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戊戌六君子被捕原因分析,杨深秀最仗义!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94
转发:0
评论:0
戊戌六君子被捕原因分析,杨深秀最仗义!,戊戌六君子,中国近代史中响当当的名字,大家都知道的是,1898年9月21日,

  戊戌六君子,中国近代史中响当当的名字,大家都知道的是,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与直隶总督荣禄,囚禁了光绪帝,同时逮捕了谭嗣同六人等,未审即杀。实际上,每个人被杀的原因其实都不太相同,下面来说说。

image.png

  据当时的狱卒刘一鸣回忆;

  “谭嗣同在狱中意气自若,终日绕行室中,拾取地上煤屑,就粉墙作书,问何为,笑曰:作诗耳。林旭美秀如处子,在狱中时时作微笑。康广仁则以头撞壁,痛哭失声曰:天哪!哥子的事,要兄弟来承当。林旭闻哭,尤笑不可抑。既面传呼:提犯人出监,康知将受刑,哭更甚。刘光第曾任职刑部,安慰康说:此乃提审,非就刑,毋哭。既而牵自西门出,刘知故事,缚赴市曹处斩者始出西角门,乃大愕。刘于是骂曰:未提审,未定罪,即杀头耶?何昏聩乃尔。”

  9月28日,六君子在未经刑部审讯的情况下,被慈禧太后下令押到北京菜市口法场问斩。被处斩的顺序是: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

image.png

  从左至右从上到下分别为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

  从就义的顺序就先说康广仁。康有溥(1867年-1898年9月28日),字广仁,号幼博,又号大广,广东南海人,康有为之弟。实际上康广仁并没有直接参与变法,康有为及梁启超逃亡时,来不及通知康广仁,最后广仁在南海会馆被捕。本无罪不当死,而慈禧以失康有为、梁启超故深憾外国,必欲得一人诛之,遂以广仁充。

  关于康广仁在监狱中的表现却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前一种就是上文提到的;“康广仁则以头撞壁,痛哭失声曰:天哪!哥子的事,要兄弟来承当。”后一种说法则完全不同,广仁在狱中“言笑自若,高歌声出金石”,他对谭嗣同说:“今八股已废,人才将辈出,我辈死,中国强矣。”

  这两种说法,你信那种呢?

  说说第二位杨深秀,杨深秀(1849年4月24日-1898年9月28日),山西人,精通中西数学。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后授山东道监察御史。五人下狱后,感五人年轻有为,不应就此死去,于是为五人向慈禧太后求情。谈到后来,杨深秀深诘皇上被废的原因,固请慈禧撤帘,得罪慈禧,在宣武门外闻喜会馆被捕。杨深秀是被祸六君子中自正途入仕且为唯一的高官,本不当死,惟因诘问慈禧得咎。

  杨深秀刚直不阿,直言得咎,乃真御史也。

  杨锐(1857—1898年),字叔峤,四川绵竹人,是张之洞的心腹,问斩前,张之洞极力营救,没想到未审先杀,想救已经来不及,杨锐作为维新派被杀。

  林旭(1875年—1898年),字暾谷,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于慈禧太后光绪后,为报光绪帝知遇之恩,不顾安危,向慈禧太后力谏,保存光绪。最后惹至慈禧太后大怒,被掷入黑狱。

  谭嗣同自然不必再说。

  刘光第(1861年6月18日-1898年),字德星,号裴村、别号古愚,原名光谦,号吉六,四川人。因参与维新变法被杀。

image.png

  刑场就义

  戊戌六君子因变法而死,因图强而亡,谭嗣同更愿以鲜血唤醒国人,令人感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你不知道的戊戌六君子--杨锐,最后是怎么死的?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年,公元1898年。这年9月28日,清廷下了一道谕旨,内容是将康广仁、杨深秀、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六人处斩。处斩的理由是他们都是“康党”,且“情节较重”。史称“戊戌六君子”,清廷处死他们,标志着戊戌变法彻底失败。“六君子”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是杨锐。不单是因为他是“张之洞的人”,还因为杨锐的人生如果按照他自己的规划,他根本不会卷进这场政治风暴当中。他成为青史留名的“戊戌六君子”,完全是因为张之洞对他的器重和提拔。是张之洞发现了杨锐的才能,也是张之洞将杨锐推上了断头台。杨锐,字叔峤,1857年生于四川绵竹。杨锐的命运自从遇见张之洞的那一刻起便改变了。张之洞,这位晚清臣、写出《劝学篇》的思想家,在任四川学政期间发现杨锐天性禀异,非常赏识,召他为授业弟子。后张之洞任两广总督,便顺理成章地聘杨锐为幕僚。杨锐的命运在此发生了第一次转折。然而杨锐是个孝子,这时他老母亲已经七十多岁,...
· 两袖清风杨深秀,有几个孩子都是谁?
杨深秀(1849年—1898年),山西闻喜人,清末维新变法人士,光绪进士。1878年春,杨深秀毅然放弃科举考试,请假回乡,团结官绅,兴利除弊,组织赈灾,此外还续修了《闻喜县志》。那时闻喜县令是陕西凤翔的陈作哲,他热烈欢迎杨深秀返乡。杨深秀以举人的身份、满腹的学问、高尚的人品和刑部员外郎的官职,受到官绅和乡民的特别尊重,成为在他们之中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领袖人物。1882年(光绪八年)张之洞来山西主政。上任伊始,即大刀阔斧除弊兴利。杨深秀借此契机,联合地方绅士,向当时的县令朱光绶建议,为振兴闻喜县孱弱的文风,应永远免除一项许多年来压在新进生员身上的“公堂礼”摊派。所谓“公堂礼”,就是新进生员每逢岁、科两试的考棚费和送礼费。这确属一项弊政。这一建议,得到县令朱光绶的全力支持。经上司及钦宪批准,免去“公堂礼”弊政。此外,杨深秀还担任过省城令德堂书院的协讲。令德堂书院创建于1883年(光绪九年),...
· “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原是浏阳梅花巷谭氏一族
浏阳梅花香谭氏始祖谭孝成,宋靖康间由江西洪州新建县樵舍避金兵之难,徙居福建汀州长汀县,十七世纶公,四子谭功安,明嘉靖间随父任湖广,因立业长沙。天启七年(1627)安公长子谭国垣之孙谭逢琪公览浏山川毓秀,兄弟四人卜迁浏邑,谭逢琪居邑治东城梅花巷丹桂坊,谭逢琳居邑治东乡七都桥头市(今沿溪乡流花村),谭逢琅居东乡七都磨盘岭,谭逢玓居东乡七都五斗坝。清顺治十三年(1656)、乾隆十四年(1749)、光绪六年(1880)、1915年、1997年纂修族谱。字派:孝敬承先代,良才启后人。如水心源荫,宗功国懋逢。(以上为宋元旧派)国懋逢世之文,经学继嗣传恒。志士希光祖德,象贤克振家声。(以上为前清续派)世系:谭孝成(自江西新建前福建长汀)——谭敬某——谭承新(迁安徽滁州清流县)——谭先某——谭代某——谭挹——谭才某——谭启寰——谭庆(以曾孙渊贵,追封崇安侯)——谭富(以孙渊贵,追封崇安侯)——谭胜(字如嵩...
· 梅秀实公迁居河南邓州原因分析
梅秀实公迁居河南邓州原因分析弘治年间,开封府陈留县东万人聚辖区内,与杞县邻界的一个小村庄――芝麻洼屯,居住着梅秀实一家。由于大明军队的连年征战,朝廷不得不颁布《佥民壮法》,“三丁抽一、五丁抽二”,使他们本来就拮据的生活雪上加霜,但作为屯民他们又无选择的自由。秀实作为民壮,不仅要参加平时的军队训练、守御任务,还要进行繁重的屯田劳作,以提供军粮和养家糊口。正德四年。由于百姓难耐朝廷的残酷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多地破产农民接连不断爆发起义,以反抗朝廷官府统治。因此,朝廷需要更多的军队。秀实加入的是“民壮”,由地方佥发,平时定期训练,余时归农,调发出战则官给行粮,事定还家,主要任务是保卫地方。自弘治年末,随着征兵愈来愈困难,朝廷颁旨“募兵”。募兵和民壮不同,募兵由朝廷派人召募,入伍后按日发饷。募兵之费由朝廷征银于民。战时和平时一样,而且募兵必须由朝廷派人主持,地方...
· 东林六君子
参考资料《明史》卷二百四十四注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