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辅佐两代君王的伍子胥,为何预言此国必亡?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95
转发:0
评论:0
辅佐两代君王的伍子胥,为何预言此国必亡?,历史上有谋略、有智慧的大夫、宰相往往都有一种预言未来的能力。这位神秘的伍

  历史上有谋略、有智慧的大夫、宰相往往都有一种预言未来的能力。

  这位神秘的伍子胥也是如此。而他的预言更是可怕。

辅佐两代君王的伍子胥,为何预言此国必亡?

  伍子胥,出身于官宦之家,他父亲是楚国的重臣,由于被奸臣所陷害,父亲和哥哥都被楚平王杀掉。伍子胥为了给家人报仇,果断离开了楚国,开始了逃亡生涯,最落魄的时候,甚至还做过乞丐。最终,伍子胥来到了吴国,并投靠了公子光,也就是之后的吴王阖闾。

辅佐两代君王的伍子胥,为何预言此国必亡?

  是金子早晚都会放光的,伍子胥的才华得到了赏识,很快就成为吴王阖闾的心腹,并辅佐他攻入了楚国的都城。此时杀害父亲和哥哥的楚平王已经死了,伍子胥为了发泄心中的愤怒,就命人挖开楚平王的墓地,对着他的尸体一顿猛抽。后来,阖闾在与勾践的战斗中,不幸被箭射中,没多久就一命呜呼了。

辅佐两代君王的伍子胥,为何预言此国必亡?

  阖闾死前交代了两件事,一是让儿子夫差为他报仇,二是让伍子胥好好辅佐夫差。伍子胥没有辜负阖闾的期望,对夫差忠心耿耿,吴国的国力逐渐增强,并打败了越国,勾践成为俘虏。伍子胥建议趁机把越国灭掉,而且把勾践杀掉,这样就能一举两得,既为阖闾报了仇,又能扩大吴国的疆域。

辅佐两代君王的伍子胥,为何预言此国必亡?

  然而,夫差却没有这么做,反而听信奸臣的谗言,对伍子胥越来越冷淡,甚至怀疑他有谋反之心。更让人意外的是,夫差居然认为勾践没有了威胁,把他放回了越国,这无疑是放虎归山,尽管伍子胥极力阻止,却未能成功。被勾践收买的吴国太宰伯嚭,经常说伍子胥的坏话,夫差就起了杀心。

辅佐两代君王的伍子胥,为何预言此国必亡?

  自从得到西施之后,夫差被迷的七荤八素,逐渐荒废了朝政,国力自然就衰弱了。与之相反的是,勾践重用范蠡及文种等贤臣,厉兵秣马,准备一雪前耻。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派人送给伍子胥一把宝剑,并不是作为一种奖赏,而是让他用此剑自我了断。

辅佐两代君王的伍子胥,为何预言此国必亡?

  伍子胥仰天长啸,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纵然心中有万千无奈,但他已经没得选择。在挥剑自刎前,伍子胥对家人说:“待我死后,你们将我的眼睛挖出来,把他悬挂在城门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最终,勾践带兵打败了吴国,此时的夫差幡然醒悟,内心非常后悔赐死伍子胥,他自己也自杀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亡秦必楚的预言为何成为现实?揭亡秦必楚的原因
秦国雄兵百万,并吞天下,尽灭六国,始皇帝这个始字就在于他这个王朝想要千秋万代,何以二世而亡。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为何成为现实。“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中国人熟知的典故,陆游在《金错刀行》中写道: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蒲松龄的对联中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亡秦必楚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可能当时也有“亡秦必齐”“亡秦必韩”这样的说法,但是因为最后还是楚亡了秦,大家就很少提了。这个原因是很小的方面,而且即使当时有他国亡秦的说法,“亡秦必楚”也是呼声最高的。理由是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时候打的是“大楚兴,陈胜王”的旗帜,在攻占陈地后,他们建号为“张楚”,取“张大楚国”的意思。在秦失其鹿,天下共逐的时刻,打出自己的旗号显然有招徕天下英雄的意图,很显然,陈胜吴广选“大楚”的旗号,这说明“楚”在当时是最有号召力的。二,我们大家都有这样一种心理:我们会妒嫉跟我们相仿...
· 大秦帝国灭亡的三个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公元前221年,无所不用其极的秦王嬴政终于实现了他统一中国的梦想。也就在这一年,嬴政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就更改称号为“皇帝”,中国历史上的这些形形色色的“皇帝”,也就是打这儿来的。接着,为了进一步显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他就不走寻常的路。他先是将自己的命、令分别改为“制书”、“诏书”,自称作“朕”,并追尊他的父亲秦庄襄王为太上皇。这还不算完,他还自负地整了这么一套说辞诏告天下:“人死之后,依据行事定立谥号,是儿子评议父亲、臣下评议君上,非常没有意义嘛。从今往后,朕命令废除谥法。朕就是始皇帝,后世依次记数,由二世、三世直到万世,如此无穷地传承下去。”这个秦始皇想得太完美了:只要他们家族血脉不断,秦朝天下永远是他们家的。可是这人生不如意之事者十之八九,恐怕他秦始皇到死也没弄明白吧。还有更悲哀的是,有些事情操心费力地做了,倒往往适得其反,比如他想用严刑峻法整得天底下的老百姓都对他彻底服气...
· 大秦帝国灭亡的三个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公元前221年,无所不用其极的秦王嬴政终于实现了他统一中国的梦想。也就在这一年,嬴政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就更改称号为“皇帝”,中国历史上的这些形形色色的“皇帝”,也就是打这儿来的。接着,为了进一步显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他就不走寻常的路。他先是将自己的命、令分别改为“制书”、“诏书”,自称作“朕”,并追尊他的父亲秦庄襄王为太上皇。这还不算完,他还自负地整了这么一套说辞诏告天下:“人死之后,依据行事定立谥号,是儿子评议父亲、臣下评议君上,非常没有意义嘛。从今往后,朕命令废除谥法。朕就是始皇帝,后世依次记数,由二世、三世直到万世,如此无穷地传承下去。”这个秦始皇想得太完美了:只要他们家族血脉不断,秦朝天下永远是他们家的。可是这人生不如意之事者十之八九,恐怕他秦始皇到死也没弄明白吧。还有更悲哀的是,有些事情操心费力地做了,倒往往适得其反,比如他想用严刑峻法整得天底下的老百姓都对他彻底服气...
· 三国张昭尽心辅佐两代君主为何最后却遭冷眼
三国张昭张昭,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公元156年出生于徐州彭城,字子布。张昭年少时便好学,成年后曾经被举孝廉,但是张昭拒绝了。徐州刺史陶谦慕名察举他为茂才,也被张昭拒绝了。陶谦认为张昭这样做是看不起自己,于是将张昭囚禁,后被好友赵昱所救。尽管如此,在陶谦死后,张昭还是为他写了悼文。可见,张昭的人品还是很好的。新《三国》张昭剧照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张昭随着难民一起逃到江南。被孙策看中并得到重用,官拜长史和抚军中郎将。东吴的大臣们也都很尊敬他,被他的才华所深深折服,就连一向狂傲的祢衡都对他称赞有加。我们常说一个人的声望不能太高,这样容易被主上忌惮,从而他。但是孙策并没有这样做,反而还很开心的将张昭之于自己比作管仲之于齐桓公。可见,张昭在吴国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公元200年,孙策临终前将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并对他说若是孙权不能够担此重任,求张昭取而代之。连家族的江山都可以拱手相让,可见孙策对张昭看的是...
· 为何她能迷惑两代君王?武则天到底有多美
武则天是一位美女这是毫无疑问的,要不然她也不会被唐太宗看中,封为才人。但是武则天究竟长什么样子呢?史书对太平公主的相貌是有记载的,“公主丰硕,方额广颐”(《旧唐书》卷一八三《外戚传》)。她体态丰腴,脸蛋很饱满,额头也比较宽,这符合唐代的审美标准。史书说“则天以为类己”,所以武则天也一定是这个样子。网络配图另外,武则天个头可能不低。由于遗传基因的缘故,武家可能个子都不高。史书有记载的武懿宗、静乐县主,都是小个子,但是武则天是个例外,有唐代文献说“武氏最长,时号大歌”(《朝野佥载》卷四)。网络配图还有一些雕像也被认为有可能是按照武则天的真容塑造的,最著名的就是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网络配图大佛净高17米以上,是龙门石窟第一大佛,十分雄伟壮观。这尊大佛的脸是按照武则天的相貌雕刻的,理由是修建这尊大佛的是高宗皇帝,武则天当时把脂粉钱也捐出来赞助。按照古人的传统,捐钱的“供养人”会通过某些方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