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清风杨深秀,有几个孩子都是谁?
杨深秀(1849年—1898年),山西闻喜人,清末维新变法人士,光绪进士。
1878年春,杨深秀毅然放弃科举考试,请假回乡,团结官绅,兴利除弊,组织赈灾,此外还续修了《闻喜县志》。那时闻喜县令是陕西凤翔的陈作哲,他热烈欢迎杨深秀返乡。杨深秀以举人的身份、满腹的学问、高尚的人品和刑部员外郎的官职,受到官绅和乡民的特别尊重,成为在他们之中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领袖人物。
1882年(光绪八年)张之洞来山西主政。上任伊始,即大刀阔斧除弊兴利。杨深秀借此契机,联合地方绅士,向当时的县令朱光绶建议,为振兴闻喜县孱弱的文风,应永远免除一项许多年来压在新进生员身上的“公堂礼”摊派。所谓“公堂礼”,就是新进生员每逢岁、科两试的考棚费和送礼费。这确属一项弊政。这一建议,得到县令朱光绶的全力支持。经上司及钦宪批准,免去“公堂礼”弊政。
此外,杨深秀还担任过省城令德堂书院的协讲。令德堂书院创建于1883年(光绪九年),于全省择诸生之高才者入内深造。令德堂与晋阳书院同为全省士子之最高学府,其原址为太原府署后之宝贤堂(今山西省实验中学),经张之洞奏准筹建,正式开办于1884年(光绪十年)。
在光绪《山西通志》的修纂中,杨深秀也付出了辛劳,有重大贡献。修志的整个工作是在山西通志局的具体领导下进行的。总纂为王轩,分纂为杨笃、杨深秀、张铁生等。杨深秀所分纂的《星度谱》利用了当时天文、历法和地理方面的最新科学成就,他本人也有一定的创见。
《古迹考》载于《通志》卷之五十,又为《沿革谱》之姊妹篇。读过王轩所纂之《沿革谱》,山西之古今沿革,了然成竹在胸,深服其简明扼要。再读过杨深秀《古迹考》,山西各处古迹名区,更加粲然入目,有如更上一层楼而览无数之胜景。
“戊戌六君子”就义时,杨深秀49岁。“六君子”血溅菜市口后,在山西同乡的帮助下,杨深秀的大儿子黻田将父亲的灵柩运回了闻喜老家。为官清廉的杨深秀,家无余财,生前没有积蓄,又遭抄斩,回乡后草草安葬,当时只怕是连一块碑石也未曾竖立。杨深秀虽身为御史,生前两袖清风,死后一抔黄土。
杨深秀有三个儿子:黻田、墨田、孤田。大儿子黻田,思想激进,拥护辛亥革命,曾出任民国后闻喜县县长,后终老故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