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被唐朝打得抬不起头的契丹 为何到了宋朝就兴风作浪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68
转发:0
评论:0
被唐朝打得抬不起头的契丹为何到了宋朝就兴风作浪,与其他游牧民族相比,契丹兴起较晚。他们起源于中国东北地区,在白山黑水间过着半


  与其他游牧民族相比,契丹兴起较晚。他们起源于中国东北地区,在白山黑水间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唐朝建立初期,契丹曾经派遣使者来到唐朝都城长安,给唐高祖李渊进贡名马、丰貂,表示臣服之意。但实际上,由于唐朝鞭长莫及,契丹还是甘当的小弟。毕竟,也不是好惹的主儿。

  唐太宗李世民当政时期,契丹的一个酉长大贺摩会率领他的部落投靠唐朝。首领颉利可汗闻讯,愿意用此前投降的梁师都换取大贺摩会。李世民当然不干了,他义正辞严地批评了颉利可汗一通,反过来赐予大贺摩会鼓纛,作为权力的象征。后来,李世民在今天的赤峰、通辽一带设置松漠都督府,由大贺摩会的后裔大贺窟哥担任松漠都督,赐姓李氏。

被唐朝打得抬不起头的契丹 为何到了宋朝就兴风作浪

  武则天当政后,契丹首领李尽忠和妻弟孙万荣发起反叛,李尽忠自称为可汗。这激怒了武则天。她给李尽忠和孙万荣改了名字,分别叫“李尽灭”和“孙万斩”。不过,幸运女神似乎并没眷顾武则天,她所派出的征伐军队被李尽忠打败,灰头土脸地回来了……武则天不服气,再打,终于打败了孙万荣。

  接下来的100多年时间里,契丹和唐朝玩起了猫鼠游戏。契丹强大时,就随时南下侵扰中原百姓;契丹弱小时,就温顺得跟猫儿一样,对唐朝百依百顺。不过,总体来说,唐朝对契丹保持压倒性优势,唐朝将领张守珪、安禄山、薛仁贵等都有过轻松击败契丹的记录。

  说个比较好玩的事情吧。唐高宗李治即位初期,契丹联合奚族反叛。李治派军征伐,这次上阵的是大家熟悉的薛仁贵。薛仁贵大军刚到,契丹与奚族叛军就自行崩溃了,绑缚了首领举手投降。

  这么懂事的叛军,还有谁?

  二

  907年,一个叫耶律阿保机的人成为契丹可汗。

  耶律阿保机的名字被写入了历史教科书。一般来说,一个人被写入历史教科书,要么是创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要么是干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坏事。耶律阿保机显然属于前者。他凭借过人的智慧和勇气,统一了契丹八部,结束了部落历史,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封建国家——即我们所熟知的辽国。

  从部落到国家,看起来仅仅是名称的改变,实际上并不是。在部落时代,自然条件很差,生产力落后,大家如同一盘散沙,毫无凝聚力,能够聚集起一支军队打仗,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强大如匈奴、鲜卑、等,在汉朝、隋朝、唐朝等封建王朝面前也占不到便宜,倒是吐蕃建立国家后,曾经与唐朝分庭抗礼。

被唐朝打得抬不起头的契丹 为何到了宋朝就兴风作浪

  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后,一方面积极学习中原文化和制度,一方面组建了正规军队。在耶律阿保机统治期间,辽国有了文字,有了法律,有了文官制度,有了正规军队,后来又吞并了渤海国,逐步强盛起来。辽国全盛时期,其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足有489万平方公里。

  960年,当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王朝时,一个强大的辽国已经出现在他们的东北方了。

  这真是北宋王朝的不幸啊。

  三

  “唐宗宋祖”,这里是与唐太宗并称的“宋祖”,指的就是宋太祖赵匡胤。放眼两千多年封建王朝历史,赵匡胤是屈指可数称得上“雄才大略”的帝王之一。他在世之际,启动了统一之战,扫荡了荆、湖地区,先后灭掉了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对于虎视眈眈的契丹,赵匡胤没有轻易动手,只是部署了重兵于东北边境,严加防范。

  在赵匡胤的威慑下,辽国也没有轻举妄动。

  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对峙的情况发生了改变。赵光义继承哥哥的事业后,继续统一之战,于979年御驾亲征,征伐北汉。北汉是辽国的邻居,他们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便派数万人援助北汉。不过,北宋军队风头正劲,打败了辽国援军,灭亡了北汉。

  鉴于辽国的不怀好意,在灭掉北伐后,赵光义再接再厉,趁势而上亲征辽国。双方在高粱河展开决战。一场激战后,北宋军队被击败,赵光义中箭受伤,不得不撤离战场,北伐失败。

  986年,赵光义派遣潘美、杨业、田重、曹彬、崔彦进5位大将,分东中西3路再次北伐,征伐辽国。虽然西路和中路进军很顺利,但主力部队东路军屡遭挫折,未能与中、西路会和,被击溃而退。这带动了西路和中路被迫南撤。西路主将杨业在撤退时战死沙场。北伐宣告失败。

  在这以后,北宋基本上就难以发起像样的北伐,从攻势转为守势。而辽国却转守为攻,向北宋发起了猛烈进攻。

  1004年,著名的萧太后与辽圣宗亲自南征,深入宋境。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御驾亲征来到澶州(今濮阳)督战。北宋军队士气大振,打败了辽军前锋,还射杀了辽军主将萧挞凛。

  然而,底气不足的宋真宗还是在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的情况下,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约定每年向辽国支付30万银绢。

  在那以后,辽国跟开了外挂一样,动不动就南征北战。一边是欺负西夏,一边是讹诈北宋。总之,手痒了,就敲打西夏;没钱用了,就找北宋麻烦。搞的西夏和北宋不胜其烦,却又无可奈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独眼皇帝萧绎的悲剧人生因为独眼抬不起头
有时想想,萧绎和徐昭佩之间的关系,更像民间的一对不睦夫妻,从半面妆、嗜酒、杀死怀孕的宫女来看,孤绝的境地,是她一手寻来,个性有多辣烈,孤单就有多重,萧绎本罪似乎不多,换做民间的男子,也不能这样一忍再忍,何况一个天子,他还算是豁达。萧绎是个才子皇帝,而后人知道他的却很少,像一场不精彩的戏,掌声寥落,反倒是他的怨偶无人不晓,说起徐娘色,人人都知道。我有联想癖,对于萧绎的一句: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总觉在有意无意间契合了徐昭佩的模样,她初嫁萧绎时,一定很美的吧?但她性格太不羁,尝试夫妻和睦失败,爱已无望时,索性将心向地一掷,画了半面妆讥笑独眼的萧绎,她又嗜酒,大醉后常常吐在萧绎的衣服上,几千年来的后宫妃子,如此疏狂的,也独她一人了。网络配图都道徐昭佩太硬朗,但史达祖的《夜合欢》里,道出了作为女子的柔弱:“柳锁莺魂,花翻蝶梦,自知愁染潘郎。轻衫未揽,犹将泪点偷藏。念前事,怯流光。早春窥、酥雨池...
· 候益是什么人?唐朝将军活到了宋朝
当皇帝难,那么当臣子呢?也难。伴君如伴虎,如果稍有不慎惹了皇帝不高兴,那么随时都有可能送了自己的小命。因此当臣子的每个人都是小心翼翼,生怕自己说错了什么话,以惹得皇帝不高兴,毕竟天子之怒可不是那么好玩的。虽然如此,但是古代依旧有很多臣子因此说错话而被杀的例子,因此那些能够一直得到皇帝宠信,甚至换了好几个皇上依旧能够在朝堂上站得住脚跟的,往往都是不简单的人物。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武将,他便是如此。说起来可能大家不相信,因为此人最开始是唐朝的武将,后来一路辗转,一直在赵匡胤当皇帝的时候,他还在朝廷之上当将军。也就是说他活过了整个五代,并且先后在13位皇帝手下面做过事,可以说得上是高手中的高手了。经历了这么多位皇帝,而且在朝代更替之间也不受颠簸,不得不说此人还是有一定本事的。他就是候益。虽然这个武将名声并不大,远远比不上历史上那些叱咤风云的将军们,也没有什么傲人的功绩。但是他却活过了这个乱世,因此...
· 兴风作浪
兴风作浪【成语意思】: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作:兴起。【用法分析】:兴风作浪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成语来源】: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一折:“嘉州有冷,源二河,河内有一健蛟,兴风作浪,损害人民。”【褒贬解析】: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xīngfēngzuòlàng【英语翻译】:maketrouble【成语声母】:XFZL【成语分辨】:兴风作浪和“兴妖作怪”;都有制造事端、破坏捣乱的意思。但兴风作浪偏重于煽动人心;制造慌乱。“兴妖作怪”偏重于暗地里破坏、捣乱;语义范围大;但没有“掀起风浪”的意思。【兴风作浪的近义词】:无事生非、惹是生非【兴风作浪的反义词】:风平浪静、相安无事、息事宁人【近似成语】:浪子宰相:指北宋徽宗时宰相李邦彦。浪声浪气:怪声怪调浪酒闲茶:指风月场中的吃喝之事。浪静风恬:恬:安...
· 唐朝与契丹、奚的战争
太宗、高宗年间契丹、奚、室韦等,均为中国东北地区的游牧部族。追逐水草而居,以畜牧、射猎为主要生活来源,善骑射。在唐朝刚刚建立时,名义上依附于东突厥汗国。随着唐朝击败东突厥,建立东亚地区新秩序,奚和契丹在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时归顺了唐朝,之后唐朝建立了两个羁縻州饶乐都督府、松漠都督府,统治当地,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之前前,双方关系尚好,未曾发生战事。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奚族酋长匹帝、契丹酋长阿卜固叛唐,唐高宗李治派出大将薛仁贵、阿史德枢宾、延陀梯真、李含珠率军平叛。同年四月将其击败,斩匹帝、俘阿卜固,东北边地暂安。武后时期皇后武则天自高宗后期开始擅政,逐渐掌控朝局,至天授元年(690年)改唐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对内悉力剪除异己臣僚与唐宗室诸王,对外频岁出师,企图以单纯武力平定周边少数民族的叛乱与攻扰,致使国家政局动荡,朝内不稳,唐军多面应战,疲于奔命,军费上升,征
· 为何春秋时期的战争不灭国到了战国就变化了?
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后,春秋战国的历史得以开启。对于春秋和战国这两个历史阶段,不仅体现在诸侯国数量上的不同,更在于战争性质上的不同。就春秋时期来说,大部分战争不是以灭国为宗旨,以齐桓公等春秋五霸来说,战争的目的主要是称霸诸侯。而到了战国时期,战争目的就是为了占领土地和人口,乃至于秦始皇时期的统一战争。那么,为什么两个阶段的战争呈现出不一样的特征呢?首先,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根据战争的政治目的,可以将其分为有限战争和无限战争。在春秋时期,贵族是各国军队的主要构成,每次战争的交战数量大多在几千人,时间不过几日。由此,战争的目的主要不是消灭敌人,而是削弱和消耗敌人。但是,到了战国时期,由于征兵制度的形成,战争具有了总体性。以当时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为例,战争与平民之间的冲突消失,进入到战时全民皆兵的状态。在战国时期,因为大量的平民取代贵族成为军队的主力,促使战争的成本下降了。于是,春秋时期的尽量避免战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