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郑和下西洋遭外国专家怀疑,考古专家搬出太监墓,一行字打脸众人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39
转发:0
评论:0
郑和下西洋遭外国专家怀疑,考古专家搬出太监墓,一行字打脸众人,郑和下西洋可以算得上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事件了,不过对于它的真实性,倒是有

  郑和下西洋可以算得上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事件了,不过对于它的真实性,倒是有不少外国专家表示怀疑。他们最主要怀疑的地方,则是在船舶吃水量身上。要知道,在郑和所处的环境下,西方还不过是破乱之地,如果他们承认这件事,也就意味着他们认同在同时期,我国的文明比他们要早上百年。

郑和下西洋遭外国专家怀疑,考古专家搬出太监墓,一行字打脸众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国外专家的强烈怀疑,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我国素来也不是个喜欢说大话的人,比起某些国家篡改自己家历史而言,我国的史官还是有道德许多。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要早于西方的哥伦布等人,可以说,只要证明这件事的真实性,那么我国无疑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者。

郑和下西洋遭外国专家怀疑,考古专家搬出太监墓,一行字打脸众人

  根据《郑和传》中的记载,承载了下西洋命令的这艘船舶,长达146.5米,宽约59.4米。正是由于这个面积比足球场还大的船只,惹了不少非议。外国人表示,明朝时期的科技绝对不可能造出这样大面积的船,进而他们开始否定明朝时期的海洋地位,认为明朝海洋方面的本事一无是处,只能靠说大话来维持尊严。

郑和下西洋遭外国专家怀疑,考古专家搬出太监墓,一行字打脸众人

  因为明朝灭亡,清朝对明史的篡改导致我们无法拿出铁腕的证据来否认这件事,所以外国的言论叫嚣了好长一段时间。好在,考古研究中的一项发现,让这些叫嚣得很厉害的人都打了自己的脸。

郑和下西洋遭外国专家怀疑,考古专家搬出太监墓,一行字打脸众人

  这是一座太监的墓葬。可不要小瞧这个墓主人,他的名字叫做洪保,曾跟随一同航行。在郑和去世以后,他接替他继续完成下西洋的活动。可以说,洪保是下西洋的见证者,也是全城参与者。而在他的墓穴墙壁上,全城记录了有关的下西洋活动。

郑和下西洋遭外国专家怀疑,考古专家搬出太监墓,一行字打脸众人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专家发现了其墓志上非常有价值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是这样写的“充副使,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这是对于郑和所乘坐的船舶的记录,其中料是一个计量单位,相当于石。

郑和下西洋遭外国专家怀疑,考古专家搬出太监墓,一行字打脸众人

  这个记录其实对于史料的真实性可以有强硬的补充。虽然上面并没有提到面积,可提到了吃水量。而且和史料之中记载的还不一样,不是二千料,而是五千料,相当于250吨的排水量了。而当时哥伦布环球的船舶,吃水量也不过100吨。可见,我国的文明不仅领先了他们百年,而且还远超百年后的他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一太监墓,上面刻一行字,却揭开了郑和下西洋的秘密
有一个问题一直让大家很困惑,考古和盗墓有什么区别,许多人都认为两者都是挖坟掘墓,影响长眠地下的古人。可这回专家挖了一个太监的墓,让专家无话可说。在明朝有许多谜团让人费解,就比如说建文帝下落不明,天启年间王恭厂大爆炸等等,说到最大的争议,那就是郑和下西洋,郑和船队中宝船大者长44丈4尺、阔18丈,大船相当于长137米,宽56.34米。很多外国学者就质疑说,明朝以木质结构造船,绝对不可能造出这种长度,甚至号称大英帝国的史学家认为,1416年英国建造的1400多吨排水量的卡拉克船才是当时世界最大的船。但是无凭无据怎么证明当时明朝确实建立这艘庞然大物,加之造船的资料已经失传了,但是这个谜底确实在一位明朝太监的墓里找到了答案,这位太监名叫洪保,史料中记载了他参加所有的下西洋活动。在他的墓中有一行字,上面写着:“充副使,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料,是古代的船舶计量单位,一石粮食或者两端截面方...
· 郑和下西洋简介三保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故事
郑和简介:郑和(明洪武四年1371年—宣德八年1433年),回族。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武术家。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镇)宝山乡知代村人。郑和六世先祖赛典赤·赡思丁(SayyidAjjalShamsal-DinOmar)是元初来自中亚的色目贵族,是布哈拉国王穆罕默德的后裔,曾任云南行省平章,追封为咸阳王;曾祖父伯颜(Bayan)在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任中书平章,曾祖母马氏,祖父米的纳哈只,祖母温氏。父马哈只(原名米里金)封滇阳候,母温氏。族人自称咸阳世家。米里金生马三宝,袭封滇阳候。马姓是汉化的阿拉伯语“Mahmud”。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
· 郑和下西洋三宝太监郑和为什么要七次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郑和(1371年-1433年),回族,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那么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呢?有人说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个人觉的这很好笑,这个方法可行吗,海外那么大,建文要是真的跑到海外,单单靠郑和与各国的首脑礼尚往来一下行吗?而且如果成祖真的担心建文帝王的话,那么他更应该担心的是建文是否在国内(到国外了就成不了大气),他应该在国内逐家的旁查。他应该进行七次全国性的普查。更重要的是,下西洋总共有七次,第七次的时候是他儿子发起的。他的孙子还准备了第八次(不过由于一个官员的从中作梗而停止)。因此下西洋只是民间的说法。明成祖曾经给西洋各国有一个诏书,这个诏书有以下这么几句话:“朕奉天命,君主天下,一体上帝之心,施恩布德。凡覆载之内,日月所照、霜露所濡之处,其人民老少,皆欲使之遂其生业,...
· 郑和下西洋三宝太监郑和为什么要七次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三宝太监郑和为什么要七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郑和(1371-1433),回族,原姓马姓何,别称三宝,又名三宝,云南昆阳宝山乡志代村人(现晋宁昆阳街)。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官、宦官。那么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有人解释说,程祖派郑和去西方寻找建文帝。个人认为这很有趣。这个方法可行吗?如果建文在海外这么大,单靠郑和跟各国领导人沟通可以吗?而如果程祖真的担心建文帝,那他更应该担心建文是否在国内(出国就不好看了),在国内挨家挨户查。他应该进行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更重要的是,一共七次西洋,第七次是他的儿子发起的。他的孙子也准备了第八次(但因为官员的侮辱而停止了)。因此,西游只是民间的说法。明成祖曾向西方国家下过诏书。这条敕文有如下几句:“我命为天下之王,一心一神,恩惠。更新之内,日月霜露,凡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希望他们能够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而不会失去家园。”这段话,天空那么大,我不想让天...
· 明朝太监墓被挖开郑和下西洋谜团终将解开!
郑和是明朝有名的太监,曾经七下西洋,将中国文化远传各国。不管是在当时还是现在看来,那都是一次了不得的壮举,但他七下西洋的目的究竟是为何,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各位专家学者,因为其中的谜团实在太多了。网络配图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郑和下西洋时的船队一共有两百多艘,各种人员加起来有两万多,是我国历史上行程最远、声势最为浩大的航行。既然如此,那当时明朝的海军实力如何,是不是超过了欧洲海军呢?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直到2010年南京一座太监墓的发现,才揭开了这个谜团。南京发现的这座太监墓,墓主叫洪保,下西洋的时候担任郑和的副手,两人有很多相似点,都是云南回族人,都是太监。洪武年间,朱元璋派兵攻打云南,少年洪保与马和一同被俘,押送回南京,马和改名为郑和,洪保则没有改名。网络配图两人成为太监后,洪保被分到燕王府,并且在燕王造反的时候立下不少功劳,所以朱棣称帝后,派他跟随郑和一起下西洋,实际上也是领导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