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文明学家张溥:出身无法改变,人生可以逆袭
公元1602年,明神宗万历三十年,江苏太仓张家诞生了一个男孩,他就是张溥。
因张溥的母亲是婢女,身份过于卑微。所以,刚出生的张溥不仅被族人看不起,就连家中奴仆也讥其“塌蒲屦儿,”意为卑贱永没有出息。
因为是庶出,张溥处处受人白眼,兄弟姐妹常常欺负他,母亲也无力维护他。
而雪上加霜的是,父亲又因病去世,张溥的处境更为艰难。
张家是书香门第,家里设有私墪。七八岁时,张溥被送入私墪学习。因为缺少关爱且寡言少语,导致张溥智商低资质差,而且过目即忘。
私塾先生要求背《四书》《五经》,别的孩子温习几天,就能背出来,而张溥则是背完开头忘记结尾,一篇文章反复多次也背不下来,先生的手板毫不留情地打在他稚嫩的小手上。
因为总是挨打,张溥开始琢磨怎样才能背好书。
有一次,他在书里读到汉代学者董遇的故事,其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箴言启发了他。张溥茅塞顿开,心想即使自己再笨,背上百遍必能详记于心。
虽然《四书》《五经》内容枯燥,但张溥为克服过目即忘的毛病,每天都大声背书。渴了,他就喝口凉水,嗓子肿了,他就把声音降低些。
经过不断苦练,张溥终于能流利地背下来。
可是,本来背得极熟的文章,站在先生面前时,他却结结巴巴背不下来。先生很生气,不仅打一顿板子,还罚张溥把文章抄写十遍。
张溥回到家里,点灯熬油抄到半夜,困得睁不开眼睛,勉强抄完十遍。
第二天,先生继续让他背文章,张溥只好硬着头皮,努力在脑海里搜索文章里的每一个字词。
说来也奇怪,刚刚背出上句,下句自然而然就涌现在脑海里,张溥竟然顺利地背完文章。先生很高兴,连连夸奖张溥是神童。
张溥终于悟出,原来抄写对自己也有帮助。于是,小小的张溥改背书为抄书,而且一边抄写一边朗读,不仅记得快,而且领悟也极深。
随着年龄渐长,张溥意识到出身卑微对自己的影响,虽然学业有所成就,依然受到家里及族人的排斥。
出身无法改变,人生可以逆袭,张溥暗下决心,唯有刻苦学习才能出人头地。
此后,张溥更加努力学习。每次读书必用手抄,读完之后再将手抄本焚去,然后再抄、再读、再焚,如此反复七次才停下,张溥把自己的这种读书方法称为“七录。”
因为长年累月地读书抄书,右手握笔的手指磨出老茧。尤其是冬季,皮肤冻裂,张溥就用温水泡泡手指,又继续抄读从不间断。
公元1624年,张溥与同郡名士组成文学社,以文会友,兼评时政。
随着影响面扩大,文学社名气传遍全国,入社成员多达三千多人。
而张溥的声望也越来越高,曾经对他颇有微词的家人及族人们,再也不敢冷眼相向。
公元1631年,张溥考取进士,授庶吉士,与同郡张采齐名,时称“娄东二张。”
曾经天资较差,过目即忘的张溥,通过自创的七录七焚方法,成为受人尊敬的学者。
张溥一生著作颇丰,不仅著有《七录斋集》《五人墓碑记》等作品,还为《宋史纪事本末》等补撰论正。
当时的崇祯皇帝曾经下诏,征集张溥所著之书,先后录有三千余卷,现存有《元史论》、《宋史论》等。
“十年著作千秋秘,一代文章百世师。”
因为出身卑微,张溥受尽冷嘲热讽,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通过读书改变现状,不仅为后世人留下许多宝贵的文学巨著,并最终成为明朝著名文学家。
出身无法改变,人生可以逆袭。世事没有一成不变的,只要努力并勇于进取,任何困境都能逆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