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明朝名将邓愈,为什么会成为和政的城隍爷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09
转发:0
评论:0
明朝名将邓愈,为什么会成为和政的城隍爷呢?,名将邓愈,家在安徽,为明初开国大将,卫国公。可为何却被封为和政的城隍呢?

  名将邓愈,家在安徽,为明初开国大将,卫国公。可为何却被封为和政的城隍呢?

  距离兰州不远的和政,在古代被人们称之为宁河。这里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也是通往临夏的咽喉要地。

  和政的城隍庙就在县城边的山上。在乡亲们的指点下,穿过村落,来到山顶的一处古建筑前。和政的城隍庙便在里面。严格说,这里不仅是有城隍庙还魁星阁等建筑群。

  穿过大门,城隍庙就在前面。城隍,自古被人们视为一个城市的守护神。一方城隍,往往是一方大地走出的英豪,他们或救灾救难,或慷慨赴死,或教化百姓,由人而成神。到明代以后,城隍有都城隍、府城隍和县城隍的区别。

  和政城隍庙的大殿上方悬挂一块大匾,上书“武顺王”。这就和政城隍庙的大殿了。城隍庙修建在山顶上,我们将山下的县城一览无余。大殿内供奉的城隍就是邓愈。

image.png

  邓愈是明初的开国名将。明初大封功臣时,他被封为卫国公,位置在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之后,却在郑国公常茂(常遇春之子)之前。唐初的名将李靖,也被封为卫国公。可见,在将星云集的明初,邓愈不弱于任何人。

  邓愈是如何到甘肃的呢?洪武元年,徐达等人率军平地甘肃,先后攻占了兰州、临洮等地,洪武二年,常遇春病故,军中主将赶回南京。

  就在这时,元军残余势力在王保保等人率领下,展开反攻,兰州城被围困达四月之久。洪武三年,朱元璋命徐达、李文忠、冯胜、邓愈、汤和等人继续经略西北。这样,邓愈来到了甘肃。

  邓愈以左副将的身份参加,西北决定性大战役——沈儿峪之战。后诸将分兵经略各地。邓愈从临洮进克河州,招降了大批游牧部族。率军出甘肃西北数千里而还。也因此而受封为卫公国。

  和政古城就是在邓愈率人开始修建的。后,邓愈在回师途中,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病故,年仅41岁。洪武皇帝亲自选墓,进行国葬。追封宁河王,溢号“武顺”。

  至今,邓氏家族祠堂号宁河堂,堂号是从邓愈的宁河王而来。他为何被封为宁河王呢?一些邓氏后裔并不清楚,其中缘由。

  《和政县志》载:“和政,太元二年(325年)设置金剑县,崇宁四年(1105年)置宁河县,金、元、明洪武时期仍为宁河县,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撤县,直至民国十八年(1929年)设县,定名和政。”

  邓愈被封宁河王,就是为纪念他曾经的功勋。邓愈死后,他自然也就成守护宁河一方的城隍。

  当地还有这样一个习俗,在城隍庙的祭祀中,购物的人是当地姚氏族人,后勤组是党氏族人。据说,党家祖上是邓愈的大厨,姚家是“押粮官”。几百年后,他们的分工依旧清晰明了,恪守着当年先祖的职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开国名将邓愈的故事邓愈最后是怎么死的?
邓愈是明朝开国名将,安徽虹县人,原名邓友德,字伯颜。邓愈是领兵打仗的熟手,早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领兵抗敌了。1333年农历2月15,一个小男婴在虹县龙须里出生,他的父亲邓顺兴为其取名邓友德。邓顺兴是一个重气节,讲义气的人。元朝末年,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候,为了保护自己,乡人们通常会自发组织起来进行团练,以取得自保能力。邓顺兴被乡人推为团练,率领人马,保境安民。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环境中,对邓友德的影响极大,使他小小年纪就有了平定天下的志向。1353年,邓顺兴在一场反抗元军的战争中,不幸中箭身亡。他去世后,有邓友德的哥哥邓有隆接管兵权。没有多久,邓友隆因病去世。带兵抗元的重任,就这样落在了当时年仅十六岁的邓友德手上。邓友德年少读书,通军事,尽管年轻但是却有不符合他年龄的成熟气质。他每次领兵打仗,总是冲锋在前,因此引得了军中之人的佩服和信任。势力发展到后来,包括泗州、灵璧、盱眙等地的人民...
· 明朝开国名将邓愈的故事邓愈最后是怎么死的?
邓愈是明朝开国名将,安徽虹县人,原名邓友德,字伯颜。邓愈是领兵打仗的熟手,早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领兵抗敌了。1333年农历2月15,一个小男婴在虹县龙须里出生,他的父亲邓顺兴为其取名邓友德。邓顺兴是一个重气节,讲义气的人。元朝末年,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候,为了保护自己,乡人们通常会自发组织起来进行团练,以取得自保能力。邓顺兴被乡人推为团练,率领人马,保境安民。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环境中,对邓友德的影响极大,使他小小年纪就有了平定天下的志向。1353年,邓顺兴在一场反抗元军的战争中,不幸中箭身亡。他去世后,有邓友德的哥哥邓有隆接管兵权。没有多久,邓友隆因病去世。带兵抗元的重任,就这样落在了当时年仅十六岁的邓友德手上。邓友德年少读书,通军事,尽管年轻但是却有不符合他年龄的成熟气质。他每次领兵打仗,总是冲锋在前,因此引得了军中之人的佩服和信任。势力发展到后来,包括泗州、灵璧、盱眙等地的人民...
·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邓愈
邓愈(1337~1377)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伯颜,虹县(今安徽泗县)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16岁的邓愈继承父志,领兵继续抗元。次年,率部加入朱元璋军,在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今属江苏)诸战中,屡立战功。19岁升广兴翼元帅。后转战今皖、浙、赣等地,连战皆胜。二十三年夏,陈友谅率军号60万围攻洪都(今南昌),他防守抚州门,城破30余丈,率军且战且筑,协助都督朱文正坚守85天。鄱阳湖之战后,他奉命平定江西未附州县,升江西行省右丞。明洪武三年(1370),从徐达远征甘肃,身先士卒,击败元军。后分兵进克河州(今甘肃临夏东北),招降吐蕃(今川、青、藏交界地区)、乌斯藏(今中、西部)诸部。四年,在明攻灭夏蜀之战中,坐镇襄阳(今属湖北),筹运粮秣军马,供应从征各部。十年,任征西将军,平定吐蕃反抗势力,至昆仑山而还。因病卒于寿春(今安徽寿县)。
· 明朝开国将军邓愈的人物简介,邓愈的生平事迹
1337年(至元三年)农历二月十五,邓友德(后来的邓愈)出生在虹县龙须里(今泗县大路口乡大营村)。他的父亲邓顺兴,重气节,讲信义,被乡人推为团练,率领人马,保境安民。儿时的邓友德聪慧好学,稍微长大就怀有平定天下的志向。元朝末年,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反抗当时的黑暗统治。1353年(至正十三年),邓顺兴在和元军作战的过程中,中箭身亡。邓友德的哥哥邓友隆接掌兵权。不久,邓友隆病逝,于是16岁的邓友德继掌兵权,亲率人马与元军作战。邓友德每次作战时都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冲锋陷阵,军队之中人人都佩服他的勇猛。泗州、灵璧、盱眙等地人民闻风归附,求其保护。1355年(至正十五年)春,邓友德率所部万余人前往滁州,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封邓友德为管军总管,改名邓愈。南征北战朱元璋为了统一江南,在1355年(至正十五年)农历六月,命令邓愈和常玉春领兵自巢湖南下,先后攻占牛渚矶、太平、溧阳、溧水、句容、芜湖。元朝大...
· 明朝的统治者到底做了什么制度为什么会成为科举的鼎盛时期呢
明朝为什么能成为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科举制度是古代平民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起始于隋唐、发展于宋朝,但是真正把科举制度发扬光大的朝代却是明朝。或许你会想到明朝的“八股取士”严重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那为何科举制反而在明朝发展到鼎盛期呢?这就要说说洪武末期的一个科举案子,和明朝前几任皇帝对科举取士的进一步改制和完善。对于科举制的起源时期,历史学家对此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起源于隋朝,因为隋文帝时期开创了读书人通过考试博取功名的先例;而有人认为是起源于唐朝,因为隋朝的考试选官并没有形成永制,而是依然使用察举制。但是不管怎样,科举取士在隋唐时期只是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因为唐朝科举每次录取的名额人数非常少,几人到几十人不等,远远没法满足整个国家的政府机构对“新鲜血液”的需求。所以说唐朝还没有彻底把科举取士当作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