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清代的大诗人赵翼,中了状元为何又被降为探花?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33
转发:0
评论:0
清代的大诗人赵翼,中了状元为何又被降为探花?,赵翼是清代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诗人,虽然仕途没有顺风顺水,但仍能名流千古。

  赵翼是清代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诗人,虽然仕途没有顺风顺水,但仍能名流千古。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赵翼曾差点中了状元,但在阴差阳错中屈居探花,赵翼的命运也由此发生了转折。

清代的大诗人赵翼,中了状元为何又被降为探花?

  早年赵翼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曾五次会试都落第了,乾隆二十一年他有幸被选调到了军机处上班,担任军机章京,令他没想到的是,正是他的这一身份让他在后来的科举考试中受挫。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赵翼已经三十六岁了,他在这次恩科考试中获得了第一的成绩,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进贡,本来状元是稳了,但是乾隆皇帝在状元时,却将他与王杰的试卷对调了一下,结果本为探花的王杰夺得了状元,而赵翼却只中个探花。为什么赵翼会丢了状元呢?这其实与当时的科举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就在前一年,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的状元和榜眼分别被毕沅和诸重光夺得,这在当时引发了人们的纷纷议论,有的人认为二人皆为军机章京出身,因此能够在殿试中取得好成绩与阅卷的军机大臣偏袒有关。过了不久又发生了御史眭朝栋上疏建言被杀一事,这让原本饱受非议的军机处更是处在了风口浪尖上,许多军机处大臣再也不敢上疏言事了。赵翼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参加了恩科考试,当时皇帝钦定的9位殿试读卷官中有两位军机处大臣刘统勋和刘纶,其中刘纶是赵翼的老乡,私交甚好。据记载赵翼为了避嫌,曾故意改变自己的字体,让二刘认不出他的卷子,从而能够客观公正地评卷,但“事与愿违”,最终赵翼在这次考试中获得了第一名。

  乾隆皇帝之所以将二人名次调换,主要出于几个原因:其一便是赵翼的军机章京的出身以及与二刘的关系,这让乾隆皇帝对赵翼的成绩生疑。其二是为了均衡地区差距,清朝科举取士的地区分布极不均衡,状元往往被江浙一代的文人所得,因此乾隆皇帝试图平衡这一文化差距。在恩科考试中,第一名的赵翼为江苏人,第二名为浙江人,只有第三名王杰为陕西人,而且前两位又都是内阁中书,因此乾隆皇帝通过人工调整的方式来稳定全国局势。其三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乾隆时期陕西的局势不稳定,因此如果陕西人王杰成了状元,对朝廷拉拢当地的精英分子是有帮助的。总而言之,赵翼丢了状元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政治寓意,成为皇帝巩固其统治基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状元马全的生平简介中了探花的马全为何改名重新参加科考?
在历代武状元中,清朝的马全是唯一一个参加过两科考试,先中探花,后来又考中状元的。马全最初的名字叫做马瑔,乾隆十七年,他考中壬申恩科一甲第三名武进士,当了一名二等侍卫。乾隆二十年,马瑔担任福建抚标右营游击不久,就和同僚大吵了一架,吵着吵着两人还打上了!马瑔可是探花,拳脚功夫自然不低,同僚打不过他只好逃走,而马瑔则骑着马追他。在护城河桥上追上同僚后,马瑔捉着那人狂揍,同僚拼尽全力反抗,最后两个人都掉进了护城河里。在一旁看热闹的人这时才敢上来劝架,于是马瑔就和同僚一同去了提督衙门,请朝廷为他们主持公道。可是,到了提督衙门后,马瑔大声喧哗不止,又和同僚吵上了。最终,马瑔和这个同僚都被罢官削籍。一般人遇到这种事,会认为自己一辈子都玩完了,从此落魄过一生,但马瑔却没有这样想。重归白身以后,他流落京师,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大学士傅恒见马瑔勇武无比,起了爱才之心,他给了马瑔一条出路,将他留在京营做教习。四年...
· 解密:清代诗人赵翼在广州当官有什么待遇?
清代著名诗人赵翼在考场既得意又不得意,得意的是不负多年苦读,终于金榜题名,考上了进士,而且是前三名;不得意的是,本来考官们都认定是状元了,但是只因赵翼是江苏人,而乾隆觉得陕西好一阵没出状元,于是殿试改卷的时候临时改陕西的王杰为状元,赵翼落到了第三名。赵翼一直以此为憾事。公元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四十岁的赵翼出任广西镇安知府,知府级别并不是很高,但是镇安地方偏僻,高官罕见,结果赵翼在这里倒是显得山高皇帝远,一官独大,尊贵得很。据他自己记载,“万山中一官独尊,鼓吹日数通,出门炮声如雷。”仪式感倒是很强,每天几次音乐演奏,一出门办事,礼炮声简直像雷声一般。冬天巡视边境,骑兵在前面带路的有十几批人,后面又有十几批骑兵,真所谓前呼后拥,威风得很。不过在得意的同时,赵翼却又有点担心,而且有点迷信,担心这样的福分自己消受不了。有一回在洗脸的时候,的老婆正在梳妆,赵翼在夫人的镜子里,看到自己的面容,“...
· 清代文学家清代性灵派三大家之一——赵翼简介
赵翼(1727—1814年6月5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生平赵翼的先祖是宋代宗室,到了他的祖父尚且为官儒林郎,后家道开始中落。他的父亲赵惟宽,字子容,以设塾授业为生。赵翼自六岁起,即随父亲就读于外。十二岁为制举文,一日能成七艺,人皆奇之。乾隆六年(1741年)他的父亲在一家姓杭的大户家教书时去世。赵翼孤苦伶仃,无以养弟妹。杭家怜悯他,遂留他继承父业,继续教书。当时他仅15岁。十九岁入府学,成为秀才。在此后的数年中,他...
· 古代中了状元厉害吗如果中了会怎么样呢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状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入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殿试第一名),它代表着的是三年一次全国唯一的荣誉,在那个年代里,凡是能考上状元,除了自己的家人,他的整个家乡都会因此而沸腾起来,整个家乡整个城市都会因此而骄傲。更是成为众人羡慕嫉妒恨的佼佼者。所以在那个年代,状元相当于文曲星下凡,状元出现在自己的家乡,对古人来说就意味着能因此沾染文曲星一二分的才气,所以状元在回乡游街示众的时候,人们都会争先恐后的只为一睹状元郎的风采。凡是能考中状元的人,不仅能光宗耀祖,还能令整个地方整个家乡都面上有光,而且在古代修建孔庙是有着规定的,当时的礼法森法,某地只有出现了一个状元,才能开始修建孔庙,人们才能得到瞻们孔子先圣的机会,然后才能受到孔子的庇护,这就是状元的影响力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
· 赵翼
生平常州前北岸8号赵翼故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广西镇安知府、广东广州知府、贵州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六年(1772年)称母病辞官归里,主讲安定书院,潜心读书。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台湾发生林爽文之乱,闽浙总督李侍尧邀请赵翼入幕府商研;当时台湾总兵柴大纪欲从嘉义突围内渡。赵翼恐弃守城池易引发连锁反应,力劝闽督封还此旨;不久,乾隆帝命钦差大臣福康安率兵援台,遂能与守台官兵里应外合。著作长于文学、史学,其诗名闻于全国,与袁枚、蒋士铨并称“江右三大家”,存诗近五千首,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亦为“毘陵七子”之一。其《论诗》脍炙人口,节录一首如下:赵翼于有生之年,史学著作因与时风不同而未受重视,死后多年,却暴得大名,梁启超以为赵翼“用归纳法比较研究,以观盛衰治乱之原”。《二十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撰《廿二史考异》合称三大史学名著。著作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