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宋朝的文人为什么比武将的地位高?原来是宋太祖的这个制度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01
转发:0
评论:0
宋朝的文人为什么比武将的地位高?原来是宋太祖的这个制度,北宋政权建立起来后,赵匡胤总结最大的一条教训就是:一支无法控制的军队比一支无

  北宋政权建立起来后,赵匡胤总结最大的一条教训就是:一支无法控制的军队比一支无能的军队更糟糕。所以赵匡胤上台以后就开始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当然,他的很多做法并不是自己的发明,后周的君主已经开始有意识这么做了。从某个角度上说,赵匡胤是柴荣政策的继承者。

  《大驾卤簿图书》(局部),图中共绘官兵5481人、车辇61乘、牲畜近3000只、乐器1701件等

  具体怎么做呢?当然要削弱藩镇。这个倒比较容易。五代后期,藩镇的力量已经很弱了,没什么抵抗能力。

  更重要的是对付禁军。大家都知道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有的读者会误以为这是去掉节度使们的兵权,其实恰恰相反,赵匡胤是把禁军高级将领撵去当节度使,其中就包括他的一批把兄弟。赵匡胤这么做是要把位高权重的人赶出禁军,把禁军将领们换成一批品级不高的新人,以方便他控制。但是这么做还不够,这只是一种权术,虽能取效于一时,但要想长治久安还得更改军事制度。

  于是,赵匡胤永久性的改变了禁军制度。后周已经把禁军核心拆分为侍卫司和殿前司,赵匡胤更进一步将侍卫司拆分为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这样禁军就割裂为不相统属的三部分,二司就变成了“三衙”。这样做赵匡胤还不放心,他进一步降低了三衙领导的品级。像殿前都点检、侍卫司都指挥使这样高级别的官职都空着不任命,三衙最高领导至多是从二品,甚至是四品官、五品官。所谓“位低则易使”,级别低了总是听话些。

  这样就能让赵匡胤放心么?还是不踏实,还要再分权。三衙里有好多高级将领,赵匡胤蓄意降低他们之间的权位差距,让他们彼此牵制,总之是防范一元化领导,防止三衙长官翘尾巴。

宋朝的文人为什么比武将的地位高?原来是宋太祖的这个制度

  北宋禁军印信

  但是光这样就够了么?终究三衙里是一帮子武将,有共同语言,碰到特殊情况说不定会勾结起来?赵匡胤又让枢密院帮助三衙一起领导禁军。枢密院的领导叫枢密使,基本由文官担任。禁军的领导权在枢密院和三衙之间做了分割。三衙有管理权,枢密院有调度权。按后来李纲的说法,就是“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这个制度在后周时期已有苗头,赵匡胤将其进一步固化,持续了整个宋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墓里的灯为什么能长明不灭,原来是这个原因!
长明灯原本只是除夕夜老百姓在家里点的灯,点上灯后不能人为熄灭,要让灯油自己烧完才可以。再者就是用在帝王陵墓里,望帝王在另外的世界也如在世宫殿般灯火辉煌。长明灯一般都是上下两层,下面一层用来装油,上面一层用来盛水用来冷却烧油引起的高温,灯芯则是用醋泡过的,醋也可以有效防止高温。很多盗墓者他们想尽千方百计到古墓中去偷窃埋藏了千百年的金银珠宝,很多盗墓者通常会认为里面应该是伸手不见五指,可是他们有时却惊恐地发现,在一些古墓的拱顶上,一盏明灯投射着幽幽的光芒。在公元1400年,在一座古罗马的坟墓里也点燃着这样一盏长明灯,进入古墓里时灯还在燃烧,根据古墓的推算,这盏灯已持续燃烧了2000多年!更为神奇的是遇到风和水都会安然无恙,而熄灭它的唯一的方式就是将灯碗里液体倒掉,颇为诡异。为了能解开长明灯为何千年不熄原因,美国人西蒙·艾菲克用了三十一年的时间来研究长明灯,他用黄磷和一些其它的燃料制作的长明灯可...
· 华家池姓华的理由原来是这个!
“华家池,大百亩,洪武初,良山门外富户华兴祖构筑榭其上,周植奇花异草,镇守都督蓝某而欲之,兴祖不与,寻致籍没。”这是明嘉靖《仁和县志》对于华家池的记载。明洪武年间为1368年至1398年。作为明朝的第一个年号,社会发展处于上升阶段,杭州城池范围也在拓展中。原居住在艮山门外的富人华兴祖看中了贴沙河以东的这片空地,遂依着这面超过百亩的大池构筑亭榭,种满奇花异草,把这里打造成了一处私家花园。尽管这花园并不太大,仅占池畔之一隅,但华兴祖毕竟是第一个在此落脚者,无名之池便被唤作了华家池。华家池一带原先的确荒凉。这片土地由钱塘江泥沙淤积而成,且随江滩东扩,汉唐时仍为荒地。至南宋,这里已成为重要的蔬菜出产地,可见当时这里土质肥沃、灌溉便利,已属良田无疑。杭州人有“东菜西水,南柴北米”的谚语,这第一位的“东菜”即指东青门外灞子头一带的蔬菜。东青门在元之后向东拓建为太平门(后改称庆春门)。明代高濂《遵生八笺...
· 宋朝的科举制度,科举的作用
千年科举历史的分水岭我们探究宋代士人的心性——这个“心性”不是儒教用语,而是mentality(心理状态)的译语——时,最大的问题是科举。作为一个士,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成为官僚居人之上,而宋代在制度上使之成为可能的是科举考试。同是父亲早逝、后被母亲和母亲周围的人(娘家或后夫)养育的范仲淹和欧阳修的成功故事象征性地说明了科举的权威。两人都是科举中进士,后在官界步步高升,最终成为士大夫们的领袖人物,君临士大夫阶层。范仲淹的政敌吕夷简、欧阳修批判的骈文家杨亿,虽然都有守旧派的印象,但是其实都是科举中举后进入官界的新官僚。唐代科举允许事前请托。考生把平时做的诗写的文章进呈给考官推销自己的现象很普遍。宋代真宗时禁止,考官只能阅匿名的考卷。更有欧阳修当考官的嘉祐二年(1057),科举考试突然要求用古文写答案,一直学习骈文写作的考生们一时大闹。但是这次考试却有苏轼、苏辙兄弟以及张载、吕惠卿等后来扛起时代大...
· 明朝时期的领土比宋朝的大为什么还是那么穷呢
还不知道:明朝为什么比宋朝穷呢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朝相对于宋朝,肯定是有进步的地方的,比如国土面积更大,重文抑武现象有所减轻,不过客观来说,退步的地方更多,尤其是思想上的退步,是最为显著的,这体现在方方面面,从禁海和对外贸易上可见一斑。宋朝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产生了许多超级港口城市,最典型的就是泉州。当时的泉州就是典型的国际大都市,城内欧洲人,阿拉伯人比比皆是,教堂和清真寺也鳞次栉比。到了明朝,由于某些原因(篇幅和你们懂得原因所限,不具体展开说)泉州的各国商人都被赶走,地位迅速衰落。明初和周边国家贸易,不再用平等的商业关系,而是采用一种高高在上的朝贡关系。周边国家来贸易,必须打着向天朝上国朝贡的名义,虽然自我感觉良好,但这种死板僵化的制度有很多恶果,比如商队不能自由来贸易,必须跟着政府的使团来,比如开放的港口非常少,根本不够用等等。再加上明初日本使团在宁波...
· 曾经的蒙古帝国为什么建国号为“元”呢?原来是这个原因
进入公元13世纪中叶,风雨飘摇的南宋,在强悍的蒙古铁骑冲击之下,已经日渐衰微。而日益强盛的忽必烈于公元1271年岁末,终于在斡难河(今蒙古国鄂嫩河)一带宣告建立元朝,并于第二年定都“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时,围绕国号一事曾经发布《建国号诏》。其主要内容如下:我太祖圣武皇帝,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图,四震天声,大恢土宇,舆图之广,历古所无。顷者耆宿诣庭,奏章申请,谓既成于大业,宜早定于鸿名。在古制以当然,于朕心乎何有。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就是自我称颂、标榜祖先功业为历史少有或没有,然后明确国号名称为“大元”,并说明国号来源于《易经》,并取“乾元”之意。那么,忽必烈是基于什么依据称其祖先霸业具有开创性的呢?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元朝的确做到了许多此前历朝历代都没有做到的事,例如广阔的疆域等等,如《元史地理志》序言就明确说过,元之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