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世界上海上霸主来中国做生意,都要向他交保护费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47
转发:0
评论:0
世界上海上霸主来中国做生意,都要向他交保护费,《加勒比海盗》系列电影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一个纵横海上劫富济贫的海盗杰克船长,也

  《加勒比海盗》系列电影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一个纵横海上劫富济贫的海盗杰克船长,也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海盗热潮。其实在明朝时期的中国,就有一名类似于杰克船长的海盗,他叫郑芝龙。

  郑芝龙,福建泉州南安石井镇人,生于1604年4月16日。从明朝初期开始,福建沿海就出现了海盗。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朱元璋严厉的海禁政策。朱元璋创建明朝后,为了打击愈演愈烈的倭寇、走私现象,确立了严厉禁止的政策:不但禁止海外贸易,还禁止渔民下海捕鱼。许多福建沿海捕鱼为生的渔民,被迫铤而走险,要么成为万里远航的走私犯,要么成为纵横海上的海盗。郑芝龙受此影响,很早就加入海盗队伍。

  不过,郑芝龙与一般的海盗不同,他属于“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什么意思呢?是说当朝廷允许海外贸易时,他们就把刀枪藏在甲板之下,变成商人,和和气气赚钱;当朝廷禁止海外贸易时,他们就把刀枪从甲板之下拿出来,做没本钱的生意。

世界上海上霸主来中国做生意,都要向他交保护费

  难能可贵的是,郑芝龙不允许手下劫掠普通百姓,救济贫穷百姓,“不许掳妇女、屠人民、纵火焚烧、榨艾稻谷……有彻贫者,且以钱米与之。”就连工科给事中颜继祖在写给皇帝的奏折中,都“夸奖”郑芝龙:“海盗郑芝龙,生长于泉,聚徒数万,劫富施贫,民不畏官而畏盗。”

  举一个例子,1626年,福建南部发生严重旱灾,饥饿的百姓甚至将草根树皮都吃光了。郑芝龙见此,从泉州等地招募了数万饥民到台湾去拓垦开荒,“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此举将大量饥民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为郑芝龙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从此,泉州、厦门等地成为郑芝龙的基本盘,数十年没有动摇。

  郑芝龙多次打败官兵和竞争者,成为当时东南沿海最大的武装集团。郑芝龙拥有一支浩浩荡荡的船队,数量达1000艘之多,海盗帮众则有数万人。面对这样一支实力雄厚的海盗队伍,官兵根本就不敢去招惹他们。

  当郑芝龙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开始向从福建沿海通航的商船征收“保护费”。商船向郑芝龙缴纳银两后,便获得了一支印有“郑氏”标记的旗帜。由于郑芝龙在福建沿海“势力范围”很宽,挂有“郑氏”标记旗帜的商船往往畅通无阻。寻常小股海盗,见到商船上挂有的“郑氏”标记旗帜,也不敢上前滋扰,远远地就避开了。

  17世纪初,从西班牙独立出来的荷兰开始崛起,在全球发展海外贸易和开拓殖民地。很快,荷兰就变成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1624年,荷兰人来到中国,傲慢地提出垄断中国对外贸易的要求。这个要求被明朝拒绝了,荷兰人便在福建沿海骚扰劫掠,企图要挟明朝。

  那时候的明朝,骨子里还是挺硬气的。他们弯下腰身,招抚了郑芝龙,然后在郑芝龙的帮助下,在料罗湾大战中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荷兰舰队。荷兰舰队不服气,又多次挑起战斗,均被郑芝龙打败。

世界上海上霸主来中国做生意,都要向他交保护费

  在那以后,郑芝龙以官家的身份,垄断了福建沿海航道,所有过往船只,必须向郑芝龙缴纳3000两银钱的“保护费”,““凡海舶不得郑氏令旗者,不能来往。每舶例入三千金,岁入千万计。”在明朝时期,郑芝龙一人就年入1000万两银子,这是什么概念?所以,郑芝龙堪称“富可敌国”。

  就连荷兰人到了郑芝龙的地盘,也得缴纳“保护费”。当然,荷兰人碍于“海上马车夫”的面子,不会直接向郑芝龙缴纳“保护费”,而是偷偷地以日本船的名义,购买“郑氏”标记令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旁边的“东亚霸主”,波斯帝国向他称臣,但死活不敢惹中国
中国和邻国的关系一直比较好,在古代,中国给予邻国太多关照和资源,邻国拿走中国的白花花的金银,拿走中国的瓷器和丝绸,同时也汲取了中国文化的营养,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无论是东边的日本、朝鲜,还是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没有谁敢说自己没受到汉化的影响,也没有人敢说自己有完全独立的民族文化。时至今日,古代的一些强国,有的已经消亡了,这些邻国曾经十分强大,现在却很难被人提起,有的国家的名字我们今天还不会读。嚈哒,拼音念yàndā,他们也是边境的游牧民族,但是慢慢的,这支靠水草生活的游牧民族逐渐强大起来,渐渐有了部落,也有了规则,后来嚈哒人建立一个国家,我们给它起名叫“滑国”。嚈哒人据说属于中亚塞种人,也是个游牧民族,有人推测说是汉代大月氏的后裔,总之,西方给他们的别称是“白匈奴”。这个民族有独特的习俗,一夫多妻、兄弟共妻就是其中最怪的风俗,在同时代的其他国家,大都是一夫多妻,而该国可能因为女性远远少于男...
· 他是雍正帝的心腹重臣,连雍正帝都要向他表“忠心”,后来呢?
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帝给他写一道圣谕,其文字犹如一封表“忠心”的肉麻书信,大家不妨来读上一读:“你此番心行,朕实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颜对天地神明也。正当西宁危急之时,……尔等此用心爱我处,朕皆能体到。每向怡、舅,朕皆落泪告之,种种亦难书述。……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他就是年羹尧。年羹尧是安徽怀远人,康熙十八年(1679年)生,他从小聪明好学,颇有才学,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便中得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四川、广东乡试考官,内阁学士等,深得康熙皇帝的宠爱,三十岁不到就升任四川巡抚。后又升为四川总督兼巡抚、川陕总督,成为大清西陲的重臣要员。雍正帝坐上龙椅后,他对年羹尧的宠爱和赏识,比他的父亲康熙帝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上升速度犹如搭上火箭: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朝廷授二等哈达哈哈番世职;三月五日,加...
· 他是明朝第一巨贪连皇帝的儿子都要向他行贿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卑微,了解民间疾苦,对于官员的贪赃枉法深恶痛绝。为了杜绝贪官,老朱制定了严酷的刑罚,比如剥皮填草等等,希望为大明朝的吏治清明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可惜,在当时的历史局限下,朱元璋的美好愿望并未实现。到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嘉靖年间,出了一位巨贪,他的名字叫做严世蕃。要说严世蕃,先要说说他的爸爸严嵩。严嵩是进士出身,但他的仕途并不顺利,直到六十多岁了,才终于挤进内阁。严嵩能入内阁,并且能够在之后把持朝政长达二十年之久,靠的是嘉靖皇帝的赏识和信赖。赢得嘉靖的赏识,严嵩靠的是三招。网络配图第一招,迎合上意。大家知道,嘉靖皇帝一生痴迷道教,甚至痴迷到了魔怔的地步。有一回,他赐了几顶道士的帽子给内阁的几位大臣,希望他们戴着道士帽上朝。可是,大臣们是有操守的,怎么能戴着道士的帽子在朝堂之上谈论国家大事呢?于是,最终只有严嵩一人戴着道士帽上朝。诸位大臣对之纷纷侧目,但他却赢得了嘉靖的好...
· 屈突通是什么人?连大唐王朝都要向他屈服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这个顶级硬汉,连大唐王朝都要向他屈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隋唐年间,有太多的英雄被后人铭记,因此这段壮阔的史诗,也被后人慢慢地加工成了演义小说故事,讲述了更多的英雄名将,然而在不断加工的过程中,很多人的地位变得就不一样了。比如李渊的四子李元霸,本来在正史上只是一个早夭的贵族公子,可是到了小说中,就变成了恨天无把恨地无环的第一猛将,另外像张公瑾,殷开山为大唐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成为了小说中打酱油的角色。其中还有一对兄弟,在评书中一直是作为背景群众出现的,那就是屈突通和屈突盖兄弟,他们作为贾柳楼结义的四十六友,跟虚构的尉迟南和尉迟北,以及唐万仁和唐万义兄弟一样,都是组合出现的凑数角色。但是,这哥俩与尉迟兄弟,或者说唐氏仁义兄弟不一样的是,他们在历史上,可以留下了赫赫威名的风云人物,不仅跟所谓的贾柳楼上这些江湖人物没有任何瓜...
· 兄弟做生意
清朝年间,杨槐镇有这么一对兄弟,哥哥叫罗大,开了间酒坊,弟弟叫罗二,开了间药铺。这兄弟俩的生意都做得不错,也算得上镇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可惜平日里总会为点小事大动干戈,最终弄得兄弟阋墙,妯娌反目。这一年兄弟二人眼见生意越做越大,便都产生了另开分号的念头,经过一番考察,最后都不约而同地看上了位于镇十字街口的一所房子。这房子的主人叫韩老五,是个瞎子,一生无儿无女,靠着街坊邻里接济度日。兄弟俩觉得韩老五的房子虽然陈旧,但位置好,四面八方人来人往的十分热闹,如果修葺一番再拿来经营,生意一定红火。罗大怕罗二先买了房子,赶忙抢在他之前去了韩老五家,对韩老五说愿用一百两银子买下他的房子,一百两银子可不是个小数目,这笔钱可以让他再买所新房子,而且下辈子也衣食无忧了。罗大以为韩老五一定会高兴地答应,谁知韩老五却说房子是祖上留下来的,他决不会卖祖传的家产,任罗大说得口干舌燥,都毫不松口,罗大只得悻悻地走了。隔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