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仅凭这一件事,​赵匡胤​就能被称为最优秀的皇帝之一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13
转发:0
评论:0
在遥远的商周时期,王朝的更替远没有后来那么血腥,反而在某些时候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关怀。在那个年代有一种“兴灭国,继绝世”的传统。意思就是你可以推翻前面的王朝,收缴它的统治权力,但是你不能把人家的血脉给斩断了。要给人家留封地,让人家在你的国家里,繁衍生息,代代延续,不能绝灭人家的血胤。“兴灭国,继绝世”,是夏商周时代中国的人道主义传统。比如周朝有“三恪”的说法,周朝在灭了商之后,对商的后裔并没有斩尽杀绝封。不但如此还封虞(舜受尧禅让建立了虞)、夏、商之后于陈、杞、宋。其中宋就是商的后裔建立的。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于商朝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并称宋是周的客人而不是自己的臣子。宋国是华夏圣贤文化的源头,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四大思想之发源地,其中墨子、庄子和惠子三位圣人皆出自于宋国,此外孔子的祖籍也在宋国。秦始皇兼并六国,屠杀六国的血胤,将

  在遥远的商周时期,王朝的更替远没有后来那么,反而在某些时候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关怀。

  在那个年代有一种“兴灭国,继绝世”的传统。意思就是你可以推翻前面的王朝,收缴它的统治权力,但是你不能把人家的血脉给斩断了。要给人家留封地,让人家在你的国家里,繁衍生息,代代延续,不能绝灭人家的血胤。

  “兴灭国,继绝世”,是夏商周时代中国的人道主义传统。比如周朝有“三恪”的说法,周朝在灭了商之后,对商的后裔并没有斩尽杀绝封。不但如此还封虞(舜受尧禅让建立了虞)、夏、商之后于陈、杞、宋。其中宋就是商的后裔建立的。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于商朝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并称宋是周的客人而不是自己的臣子。

仅凭这一件事,​赵匡胤​就能被称为最优秀的皇帝之一

  宋国是华夏圣贤文化的源头,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四大思想之发源地,其中墨子、庄子和惠子三位圣人皆出自于宋国,此外孔子的祖籍也在宋国。

  秦始皇兼并六国,六国的血胤,将这个伟大的人道主义传统,给彻底遗弃了。

  在之后这个传统陆续被一些人重新记起。东汉末年魏文帝曹丕以魏代汉,名义上是受禅登基,但实际上是篡位。

  曹丕顾及身后名不愿意杀掉汉献帝,想起了之前兴灭继绝的传统,于是封汉献帝为山阳公,食邑一万户,立都城于浊鹿,不称臣,受诏不拜,可以天子仪仗祭祀宗庙,仍行汉朝正朔。

  意思就是山阳这块地方永远就是你刘协的了,在这个地方你还是汉朝的皇帝,你仍然可以用天子的仪式祭奠先祖,告诉你的祖先们你们汉朝的统治还在。曹丕在名声上好听了许多,但人道主义精神,早就荡然无存了。

  后来的人们甚至连这些表面的人道都不想维持,于是就简单地把推翻政权,等同为剪草除根式的杀戮。专制程度愈深,杀戮程度愈凶残,波及范围越广大。五代十国时期尤其严重。短短几十年出现了五个朝代十多个割据政权,每次的王朝更迭都伴随着大,父子相残,兄弟阋墙,再无一点人性的光辉,直到赵匡胤的横空出现。

  宋太祖继位之时,十国仍有后蜀、北汉、南唐、吴越、南汉、荆南与湖南武平军周行逢、闽南清源军留从效等。宋太祖先后袭占荆湖,灭后蜀、灭南汉,但每灭一国,宋太祖都没有进行大规模的。

  荆南国的高继冲、南楚国的周保权、南汉国的刘鋹、江南国的李煜。在灭国之后,都被太祖礼“请”到京师,终身享受诸侯王的待遇。后来宋太宗继续执行宋太祖的这项国策,吴越国的钱俶、南闽国的陈洪进,就连作为特号死敌、不断勾结契丹作乱中原的北汉国主刘继元,都同样享受到了这种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被灭后的待遇”。

  宋太祖一反历史之恶,从历史的纵深处,重新唤回早已被扔进垃圾堆里的人道主义精神。只此一点,宋太祖就堪称向后所有统治者中最优秀的典范和楷模。

  宋太祖,就是以这样宽仁和自信的姿态,出现在十世纪人类的历史舞台上,用自己真诚的行动昭告历史:以儒家仁爱精神为指针的中国优秀的人道主义政治传统,奇迹般的在大宋朝重新复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国大将周泰为何被称为三国优秀战神之一
周泰生于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是吴国的一名猛将。在孙策时期加入孙策军,和他一起进来的还有同乡蒋钦。两人跟随孙策左右。因为表现的特别好,被孙权要了过去。周泰也没有让孙权失望,他英勇善战,多次救孙权于危难之中。身上的伤疤不计其数,就像身体上纹身一样。图片来源于网络吴国的其他将领,如朱然、徐盛等人都对周泰的勇猛很佩服,后来孙权为了奖励他为吴国立下的汗马功劳,赐他青罗伞盖,封了陵阳候。周泰有一个儿子叫周邵,也是骁勇善战。在周邵死后,他弟弟周承继承哥哥的位置,掌管兵权。袁术曾经拉拢山贼作乱当地,正巧孙权在宣城,还没来得及准备防御,山贼就打到身边了,看着山贼拎着大刀砍向马鞍,周围的士兵慌忙逃窜,只求活命。这时一条大汉拔地而起,奋力作战,护在孙权身边,浑身中了二十多刀仍未力竭,就像一个血人杀红了眼,周围的山贼觉得胆战心惊,这哪里还是人,就是一个罗刹。他以一人之力,在绝境之下为孙权开辟了一条活路,他的忠心护...
· 为何赵奢能够仅凭一次战绩就能够奠定了其战国名将的地位呢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赵奢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战国时期,最为著名的一场战争便是长平之战。而提起长平之战,人们就会想起那位“纸上谈兵”的赵军统帅--赵括。而赵国之所以会起用年轻的赵括为统帅以替代老将廉颇,除了赵括精熟兵法理论之外,更为主要的原因乃是因赵括乃马服君赵奢之子。古今中外,各行各业也都或多或少会讲究些“家族”传承,这应该算是“世家”情节。我们对将门世家的故事,总是津津乐道。例如,在评书演义中,《杨家将》、《薛家将》、《罗家将》等故事,都演绎了一代又一代,而通常来说,也只有第一代的故事还算是有些样。而听众之所以愿意去听那些子虚乌有的第二、第三代将门故事,本质上也是源於“世家”情节。而对名将之子孙,总会有些格外地期待、关注。明·靖难之役,建文帝起用锦绣公子李景隆为统帅,也是因其乃名将李文忠之子。而赵国起用赵括为统帅,也同样受其为...
· 道光帝为何会被称为史上最抠门的皇帝
作为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然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即使在道光时期危机四伏的大清朝,皇家的奢侈生活也还是能保证得了的。可是这个道光皇帝,却厉行节俭,为了节俭而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甚至忽略自己的生存需要。他到底有多节俭?道光帝的节约可是出了名的。他坚信,成由勤俭败由奢,要使国家繁荣昌盛,就必须要勤俭生活,这样上行下效,才能树立一种时代风气。他不像乾隆那样喜欢到处去玩,而是在宫里仔细盘算各项花费的用度,计算出最低的花费,然后交给内务府,让他们按这个标准去办。网络配图据记载,道光皇帝吝啬到大臣都难以接受的程度,别说很少有什么贵重的赏赐,就连偶尔的请客吃饭也是极力俭省。当时有清朝对回疆的战争,大学士长龄等人取得胜利回京复命,向道光帝献上战俘,道光于是宴请这些立下战功的将领们。可说是宴请,其实寒酸得要命,二十个人挤在两个桌子上,每一桌只有五六个菜,在座的大臣都不敢举箸,那么多人几口就会把这区区几样菜...
· 邓艾为什么仅仅凭两千兵马,就能逼得刘禅投降?
邓艾仅凭两千兵马,为什么就能逼得刘禅投降?其实原因很简单。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众所周知,刘备是一代枭雄,他出身草根,本以织席贩履为生,在黄巾军起义的时候,投身军旅,凭借着汉室后裔的身份,和个人魅力,一步一步成长为了一方诸侯,先地跨荆襄,后雄据巴蜀,再拿下汉中,终于建立了蜀汉政权,成就了帝业。然而在他去世仅四十余年后,他的儿子刘禅,就率众降魏,导致了政权的灭亡。公元263年,把持曹魏朝政的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此战之初,曹魏一方并不顺利:负责拦截姜维的邓艾被姜维甩脱,诸葛绪被钟会诬告收押,钟会自己则被姜维挡在了剑阁,而且因粮草耗尽,不得不准备退兵。然而情势很快就出现了逆转,邓艾被姜维甩开之后,并没有缠着姜维不放,反而率兵出阴平,直接兵临成都城下,凭借两千兵马,迫降了刘禅,使蜀汉彻底灭亡。成都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池,而且是蜀汉的国都,为什么邓艾能够仅凭两千兵马,就...
· 揭秘:全能型皇帝唐太宗做的最道的一件事
揭秘唐太宗如何“骗”得《兰亭序》?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皇帝中少有的全能型人物,上马能指挥千军万马,所向披靡,下马能安邦定国,兴国利民。更难能可贵之处是他还练得一手好字,书法造诣可与唐朝的虞世南、褚遂良等人比肩,所以他头上的三顶帽子——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个个都不是虚的。不过,金无足赤,一生勤政爱民的李世民也干过一些见不得人的事。其中,他通过欺骗的手段搞来《兰亭序》一事极其道,堪称人生中的一大污点。关于这件事,画圣阎立本还专门做了一幅《萧翼取兰亭图》,现存放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是大书法家王羲之于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三五三年)三月三日的即兴之作,说来也巧,这年他正好三十三岁。《兰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无论是文笔还是书法都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是一件集艺术性和视觉性于一体的,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