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北宋初期的名相赵普,曾因读书少而闹过不少乌龙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50
转发:0
评论:0
北宋初期的名相赵普,曾因读书少而闹过不少乌龙,有人说,中国古代的赵宋王朝是历史上读书人幸福感和地位最高的时代,也是最自由的

  有人说,中国古代的赵宋王朝是历史上读书人幸福感和地位最高的时代,也是最自由的时代。

  古代史家评论一个王朝的成败,通常有“文治”和“武功”两个指标。俗语谓“强唐弱宋”,大宋朝“武功”方面似乎是不怎么够看的;但“文治”一项则达到了古代的顶峰。有“近三百年来学问第一”(傅斯年语,仅指中国传统学问而言)之誉的陈寅恪,就曾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此一结论早已为众多研究中国史学者所公认。

  然而,承五代之“余韵”,兵强马壮者为天子,大宋朝一开始并不能算是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朝代。宋朝初年最有名的宰相赵普,留下了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段子。

  南宋学者林駧的《古今源流至论》记载:

  “赵普,一代勋臣也,东征西讨,无不如意,求其所学,自《论语》之外无余业。注:赵普曰:《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

  其后不久,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也如此写道:

  “《论语》为儿童之书也。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北宋初期的名相赵普,曾因读书少而闹过不少乌龙

  这个“段子”的流行,最初当然是为着“显摆”赵普的牛叉以及《论语》的牛叉。诚然,这两者确实牛叉。但《论语》再牛叉,也不过是古代读书人的入门修身之书,其所倡导的仁政之道其实甚少为当政者所取法,而赵普的为政之术是否得自《论语》,也颇值得推敲。

  据宋史记载: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也就是说,赵普早年其实是不学有术,他政治上的才干多半是源于其“少习吏事”。他读书少,以至于为相之时,还被一介武夫的赵老大“鄙视”,要他多读书,晚年才养成读书(《论语》)的习惯。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可讲。宋太祖乾德五年某天,赵匡胤君臣数人突然聊起了年号,赵匡胤对“乾德”这个年号十分自得,宰相赵普于是奉承说,朝廷近年来的不少好事都与这个好年号有关。孰料赵普刚刚拍完赵老大马屁,旁边站着的翰林学士卢多逊就站出来不动声色地说了一句:“可惜,乾德是伪蜀用过的年号。”赵匡胤大吃一惊,马上命人去查,结果查到“乾德”果真是前蜀用过的年号,而且是亡国的年号。这一下,赵老大感觉比吃了一只苍蝇还难受,忍不住感叹:宰相还该是读书人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为何说赵普是北宋初期的宰相中比较特殊的一位?
在北宋初期的宰相中,赵普是比较特殊的一位,除了和开国皇帝赵匡胤关系特殊外,还和赵氏皇族的其他成员打得火热,皇室的核心机密,别人掺和不得,赵普却可以掺和,尤其深得赵氏兄弟的老娘昭宪太后的青睐。说起老太太青睐赵普,也是有原由的:这件事发生在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春天,周世宗御驾亲征向南唐大举进攻,夜半时分,马军副指挥使赵弘殷(赵匡胤之父)率领着一支人马,来到了滁州清流关城下,传呼开门,想要入城休息。城上的守将正是他的儿子、刚刚被世宗皇帝提拔为殿前都虞侯兼领严州刺史的赵匡胤。这座地势险恶的关隘是赵匡胤经过力战,几天前才从南唐军队手中夺下来的。赵匡胤不肯开城,并说道:“父子固,启闭(指城门的开关),王事也。”于是,赵弘殷的部队只好露宿在城外,天亮才得以入城。由于在城外冻了半夜,赵老爷子病倒了。战事突变,赵匡胤必须马上率军出发,可老爷子却歪在了床上,于是,赵匡胤便把分配到身边没几天的军事推官赵...
· 北宋名相赵普刚正不阿的故事详情介绍
说起北宋名相赵普,除了非常著名的冒死向宋太祖推荐人才一事总是被人津津乐道以外,还有的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了。而且据传赵普靠着半部论语既帮助了宋太祖平定天下,更是以半部论语帮着宋太宗治理天下。据历史记载,赵普出身小吏,并没有向其他文臣一样学问特别好,前期都是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才当上宰相的,而做了宰相以后,宋太祖时常劝赵普没事的时候要多读书,于是赵普每次下了朝以后一回到家里就关着房门开始看书,而每次读完书以后等到第二次上朝,大家就发现赵普又变得更才思敏捷了一些。至于他读的书总是被锁在箱子里,家人甚至都是后来才发现他读的原来就是论语,而且还是半部。于是就越来越多人流传赵普靠半部论语帮助宋太祖平定天下。而在宋太祖去世后,他的弟弟继位称为宋太宗,宋太宗仍然是让赵普担任宰相一职,并且还把赵普叫到身边去询问,是不是真的就读了半部论语。赵普也告诉宋太宗,自己确实是只读了半部论语,并且自己所了解擅长的也...
· 西汉初期因足球而名垂史册的项家人
楚汉战争结束,刘邦后,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很多人认为项氏在此时不是刘邦所杀,就是被赐为刘姓,项氏或许从此消声灭迹。但是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却记载着西汉初期一位因足球而名垂史册的项姓人物-----项处。(资料图)《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这样的记载:“太仓公者,齐太仓长,临菑人也,姓淳于氏,名意。少而喜医方术......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意家居,诏召问所为治病死生验者几何人也,主名为谁。诏问故太仓长臣意:“方伎所长,及所能治病者?有其书无有?皆安受学?受学几何岁?尝有所验,何县里人也?何病?医药已,其病之状皆何如?具悉而对。”臣意对曰:.......安陵阪里公乘项处病,臣意诊脉,曰:‘牡疝。’牡疝在鬲下,上连肺。病得之内。臣意谓之:‘慎毋...
· 北宋名相王曾简介王曾是怎么死的?
王曾是北宋名相,同时也是当时著名的状元宰相。这位爷,是乡试第一、会试第一、廷试第一,连中三元的牛人。王曾为“开闽三王”王审邽的子弟,算是名门之后。他八岁的时候失去双亲,被叔父王宗元收养,此后迁居山东省青州县益都。王曾小小年纪就有凌云之志,言“平生志不在温饱。”于是他少时勤奋,努力向学,最终学有所成。长大之后眉目如画,一表人才,为人端厚,进止有礼,得以科举入仕。咸平五年,王曾被皇帝钦点为廷试第一状元,此后开始进入仕途,授将作监丞,通判济州。金榜题名之后,他将这个好消息写信告知叔父,信中言:“曾今日殿前,唱名忝第一,此乃先世泉州王审邽积德,大人不必过喜。”获得金榜第一,得圣上钦点,还能不骄不躁,让人佩服。任期满后回京,诏试学士院,授职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澶渊之盟”签订后,王曾升右正言、知制诰兼史馆修撰。当时各地都有祥瑞出现,纷纷上奏,并且大肆称赞宋真宗功绩。王曾却十分冷静,上...
· 赵普怎么死的?北宋宰相赵普死因真相
赵普(922年-992年),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徙居洛阳,北宋赵匡胤时期的宰相,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显德七年(960年)正月,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以黄袍加于赵匡胤之身,推翻后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964年),任宰相,协助太祖筹划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赵普虽读书少,但喜《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对后世很有影响,成为以儒学治国的名言。早年经历赵普,祖籍幽州蓟,曾祖父是唐末任三河县令,祖父赵全宝,在唐末任澶州司马,父赵迥,五代时任相州(今河南安阳)司马。后唐时期,幽州主将赵德钧连年征战,家国不宁,赵普之父赵回不堪战乱,族迁居常州(今河北省正定县),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又迁至洛阳。赵普为人淳厚,沉默寡言,当地的豪门大户魏员外很欣赏他,将女儿许配给了赵普。后周显德元年(955年)七月,赵普被永兴军节度使刘词辟为从事,与楚昭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