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明知道张辽和李典不和,为什么曹操还是要将他们放在一起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90
转发:0
评论:0
明知道张辽和李典不和,为什么曹操还是要将他们放在一起呢,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只得退回到了北方,刚到手不久的荆州也几乎被刘备和孙权瓜分。在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只得退回到了北方,刚到手不久的荆州也几乎被刘备和孙权瓜分。在曹操无暇顾及南方的时候孙权准备抓住这个时机蚕食曹操的地盘,这就有了后来的合肥之战。合肥是曹魏防御东吴的重镇,曹操在赤壁之战后事先就对合肥的防守作了安排。曹操将张辽、李典和乐进三员大将放在了合肥,张辽、李典和乐进这三人都是当时的名将这样的阵容防守合肥表面上看来是很稳妥的,但是有个问题就是这三个人虽然能力都很强但是彼此却合不来。

  《三国志 李典传》明确的记载了:“进、典、辽皆素不睦”。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乐进、李典和张辽向来都合不来。那么一向以善于用人著称的曹操难道就看不出来这三人的矛盾吗?事实上正是这样的安排我们才可以看出曹操用人的高明之处,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明知道张辽和李典不和,为什么曹操还是要将他们放在一起呢

  乐进、张辽、李典防守的合肥是孙吴向中原发展的前进障碍,所以一旦孙吴对中原用兵,合肥必然是首当其冲。当时合肥守备的兵力不过七千余人,这样的兵力用来防守还显得有些不足更谈不上主动出击了。而孙权也正是得知合肥的兵力不足所以才在战前摆出了一份志在必得的样子,因为这次战争他动员十万兵力。而曹操在事前早就对合肥一旦遭遇孙权的攻击做出了安排,曹操的命令是如果孙吴来攻打合肥,张辽和李典带兵出城迎战,乐进则留在城中守城,守城的军队不得参战。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馀人屯合肥。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 《三国志 张辽传》

明知道张辽和李典不和,为什么曹操还是要将他们放在一起呢

  面对曹操的这道命令,合肥城中的将领面面相觑觉得这无异于是让张辽和李典去送死。而张辽则认同曹操的看法,但是他又担心李典、乐进会反对。但是让张辽意外的是李典首先站出来表示认同曹操留下的命令,在史书里没有记载乐进对于曹操这道命令的看法,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李典公开的支持张辽对后来的合肥之战影响很大。

  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三国志 李典传》

  从这里也正是看出了曹操用人的高明之处,乐进、张辽、李典三人不和但是这里面李典却是个有长者之风的人。曹操正是看中了李典身上的品质才得以放心让这三人一同镇守在合肥。而他安排李典随同张辽出战也是看出了李典是个不会以私废公的人,这样的人在危急时候是能派上作用的。

  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三国志 李典传》

明知道张辽和李典不和,为什么曹操还是要将他们放在一起呢

  除此之外曹操安排张辽和李典出战一则是为了激励军心,二则也起到了淡化张辽和李典之间的恩怨的作用。合肥的守备兵力只有七千多人,面对孙权的十万大军如果坐守保住城池的机会并不大,所以为了坚定士卒的军心必须打一场胜仗来证明魏军的实力。而曹操安排张辽和李典出战可以说是将最为危险的任务交给了二人,面对兵力占有绝对优势的敌人两人必须的齐心协力配合作战,这个在无形之中就将张辽和李典两人的心凝聚了起来,两人在千军万马生入死配合作战,产生了英雄惺惺相惜的感情也并不没有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曹操为什么要把关系不和的张辽和李典留在合肥抵御孙权?
张辽和李典不和,曹操为何将他二人留守在合肥抵御孙权?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只得退回到了北方,刚到手不久的荆州也几乎被刘备和孙权瓜分。在曹操无暇顾及南方的时候孙权准备抓住这个时机蚕食曹操的地盘,这就有了后来的合肥之战。合肥是曹魏防御东吴的重镇,曹操在赤壁之战后事先就对合肥的防守作了安排。曹操将张辽、李典和乐进三员大将放在了合肥,张辽、李典和乐进这三人都是当时的名将这样的阵容防守合肥表面上看来是很稳妥的,但是有个问题就是这三个人虽然能力都很强但是彼此却合不来。《三国志李典传》明确的记载了:“进、典、辽皆素不睦”。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乐进、李典和张辽向来都合不来。那么一向以善于用人著称的曹操难道就看不出来这三人的矛盾吗?事实上正是这样的安排我们才可以看出曹操用人的高明之处,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乐进、张辽、李典防守的合肥是孙吴向中原发展的前进障碍,所以一...
· 李典的地位为什么不如张辽和于禁?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李典智勇足备,表现突出,为何不如张辽和于禁?李典是曹操手下大将,也是最早跟随曹操征战天下的大将之一,李典有勇有谋,智勇足备,而且,李典的资格很老,按理来说,李典和于禁相当,但比张辽要高,可是,为何李典的地位不如张辽和于禁呢?李典(生卒年不详),字曼成,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巨野)人。李典早年因为率众补充曹操兵源有功,被拜为阳安都尉,其间不因私而忘公,不因其妻子的求请而过问扏法者,为人称道。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后期,曹操在黎阳攻打袁谭、袁尚,派遣李典与程昱等将领用船运输军粮。当时,袁尚派魏郡太守高蕃带领部队驻扎在河上,断绝了水道,水路是不能走了,曹操下令李典、程昱说:“如果船过不去,就走陆路。”李典与各位将领商议说:“高蕃的部队缺少兵甲,只是依仗水势这一点优势,而且,他们的士兵有轻敌的心思,如果我们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攻打他们一定能够取胜。在军队可以不听圣...
· 明末大臣明明知道都要快亡国了他们为什么还是一毛不拔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明末大臣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这几年很多网友都比较喜欢关注明朝的历史,也涌出了不少优秀的历史作品,比如《明朝那些事》等等,对于明末的时候,李自成已经兵临紫禁城下,朝廷上下并没有一心对敌,最后弄得个崇祯身死国灭,华夏进入300年黑暗的金钱鼠辫时代。崇祯死前感叹: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大家都为大明朝,为崇祯手上有这么一帮奸臣而感到不幸,其实,仔细深究,大臣们跟皇帝不同心,有很多深刻的原因。大明朝到了崇祯中后期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东林党当道了,这些东林大臣,不说个个都是精英,但都是饱读诗书的读书人,对局势其实也看的清,与其说朝廷是崇祯的朝廷,不如说是东林党人的朝廷,他们很明白李自成这种流贼,烧杀抢掠,任由他灭亡国家,建立新朝,对大臣们并没有多大的好处,看看后来城破以后这些大臣的下场,就知道了,为什么大臣们在最后时刻,都不愿意放牺牲个人利益,支持国家利益,除...
· 明明知道商鞅是被冤枉的为什么还要将他车裂呢
还不知道:商鞅为什么会被车裂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商鞅之前,秦国是一个任人欺辱的弱国,所以秦孝公才在流芳千古的《招贤令》中说:商鞅入秦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然而到商鞅之后,经过商鞅一系列努力,秦国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强国,逼得以前的老敌人、一直看不起秦国的魏国也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很委屈的割地求和。历史上也有这样的公论:秦穆公以后,秦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君王就是秦孝公,而秦孝公之所以重要,之所以为之后秦统一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与商鞅的功劳是分不开的。于此而言,商鞅之于秦国,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功臣,秦国如果没有商鞅,没有商鞅的变法,以后的强大自然无从谈起。可就这样的人,秦孝公一死,秦惠文王继位,他也不想想这个“王”是怎么来的,上任伊始,就将商鞅车裂,并夷三族,给予了极为严厉的惩罚。杀了商鞅,就意味着商鞅错了,可秦惠文王呢,杀了商鞅之后并不妨碍他“不改商君”之法,不改商...
· 张飞一声大吼,为什么许褚、张辽、李典没人敢上?
张飞字益德(三国演义中字翼德),幽州涿郡人(今河北保定市涿州人),张飞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当年,刘备长坂坡败退,张飞率领二十骑为刘备断后,曹军面临张飞没有人敢逼近,扫荡西川的时候,于江州义释严颜,汉中之战中又于宕渠击败了张郃,可以说张飞对蜀汉的贡献是相当大的,官至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最终被张达、范强所刺杀!众所周知,张飞是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的五虎上将之一,也算得上是刘备身边的元老了。大家都知道,张飞是屠户出身,其身上总是有着使不尽的劲,后来,张飞跟刘备、关羽相遇在涿县,于是三人结拜为异姓兄弟。张飞跟关羽同为万人敌,而且他们二人跟刘备情同手足,就此,一向直率的张飞连家也不要也要跟随刘备!关羽更别说了,对于刘备更是忠心耿耿。在公元184年,刘备在黄巾之战表现出色,于是被朝廷封为县尉,不过后来刘备被都邮遣散,无奈之下,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只得投靠公孙瓒,尽管说在当时刘备已经很有名气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