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两位考生同时交卷,皇帝竟说:在大殿上打一架,胜出者就是状元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5
转发:0
评论:0
两位考生同时交卷,皇帝竟说:在大殿上打一架,胜出者就是状元,从古至今,不管是哪一种比赛,都必须有统一的规则,古代的科举考试也不例外。读书

  从古至今,不管是哪一种比赛,都必须有统一的规则,古代的科举考试也不例外。读书人多年寒窗苦读,只为有朝一日金榜题名,然后就能够入朝为官,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起初,并没有殿试这一环节,直到唐高宗时时期,殿试才第一次出现,即由皇帝亲自担任主考官,从进士中选出更优秀的人才。

两位考生同时交卷,皇帝竟说:在大殿上打一架,胜出者就是状元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到了北宋初年,科举制度相对较为完善,但曾出现过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据《涑水记闻》记载,开宝八年,也就是赵匡胤去世的前一年,三年一次的会试拉开帷幕,各地举人云集京城,无不希望自己能超常发挥,在考试中脱颖而出。但是,他们内心也十分清楚,能够中进士者只是少数,大部分人都会名落孙山。

  经过激烈的角逐,主考官在批阅完试卷后,选中了其中近三百人,并把这些名单交给宋太祖赵匡胤,这些人都是当科进士。根据负责阅卷大臣的推荐,他们当中的几十人获得了殿试的资格,令其他人羡慕不已。殿试的试卷由皇帝亲自命题,在考试之前,就连大臣都不知道皇帝会出什么题目。

  众所众知,能够进入殿试的考生,无不是才华出众之人,诗词歌赋信手拈来,而且都写的一手好字。赵匡胤坐在大殿之上,待考生都做到位子上后,宣布考试正式开始。每个考生都不敢有丝毫的耽搁,先是仔细阅读了题目,然后拿起笔进行答卷,都想以最快的速度交卷,这样能够给皇帝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一会,就有两位考生答完了所有题目,以闪电般的速度把试卷交给赵匡胤,他们分别叫王嗣宗和陈识。令人惊讶的是,二人几乎在同一时间交卷,赵匡胤在看完他们的试卷后,觉得两人的才华不分伯仲,这就面临一个很尴尬的问题,一时间不知该哪个为状元。

两位考生同时交卷,皇帝竟说:在大殿上打一架,胜出者就是状元

  若是让两人都做状元,又不符合规则,毕竟历朝历代也没有出现过一次产生两个状元的事情。经过几分钟的思考,武将出身的赵匡胤一拍大腿,想到一个自认为很公平、完美的办法,就对王嗣宗和陈识说道:“你们二人都是万里挑一的才子,才华不相上下,不如就在大殿上打一架,胜出者就是状元。”

  两人听了皇帝的话,几乎都惊呆了,心想:我们是读书人,皇帝居然让我们打架,简直就是闹着玩。俗话说,君无戏言,既然皇帝这么说了,不管愿不愿意,他们都只能照办,撸起袖子就扭打在一起,其他考生都笑得合不拢嘴。估计王嗣宗小时候练过武,很快就把陈识打倒了,赵匡胤高兴大笔一挥,把王嗣宗为当科状元。

两位考生同时交卷,皇帝竟说:在大殿上打一架,胜出者就是状元

  赵匡胤驾崩后,弟弟赵光义继承皇位,史称“宋太宗”。有一年殿试的时候,一个姓钱的考生,听过以前王嗣宗中状元的事迹,为了避免落得陈识那样的结局,答完试卷就立马交给皇帝赵光义,满怀信心地等待皇帝称赞他一番。然而,宋太宗赵光义却怒喊道:“朕出的题目如此深奥,你却那么早交卷,是不是看不起朕?嘲笑朕没文化?”最终,钱某连前三甲都没进去,更别提状元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宋太祖选状元:交卷最快两人打一架赢者是状元
武士对决讲究眼疾手快,而在宋代,举子考进士中状元同样也看出手快不快。宋太祖夺取天下后,对唐末五代武夫乱国的局面颇伤脑筋,便采取扬文抑武之法,确定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基本国策,恢复隋唐旧制,开科取士。开始,宋太祖并未确定殿试这一程序,科考全过程均由礼部主持,最后只把结果告诉自己完事。但开宝六年(973年)那场科考结束后,新录取的进士到讲武殿向皇帝谢恩,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宋太祖发现武济川、刘睿等人学识浅薄,答非所问,武济川恰是主考官的同乡,这让宋太祖很不高兴。后来,又有人击鼓上诉,状告这次科考取舍不公,震怒之下,宋太祖便将礼部已经录取的和部分未录取的举子共200余人一起召到讲武殿,亲自主持,重新出题,重新考试,重新录取。此后,殿试就成了宋代的科考定制和最高门槛。网络配图宋太祖武夫当国,更欣赏那种下手快的高手,他确定,参加殿试的举子,都要完成三个题目,谁最先交卷即为状元。有一次殿试,宋太祖同时遇...
· 宋太祖选状元:交卷最快的两人先打一架
武士对决讲究眼疾手快,而在宋代,举子考进士中状元同样也看出手快不快。宋太祖夺取天下后,对唐末五代武夫乱国的局面颇伤脑筋,便采取扬文抑武之法,确定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基本国策,恢复隋唐旧制,开科取士。开始,宋太祖并未确定殿试这一程序,科考全过程均由礼部主持,最后只把结果告诉自己完事。但开宝六年(973年)那场科考结束后,新录取的进士到讲武殿向皇帝谢恩,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宋太祖发现武济川、刘睿等人学识浅薄,答非所问,武济川恰是主考官的同乡,这让宋太祖很不高兴。后来,又有人击鼓上诉,状告这次科考取舍不公,震怒之下,宋太祖便将礼部已经录取的和部分未录取的举子共200余人一起召到讲武殿,亲自主持,重新出题,重新考试,重新录取。此后,殿试就成了宋代的科考定制和最高门槛。网络配图宋太祖武夫当国,更欣赏那种下手快的高手,他确定,参加殿试的举子,都要完成三个题目,谁最先交卷即为状元。有一次殿试,宋太祖同时遇...
· 宋太祖选状元:交卷最快两人打架赢者是状元!
武士对决讲究眼疾手快,而在宋代,举子考进士中状元同样也看出手快不快。宋太祖夺取天下后,对唐末五代武夫乱国的局面颇伤脑筋,便采取扬文抑武之法,确定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基本国策,恢复隋唐旧制,开科取士。开始,宋太祖并未确定殿试这一程序,科考全过程均由礼部主持,最后只把结果告诉自己完事。但开宝六年(973年)那场科考结束后,新录取的进士到讲武殿向皇帝谢恩,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宋太祖发现武济川、刘睿等人学识浅薄,答非所问,武济川恰是主考官的同乡,这让宋太祖很不高兴。后来,又有人击鼓上诉,状告这次科考取舍不公,震怒之下,宋太祖便将礼部已经录取的和部分未录取的举子共200余人一起召到讲武殿,亲自主持,重新出题,重新考试,重新录取。此后,殿试就成了宋代的科考定制和最高门槛。网络配图宋太祖武夫当国,更欣赏那种下手快的高手,他确定,参加殿试的举子,都要完成三个题目,谁最先交卷即为状元。有一次殿试,宋太祖同时遇...
· 皇帝做了一个梦,觉得考生名字很吉利:你就是状元了!
古代帝王为了选拔人才,也是绞尽了脑汁,自从隋炀帝开创科举制度后,此制度逐渐完善,被之后历朝历代所采用。唐高宗在位期间,亲自在大殿上选择成绩优异的考生,这就是殿试的雏形。从宋朝开始,殿试就成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等级,第一名被称为状元。不管是哪个朝代,想要考取一定的功名都不容易,有人一辈子只是个秀才,能够中举者都让人羡慕不已,更不必说进士了。凡是考中进士的学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都会被赐予官职,相对于进士而言,进士及第更不得了,也就是传说中的状元、榜眼和探花。客观来说,能在会试中金榜题名都十分不易,这些人无一不是满腹经纶,相对突出的才子就有资格参加殿试。自古以来,就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究竟谁能被为当科状元,除了自身的才华之外,还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殿试的主考官是皇帝本人,哪位考生的文章最符合皇帝的喜好,状元自然就是他的,否则文章写的再好,最多只能屈居第二(榜眼)。明朝嘉靖皇帝,头天晚上...
· 皇帝主持殿试,考生第一个交卷皇帝为什么会生气?
在中国古代,在和平年代,除了出生特别重要,其次能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方式就是考取功名了。所谓十年寒窗苦读,只为金榜题名之时。只有通过科举制度,才能让穷人翻身做官。得以实现自己伟大的抱负。而直到唐高宗时期,便出现了殿试。殿试的意思就是由皇帝亲自组织,当主考官,从各地考取的进士中,选拔人才。到了北宋时期,科举制度已经很完善了。在开宝八年,赵匡胤组织起了三年一次的殿试。全国各地的举人全都聚集在京城赶考。他们都想发挥自己的才华,得到朝廷的重用。纷纷希望自己能够金榜题名,中去状元。然而,能够中进士的人并不多,中状元更是千里挑一,他们大多数人都会名落孙山。而经过一番淘汰,到皇帝亲自殿试的时候,就只剩下几十名考生了。这几十名考生都是所有举人中最为出色的考生。对于诗词歌赋,他们可谓是手到擒来,彼此都不分伯仲。这天,赵匡胤坐在大殿上,挥了挥手,考生们就同时开始做题。在认真阅读了一遍题目之后,考生们就开始了紧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