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同为兴唐名将,郭子仪和李光弼的人生结局为何如此不同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79
转发:0
评论:0
同为兴唐名将,郭子仪和李光弼的人生结局为何如此不同,在唐朝近三百年历史上,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位将军不能不提。玄宗末年,奸臣杨国忠当

  在唐朝近三百年历史上,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位将军不能不提。玄宗末年,奸臣杨国忠当道,藩镇安禄山起兵造反,大唐一时失去了长安,被迫偏安四川,王朝岌岌可危。危难之中,二位将军挺身而出,通过前后八年的战争,平息了安史之乱,使大唐重新回到了正常的发展轨道,可谓劳苦功高、居功至伟。两人同时为将,资历是郭子仪老,前期发展是李光弼好,可到最后,两人的人生结局竟然天差地别,令人感慨。

同为兴唐名将,郭子仪和李光弼的人生结局为何如此不同

  人物出场时,郭子仪地位在李光弼之上,李光弼是郭的手下,二人配合默契,初步扭转了唐军不利的战局。可好景不长,人红是非多,郭子仪因为功高,为朝廷宠臣鱼朝恩所嫉,先是军事主张屡屡被否,后来直接剥夺军权,调回朝廷坐冷板凳。李光弼接受了郭子仪的教训,请求朝廷派王爷当兵马大元帅,自己做副手,这么一来,李光弼如鱼得水,仗打得顺,也没人来找麻烦了。从历史记载看,郭子仪对下宽容,为人比较厚道,李光弼治军严整,比较讲规矩。单讲人物性格,似乎郭子仪要让人舒服一点,但是人和人不对脾气也没办法,遇到鱼朝恩,注定郭子仪要沉闷一些时日。

  看到唐朝藩镇割据、内战不已,周边政权吐蕃坐不出了,屡屡侵犯边界,这时朝廷又把郭子仪请出来解决问题。郭子仪就此重新出山,之后受到唐代宗重用,尤其是凭借其威望,顺利收服了叛将仆固怀恩的部众,单枪匹马说服回纥,化解了回纥、吐蕃的联手侵袭入寇。

  之后,郭子仪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去世时还被追赠太师,可谓极尽殊荣,绝对的人生赢家。然而李光弼就没那么幸运了,接了郭子仪的班,仗没少打,功也没少立,可发生在郭子仪身上的事再次重演,因为功高,李光弼受到权臣鱼朝恩、程元振的嫉妒和陷害,最后流落徐州,不敢回朝。周围的势利眼一看,纷纷转向,李光弼就在郁郁不得志之中病死他乡。

同为兴唐名将,郭子仪和李光弼的人生结局为何如此不同

  两位名将的遭遇可谓道尽了造化弄人,人生际遇的变幻莫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的迥异结局
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的迥异结局郭子仪、李光弼俱为唐朝中兴名将,若论战功、军事造诣,李光弼可能要更出色一些,史家公认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但若论统御部下、为人处世,则郭子仪更胜一筹。正是因此,二人的人生结局堪称迥异,一个是“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一个则是疑惧重重、最后郁郁而终。1、中兴名将郭子仪(697—781),出身官宦人家,但大器晚成,安史之乱的前一年(754),57岁的郭子仪才做到朔方节度右兵马使。由于次年安禄山造反,郭子仪才得以充朔方节度使,独当一面。李光弼(708—764)本是契丹族,其父原为契丹酋长,归唐后英勇战死。烈士后代李光弼从军后,得到了名将王忠嗣的青睐与器重,常说:“光弼必居我位。”也是在754年,李光弼进为朔方节度副使。安史之乱爆发后,经郭子仪推荐,李光弼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安史之乱初期,郭、李主要在北线(河北一带)与叛军做战。756...
· 安史之乱后同为功臣的李光弼和郭子仪为何最后结局差距巨大
在中国历史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名将并不罕见,但是能够保全自身并得以善终的却只有寥寥几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似乎成为了功臣们逃不过的宿命。最典型的是唐朝“安史之乱”后,几位功臣们的悲催下场。比如堪称头功的李光弼,上了战场威震千里,下了战场就被朝中的宦官们治得动弹不得,以至于在平叛战争胜利的前夜,竟被整治得忧郁而死。为平定“安史之乱”家族殉难四十多人的仆固怀恩,结局却比他还惨,竟因忍不了朝中小人的陷害污蔑,一怒就勾结吐蕃回鹘造反,险些闹出覆亡唐朝的大祸。半生功业分分钟毁干净。“忠良难善终”的悲情,常惹得后世哀叹。但同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功业足能与李光弼比肩,被唐肃宗赞为“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的郭子仪,却是绝对的例外。他在挽救整个大唐帝国于将倾之后,不仅获得了王爵之尊,还得到了皇帝的全心信任,最终在84岁高龄寿终正寝,被朝廷追赠为太师。郭子仪之所以能够善终,是因为他聪颖通达...
· 李光弼怎么死的唐朝名将李光弼墓在哪
李光弼怎么死的唐朝名将李光弼墓在哪李光弼(公元708年至764年),唐代柳城(辽宁省凌源县)人,契丹族,唐朝大将。其父李楷洛,原是契丹的酋长,武则天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李光弼严毅有大略,用兵谋定而后战,能以少击多。曾任河西节度副使、朔方节度副使等职。肃宗时拜河东节度使,与郭子仪进攻河北,收复十余郡,平安禄山叛乱。又在太原击败史思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升天下兵马副元帅,率军进击安庆绪,被史思明击败,退守河阳(河南孟县西),不久攻克怀州,因功封临淮郡王。后受宦官牵制,在洛阳附近:北邙山战败。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出镇徐州,进封临淮王,曾派兵浙东袁晁起义。广德二年(公元764年)七月死于徐州,终年57岁。同年十一月葬,赠司空(《旧唐书》载:赠太保),谥日武穆。李光弼墓,位于富平县觅子乡别家村西北l公里处的古老灌区,封冢淤于地下。墓前原有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十一月立的李光弼神道...
· 如何评价李光弼?唐朝名将李光弼的功绩有哪些
如何评价李光弼?唐朝名将李光弼的功绩有哪些李光弼(708年-764年),中国唐代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载(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参与浙东袁晁领导的农民军。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素与李光弼不睦,光弼晚年为宦官所谗。病死徐州,年五十七岁。追赠司空、太保,谥曰武穆。李光弼墓,在富平县觅子乡别家村西北约1公里处。李光弼是中唐出色的统帅、军事家,与郭子仪先后出任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是平息安史之乱的主帅,被加宰相,位至三公,封为临淮王,“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八列传六十一)名气没有郭子仪大,但军事才能不在郭之下。史家评论,“自艰难以来,唯光弼行军治戎,沉毅有筹略,将帅第一。”(《册府元龟》卷393《将帅部》)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家、大将孙...
· 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唐朝的中兴大将,为什么两人的结局相差那么大?
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中唐时期的国家柱石,两人为平定“安史之乱”,保卫大唐江山立下赫赫战功,并称唐朝中期的中兴名将。唐肃宗曾发自肺腑地感谢郭子仪:“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李光弼也备受后人推崇,被称为“战功推为中兴第一”。郭子仪出生于公元697年,是一个典型的官二代,父亲历任各地刺史。他本人也长得仪表堂堂,“长六尺余,体貌秀杰”。依靠自己的天赋和良好的家庭教育,郭子仪在武则天时期就高中武状元,公元749年就官居三品,成为武卫大将军。李光弼同样出身名将之后,父亲是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他比郭子仪小11岁,出生于公元708年。但他同样少年成名,不到20岁即被任命为左卫亲府左郎将,封云麾将军。如果没有安史之乱,也许郭子仪和李光弼就会在这样的官场上富贵但略显乏味地度过一生。但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彻底地改变了两人的人生轨迹,也让郭、李两人在乱世中尽显英雄本色而名垂千古。在平叛“安史之乱”中,两人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