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唐代“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领袖级灵魂人物李德裕发挥了哪些作用?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53
转发:0
评论:0
唐代“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领袖级灵魂人物李德裕发挥了哪些作用?,唐朝后期,南北司(北衙宦官与南司翰林)的权力斗争十分尖锐,可说是贯穿始终的主

  唐朝后期,南北司(北衙宦官与南司翰林)的十分尖锐,可说是贯穿始终的主要矛盾之一。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作为朝官老大的宰相如果依附宦官当然会遭士人白眼不得人心,认为是叛徒;但反过来,如果南司士子没有掌握实权的权宦的推荐,又根本不可能当上位极人臣的宰相。南北司本身都是唐朝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分裂成两大政治势力和流派,这本身就是一种弊政。而贵为国家元首的皇帝若不能协调此种矛盾,就也只能隔岸观火让他们斗个死去活来了,唐朝晚期更是进入了宦官“全垒打”式的全方位治政时代。只有极少数较有作为的朝官通过某种“潜规则”巧妙摆平这种障碍,李德裕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与唐武宗的合作被史学家誉为“君臣相知成晚唐之绝唱”,这一篇我们单表李德裕与宦官势力的微妙博弈。

  政治投资

  无可否认,作为唐代“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领袖级灵魂人物,李德裕参与的朋党之争确令朝政一派乌烟瘴气,但话说搞朋党有一手、搞建设更加有一手的唐武宗最佳宰相李德裕也是晚唐最后雄起的时代“会昌中兴”的主要经手人,可以说唐武宗在位的六年是李德裕政治生命中最辉煌的六年,这六年里外平回鹘、内制宦官,以及定昭义、汰冗官、助灭佛,可谓是功绩赫赫,也由此跻身大唐名相行列。

唐代“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领袖级灵魂人物李德裕发挥了哪些作用?

  为何在晚唐宦官专权、朝官被视如草芥的不利情况下,李德裕能突围力挽狂澜、“摆平”宦官集团完成唐朝最后一次的华丽转身?

  父亲就是宰相的“官二代”李德裕初入政坛一帆风顺所向披靡,原本雄才大略的李德裕是不屑攀附宦官的,并曾以此嘲笑过依附宦官的牛党诸公。但此后经历了多次官场沉浮淬火的李德裕心里非常亮堂,那就是必须处理好与执当时大唐政治牛耳的宦官集团的关系,这是一种深层政治密码,不然纵有李训、郑注的传奇智谋和满肚子诡计,也逃脱不了“甘露之变”失败的命运,因为宦官集团已经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政治势力深深渗透到了李唐王朝的方方面面挥之不去,甚至于当时各地的节度使和官员都是通过重金贿赂神策军中尉获得官职,然后到了地方加紧盘剥百姓达到收支平衡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宦官的支持,就是皇帝做事决策也没有支撑点,也只有变相取悦宦官取得“合法”行政权后,再藉着政绩和宦官叫板甚至于反制他们了,这就叫做战略性退却。

  话说李德裕被李训、郑注排挤出局,被贬任淮南节度使之时,早已不是青涩时代的那个李德裕了,此时的他做事胆大心细绵里藏针,不经意间就把敌人打倒或收编。

  监军宦官杨钦义奉召进京,大家纷纷猜测他此次进京一定是高升做枢密使。对于此种猜测,李德裕也认为不会是空穴来风,不过处事稳重多谋略的他没有和其他趋炎附势的家伙一样去对还没升官的杨监军直接套近乎。一方面要避嫌,但另一方面当然也不能太无动于衷,这就得考李德裕的政治智商了,因为如果把杨钦义拍得舒服了,说不定自己回朝再当宰相的愿望就能实现了。

唐代“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领袖级灵魂人物李德裕发挥了哪些作用?

  李德裕采取的是“欲擒故纵”的那一招。作为地方长官,李德裕对杨回京的事表现得颇为冷淡,接待他如同平常一样公事公办,并未增加礼节,更加没有多送金银财宝,这当然引起杨钦义的痛恨咱走着瞧,山不转水转。

  不料,不久后的一天,李德裕却杀个回马枪,单独延请杨钦义,并在节度使府正厅举行盛大酒会为老杨饯行,情礼极厚,单是送给老杨的古玩珍宝就堆满了几张大床,杨钦义当然是喜出望外,哪还有什么怨气。

  而历史的戏剧性就在于,当杨钦义兴致勃勃进京行到汴州时,朝廷却下诏叫他哪来的回哪去,高升之事算是泡汤了!

  这回可糗大了,回到淮南的杨钦义连忙把李德裕送给他的珍玩如数奉还原主,李德裕却坚决拒收。言下之意就是,大家山水有相逢,何必算计得那么尽呢。

  果然这是一次非常精准的政治投资,因为不久以后杨钦义就被任命为枢密使,成了宦官头面人物,终于咸鱼翻生时来运转,应验了李德裕超群的投资头脑及眼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李德裕:牛李党争的核心人物,也为会昌中兴发挥了很大作用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宰相李德裕是牛李党争的核心人物,但为会昌中兴发挥了很大作用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唐朝后期,南北司(北衙宦官与南司翰林)的十分尖锐,可说是贯穿始终的主要矛盾之一。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作为朝官老大的宰相如果依附宦官当然会遭士人白眼不得人心,认为是叛徒;但反过来,如果南司士子没有掌握实权的权宦的推荐,又根本不可能当上位极人臣的宰相。南北司本身都是唐朝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分裂成两大政治势力和流派,这本身就是一种弊政。而贵为国家元首的皇帝若不能协调此种矛盾,就也只能隔岸观火让他们斗个死去活来了,唐朝晚期更是进入了宦官“全垒打”式的全方位治政时代。只有极少数较有作为的朝官通过某种“潜规则”巧妙摆平这种障碍,李德裕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与唐武宗的合作被史学家誉为“君臣相知成晚唐之绝唱”,这一篇我们单表李德裕与宦官势力的微妙博弈。无可否认,作为唐代“牛李党争”中李党...
· “牛李党争”中的牛党、李党分别是指什么人?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也称“朋党之争”。“牛党”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李党”是指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牛党大多是科举出身,属于庶族地主,门第卑微,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获得官职。李党大多出身于世家大族,门第显赫,他们往往依靠父祖的高官地位而进人官场,称为“门荫”出身。从表面看,牛李党争似乎是庶族官僚与士族官僚之间的,实际上两党在政治上也有深刻的分歧。两党分歧的焦点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什么途径来选拔官僚。牛党多科举出身,主张通过科举取士;李党多门荫出身,主张门荫入仕。二是如何对待藩镇。李党主张对不听朝廷命令的藩镇用兵,以加强唐朝中央的地位;牛党则主张姑息迁就。两党除了政治上的分歧外,还牵扯进个人的恩怨。两党在具体问题上各有是非,牛僧孺、李宗闵因评论时政,得罪了宰相李吉甫,曾遭到贬斥,而李德裕是李吉甫的儿子,因此双方结怨甚深,一旦大权在握,就排挤...
· 唐朝牛李党争的经过:牛李党争的发展过程简介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朝廷大臣之间的派系斗争。牛党的首领是牛僧孺、李宗闵,李党的首领是李德裕,故史称牛李党争(一说牛李专指牛僧孺、李宗闵,而李德裕无党)。这次派系斗争从其酝酿到结束,约四十余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朋党之争。唐宪宗在位时期,有一年长安举行考试选拔人才,举人牛僧孺、李宗闵在考卷里批评了朝政。考官认为两个人符合选择的条件,便把他们推荐给唐宪宗。这件事传到宰相李吉甫(李德裕的父亲)的耳里。李吉甫见牛僧孺、李宗闵批评朝政,揭露了他的短处,对他十分不利。于是李吉甫在唐宪宗面前说,这两个人(牛僧孺、李宗闵)与考官有私人关系。宪宗信以为真,就把几个考官降了职,牛僧孺和李宗闵也没有受到提拔。但此事却引致朝野哗然,大臣们争为牛僧孺等人鸣冤叫屈,谴责李吉甫嫉贤妒能。迫于压力,唐宪宗只好于同年将李吉甫贬为淮南节度使,另任命宰相。这样朝臣之中分成了两个对立派。但此时李德裕、牛僧孺尚未进入朝廷...
· 牛李党争
开端根据《旧唐书》、《资治通鉴》的说法,牛李党争的开始是由进士考试而起。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长安举行考试选拔人才,举人牛僧孺、李宗闵、皇甫湜等在考卷里批评了朝政。考官认为两个人符合选择的条件,便把他们推荐给唐宪宗。这件事传到宰相李吉甫(李德裕的父亲)的耳中。李吉甫见牛僧孺、李宗闵批评朝政,揭露了他的短处,十分不利,遂向唐宪宗哭诉,要求严惩这些举子。后来牛僧孺和李宗闵也没有受到提拔。此事引致朝野哗然,朝中大臣谴责李吉甫忌贤妒能。迫于压力,皇帝只好于同年将李吉甫贬为淮南节度使,另命宰相。这样朝臣之中分成了两个对立派。但此时李德裕、牛僧孺尚未进入朝廷供职,所以派系斗争色彩尚不浓厚。斗争唐穆宗即位后,又举行进士考试。由牛党人物钱徽主持。结果又被告徇私舞弊。在时任翰林学士的李德裕的证实下,钱徽被降职,李宗闵也受到牵连,被贬谪到外地去了。李宗闵认为李德裕存心排挤他,于是便对李德裕非常不满。牛僧孺...
· 解析牛李党争的影响牛李党争的评价是怎样
牛李党争,指唐代统治后期的九世纪前半期中以牛增儒、李宗闵等人为首的牛党和李德裕、郑覃等人为首的李党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一直到唐宣宗时期才得以结束,持续时间为40年,最后以牛党获胜结束。那么牛李党争是怎么回事呢?牛增儒画像牛李党争是唐朝末年宦官专权、唐朝腐败衰落的集中表现,这也加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这场斗争的背景是在唐太宗时期,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一种浓厚的“民主”氛围和很多敢于直言极谏,专折廷争之臣。在武则天时期的高压政策,使这种“民主”制度一再的受到损害,在皇族与戚族之间发生了一场争权夺利的斗争,官僚集团内部的矛盾也变得日益激化。之后以张柬之为首的一派最终消灭了张昌宗等人一派。姚崇为首的集团掌握了政权,使皇帝的权威又一次得到了恢复,封建统治重新出现了团结的局面,“民主”机制又重新得以运行。天宝年间,唐宣宗的进取精神减退,他只是一味的追求享乐,又沉浸在道教和佛教之中,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