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纸上谈兵的赵括并非庸才,而是背了黑锅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06
转发:0
评论:0
纸上谈兵的赵括并非庸才,而是背了黑锅,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无疑是史上杰出的军事理论家之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无疑是史上杰出的军事理论家之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

  这孩子从小就对军事非常感兴趣,当别人家的孩子沉浸于“王者农药”之类的游戏时,他却在拼命地学兵法背兵书,谈起兵法来谁也不是对手,连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父亲都甘拜下风。

  俗话说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就像地基是高楼大厦的基础一样,有了坚实的地基,想修多高的楼就能修多高。遗憾的是,这孩子虽然地基打得牢,却在实际操作了差错,房子还没建好就倒了——在秦赵两国生死决战的长平之战中,他一改老将廉颇的“消极防御”为主动进攻,结果被秦军包围,输得非常惨,仅被“坑杀”的就达40万,致使赵国遭到毁灭性打击,从此一蹶不振,相应地大大提升了秦国的国力,“成全”了其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于是,人们送了他一个“纸上谈兵”的“雅号”,这个杰出的军事理论家,也就被人足足讥讽了两千多年,并且还将讥讽下去。

  实际上,赵括之才,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不堪,长平一战,其实是一场以少打多的攻坚战,在军队人数比对方整整少十五万的情况下,他敢于率军主动出击,本身就说明他具有超出常人的胆略,何况还取得了重创秦军的战绩。

  根据秦军轻而易举地将赵军包围来看,秦国出动的兵力其实远远不止六十万,因为冷兵器时代打仗的常例是“十围五攻”(《孙子·谋攻》),根据这个常例,秦国出动的兵力至少是赵军的两倍,有学者估计应该在百万以上,否则不可能将四十五万赵军团团包围——据《资治通鉴·长平之战》记载,秦国把国内十五岁以上的男子都赶到前线去了:“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

  即使这样,秦军也吃了大亏,遭赵军重创。

  这个“重创秦军”的战绩有多大呢?《史记》的记载是这样的:长平之战后,“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而且这个战绩,是在“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的情况下取得的。

  根据史料,假设赵国出兵四十五万、秦国出兵六十万这些数字属实,那么根据赵国被俘四十万来看,消灭秦军过半(姑且算三十万)、导致其“国内空”,赵军仅付出了五万人的代价!

  如果作为主帅的赵括是个庸才,那么请问,世上有战损比如此之低的庸才吗?

image.png

  但赵括最后毕竟败了,中国人历来习惯于以成败论英雄,在这样的语境下,赵括之前的路无论走得多么顺畅,多么豪迈,只要最后一步没走好,跌了一跤,那么在人们看来,他就是个不会走路的娃娃,之前的一切统统归零!

  若要“追究”赵括的责任,那么他最大的责任,在于“心太急”了。当老将廉颇在战役前期一直“坚壁不战”,虽然成功地抵御了秦国的大军,但在赵王眼里却是“毫无建树”,赵王需要的是胜利,虽然赵王撤掉廉颇换赵括为将,看似中了秦国的“反间计”,实际上也有这个因素在里面,而对赵王的心思,赵括不可能不明白,所以,当他取代廉颇之后,他知道,如果自己继续采用廉颇的战术,那么等待他的,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他必须尽快拿出一个结果,以便对赵王有个交代。

  采用与廉颇不一样的战术,就成了他唯一的选择,而这个战术,就是改“消极防御”为积极进攻。

  这就是所谓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倾尽全力赌一把,赌赢了是打虎英雄,赌输了是老虎的盘中餐。

  不幸的是,他一把就“赌”输了。

  他的确缺乏实战经验,因此这是他独立指挥几十万人马的第一战,也成了最后一战。

  如果历史不那么无情,多给几个让他锻炼的机会,他最终成为比白起更可怕的战神,也未可知。

  退一万步来讲,就算赵国真是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庸才,长平之战失败的第一责任人,也不是他,而是赵王。

  这是因为,当赵王打算用赵括换掉廉颇时,赵括的母亲就亲自给赵王写信说,请大王收回成命,不要用我的儿子。赵王问为什么,赵括之母的理由是,儿子做了将军后,军官们都无人敢抬头看他,而且爱财,每当大王有赏赐,他就拿回家收藏起来,看到便宜、有增值潜力的田宅也把它们买下来,一点也不像他父亲。

  可是赵王叫她别说了,自己已经决定了。赵母说既然这样,那么那小子今后若是不称职,大王您可别怪我们,赵王答应了,赵括失败后果然没有为难赵家。

  有人说知子莫若母,这话似乎没毛病,可是赵母仅凭儿子当上将军后军官不敢看他和他爱财这两点,就断定儿子不会带兵打仗,这理由是不是太牵强了?世上既爱财又有才的人多的是,军官不敢看他,难道不是因为他对他们的严格要求所致?

  由此看来,赵母并不十分了解她这个儿子,因为发生于公元前280年的“麦丘之战”,就是靠了儿子赵括的计谋才打赢的,不然在那一战中,作为主将的她丈夫赵奢,很有可能身败名裂。

image.png

  公元前280年(赵惠文王十九年),乐毅破齐后,赵惠文王命赵奢为将,攻打齐国的麦丘(今山东商河西北),并且只给了他一个月时间。

  麦丘虽然成了孤城,但之前赵军多次攻打都未能拿下,时间长达数年,因为此城粮草充足,守军中又有善于守城的墨家弟子。

  赵奢的方式是强攻,但遭到儿子赵括反对——之前强攻多次都未能奏效,您老人家怎么还这样?干吗不来点新鲜的?

  赵括分析,城里虽然还有粮食,但估计差不多也快完了,何不想其他办法?赵奢说来不及了,一个月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再耽误下去等着受处分吧。

  赵奢不听儿子的,下令攻城,不但不奏效,还白白损失了不少士兵。

  赵奢不但不采取灵活一点的办法,还对抓到的俘虏束手无策,因为他向俘虏了解城里的情况,俘虏就是不告诉他。赵括却不慌不忙,每天好吃好喝地招待那些俘虏,对待他们比对自己人还客气,知道他们的家人已经断炊,还给他们粮食,让他们悄悄带回去。

  俘虏中终于有人感动了,告诉赵括说,城里的粮食虽然还有一点,但是已经全部被军队控制,百姓早就没吃的了,人肉就是他们的“粮食”。赵括又问俘虏:“你估计齐军还能守多长时间?”俘虏回答说充其量也就几个月吧。

  直到那时,赵奢才听了儿子的劝,停止攻城,还把俘虏都放了。

  人心都是肉长的,受到优待的俘虏们回去后,逢人就说赵军的好,在他们嘴里,赵军简直是一支仁义之师,不但不拿他们当敌人,非常尊敬他们,还让他们吃得饱饱的,还送他们粮食,让他们的家人也有吃的。

  不少百姓听了,立场就开始产生动摇:要不,咱们也投赵军去吧?

  世上最可怕的是人还在,但是心已走,齐军将领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赶紧把的俘虏关了起来,谁知这样一来,士兵和百姓的怨言更大。

  根据儿子赵括的“指示”,赵奢依然按兵不动,还让部下用抛石机把粮食抛进城里,而且每天都这样做。

image.png

  齐军却派人把那些粮食送了回来:你们几个意思?想搞统战啊?没门,咱们不吃这一套,你们要打就打,别再抛粮食了求你们啦!

  赵奢不听,继续抛粮食,齐军再也沉不住气了,气急败坏地派代表来约战:咱们定个决战的日子吧!

  此时此刻的赵奢,虽然不知儿子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但儿子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叫他别跟齐军派来的代表见面,他就不跟他们见面,气得齐军代表干瞪眼。

  几天后,事情果然朝赵括的设想发展,城里的人杀了守城的齐军将领,开门投降了。

  当赵惠文王对赵奢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并且伤亡不大深感好奇时,赵奢不由得为儿子骄傲,对赵惠文王说:都是这小子的主意,老赵我不过是个执行者而已。

  不用说,赵惠文王对赵括大大地点了一个赞,父子俩都得到了重赏。

  也许正因为赵括在“麦丘之战”中的表现,给后来的赵王留下了深刻印象,才使赵王不顾其母亲的反对,毅然让赵括担此重任。

  可惜,历史不给他机会。

  或许,赵括当个参谋人员更合适,一旦让他独当一面,可能又是另外一种画风。

  不过,话又说回来,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故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说,但长平之战,赵括却有明显讨好赵王的意味。从这一点说,他不是一个好将军,背黑锅也罪有应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长平之战的误读:赵括并非纸上谈兵输在了国力上
秦赵长平一战名垂千古,成就了一名武将武安君——白起的辉煌,同时也将“纸上谈兵”骂名让一位少年将军背负了数千年。但历史真是这样的吗?本文将着力恢复历史原貌,为大家展示那段令我血脉贲张的画卷。秦国:商鞅变法富国强兵,立志统一六国要说到秦赵长平之战就必须先说明此战对战国历史的影响。先说秦国:秦国自公元前359年秦孝公赢渠梁任用魏国人卫鞅为左庶长实施商鞅变法以来,于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分两次进行了改革。其主要内容大致为:1、在政治上,彻底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2、在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逐步实施土地私有制,重农抑商,发展国家经济根本;3、在社会方面,奖励耕战、废除爵位世袭;施行小家庭政策,以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等。由此可以看出,秦国变法中最重要的是将国家的力量统一集中到了中央,改变了奴隶分封权力过于分散的问题,是一个国家形成了一个拳头。孝公死后,虽商鞅...
· 赵括是个“纸上谈兵”的庸才还是个优秀的官二代?
赵括是个“纸上谈兵”的庸才还是个优秀的官二代?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孝成王七年(前260年),秦赵两国在赵国境内长平展开决战。在这场决定天下大势的战役中,赵孝成王急于求胜,临阵换将,犯兵家之大忌。结果赵国大败,主将赵括阵亡,数十万士兵降后被杀,赵国从此一蹶不振。一百多年以后,司马迁著《史记》,记述了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故事。经司马迁描述,赵括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成为夸夸其谈、读死书、不知变通的代名词。客观分析赵括的经历及长平之战进程,我认为赵括并非传说中只会“纸上谈兵”的庸才。用现代话讲,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官二代。理由有三:第一,赵括学习努力,不拼爹,立志为国效力。《史记》记载:“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按说赵奢为国家立有大功,地位与廉颇、蔺相如相同,享受副国级待遇,而且是世袭的爵位。赵括作为他的儿子,养尊处优、安享富贵足矣,...
· 纸上谈兵的赵括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军队接收了上党。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音hé)围住上党。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他们才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王还想向长平进攻。廉颇连忙守住阵地,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王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王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我军老远到这儿,长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怎么好呢?”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秦昭襄王说:“这哪儿办得到呢?”范...
· 为国家背了几千年的“黑锅”真正的背锅王赵括
史上最强背锅侠,为国家背了几千年的“黑锅”,真正的背锅王!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围歼战——长平之战,顺便提一下我国的实力背锅担当——赵括。两强相争,大战将起秦国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以来,富国强兵,国势如日中天;旌旗麾指,所到之处无不臣服。这不,秦国又看韩国不爽了,一顿胖揍,韩国不想挨揍,乖乖交出上党郡,可韩国的上党太守冯亭是个不安分的人,(城会玩)他不愿献地入秦,而是祸水东引,献上党之地于赵。本着不占便宜是王八的原则,赵王接受平原君赵胜的建议,欣然受地,派赵胜前往接受上党,将上党郡并入自己的版图。这样秦国就不高兴了,小伙子皮痒痒了,二话不说,直接开打。赵国也不怕,来就来,谁怕谁。表面上看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赵国军事实力迅速崛起,是战国唯一能跟秦国正面抗衡的国家。可自家事,自家人知晓,真跟秦国打赵国还是虚。所以秦赵对抗中,赵国一开始就没打算打,自然而然处于下风,虽然赵国先得了上党,...
· 赵括并非纸上谈兵白起悲似隆美尔!
要给赵括说句话,虽兵败身亡,但长平一役也杀得秦军伤亡过半,国内空虚,兵书也不算白读。正月,王陵攻邯郸,少利,益发卒佐陵;陵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王欲使代之。武安君(白起)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之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秦虽胜于长平,士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网络配图公元前258年正月,秦军挟长平之胜,兵锋直逼赵国首都邯郸,秦军指挥官为王陵。第一番攻防战下来,王陵军团稍稍失利,秦又增援。但第二轮攻防战下来,秦军竟损失了五个校的兵力。校,是秦军中层指挥官,但这里是指一个校的兵力,人数八百,五个校即四千兵,相当于一个步兵旅打没了。增援不行,换指挥官,恰好战神白起身体已康复,邯郸战役的指挥权应该归白将军了。然而,战神拒绝了,理由是:邯郸城不好打,何况诸侯外援兵团在外围集结;从国际环境而言,诸侯对秦恨得咬牙切齿,作战必然不会留情;从现状而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