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此人深得朱元璋器重,却不想是个草包,竟把皇帝坑的无路可退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22
转发:0
评论:0
此人深得朱元璋器重,却不想是个草包,竟把皇帝坑的无路可退,明朝开国功臣李文忠,不仅能战善战,十九岁跟随朱元璋征战沙场,此后有成为平定江

  明朝开国功臣李文忠,不仅能战善战,十九岁跟随朱元璋征战沙场,此后有成为平定江南、征伐北元的重要将领,而且他是朱元璋的亲外甥。在评定功臣的功绩时,李文忠位列第三,仅次于徐达、常遇春二人。俗话说,虎父无犬子,但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却很怂,名副其实的草包将军,把建文帝坑到无路可走。

此人深得朱元璋器重,却不想是个草包,竟把皇帝坑的无路可退

  出身显赫的李景隆,长得英俊潇洒,而且经常书不离手,尤其喜欢看《孙子兵法》、《尉缭子》等兵书。洪武十七年,四十五岁的李文忠英年早逝,朱元璋悲痛不已,就让李景隆继承了他老爸的爵位。由于朱元璋的在世的亲人不多,他对李景隆非常器重,先后让他负责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工作。

  不久后,李景隆又被加封为太子太傅,大臣们都看得出来,李景隆日后肯定前途无量,跟他出好关系肯定没错。朱元璋驾崩后,孙子朱允炆继承皇位,因为他与李景隆年纪相仿,且两人是表兄弟的关系,两人几乎无话不说,李景隆就成了建文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

此人深得朱元璋器重,却不想是个草包,竟把皇帝坑的无路可退

  朱元璋活着的时候,把儿子都分封到各地做藩王,本质上是好的,想让他们守卫大明江山,却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建文帝感觉到藩王的权力,对他手中的皇权产生了有着很大的威胁,就想对叔叔们对手,削藩无疑是最干净利落的选择。但他忽略了一个问题,若是削藩的手法用不好的话,很有可能逼反藩王,后果不堪设想。

  年轻气盛的建文帝没想那么多,说干就干,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削去了不少藩王,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此时的燕王朱棣,深知自己处境很危险,排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像其他兄弟一样被废掉,要么铤而走险。朱棣的性格与父亲朱元璋很像,他不会轻易认输,哪怕面临兵败被杀的危险,都要拼死赌一把。

  于是,朱棣召集了自己的兵马,发动了靖难之役。从当时的实力来看,朱棣的胜算很低,九死都未必能一生,毕竟建文帝手握天下兵马,掌握着充足的战略资源,后勤补给更是朱棣不能比的。然而,原本胜券在握的建文帝,却因为错用了李景隆,最终不但失去了帝位,且下落不明,消失的无影无踪。

此人深得朱元璋器重,却不想是个草包,竟把皇帝坑的无路可退

  起初,建文帝任命为大将军,给他五十万精兵,为了鼓舞李景隆的斗志,建文帝还亲自到江边为他饯行,说道:“景隆啊,你的能力朕心里十分清楚,相信你不会令朕失望的,你尽管好好打仗,待你凯旋的时候,朕一定亲自为你接风洗尘。”

  李景隆获此隆恩,顿时热血沸腾,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定不会辜负皇帝的期望。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却很残酷,李景隆压根就不是统帅的料,手握几十万精锐却被燕王朱棣吊打。就如同斗地主一样,李景隆抓了一把好牌,却先把两个王、四个二给扔了,留下几张出不去的小牌。

此人深得朱元璋器重,却不想是个草包,竟把皇帝坑的无路可退

  在白沟河之地,李景隆带着六十万大军与朱棣对阵,结果再次被打的溃不成军,满朝文武都气的不行,纷纷上书杀掉李景隆,但建文帝却没有采纳。建文四年,朱棣亲率精兵杀到南京城,李景隆打开金川门,燕王以此为突破口攻入城中,建文帝不知所踪。有人认为,也许李景隆从一开始就是卧底,否则无法解释他这惨不忍睹的战绩,对此你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此人有多牛?藐视太子调戏贵妃却备受皇帝器重
皇权至上的古代,很多大臣为了能够得到宠信,不仅竭力讨好皇上,对皇室成员也是毕恭毕敬。唐朝时期的一位牛人,他不仅不尊敬太子,而且还与皇帝的宠妃眉来眼去。令所有人意外的是,皇帝非但不责怪他,而且予以重用,对他相当器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网络配图安禄山,本姓康,名轧荦山,他父亲是胡人,而母亲则是组的一位巫婆。父亲去世后,安禄山跟着母亲人部族生活。后来,他母亲改嫁于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此后就改名为安禄山。长大后,安绿山相当机灵,并掌握了很多方言,因此成为了为买卖人协议物价的牙郎,类似于现在的中介。因花钱如流水,安禄山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毕竟赚钱太慢。于是,就做了盗贼,最擅长的就是偷羊。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在一次偷羊的过程中,被幽州节度张守珪抓住,并准备将他乱棍打死。此时的安禄山,并没有放弃求生的欲望,就大喊一声:“大夫难道不想消灭两个蕃族吗?”此话令张守珪相当震惊,又见他长得白白胖胖的,...
· 此人说朱元璋是草包,朱元璋上台就把他踢死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古代江湖中人要想显示自己的能耐,就摆个擂台,让天下英雄来打擂,打不赢他,他就牛了,打赢了他,他再回去苦练。在评书演义中,经常出现打擂的情节。《朱元璋演义》也不例外,此人摆擂吐狂言,说朱元璋是草包,朱元璋上抬,一脚就把他踢死了,抡着他挡乱箭。看来,真正草包的不是朱元璋,而是他。此人是陈也先的四儿子,人称神手小太保。他在庙会上已经摆了好几天擂了,打死了不少人。这天,朱元璋的跟班何二愣去逛庙会,在饭馆要了四个凉菜,四个热菜,还要了烧酒、黄酒各一坛,一个人自斟自钦,吃得挺美。何二愣在吃饭的时候,帮助了一个欠债的姑娘——小凤。小凤欠了陈贵钱,何二愣帮忙还上了。可陈贵又跟小凤要驴打滚的利息,何二愣就把陈贵痛打了一顿。陈贵就跟何二愣叫板,你打我算什么能耐?有本事去打摆,那擂台是我四哥立的,有本事跟我走一趟!何二愣也不知道深浅,就跟陈贵走了。何二愣一上...
· 此人是开国皇帝,却埋在土堆之下,2000年无人可盗
刘秀身上承担的是延续大汉的重任,王莽建立新朝之时他不过是一介布衣罢了,名为汉室宗亲,实际上跟后来的刘备没什么大区别。可刘秀厉害,他再三衡量天下大势,明白王莽所为已经犯了众怒,便高居汉室宗亲的旗帜,起兵图谋大事了。“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者数不胜数,皇族血脉也大有人在,为何刘秀就能脱颖而出,成为最终的胜者呢?因为刘秀是个位面之子,他的运气实在是太无敌了。每每遇到不可能得胜的战役时,刘秀仿佛都能够得到上天的帮助。比如说昆阳之战,先是流星入敌营,战时大风飞瓦,暴雨如注,滍水暴涨。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现了许多反常的恶劣天气,并无一例外的都是对王莽军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刘秀军趁势进攻,一举定乾坤,万人之军将数十万人镇守的营盘给攻下了。没错,这样小说般的情节,在刘秀的生涯里实在实属正常。后来,刘秀便一步步成为了有资格称帝的刘氏子孙,天下人也服气了,跟人抢皇帝可以,跟老天抢有意思?也许就是因为这样,刘秀对...
· 此人是东吴最后一个皇帝不是昏君却惨无人道
三国时候,吴国的末帝孙皓,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个暴君,他荒淫无道,最后导致了吴国的灭亡。特别是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州)的举动,一时民怨沸腾,还有歌谣流传,“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当时,国内吴国的百姓对孙皓极为不满,而国外晋国在灭掉蜀国之后,在战略上已经完成了对吴国的包围,灭吴只是时间早晚的事儿。而孙皓的残暴,更是加速了这种灭亡的到来。当然咯,以上是正统史书、历代文人对孙皓的标准看法,很多地方是值得商榷的。网络配图首先,孙皓并不是天生昏聩无能的一个人。他之所以能登上皇帝的宝座,是因为吴国景帝孙休忽然辞世,当时吴国的盟国蜀国刚灭亡,而吴国国内又到处都是山越叛乱,所以吴国需要一个聪明、成熟的统治者掌控大局。鉴于孙休的儿子太小,所以在皇族宗室里,选择了孙皓。可以想见,如果孙皓是个一无是处的人,吴国大臣们不会拿吴国的前途开这样的玩笑。其次,说孙皓迁都只是为了享受,是为了一己...
· 解缙深得朱棣器重,为何最终却被冻死?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解缙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解缙是明朝初年的一名杰出大才子,他曾经获得朱元璋、朱棣的两代君王的高度认可。朱元璋甚至用“恩犹父子”这样的话向他表达喜爱之情。朱棣进京后,方孝孺不愿意写的《登基诏》,最终由解缙妙笔写出。可是为什么,最终解缙会被深埋雪中冻死呢?一、解缙天资聪颖,少年登科。洪武二年十一月,解缙出生于吉安府吉水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其祖父解子元为元朝进士,曾出任江西安福州判官。父亲解开为二魁胄监,五知贡举。其母高妙莹贤良慧淑,通史书,善小楷,晓音律。解缙幼时天资聪颖,机敏绝伦。5岁时即能过目不忘,出口成章。7岁时便可吟诗作赋,巧对对联。相传,解缙曾陪父参加宴会。其中一势利权臣见他身材短小,但名声在外,就故意让其出丑,于是出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解缙不假思索地回到“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羞得对方满脸窘色。洪武二十年,18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