子监的学生叫“监生”,即“太学生”。地方儒学按照行政级别,分为府学、州学、县学,学生叫“生员”,俗称“秀才”。明代府、州、县学的生员名额有定数,明初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小县则四五人),考取的难度可见一斑。“秀才”算是有了“功名”,属于士大夫阶层,有相应的政治、经济待遇,可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若是打官司输了,百姓可以打屁股,但对秀才只能打手心。明代秀才着装也与众不同,戴“头巾”,着“蓝衫”,样式也是朝廷统一制定的,是身份的标志,不是任何人都能随便穿的。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禀生”,其次称“增生”,三等为“附生”,其中“禀生”公家还按月发给廪米六斗。网络配图现在的本科大学虽然没有考秀才难,但至少是全国或...
· 指定打击
· 康熙选择雍正并隔代指定乾隆
清朝关于雍正帝帝统的合法性问题百年来争端不休,其实在小编看来,雍正帝是合法继位。康熙虽然有了比较满意的继承人,但是孩子选择,最终使他下定决心选择胤G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弘历。话说康熙末年,两次废立皇太子,令康熙非常失望,其他的儿子又对皇储的位置跃跃欲试,让康熙一时拿不定注意,最终使他下定决心选择皇四子胤G的,就是胤G的儿子弘历。《清史稿》没有明确指出,但是放在《高宗本纪》第一段的那篇文字,寓意深刻:“(高宗纯皇帝弘历)隆准颀身,圣祖见而锺爱,令读书宫中,受学於庶吉士福敏,过目成诵。复学射於贝勒允禧,学火器於庄亲王允禄。木兰从A,命侍卫引射熊。甫上马,熊突起。上控辔自若。圣祖御枪殪熊。入武帐,顾语温惠皇太妃曰:“是命贵重,福将过予。”由此,可以得出几个信息:一、乾隆面相好——大富大贵二、乾隆深受康熙喜爱三、乾隆习文从武,康熙对她从小培养四、乾隆的心理素质高康熙在位六十一年,经历血雨腥...
· 政令指定都市
沿革政令指定都市不仅能设立行政区(日语:行政区)(相当于中文所称的市辖区),还拥有比一般城市更多的自治权限。最初在1947年,日本政府规划将大城市改为独立于府县之外的特别市(相当于中文所称的直辖市),但遭到各相关府县的反对,因而并未有任何城市成为特别市。1956年,日本政府修改《地方自治法》(日本昭和31年法律第147号)后改设立“政令指定都市”,并在同年的9月1日开始实施。从当天起,原有的五大都市(京都市、大阪市、名古屋市、神户市、横滨市)被成为政令指定都市。根据2013年10月1日的资料,所有政令制定都市的人口总数约2731万人,等同日本约五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政令制定都市内。政令指定都市一览根据日本地方公共团体编号排序。行政区中加粗文字表示市政府所在地。计划申请升格为政令指定都市的城市水户市等(茨城县)宇都宫市等(栃木县)高崎市及前桥市等(群马县)埼玉县内东葛饰、葛南地域(千叶县)八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