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为什么晚年不肯回昆山?是因为他的几个外甥吗?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同时也是明朝遗老。在清军南下时,顾炎武在家乡昆山兴兵抗清,起兵失败后,顾炎武坚持一生不与清王朝合作,只专心于著述。顾炎武的三个外甥也非常有名。徐元文是顺治朝状元,担任过文华殿大学士、户部尚书等要职。徐乾学是康熙朝探花,官至刑部尚书。徐秉义官至吏部侍郎。徐氏三兄弟都为清王朝效力,且官运亨通,顾炎武与徐氏兄弟之间的关系也就显得颇为引人瞩目。
后朝为前朝修史是古代惯例,清朝希望借修《明史》的机会拉拢前朝遗老,争取更多士大夫对清朝的支持。徐乾学、徐元文兄弟都曾主持《明史》的编修工作,兄弟二人都曾试图劝舅舅顾炎武参与《明史》编修,都被顾炎武严词拒绝。为表明自己的立场,顾炎武甚至说出:“若必相逼,则以身殉之矣!”可见顾炎武的坚定决心。
徐氏一门三兄弟都考中进士入朝为官,与舅舅顾炎武的教导不无关系。顾炎武游历北京时,有时也住在几个外甥家里,但顾炎武与几个外甥的联系并不密切,并且可以说是刻意与几个外甥保持距离。但是顾炎武也不忘教育外甥如何为官。顾炎武要求外甥侍奉君主要坚守道义,为官要清廉,以天下苍生为念,重视民间疾苦。正所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由此可见顾炎武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同时,顾炎武尽管自己严守效忠明朝之志,但并不反对外甥为清朝效力,对于下一代晚辈的选择,顾炎武表现得颇为开明。
顾炎武自从顺治年间离开故乡后在外游历多年,始终不肯回到昆山。尽管几个外甥富贵之后多次提出为舅舅买地养老,顾炎武都拒绝了。很多学者认为,顾炎武晚年不肯回昆山就与几个外甥有关。几个外甥入朝为官,其后代也有多人科考中式,徐氏成为当地的富家望族,一时间攀援附会者众多。但徐氏家族为富不仁,在昆山与当地官员相勾结,疯狂兼并土地、横行霸道,引起当地民怨沸腾。顾炎武这样胸怀天下百姓的一代大儒自然不屑与几个外甥为伍,因而至死不肯回到故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